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类型
8.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43千字
字数
2024-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科学和哲理的完美结合,洞悉大脑运行的隐藏机制。
内容简介
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忽视很多很明显的事物?为什么我们总是倾向于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事物?为什么我们有时会意识不到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犯罪?为什么保守秘密不利于大脑健康?……
所有这些问题都与你对自己的认知有关,而实际上,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了解自己。
本书正是提高自我认知的一本绝佳读物。作者以进化的眼光,用丰富的实验、经典案例、前沿科技,辅以哲学性的思考,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带我们一窥人类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大脑。同时,也帮我们洞悉行为决策背后的机制和根源:大脑是先天就塑造好的,并形成了自动化的复杂回路,我们的绝大多数决策都是大脑自动化的产物,而其中很多决策是片面甚至错误的。
本书能帮我们认识到我们所看、所听、所想的局限甚至谬误,从而帮我们开辟更广阔的认知进阶空间。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柔以克刚的三重智慧
- 探索人脑之谜不容缺失的思考维度
- 与众不同的神经地图塑造独特的你
- 主动改变的神经网络助你高效决策
- 动态重连的大脑塑造文明奇迹
- 第一版序 献给中国读者
- 中文版序 开启大脑奥秘的探索之旅
- 第1章 自我的后台运行模式
- 什么是意识
- 人类认识大脑之旅
- 人类认识意识之旅
- 第2章 自我构建出的真实世界
- 马赫带现象:为什么会忽视明显的事物
- 变化盲视:为什么眼见不一定为实
- 运动后效:大脑也会犯错吗
- 为什么“看”也需要学习
- 不同的感觉可以相互代替吗
- 大脑内部不受外部输入约束的活动
- 我们看到的世界一定是真实的吗
- 第3章 无意识掌控下的自我
- 内隐记忆:为什么意识无法获取大脑所有的知识
- 我们与世界的互动是无意识的吗
- 内隐偏见:能否从个人的行为了解其真正的想法
- 内隐自我主义:我们为什么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事物
- 大脑可以被无意识地操作吗
- 预感到底准不准
- 大脑能学习所有的知识吗
- 第4章 意识只是自我中的小角色
- 大脑是主动构建还是被动记录现实
- 为什么我们意识不到自己在做什么
- 我们对美的感知是无意识的吗
- 行为倾向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
- 第5章 不同自我的竞争与合作
- 大脑中有多少个“自我”
- 两党制:大脑是理性的还是情绪化的
- 电车困境:如何平衡我们的理性和情绪
- 偏好逆转:为什么大脑会与“魔鬼”交易
- 尤利西斯合约:为什么我们甘愿受约束
- 左右脑是合作关系,还是竞争关系
- 大脑真能分成不同功能的区域吗
- 斯特鲁普干扰:大脑中存在哪些未知的冲突
- 解释器:大脑编故事是一种自我保护吗
- 为什么我们会有意识
- 为什么保守秘密不利于大脑健康
- 会不会出现“聪明的”机器人
- 第6章 谁是自我的掌舵人
- 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能自主选择
- 为什么男性容易犯罪
- 我们是否拥有自由意志
- 从责备到科学:我们到底受什么控制
- 为什么追究责任归属不可取
- 我们能否建立更完善的法律体系
- 如何训练大脑的冲动控制能力
- 为什么说生而不平等有利于人类进化
- 如何更妥当地处罚罪犯
- 第7章 永恒的自我之谜
- 废黜自我意味着什么
- 我们真能认识自我吗
- 我们是否拥有脱离物理和生物基础的灵魂
- 为什么说大脑不是决定自我的唯一因素
- 译者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湛庐文化
“湛庐”之名取自相传是春秋时铸剑大师欧冶子“十年磨一剑” 所铸造的,享有“天下第一剑”之誉的湛庐剑。 北京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专业出版商,专业从事经济管理类、心理学类图书的策划和出版。湛庐倡导“独立”“理性”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实现独立思考、理性分辨,让读者运用自己的理智,用理性之光照亮蒙昧的心智。我们倡导“精进”“深入”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降低阅读成本,提升阅读价值,让"无价"的内容能转化成出版相关者应获得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