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关于装备电磁兼容基础理论、试验技术和设计与对策的工具书。

内容简介

本书对电磁兼容基础理论、设备与分系统级试验标准和方法进行了系统、全面、深入浅出的论述。在此基础上,从元器件选择、电路设计、印制电路板设计、产品内部结构布局、电缆分类敷设等方面,结合不同装备特点,对电磁兼容设计与对策进行了系统介绍。

本书是编著者多年装备在电磁兼容试验、设计等方面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内容系统全面,实用性强,适合于从事装备电磁兼容领域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籍。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前言
  • 第一篇 电磁兼容基础
  • 第1章 电磁兼容技术发展历程及必要性
  • 1.1 电磁兼容起源及其发展
  • 1.2 实施电磁兼容的必要性
  • 第2章 电磁兼容名词术语和常用单位
  • 2.1 电磁兼容的定义及研究领域
  • 2.2 电磁兼容名词术语
  • 2.3 电磁兼容测量中常用单位
  • 第3章 电磁理论与电磁兼容原理
  • 3.1 电磁兼容概述
  • 3.2 电磁干扰形成的三要素
  • 3.3 电磁干扰源及其特性
  • 3.4 电磁干扰传播途径及其特性
  • 3.5 装备电磁敏感性及其评价
  • 第4章 装备电磁兼容管理与标准发展沿革
  • 4.1 装备电磁兼容管理
  • 4.2 装备电磁兼容标准发展沿革
  • 4.3 装备电磁兼容标准规范概述
  • 第5章 电磁环境及其效应
  • 5.1 电磁环境概述
  • 5.2 静电效应
  • 5.3 雷电效应
  • 5.4 核电磁脉冲效应
  • 第二篇 电磁兼容试验
  • 第6章 装备电磁兼容试验概述
  • 6.1 电磁兼容试验内涵
  • 6.2 电磁兼容试验现状
  • 6.3 电磁兼容试验目的和意义
  • 6.4 电磁兼容试验特点及影响因素
  • 6.5 电磁兼容试验分类
  • 第7章 装备电磁兼容试验场地及试验设备
  • 7.1 电磁兼容试验场地
  • 7.2 电磁兼容试验设备
  • 第8章 装备电磁兼容试验一般要求
  • 8.1 总则
  • 8.2 试验项目
  • 8.3 试验环境
  • 8.4 EUT
  • 8.5 EUT要求和设置
  • 8.6 允差
  • 8.7 试验程序
  • 8.8 敏感判据
  • 8.9 测试结果评定
  • 第9章 传导发射类试验
  • 9.1 CE101 25Hz~10kHz电源线传导发射
  • 9.2 CE102 10kHz~10MHz电源线传导发射
  • 9.3 CE106 10kHz~40GHz天线端口传导发射
  • 9.4 CE107 电源线尖峰信号(时域)传导发射
  • 第10章 传导敏感度类试验
  • 10.1 概述
  • 10.2 CS101 25Hz~10kHz电源线传导发射
  • 10.3 CS102 25Hz~50kHz地线传导敏感度
  • 10.4 CS103 15kHz~10GHz天线端口互调传导敏感度
  • 10.5 CS104 25Hz~20GHz天线端口无用信号抑制传导敏感度
  • 10.6 CS105 25Hz~20GHz天线端口交调传导敏感度
  • 10.7 CS106电源线尖峰信号传导敏感度
  • 10.8 CS109 50Hz~100kHz壳体电流传导敏感度
  • 10.9 CS112 静电放电敏感度
  • 10.10 CS114 4kHz~400MHz电缆束注入传导敏感度
  • 10.11 CS115 电缆束注入脉冲激励传导敏感度
  • 10.12 CS116 10kHz~100MHz电缆和电源线阻尼正弦瞬态传导敏感度
  • 第11章 辐射发射类试验
  • 11.1 RE101 25Hz~100kHz磁场辐射发射
  • 11.2 RE102 10kHz~18GHz电场辐射发射
  • 11.3 RE103 10kHz~40GHz天线谐波和乱真输出辐射发射
  • 第12章 辐射敏感度类试验
  • 12.1 RS101 25Hz~100kHz磁场辐射敏感度
  • 12.2 RS103 10kHz~40GHz电场辐射敏感度
  • 12.3 RS105瞬态电磁场辐射敏感度
  • 第三篇 电磁兼容工程实践
  • 第13章 电磁兼容设计程序
  • 13.1 概述
  • 13.2 一般电磁兼容设计程序
  • 13.3 系统电磁兼容设计程序
  • 13.4 电磁兼容验收准则
  • 第14章 电磁兼容工程实践风险检查内容
  • 14.1 电磁兼容大纲的管理控制要求
  • 14.2 电磁兼容大纲的文件和资料要求
  • 14.3 电磁兼容检验/证书要求
  • 14.4 设备分类及其特性
  • 14.5 系统适用性、工作环境和特殊考虑
  • 14.6 系统分析
  • 14.7 系统规范
  • 14.8 电磁兼容的基本设计参数
  • 14.9 电磁兼容工程技术检查要领
  • 第15章 电磁兼容仿真
  • 15.1 电磁兼容仿真概述
  • 15.2 电磁仿真算法
  • 15.3 电磁仿真软件
  • 15.4 电磁仿真流程
  • 15.5 电磁兼容仿真案例
  • 第16章 元器件选型
  • 16.1 无源器件
  • 16.2 模拟与逻辑有源器件
  • 16.3 IC插座
  • 16.4 散热片的处理
  • 16.5 磁性元件
  • 16.6 开关元件
  • 16.7 连接器
  • 16.8 元器件选型一般规则
  • 第17章 印制电路板电磁兼容设计
  • 17.1 叠层设计
  • 17.2 电路模块划分
  • 17.3 布局设计
  • 17.4 滤波设计
  • 17.5 接地设计
  • 17.6 布线设计
  • 第18章 开关电源电磁干扰机理及抑制技术
  • 18.1 开关电源电磁干扰发射分析
  • 18.2 开关电源电磁干扰抑制技术
  • 18.3 开关电源辐射发射机理及抑制技术
  • 18.4 开关电源传导干扰机理及抑制技术
  • 第19章 线缆分类、布线要求
  • 19.1 线缆敷设中电磁兼容的重要性
  • 19.2 线缆敷设的电磁兼容设计
  • 19.3 线缆种类特性分析
  • 19.4 线缆分类
  • 19.5 布线设计准则与布线准则
  • 19.6 线缆敷设接地要求
  • 19.7 线缆选择指南
  • 19.8 线缆分类标识
  • 19.9 线缆与系统电磁兼容的关系
  • 第20章 滤波器选用和安装指南
  • 20.1 滤波器特性
  • 20.2 传导敏感度的要求
  • 20.3 EMI滤波器选用要求
  • 20.4 EMI滤波器安装要求
  • 第21章 电搭接技术
  • 21.1 电搭接定义
  • 21.2 电搭接目的
  • 21.3 电搭接效能
  • 21.4 电搭接分类
  • 21.5 电搭接应用分类
  • 21.6 电搭接要求
  • 21.7 试验方法
  • 第22章 结构件屏蔽技术
  • 22.1 结构件屏蔽设计程序要求
  • 22.2 结构件屏蔽效能等级
  • 22.3 屏蔽设计的基本原则
  • 22.4 屏蔽方案分类
  • 22.5 屏蔽方案选择原则
  • 22.6 缝隙的屏蔽
  • 22.7 孔洞屏蔽
  • 22.8 线缆屏蔽
  • 22.9 屏蔽材料
  • 第23章 EWIS屏蔽效能参数表征及量化测试技术
  • 23.1 EWIS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2 EWIS干扰模型
  • 23.3 EWIS屏蔽效能表征参数及相互关系
  • 23.4 EWIS屏蔽效能表征参数测试方法
  • 23.5 EWIS三同轴法
  • 23.6 EWIS屏蔽效能测试与工程实践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反侵权盗版声明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