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77千字
字数
2023-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得到独家】著名作家、评论家李敬泽访谈录。
内容简介
李敬泽是一位文学家。在文学家的称谓之下,他又有着更加多元的身份。他是一位编辑,一位评论家,一位写作者。他十六岁以河北省高考文科状元的身份进入北京大学。北大毕业之后,从《小说选刊》到《人民文学》,李敬泽一直留在中国作协的体系内,再也没有离开。
为什么要了解李敬泽?一个答案是,他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文学编辑和文学行动者之一。他目睹了20世纪80年代一批经典作家的崛起,发现了90年代一批颇有潜力的作家,并推动了2010年开始的包括《中国在梁庄》等作品在内的文学“非虚构”写作。基本上我们可以把李敬泽视为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的折射中,看到一部李敬泽版本的文学史。
另一个答案是,你可以把他视为当代中国人在智识上的一个样本。李敬泽经历了文化在20世纪80年代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文学和文化的繁荣,经历了90年代之后急剧的市场化和商业化。外部世界的种种变化和他在其中的行动,让他的内在经验和精神世界更加多元和复杂。
当然,除此之外,同样让人好奇的是,在拥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的同时,他如何能够面对复杂保持平静,有所坚持但又不愤世嫉俗?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回到采访
- 李敬泽是谁
- 第一部分 从石家庄到北大
- 故乡和熔炉
- 石家庄少年
- 乡村经验
- 社会运动和成长期
- 阅读经验和距离感
- 北大和一代人的特殊性
- 第二部分 文学编辑之路
- 选择和预期
- 《小说选刊》
- 《人民文学》
- 最年轻的主编
- 第三部分 编辑手艺和文学生活
- 90年代的文学生活
- 判断力和开放性
- 气盛
- 编辑的传承和杂志的竞争
- 编辑和作者
- 作者的脆弱
- 做事人的视角
- 第四部分 从“五四”到当下的文学
- “五四”建立的基本范式
- 从大的时间尺度上看文学
- 80年代的庞然大物
- 文学在精神生活里的中心性
- 网络文学和流行文学
- 非虚构
- 诺贝尔文学奖
- 第五部分 读书、写作和阅世
- 阅读的兴趣
- 参与塑造精神世界的作家
- 作为私人生活的阅读
- 批评家
- 《会饮记》和《青鸟故事集》
- 《咏而归》和春秋气象
- 文学人格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得到图书
得到图书是思维造物旗下业务线,通过得到App独有的结构化生产方式,为终身学习者提供读得懂、用得上的图书产品。产品线包括得到讲义,前途丛书、通才丛书、前沿报告、详谈丛书、方法丛书等,覆盖学科、职业、组织、人物、前沿课题等多领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