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形象的叙述与想象进行了研究分析。

内容简介

本书将中国城镇化以来(以1978年的农村改革为开端)有关农民形象的文学叙述及相关文本作为研究对象,探究1980年代以来的文学如何对农民形象展开想象,讨论其背后的复杂原因。本书一方面对当代文学作品中围绕农民而展开的人物设计、故事情节、叙事结构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与生成文本相关的历史语境、思想文化、意义结构等同样是本书关注的重点。

通过对六类农民形象及其相关叙述的分析,本书试图梳理出一条完整的叙事逻辑,在这一叙事逻辑中,可以清晰地窥见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原本自足的农民如何陷入迷茫和边缘的境地,甚至被完全纳入城市的轨道,丧失农民的身份与主体性;但与此同时,这一叙事逻辑也反映出农民如何在“边缘”与“苦难”的状态之下,生长出对新的主体和身份进行建构与抗争的自我意识,甚至可能由此发展出一种新兴的主体性。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基金
  • 导论
  • 第一章 作为“小生产者”的农民:一种对生活和世界的总体性想象
  • 第一节 梁三老汉梦想的破灭与实现:集体化合法性的确立
  • 第二节 “为生民立命”的李铜钟:吃饱肚子的合法性
  • 第三节 自己为自己造屋的李顺大:个人梦想的实现
  • 第四节 有尊严的冯幺爸:个人劳动合法性的获得
  • 小结
  • 第二章从“进城的小生产者”到“现代农民”:20世纪80年代农民叙事的转折
  • 第一节 “进城的小生产者”陈奂生:城乡冲突的症候式表达
  • 第二节 “现代农民”黑娃:西方现代框架下的生活想象以及主体性的确立
  • 小结
  • 第三章 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农民:改革逻辑的确立与乡村传统秩序结构的解体
  • 第一节 不完美的“理性经济人”:传统生产伦理与经济人伦理的冲突
  • 第二节 具有“德性”的王才:冲突的消解与改革逻辑的完全确立
  • 第三节 妥协的周炳南和作为“立法者”的周锡林:自足性的乡村日常生活空间的消失
  • 小结
  • 第四章 “迷惘”的农民:抒情的消逝与农民主体性的解构
  • 第一节 “客随主便”到“主随客便”:从“内当家”到“内当家之死”
  • 第二节 从农民到同性恋:新的权力结构的形成与性别乌托邦的失败
  • 第三节 作为“无用之人”的“守护者”:农民的困惑与迷茫
  • 小结
  • 第五章 城市空间中的“边缘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实践与困境
  • 第一节 从香雪到高加林: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理想及其实践
  • 第二节 到城里去与作为“劳动力”的农民
  • 第三节 成为“小姐”的农民:城市“秘密空间”的打开
  • 小结
  • 第六章 作为“新工人”的农民工及其叙事:一种新的主体性想象
  • 第一节 “知识分子写作”的限度与原创性经验的凸显:我手写我心
  • 第二节 不卑不亢的苦难者形象:一种想象新工人及其自我意识的方法
  • 第三节 新工人的“文化人”内涵:青年农民工的情感结构及主体感呈现
  • 第四节 机器、技术与疼痛:资本权力关系中的新工人及一种新兴主体性生成的可能
  • 小结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