4.3 用户推荐指数
历史
类型
7.8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51千字
字数
2021-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景勾勒两宋政治发展脉络,客观审视内政外交优劣得失。
内容简介
宋朝终结五代乱世后,建立了延续三百余年的政权统治。随着各时期社会状况的转变,宋朝的政治既有丰富而复杂的变化,也有贯穿始终的内在延续性。总体来说,两宋政治表现出“外患虽不断,但鲜有内忧”的特点,这背后有制度性的成因,但在具体的历史事件中偶然性因素也不容忽视。本书是宋史研究专家游彪集30年研究思考功力,为大众读者倾心写作的宋代政治史通俗读物。
这不是一本追求面面俱到的综合性宋史作品,而是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从宋初“祖宗家法”的确立,到崖山之战南宋灭亡,精心选取最能反映各个时期政治特点的人物和事件,寓论断于叙事,由表及里地勾勒宋朝各时期的时代大势、权力结构和政治主题,此外旁及学术与政治的互动,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等。作者试图由此深入浅出地阐发各时期内政与外交的得与失,把握两宋政治演变的内在逻辑。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章 防弊之策:宋初政局之走向与祖宗家法之确立
- “先南后北”,底定帝国
- “先南后北”的策略
- 统一的进程
- 政权的巩固 “杯酒释兵权”
- “宰相须用读书人”
- 防弊之政: “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 天书封禅与真宗朝政局
- 结语
- 第二章 宋代士大夫的先驱:时代转折中的寇准
- 年少成名: 得君之专的前半生
- 任性凌人,难处同僚
- 未终其事的定策之功
- 左右天子为大忠: 澶州建功
- “北敌跳梁未服,若准者,正宜用也”
- 左右天子,有澶州之幸
- 定盟澶渊,开百年太平
- 专制自矜,宦海浮沉
- “过求虚誉,无大臣体,罢其重柄,庶保终吉也”
- 率性而行,到处树敌
- 危身奉上,佐国遭忧
- 迎难而上,再回中枢
- 行事粗疏,功亏一篑
- 结语
- 第三章 兴文抑武体制的殉葬品:狄青
- 建功西夏与无辜受责
- 投身西北,声名鹊起
- 殃及池鱼:水洛城事件
- “奖用太过,群心未服”:以文驭武统兵体制的反弹与弊端
- 名将的陨落: 兴文抑武国策下狄青的命运
- “虽古之名将何以加此”:平定侬智高之战
- “朝廷疑尔”:狄青的罢任
- 结语
- 第四章 “扫俗学之凡陋,振弊法之因循”:王安石及其时代
- 富国强兵: 熙宁变法的开端和主要内容
- “相业之权舆”:鄞县施政与《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 “以择术为先”:熙宁初变法“国是”的议定
- “于百姓何所不便?”:新法的推行
- “宋几振矣”:新法的成效
- “非常相权”: 王安石的权力和去位
- 大权独揽:王安石的“非常相权”与宋代权相政治
- “陛下已不能无惑矣”:王安石的去位
- 结语
- 第五章 除旧布新:北宋中后期政争的得与失
- “异论相搅”的祖训与朋党之争的兴起
- 元祐更化: “以母改子”之政
- “积年之志,一朝获伸”:以恢复“祖宗旧制”为国是
- “贻后日缙绅之祸”:旧党所谓“进贤退奸”
- “不知官家知之否?”:哲宗与高太后矛盾的激化
- “反元祐而实效之”: 新党的报复性倾轧
- 结语
- 第六章 靖康之变:艺术天才和政权的危机
- 错位的天才
- “轻佻”端王君临天下
- 帝、后共政带来的“建中之政”
- 举重若轻:向太后被迫撤帘
- 步入歧途的“绍述”政治
- “朕岂不能主张神宗”:蔡京的复起
- 朋党政治再起:《元祐党籍碑》
- 重在敛财的经济改革
- 以“丰亨豫大”为名的放纵享乐
- 靖康之变
- 结语
- 第七章 失去天堑:北宋与辽朝、西夏王朝之鼎立
- 割让燕云十六州: 防御北方游牧部族地理优势的丧失
- 收复燕云十六州梦想破灭: 宋太祖、太宗朝宋辽和战
- 澶渊之盟: 宋辽间长期和平协议签订
- 联金灭辽: 一个众说纷纭的历史选择
- 时战时和: 复杂多变的宋夏关系
- 结语
- 第八章 收拾旧山河:南宋初年的和与战
- 再造王室: “嗣我朝之大统”
- “天人之心未厌赵氏”:康王继位
- 神道设教:“泥马渡康王”
- 巡幸东南:江南政权规模初现
- 抵御金兵: “中兴十三处战功”
- 中兴四将
- 结语
- 第九章 从恢复到偏安:宋高宗的南宋气象
- 绍兴和议
- “早遂休兵”“不惮屈己”:绍兴八年和议
- “南北无事矣”:绍兴十一年和议
- 重回以文治武的老路: 宋朝第二次收兵权
- 五代乱象重现:苗刘之变
- “朝廷无意恢复”:淮西兵变的影响
- “兵权不可假人”:名将岳飞之死
- 结语
- 第十章 太上皇—今上的政治格局:宋孝宗及其时代
- 父尧子舜: 太上皇—今上格局的形成
- 太上倦勤,皇子可付社稷
- “凡今者发政施仁之目,皆得之问安视膳之余”
- 太上皇与今上的权力划分: 隆兴北伐与宋金和议
- 从采石大捷到符离之败
- 屈于孝养,达成和议
- “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皇权受损的结果
- “勤于论相,数置而亟免”
- “躬揽权纲,不以责任臣下”
- 皇权“非可共理之物”: 太上皇—今上结构的悲剧结局
- 越次建储
- “放下与儿曹”
- “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 结语
- 第十一章 走向学术中心:朱熹与道学在南宋的崛起
- 从论学师友到自居正统: 向道学权威迈进
- 弃佛从儒:道学性格的造就
- 从游诸友,开益为多
- 鹅湖之会
- “道学将谁使之振?”——向道学领袖迈进
- 国家政治中的道学群体
- 迭遭挫折,投迹山林
- 权出于二,绍熙内禅
- 韩、赵之争与朱熹政治生命的终结
- 庆元党禁,道学之厄
- 走向正统: 朱熹与道学地位的提升
- 从三足鼎立到一枝独秀:浙学、陆学的衰落
- “正学遂明于天下后世”
- 结语
- 第十二章 “天下之势,自安以趋于危”:史弥远及其时代
- 权力的交割: 从韩侂胄到史弥远
- 出身名门,追随父亲的足迹
- 玉津园之变:围绕皇权的生死之争
- 独居相位,走上专权之路
- 嘉定和议及其反复
- “奸凶已毙之首”不足惜:宋金和议的达成
- “用力寡而成功倍”:借助外力的抗金策略
- “舍昏立明”: 皇权之争波澜再起
- 理宗之立
- 济王之死
- 从联合到交恶: 宋蒙战争的开始
- 联蒙灭金:申雪百年之耻
- 端平入洛:宋蒙之间遂无宁日
- 结语
- 第十三章 强敌压境:南宋与蒙古的长期周旋
- 蒙古部族的兴起与南下
- 端平入洛: 宋蒙战争的开始
- 第一次宋蒙战争
- 宋蒙钓鱼城之战
- 鄂州之战与宋蒙“议和”
- 襄樊保卫战
- 结语
- 第十四章 亡身危国:贾似道擅权与南宋的灭亡
- 贾似道发家史: “不事操行”的实务型官员
- 虚构的“鄂州大捷”与登上权力巅峰
- “鄂州大捷”
- “正位鼎轴”与整肃朝政
- 对南宋军事力量的独占
- 权相政治的顶峰与“福华”迷梦
- 襄樊之战: 南宋存亡的关键
- 从川蜀到襄樊:蒙古战略重点的转移
- 战略的错位:襄樊失守与防御体系的缺口
- 元军灭宋:南宋防御体系的崩溃
- 结语
- 第十五章 崖山之战:赵宋政权的彻底覆灭
- 贾似道独揽朝政
- 孤儿寡母的朝廷
- 崖山悲歌
- 结语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天地出版社·华夏盛轩
北京华夏盛轩图书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8年08月18日,注册地址在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群园三区3号楼7层,主要从事图书、报纸、期刊、电子出版物批发、零售;资料编辑;版权贸易;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含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