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期封面文章《抗美援朝:名将与战功》。

内容简介

本期重点文章《蓬佩奥:闭馆背后有祸心》《亲历王家坝开闸泄洪》《西川:用诗歌画一幅世界地图》《杨玏:三十而已,不怕招黑》。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章
  • 大象神秘死亡
  • 雇工重回草莓农场
  • 难提防的雷击
  • 女儿出分,的哥落泪
  • 《平安经》
  • 戴耀廷被解雇
  • 本期大咖:哈桑·鲁哈尼
  • 奔向火星,也有“中国速度”
  • 世贸总干事,提前离职的辛酸
  • 电影院,久别重逢的喜与忧
  • 老乐队等不住,新乐队藏不住
  • 蓬佩奥 闭馆背后有祸心
  • 抗美援朝 名将与战功
  • 打跑美国三个“总司令”
  • 朝鲜战场上“最出彩”的战斗
  • 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1951年6月至9月)
  • 百岁“骑士”
  • 泰国皮影
  • 苍鹭如宾
  • 美军火巨头 紧跟白宫被制裁
  • 抗疫元老福奇 难以说服分裂的美国
  • 临时女总统,闹完丑闻染病毒
  • 最诡异山难,61年后结案
  • 索菲亚大教堂,成了清真寺
  • 亲历王家坝开闸泄洪
  • 地震预警者王暾:早一秒都能拯救很多人
  • 吴桂春 给东莞图书馆写“情书”
  • 玩转高端民宿的村支书
  • “兴才”+“立业” 让莘莘学子稳稳前行
  • 西川 用诗歌画一幅世界地图
  • 任晓雯:新天地是浸了福尔马林的弄堂
  • 《永乐大典》,600年的遗失悬案
  • 106岁马识途,子弹还在飞
  • 张同道:作家是从土地中生长出来的
  • 杨玏 三十而已,不怕招黑
  • 诗人叶维廉 身上藏着一个中国
  • 《李将军列传》 大时代与小悲欢
  • 狐狸手套 可毒杀可治愈
  • 扬州剪纸 一把剪刀,花样年华
  • 毒蝎的本性
  • 小名引发的家庭大战
  • 漫画
  • 段子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1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奔向火星,也有“中国速度

    “天问一号” 的火箭整流罩上印着欧洲、法国、阿根廷等航天局的标志。美国却在污蔑中国的宇宙空间探索。几十年过去,中国已不再孱弱,美国却还在幽怨。7 月 27 日,肩负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 “天问一号” 探测器,在飞离地球约 120 万公里处回望地球,拍下月球和地球的合影。这张震撼人心的照片不仅是 “天问一号” 交回的作业,也说明其目前飞行状态良好、工况正常。按计划,6 个半月后,“天问一号” 将抵达火星并开始执行探测任务。哲人有言,一看见星星,我就开始做梦。火星自古就令人魂牵梦绕。“天问” 借用了古代诗人屈原诗歌的名字,以表达探索自然、寻究天地之意。“天问一号” 向深空进发,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不断挑战、进取、突破的又一精神表征。追梦不易,况且这个梦还在遥远的星空。以我们熟悉的探月工程作比较,月球距地球约 38 万公里,而火星距地球约 5600 万公里,相差超过 147 倍。“天问一号” 升空前,人类一共实施 45 次火星探测项目,成功率却不足一半。挑战面前,中国航天人不仅没有退缩,反而选择一道前所未有的 “附加题”,通过一次发射,实现 “绕、着、巡”(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大任务。如果计划成功实施,将成为人类社会又一创举。敢上九天 “揽火” 的信心,源自我国航天工业的深厚积淀和一代代航天人的精神传承。在 “天问一号” 研制过程中,众多研究院分别负责火箭、探测器、发射、测控、地面应用系统,成千上万名工作者夜以继日投入其中…… 在这类 “巨型工程” 面前,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下形成的协同创新效应,充分显现出来。在载人航天领域,甚至流传着这样一种 “中国速度”:指挥部一声令下,西安的火箭发动机、天津的飞船太阳帆板、河南的电连接器,一天就能送达北京总装车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今年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 发射成功 50 周年。当年,面临西方国家技术封锁、与苏联交恶,中国航天人硬是在自主创新的赛道上杀出一条血路。今天,在一些美国政客的挑唆下,一些西方国家滥用国家力量打压我国正常经营的科技企业,企图复原当年的 “科技铁幕”。“天问一号” 的成功发射,鼓舞并激励着千百万中国人:那些所谓障碍,也不过是前进路上的垫脚石而已。历史表面相似,细看之下却又有极大不同。除了中国航天局,发射 “天问一号” 的火箭整流罩上还印着欧洲、法国、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航天局的标志。我们与这些海外航天局展开深入合作,共同致力于造福人类。反观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尼克松故居发表冗长的反华演讲,将中国对宇宙空间的探索污蔑为霸权争夺。这让人不由感慨:几十年过去,中国已不再孱弱,美国却还在幽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杂志,一点收获狐狸手套,又名洋地黄、毛地黄等。和别的舶来花不同,它称得上欧洲的 “土著花”。洋地黄和狐狸结缘是最近几百年发生的事情。在欧洲,狐狸手套这个名字最早出现于 1542 年,来自文艺复兴时期的医生、植物学家莱昂哈特・福克斯的记载。后来有一种观点认为,福克斯大概是用自己的姓给这种植物起了别名,因为 “福克斯” 这个姓在德语中就是狐狸的意思。手套又如何而来?洋地黄的拉丁语拼写为 digitalis,和拉丁语中手指的拼写 digitus 接近,而手指正好可用于描述这种花的形状 —— 当花朵完全盛开时,可以套在手指上。“狐狸手套” 就这样诞生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环球人物(2020年第15期)

        被封面上三位开国将帅的照片吸引,了解到这是一期纪念抗美援朝战争的期刊。思绪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我们佩服毛主席关于出兵朝鲜的伟大决策,佩服彭德怀元帅等志愿军指挥员运筹帷幄的智谋,更佩服的是志愿军将士们不折不扣执行命令,英勇善战的画面。联想到这个不太平的世界,有幸生在中国,还有什么理由去抱怨,躺平,而不去努力奋斗呢?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环球人物

        《环球人物》杂志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创刊于2006年,是国内唯一具有全球视野的人物类杂志,也是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时政类期刊之一。 环球人物创刊至今已16年,目前已发展为以《环球人物》杂志为中心,拥有新媒体中心、文创、教育等多个版块的多领域集团化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