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教育传播的角度对“三农”问题重新做了新的阐述。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运用了传播学、教育学、社会学、发展研究等学科的理论知识,较系统地树立了我国农业教育传播的知识图景,描述了农业教育传播与农村社会的内在关联。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言
  • 第一章概论
  • 第一节 农业教育传播概述
  • 一、传播的基本概念
  • 二、农业教育传播
  • 三、农业教育传播的研究对象
  • 第二节 农业教育传播的发展进程与相关研究
  • 一、农业教育传播的发展进程
  • 二、农业教育传播的相关研究
  • 第三节 农业教育传播研究的意义
  • 一、研究农业教育传播是传播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
  • 二、农业教育传播研究是21世纪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
  • 三、形成农村教育、农业教育和农业推广体系,建立科学的农业教育传播系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第二章农业教育传播过程与系统
  • 第一节 农业教育传播过程
  • 一、传播的基本过程
  • 二、农业教育传播过程的要素分析
  • 第二节 农业教育传播过程模式
  • 一、模式的定义、作用与特征
  • 二、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
  • 三、农业教育传播过程中的几种常用模式
  • 第三节 农业教育传播系统分析
  • 一、系统论简介
  • 二、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
  • 三、农业教育传播系统分析
  • 第三章农业教育传播的信息与符号
  • 第一节 农业教育传播的信息
  • 一、 信息的概念
  • 二、农业教育传播的信息
  • 三、农业教育传播中的信息匮乏
  • 第二节 农业教育传播的符号
  • 一、 符号的定义
  • 二、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
  • 三、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在农业教育传播中的应用
  • 第四章农业教育传播者
  • 第一节 农业教育传播者的界定
  • 一、农业教育传播者的界定
  • 二、有关传播者控制的研究
  • 三、农业教育传播中的把关行为
  • 第二节 农业教育传播者的群体构成与特征
  • 一、农业教育传播者的群体构成
  • 二、不同类别和层次的农业教育传播者现状与特征分析
  • 第三节 农业教育传播中的意见领袖
  • 一、意见领袖
  • 二、农村中的几类意见领袖
  • 第五章农业教育传播通道
  • 第一节 农业教育传播通道概述
  • 一、农业教育传播通道
  • 二、各种农业教育传播通道及概述
  • 第二节 我国农业推广的现状与变革
  • 一、 农业推广的基本现状
  • 二、加快农业推广发展的措施
  • 第三节 涉农媒体的现状与发展
  • 一、涉农电视频道及节目
  • 二、农业报刊
  • 三、涉农广播
  • 四、农业期刊
  • 五、涉农出版
  • 六、涉农电影
  • 七、涉农网站
  • 第六章农业教育传播环境
  • 第一节 农业教育传播环境的涵义
  • 一、环境和传播环境
  • 二、农业教育传播环境及其范围
  • 第二节 农业教育传播的国内社会环境
  • 一、农业自然资源
  • 二、政治因素
  • 三、经济因素
  • 四、文化因素
  • 五、讯息因素
  • 第三节 农业教育传播的国际环境
  • 一、发达国家农业教育现状
  • 二、启示
  • 第七章农业教育传播受众
  • 第一节 农业教育传播受众的组成
  • 一、学校农业教育传播的受众及现状
  • 二、农业推广传播的受众
  • 三、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受众
  • 四、大众传播的涉农受众
  • 第二节 农业推广受众研究
  • 一、农业推广的概念
  • 二、农业推广传播受众的主要特点
  • 三、农业推广传播受众行为的改变
  • 四、影响农民行为的方法
  • 五、一些理论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
  • 第三节 媒介传播的农村受众分析
  • 一、农村受众的弱势地位
  • 二、农村媒介工程建设及存在的问题
  • 三、对农民主观世界改造的迫切性
  • 第八章农业教育传播效果研究
  • 第一节 农业教育传播效果的界定
  • 一、传播效果的界定
  • 二、农业教育传播效果的定义
  • 三、农业教育传播效果的类型与层次
  • 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概况
  • 一、传播学四大先驱与传播效果研究
  • 二、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演变与新趋势
  • 第三节 农业教育传播效果研究
  • 一、农业教育传播对于个体受众的效果分析
  • 二、农业教育传播的长期与宏观效果分析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