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类型
7.0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1千字
字数
2019-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43篇文章,涵盖语文教育、通识教育、网络经典阅读及名家名作导读。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文章43篇,大致分4部分。第一部分是“语文教育与读书”,关于语文教学中的读书问题,包括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抓住培养读书兴趣这个“牛鼻子”,如何引导学生读“闲书”,新教材如何“专治”不读书,等等。第二部分是“通识教育与读书”,关于如何贯彻通识教育,包括大学语文的困境分析等。第三部分为“网络时代与经典阅读”,主要围绕网络时代的阅读现象,以及经典阅读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涉及到教师阅读中常见的问题。第四部分为“名家名作导读”,选择十多种名著的导读,提示不同的阅读方法,也谈及笔者自己数十年的读书生活。所选文章大都短小、有趣、有料、实在,其中十多篇曾广为流传。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语文教育与读书
- 应当把阅读放在首位
- 阅读:快乐至上
- 阅读:兴趣的培养是前提
- 分级阅读与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
- 关于经典阅读
- 培养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 ——从“吕叔湘之问”说起
- 语文老师要做“读书种子”
- 不关注课外阅读,语文课就是“半截子”的
- 要让学生多读“闲书”
- 整本书阅读,功夫在课外
- 处处扣着写作来阅读是很累的
- 和中学生谈读书
- 部编本语文教材“专治”不读书
- 中学生如何读鲁迅
- 孩子们为什么喜欢《哈利·波特》
- 通识教育
- 为青年朋友介绍我喜欢的书
- 个性化阅读和浸润式学习
- 理科生的语文素养
- 大学语文不该讲成“高四语文”
- 通识教育的本义是什么?
- 读些基本的书,读经典
- 读经典是“磨性子”,如同思想爬坡
- 阅读能否少点功利?
- 大学生经典阅读建议书目
- 网络时代与经典阅读
- 走出信息过量的焦虑
- 读书以养性
- 如何看待网络阅读
- 对经典的歪曲亵渎是一种文化病象
- 也说为何“死活读不下去”名著
- 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 不要笼统地讲继承传统文化
- 要有一块“自己的园地”
- 名家名作导读
- 读古诗五首:那不可重复之美
- 陶诗的贫苦是“过滤”了的
- 诗的欣赏需要“悟”
- 注意那“不可重复之美”
- 文学不等同于历史
- 读《九章算术》:数学与语文的融合
- 读罗素《好的生活》:举重若轻讲哲学
- 读爱因斯坦《我的信仰》:智者纯净的内心
- 《红星照耀中国》魅力何在?
- 读费孝通《乡土中国》:学术论作的文化底蕴
- 读鲁迅:认识其独特的价值
- 读鲁迅《朝花夕拾》:“思乡的蛊惑”
- 比较难读的两篇
- 其他几篇更加精彩
- 如何消除阅读中的“隔”
- 《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
- 读鲁迅《伤逝》:在意那些被忽略的缝隙
- 读郭沫若《女神》:三步阅读法
- 读郁达夫:一种才情,一份率真
- 读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顺着“冥想”读出智性之美
- 读林庚《春天的心》:把“通感”调动起来
- 读穆旦《赞美》:在苦难面前扬起信念的旗帜
- 读张爱玲《金锁记》:工笔写实中有苍凉意味
- 读莫言:历史叙事的“野史化”与“重口味”
- 附录
- 我的读书生活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