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介绍构式语法理论框架,探讨小句表达情态意义的现象。

内容简介

本书不囿于系统功能语法,另辟蹊径,从认知构式理论视角,一方面充实情态隐喻组合维度的描写,另一方面丰富对情态隐喻意义层面和形式层面及其互动的阐述。

本书是引入构式语法理论框架,对小句表达情态意义的现象,即系统功能语言学语法隐喻理论下的情态隐喻范畴,从词汇句法特征、认知机制和语用功能动因等内在维度做统一而细致的描写与阐释。构式语法是认知语言学主要的句法研究路径,“构式”即形式与意义的配对。情态隐喻是小句形式与情态意义的配对,故属于一种情态构式。

本书以基于使用的构式概念为基本框架,并融合语料库语言学及认知-功能语言学的方法。在语义分析中以识解、心理空间为主要认知分析工具;在词汇句法特征描写中以基于使用的思想为指导原则,基于语料库作为主要分析工具;在语用与话语功能分析中融入了互为主观性内容,以语篇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 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 言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思路
  • 1.4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情态的多维研究透视
  • 2.1 情态的语义学研究
  • 2.2 对情态表达形式的研究
  • 2.3 认知语言学中的情态
  • 2.4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情态
  • 2.5 情态与主观性
  • 2.5.1 主观情态和客观情态
  • 2.5.2 主观性和互为主观性
  • 第三章 语法隐喻理论与情态隐喻研究
  • 3.1 系统功能语法下的语法隐喻理论
  • 3.1.1“隐喻”的系统概念
  • 3.1.2 语法隐喻理论的发展
  • 3.1.3 语法隐喻的分类
  • 3.2 语法隐喻框架下的情态隐喻
  • 3.3 质疑和讨论
  • 3.4 本书拟解决的问题
  • 第四章 情态隐喻的构式研究路径
  • 4.1 构式语法(CxG)与系统功能语言学(SFL)的互补性
  • 4.2 构式语法理论
  • 4.3 情态隐喻的构式研究路径
  • 4.4 小结
  • 第五章 情态隐喻的认知理据
  • 5.1 理论基础
  • 5.1.1 主观性与主观化
  • 5.1.2 心理空间
  • 5.2 观察方案心理空间模型
  • 5.3 情态隐喻的认知阐释
  • 5.4 小结
  • 第六章 情态隐喻构式的词汇句法特征
  • 6.1 基于使用的模型
  • 6.2 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
  • 6.3 情态隐喻的句法属性
  • 6.3.1 系统功能语法的分析
  • 6.3.2 成分分析存在的问题
  • 6.3.3 基于符号语法的分析讨论
  • 6.4 [It be ADJ that P]构式
  • 6.4.2 [It be ADJ that P]构式的词汇分布特征
  • 6.5 [I VM (that)P]构式
  • 6.5.1 从属连词“that”的保留与省略
  • 6.5.2 [I VM that P]构式的词汇分布特征及能产性
  • 6.6 [I am ADJ that P]构式
  • 6.7 小结
  • 第七章 情态隐喻式的语用和语篇功能阐释
  • 7.1 语篇功能和语用融合研究路径
  • 7.2 [I VM that P]构式
  • 7.2.1 [I VM that P]构式的话语功能
  • 7.3 [It be ADJ that P]构式
  • 7.3.1 [It be ADJ that P]构式的语篇功能
  • 7.4 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研究结果
  • 8.2 研究价值与启示
  • 8.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It be ADJ that P]构式中形容词的语义类型标注
  • 附录2 [It be ADJ that P]构式在学术和文学语类的分布
  • 附录3 [I VM that P]构式在不同语类中的分布
  • 附录4 [I am ADJ that P]构式中形容词的语义类型标注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