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网络时代下,平台责任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网络平台正在颠覆传统社会的生产、交往和组织方式;网络平台的治理机制也因此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网络平台的运行原理及理论基础进行阐述;第二部分是关于平台竞争与治理的论述;第三部分系对网络平台法律责任的实证研究,选取美国、欧洲国家及我国的平台责任制度作为研究对象,并指出我国现行制度所存在的可进一步完善之处。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建设面向未来的世界一流法学学科
  • 序言
  • 第23期 网络平台的运行原理
  • 主题报告
  • 一、今天:欢迎来到平台革命
  • 二、网络效应:平台的力量
  • 三、体系结构:设计成功平台的原则
  • 四、颠覆市场:平台如何征服、改变传统行业
  • 五、平台成功上线的八种方式
  • 六、盈利化:获取由网络效应所创造的价值
  • 七、开放性:界定平台用户和合作伙伴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 八、治理:提升价值和促进增长的策略
  • 九、衡量指标:平台管理者如何衡量真正重要的事项
  • 十、战略:平台如何改变竞争
  • 十一、政策:应该(不应该)如何监管平台
  • 十二、明天:平台革命的未来
  • 自由讨论
  • 第24期 网络平台之法的独特性
  • 主题报告一
  • 文章:《平台经济之法》
  • 一、从市场到平台
  • (一)序幕:访问和易读性
  • (二)平台如何塑造信息流:日常生活的数据化
  • (三)平台不仅仅是一个网络
  • (四)平台如何塑造经济交换
  • (五)平台如何塑造信息流:网络公共领域的个性化、极化和波动性
  • 二、平台权利
  • (一)访问点(控制入口的权利)
  • (二)提取点(适当的特权)
  • (三)导管与内容(禁制权)
  • 三、平台及监管机构
  • (一)如果你能抓住我:法庭上的平台
  • (二)平台和行政国家
  • (三)我们的法律在这里没有任何意义:平台和基本权利
  • (四)抵抗是徒劳的?平台作为新兴的跨国主权
  • 四、结论:未来的法律并不意味着你认为它意味着什么
  • 主题报告二
  • 文章:《平台之法》
  • 一、破坏和难以定义
  • (一)Web 3.0(网络3.0):平台革命
  • (二)一切业务的平台:用创新挑战标签
  • (三)平台经济:浪漫的乌托邦或梦魇般的反乌托邦?
  • 二、平台的原则
  • (一)交易成本的革命
  • (二)挑战市场还是创造市场
  • 三、平台的论点:不拥有恶、不雇佣恶、不管理恶
  • (一)法律作为促进和阻碍的因素
  • (二)简单的案例:竞争和进入障碍
  • (三)复杂案例:平台中的公众福利
  • 四、从作为法律的法典到作为监管者的平台
  • (一)“马法”到平台之法
  • (二)只是一个App吗?
  • (三)陌生人信任系统
  • (四)规避监管的设计:套利、规避、漏洞和负面空间
  • (五)让平台保持古怪但确保公平:数字时代的新交易
  • 五、结论
  • 自由讨论
  • 第25期 信息守门员理论与正当性理论
  • 主题报告一
  • 文章:《守门员理论:第三方规制策略剖析》
  • 一、关于守门员理论对比意义上的介绍
  • (一)私力执法的限度
  • (二)替代方案:告密者
  • (三)责任激励
  • 二、分析框架
  • (一)市场守门员与公共守门员
  • (二)保镖和伴护
  • 三、预防的局限
  • (一)非法市场(黑市)(illicit market)
  • (二)腐败
  • (三)多方缔约
  • 四、私人成本和守门员职责
  • (一)防卫成本
  • (二)制裁和职责作为最佳猜测
  • (三)语境(context)的重要性
  • 五、防卫和威慑
  • (一)非法防卫的需求模型
  • (二)诚实的守门员
  • (三)不法行为者的变化
  • 六、市场方案
  • (一)缔约约束力的局限
  • (二)名誉约束力的局限
  • 七、结论
  • 主题报告二
  • 文章:《超越守门:互联网平台的规范责任》
  • 一、概述
  • (一)中立性和合理性
  • (二)平台责任的钟摆
  • (三)守门员:互联网功利主义
  • 二、互联网平台的规范性分离
  • (一)诽谤:极端之间的声誉
  • (二)数据隐私:被遗忘的合理性
  • (三)规范极端的问题
  • 三、技术、正义和责任
  • (一)关于设计和使用计划
  • (二)正义与责任
  • (三)相关性和矫正正义
  • 四、负责任的沟通:努力和理性的负担
  • (一)规范过失
  • (二)负责沟通
  • (三)努力和规范责任
  • 五、结论
  • 自由讨论
  • 第26期 网络平台与劳动法
  • 主题报告
  • 互联网零工经济与劳动关系的变革
  • 一、为何要变革?
  • 二、如何变革?
  • (一)改革的三大原则
  • (二)改革的七项措施
  • 三、对变革的评估
  • (一)减少法律不确定性
  • (二)提高经济效率
  • (三)强化社会契约
  • 四、另一条路径:便携性福利
  • 自由讨论
  • 第27期 网络平台与言论规制
  • 主题报告一
  • 文章:《在线言论治理的主体、规则与过程》
  • 一、引言
  • 二、230条款:第一修正案和媒介自我规制的发端
  • (一)230条款的历史与发展
  • (二)第一修正案的含义
  • (三)悲观主义者、乐观主义者与现实主义者
  • 三、为何治理得很好?内容控制中言论自由规范的角色,公司文化和经济激励的角色
  • (一)平台在言论自由上的底线
  • (二)为什么要修改
  • 四、平台如何治理?规则、过程与内容修改系统的修正
  • (一)修改的发展:从标准到规则
  • (二)规则如何执行:经过训练的群体抉择
  • (三)系统的修正与多元系统的影响
  • (四)如何类比既有的理论
  • 五、新的治理者
  • 主题报告二
  • 文章:《算法社会的言论自由:大数据、私人治理与言论规制新理论》
  • 一、引言
  • 二、大数据就是“人吃人”
  • (一)技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关系
  • (二)信息信赖
  • (三)算法妨害
  • 三、言论规制新理论与私人规制
  • (一)被遗忘权与假新闻
  • (二)言论规制新理论
  • 自由讨论
  • 第28期 美国的网络平台法律责任
  • 主题报告
  • 文章一:《二十年平台豁免权的美国经验》
  • (一)230条款出台的背景、早期案例及影响
  • (二)对230条款的反对意见及近年来法院的230条款案例
  • (三)平台的自主调节机制及总结
  • 文章二:《FTC 2.0:紧随网络平台的步伐》
  • (一)FTC如何成为网络平台的关键监管机构
  • (二)从联邦贸易委员会以执法为导向的监管中吸取的教训
  • (三)跟上数字经济平台发展步伐
  • (四)结论
  • 自由讨论
  • 第29期 欧洲网络平台法律责任的改革
  • 主题报告
  • 欧洲网络平台法律责任的改革
  • 一、何种改革?
  • (一)改革背景
  • (二)自愿措施和部门立法
  • (三)缩小所谓的“价值差”
  • 二、 为何改革
  • 三、 改革评估
  • (一) “价值差”真的存在吗?
  • (二)出版商邻接权有必要吗?
  • (三)过滤义务合理吗?
  • (四)部门立法可行吗?
  • 自由讨论
  • 第30期 网络中立与平台责任(1)
  • 主题报告
  • 第一篇:《关于宽带的辩论:用户指南》
  • 一、引言
  • 二、对未来的看法
  • (一)开放主义者
  • (二)解除管制者
  • 三、共同的经济信仰
  • (一)对熊彼特经济学的信仰
  • (二)纵向一体化与新制度经济学
  • 四、调和
  • (一)网络中立与用户权利模式
  • (二)网络中立性批判
  • 五、结论
  • 第二篇:《超越网络中立性》
  • 一、引言
  • 二、网络中立性对应用和内容的忽视
  • (一)网络中立性和网络垂直整合
  • (二)垂直整合理论的启示
  • 三、网络中立性的缺陷及网络多样性的优势
  • (一)网络中立性与静态效率
  • (二)网络多样性和动态效率
  • 四、网络多样性模糊的政策含义
  • 五、整合在一起
  • 六、结论
  • 自由讨论
  • 第31期 网络中立与平台责任(2)
  • 主题报告一
  • 文章:《网络中立性,消费者和创新》
  • 主题报告二
  • 文章:《网络中立性与信息高速公路经济学:对Yoo教授的回应》
  • 一、网络中立性
  • (一)网络中立性争论的源起
  • (二)克里斯托弗·刘教授的经济学观点
  • 二、 拥塞经济学和使用限制经济学
  • (一)俱乐部商品和交通拥堵(负外部性)
  • (二)基础设施和溢出(正外部性)
  • (三)网络所有者并不一定会内部化积极外部性
  • (四)使用敏感型定价与使用限制的比较
  • (五)克里斯托弗·刘教授关于使用限制的举例
  • 三、网络拥塞之外
  • (一)歧视的可能性
  • (二)网络中立性和宽带网络市场
  • 自由讨论
  • 第32期 平台反垄断与平台责任
  • 主题报告
  • 第一篇:《亚马逊的反垄断悖论》
  • 一、芝加哥学派革命:远离竞争过程和市场结构
  • 二、为什么竞争的过程和结构很重要
  • (一)价格和产出效应不能涵盖所有对消费者福利的威胁
  • (二) 反垄断法促进竞争以服务于各种利益
  • (三) 促进竞争需要对过程和结构进行分析
  • 三、亚马逊的商业策略
  • (一)放弃利润以建立主导地位
  • (二)跨行业扩张
  • 四、建立结构性优势
  • (一)电子书的低于成本定价与现代回本分析的局限性
  • (二) 收购奎西(Quidsi)和有缺陷的进入和退出壁垒的假设
  • (三) 亚马逊的配送服务和跨行业优势的杠杆化
  • (四)亚马逊市场和利用数据
  • 五、平台经济学和资本市场如何促进反竞争的行为和结构
  • 六、化解平台势力的两种模式
  • (一) 通过竞争机制治理网络平台市场
  • (二) 通过规制治理被视为垄断的主导性平台
  • 第二篇:《双边市场中的平台竞争》
  • 一、垄断平台基准模型
  • (一)模型的假设和一些说明(两位作者选的例子是支付卡)
  • (二)私人垄断平台
  • (三)拉姆齐定价(Ramsey Pricing)
  • 二、平台竞争
  • (一)模型构建
  • (二)非对称价格下的交易量
  • (三)专有平台间的竞争
  • (四)联盟间竞争
  • 三、商业模式的决定因素
  • 四、总结和延伸
  • 自由讨论
  • 第33期 大数据、平台竞争与社会福利
  • 主题报告一
  • 文章:《大数据能给企业带来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吗?》
  • 一、文章结构
  • 二、文章论点
  • (一)大数据是独一无二的(inimitable)吗?
  • (二)大数据稀有(rare)吗?
  • (三)大数据有价值(valuable)吗?
  • (四)大数据是不可替代的(non-substitutable)吗?
  • 三、文章结论与建议
  • 四、文章贡献
  • 五、反思与质疑
  • 主题报告二
  • 文章:《创新与不平等:分离命题》
  • 一、内容概要
  • 二、对于不平等问题的探讨
  • 三、对于创新的探讨
  • 四、结论
  • 自由讨论
  • 第34期 电商平台、限制交易与竞争
  • 主题报告一
  • 文章:《现代零售市场的竞争政策》
  • 一、网络零售在欧洲的发展
  • 二、“搭便车”现象及其应对策略
  • 三、反垄断执法及其与反“搭便车”策略的冲突
  • 主题报告二
  • 文章:《互联网的信息、创新和竞争政策》
  • 一、前言
  • 二、反垄断执法和错误成本
  • (一)两则示例
  • (二)对“动态”市场的政策回应
  • 三、数字平台的特点
  • (一)增强的市场力量
  • (二)多边市场和多种产品
  • (三)作为关键资产的客户信息
  • (四)通过网络效应和转换成本来加强保护
  • (五)革新
  • (六)对反垄断执法的影响
  • 四、将反垄断执行重新聚焦于客户信息和创新效应
  • (一)客户信息和竞争效果
  • (二)创新效应
  • 五、个人看法
  • 自由讨论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法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法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由法律出版社与香港中华法律网合资成立。公司成立十多年来,以多媒体、全方位为人民传播法律为宗旨,积极开拓法律数据库、电子图书馆等产品的技术开发、市场运营,法律大数据的加工标引以及法律新媒体运营等业务。 由法律出版社主导,法讯公司承担的数字出版业务,在出版行业名列前茅,并获得“数字出版先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