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7千字
字数
2017-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研究古代乐府歌辞文献、特点的研究性专著。
内容简介
本稿为研究乐府歌辞的学术性专著。作者立足于文献史料的基础上,从专业的角度对乐府歌辞体制进行了深入的考据和探索。作者运用目录研究法、相近事物比较法、分类统计法和表格法等多种方法对乐府民歌进行了研究,这些看法,为更大范围的歌辞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参照。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序
- 第一章 歌辞记录的文献考察
- 第一节 官私目录中的歌辞著录
- 第二节 先秦文献中的韵语遗存
- 一 先秦韵语短章与歌辞的关系
- 二 歌辞记录的文本特征
- 三 结论
- 第三节 先唐正史乐志中的乐章叙录
- 《史记·乐书》
- 《汉书·礼乐志》
- 《宋书·乐志》
- 《南齐书·乐志》
- 《魏书·乐志》
- 《晋书·乐志》
- 《隋书·音乐志》
- 结语
- 第四节 古代乐谱中的辞乐合钞
- 一 先唐乐谱与歌辞记录
- 二 唐宋乐谱中的歌辞记录
- 三 元明清乐谱中的歌辞记录
- 四 古代琴谱中的歌辞记录
- 五 小结
- 第五节 歌辞记录与配乐歌辞的判定
- 一 歌辞记录方式直接影响对歌辞和配乐歌辞的准确判定
- 二 配乐歌辞判定的文本依据和指标
- 第二章 歌辞性质的文本考证
- 第一节 配乐歌辞与拟作的文献扫描
- 一 智匠《古今乐录》对配乐歌辞的描述
- 二 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对“本章”与拟作的描述
- 三 《乐府诗集》配乐歌辞与拟作的编配
- 第二节 配乐歌辞与拟作的文本比较
- 一 鼓吹歌辞
- 二 相和歌辞
- 三 杂曲歌辞
- 四 拟作总论
- 第三节 声辞杂写:《巾舞歌诗》
- 一 《巾舞歌诗》不是歌舞剧“脚本”
- 二 声辞杂写与“不可晓解”
- 三 《巾舞歌诗》分解一说
- 第四节 长篇叙事:《孔雀东南飞》
- 一 从文学史女性题材的角度考察
- 二 从作品文句的可能来源考察
- 三 从叙事诗类型比较的角度考察
- 四 结论
- 第三章 歌辞体制的类例分析
- 第一节 体式:三句体歌辞及其曲式
- 三句体歌辞源流考辨
- 几种特殊的三句体歌辞
- 三句体歌辞文本所反映的曲式结构
- 第二节 结构:《江南弄》和声的位置
- 一 “三洲韵”在梁曲《江南弄》中的作用
- 二 关于“和声”在梁曲《江南弄》中的位置
- 三 和声位置的确定不构成对《江南弄》译谱价值的否定
- 第三节 句式:顶真式叠句及其功用
- 一 《诗经》中的顶真式叠句
- 二 顶真式叠句在汉魏以后的使用情况
- 三 顶真式叠句与顶真、叠句在功用上的区别
- 四 顶真式叠句与《江南弄》的结构特点
- 第四章 音乐术语丛考
- 第一节 “乱”之源流
- 一 《关雎》之“乱”
- 二 《楚辞》之“乱”
- 三 大曲之“乱”
- 第二节 “解”与“解曲”
- 一 曲之分“解”
- 二 关于“解曲”
- 第三节 “变曲”和“六变”
- 一 吴声“六变”与雅乐“六变”无关
- 二 吴声歌曲与“六变诸曲”
- 三 《子夜歌》系列:《子夜变歌》两个送声
- 四 《懊侬歌》系列:《读曲歌》不对称赓和
- 五 六变诸曲皆因事制歌
- 六 结论和推想
- 第四节 《乐府诗集》“本辞”
- 一 《乐府诗集》乐奏辞与“本辞”的分判
- 二 乐奏辞与“本辞”的文本校勘分析
- 三 关于“本辞”
- 第五章 歌辞文献辨疑
- 第一节 《玉台新咏》赵均刻本为宋本之遗
- 赵均刻本的编目实况
- 赵均刻本独有的编目体例
- 宋本之遗和徐陵旧本原貌
- 冯班抄本及冯氏校定本
- 赵均刻本乃目前唯一可靠的覆宋本
- 第二节 《玉台新咏》不是歌辞总集
- 一 作品性质构成:徒诗是主体,歌辞拟作亦被视为徒诗
- 二 歌辞记录方式:配乐痕迹全被清除,乐府变成“诗”文本
- 三 作品编排体例:以作家作品为中心,乐府歌辞不过是“杂诗”之一种
- 四 编撰目的和宗旨:本意不在度曲,目阅口诵仅供诸姬把玩
- 附录
- 第一节 《玉台新咏》赵均刻本序跋新解
- 一 重新解读“陈玉父跋”
- 二 从赵均跋看其校改整齐之失
- 第二节 《玉台新咏》赵均刻本评语集汇
- 主要参考书目
- 跋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