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大众冥想入门,法国心理医生安德烈经典代表作。

内容简介

冥想是一座古老的智慧宝藏,如今已演化为一种被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欢迎的心理调节方式。本书是法国备受国民欢迎的心理医生安德烈写给普通人的冥想入门读物,自2011年首版以来,仅在法国就已畅销逾60万册,被译为10余种语言,堪称经典。

本书共分为25节,由浅入深地介绍了冥想的各个方面。每节均从解读一幅名画开始,其解读之细腻敏锐令人拍案。在扎实的精神病学和心理学功底的加持下,安德烈医生对冥想有深刻的理解,并能将其充分融入日常生活的体验当中。而且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文字通俗晓畅,不失丰富细腻的情感,阅读体验上佳。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对我来说一切都变了……
  • 前奏: 因虚空而存在
  • PART Ⅰ 主动感知:一种精神态度
  • 1 活在当下
  • 决心拥抱此时此刻
  • 感受多于思想:沉浸其中的意识
  • 体验的强烈感受
  • 小结
  • 2 呼吸
  • 呼吸,在冥想的深处
  • 呼吸的功课
  • 气息总在那里
  • 小结
  • 3 居于自身
  • 用身体冥想
  • 身体:心灵的入口
  • 良好效果与自我修复
  • 小结
  • 4 闭上眼睛,倾听
  • 各种各样的声音
  • 听到、倾听、想到……
  • 心平气和地接受各种声音
  • 安静
  • 小结
  • 5 观察你的思绪
  • 心灵的喋喋不休
  • 看到思想的过程
  • 从思想中解脱出来
  • 小结
  • 6 给情绪一些空间
  • 情绪的体验
  • 情绪的混乱
  • 让情绪清晰呈现:接受感知
  • 花时间去感受
  • 情绪的正念
  • 小结
  • 7 集中注意力,增强意识
  • 意识
  • 注意力
  • 注意力的品质
  • 练习注意力,以保护意识
  • 小结
  • 8 只需存在
  • 觉察
  • 摆脱
  • 真诚
  • 纯粹的存在,无物之意识
  • 小结
  • PART Ⅱ 睁大思想的眼睛来生活:日常生活的哲学
  • 9 看见日常普通之事
  • 经常打开意识的开关
  • 不要行动,要存在
  • 就在那里:生活就像是一场正念的修习
  • 小结
  • 10 观察无形
  • 事物的教诲
  • 隐秘的关联
  • 走向本真
  • 小结
  • 11 看见重要的“花”
  • 骚动与机巧
  • 精神污染
  • 从容、平静以及持续匮乏
  • 冥想练习:在紧迫与重要之间找准平衡
  • 小结
  • 12 行动与不行动
  • 冥想需要行动
  • 解放的行动:“只为此”
  • 在行动中维持当下意识
  • 抗拒冲动
  • 修习“不行动”
  • 不行动与自由
  • 小结
  • 13 磨砺心智
  • 冥想的智慧
  • 心平气和方能更好地读懂这个世界
  • 相互依存、空和非永恒
  • 直面现实
  • 小结
  • 14 理解并接受现实
  • 接受
  • 作为一种迂回的接受
  • 作为一种智慧的接受
  • 小结
  • PART Ⅲ 穿越风暴:此时此刻的避难所
  • 15 摆脱心灵的牢笼
  • 意识被痛苦笼罩
  • 肉体的痛
  • 精神痛苦
  • 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困境
  • 我们的痛苦是暂时的
  • 小结
  • 16 放松控制
  • 不要自我挣扎
  • 停下来吐纳
  • 眼前的避难所
  • 小结
  • 17 留于世间
  • 不要失去世界
  • 首先应扩大我们的意识空间
  • 慰藉
  • 我们还会哭泣吗
  • 小结
  • 18 即使受伤,也要前行
  • 隐藏的伤口
  • 昔日鬼魅的苏醒
  • 一米一米,每时每刻
  • 一直前行到那边的避难所
  • 小结
  • 19 接受神秘的存在
  • 骚动、盲目和人性
  • 三种“消极能力”
  • 当下和混乱
  • 小结
  • 20 注视、品味幸福的出现
  • 幸福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 意识和微妙的幸福
  • 不幸之中的幸福
  • 小结
  • PART Ⅳ 拓展与觉醒:最伟大的旅程
  • 21 修炼
  • 精神的训练
  • 练习和实践
  • 正念地生活
  • 力量和观察之所
  • 小结
  • 22 沉思
  • 投入与超脱
  • 正念、精神、神秘
  • 出神、内观和感恩的时刻
  • 小结
  • 23 爱
  • 人情的乳臭
  • 冥想与爱的连接
  • 小结
  • 24 体验自我的扩展与消融
  • 扩展
  • 消融
  • 自由
  • 小结
  • 尾声: 飞翔、结束和开始
  • 附录: 练习的艺术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果麦文化

果麦文化传媒成立于2012年7月。面向城市新兴中产阶层,提供图书、电影、互联网文化产品等“更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