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9千字
字数
2021-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剖析了宋濂哲学对浙东学术的传承和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以宋濂哲学及其与浙东学术的关系为研究对象,重新审视了宋濂的理学地位以及元明清时期浙东学术发展的逻辑性与合理性。
宋濂以继承和光大婺学为己任,以《六经》为学术根柢,构建了一个心本体论思想体系,在历史、政治、文学、宗教等领域均有独特的理论建树。宋濂在心学方面上承张九成、吕祖谦、甬上心学,下启明中叶阳明心学;其史学成就承自婺学,多被《宋元学案》、章学诚等吸收;其“文道合一”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实践得到黄宗羲等人的充分肯定,体现了浙东学术重“文”传统的一脉相承。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言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二、主要研究内容
- 第一章 宋濂的生平事迹与交游
- 第一节 宋濂的生平述略
- 第二节 宋濂的部分交游
- 一、戴表元
- 二、吴师道
- 三、虞集
- 四、郑玉
- 五、赵汸
- 六、陶宗仪和孙作
- 七、汪克宽和张以宁
- 八、汪广洋和章溢
- 第三节 宋濂生活的时代背景
- 一、元明政治生态
- 二、学术上的反思
- 三、元明民间社会的自治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宋濂的学问宗旨与学术渊源
- 第一节 学问宗旨与原则
- 一、予学孔子也
- 二、求为用世之学
- 三、隐非本心也
- 四、“会通”原则
- 第二节 学术渊源
- 一、儒学
- 二、佛学
- 三、道教思想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宋濂哲学的本体论
- 第一节 心本论
- 一、心者,万理之原
- 二、理气相须
- 三、六经皆心学
- 四、“吾心即太极”思想辨析
- 五、宋濂心本论的意义
- 第二节 心性论
- 一、性原于天,根于心
- 二、仁说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宋濂哲学的工夫论
- 第一节 致知为进学之方
- 一、以道德为师
- 二、读经
- 三、敢于怀疑,独立思考
- 第二节 持敬为涵养之地
- 一、养心七术
- 二、死生有定命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宋濂的历史观
- 第一节 国可灭,史不可灭
- 一、史职·史法·史识
- 二、历史的分类
- 三、修史的重要性
- 第二节 道德史观
- 一、国之兴衰在君德
- 二、世家者,世其德焉
- 三、命付于天,道责于己
- 第三节 古无经史之异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宋濂的经世哲学
- 一、学为圣贤有用之学
- 二、法天与重民
- 三、德治与重农
- 四、“五矩”与“五彝”
- 五、无为而治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宋濂的文道观
- 第一节 文道胥失
- 一、从“文以明道”到“作文害道”
- 二、叶适“洛学兴而文字坏”辨析
- 三、宋元学者对文道关系的弥合
- 第二节 文道合一
- 一、文、道内涵的界定
- 二、文外无道,道外无文
- 三、《诸子辨》的意义
- 第三节 为文与养气
- 一、为文必在养气
- 二、道积而气充
- 三、宋濂的文学实践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宋濂的三教观
- 第一节 元明时期的三教概况
- 一、元明以前的三教关系
- 二、元明时期的宗教政策
- 三、宋濂三教观形成的内外因
- 第二节 佛教观
- 一、誓以文辞为佛事
- 二、为佛教辩护
- 三、佛教之“会通”
- 第三节 道教观
- 一、宋濂的道教交游
- 二、辨析道家与道教
- 三、记录道教各派
- 四、性命双修,不分先后
- 第四节 三教关系论
- 一、儒佛相通
- 二、儒道一致
- 三、“空有相资,真俗并用”的三教平行观
-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宋濂与浙东学术
- 第一节 后人对宋濂的评价
- 一、明人眼中的宋濂
- 二、黄宗羲眼中的宋濂
- 三、清人对宋濂的评价
- 第二节 宋濂与浙江心学
- 一、心学之“道统”观
- 二、浙江心学的特征
- 三、重新审视浙江心学
- 四、“六经皆心学”在浙东学术史上的意义
- 第三节 宋濂与浙东史学
- 一、宋濂与《宋元学案》
- 二、宋濂与章学诚
- 三、宋濂与乡贤传的兴起
- 第四节 宋濂与浙东“经史文合一”的学术特点
- 一、宋濂对浙东“经史文合一”传统的继承
- 二、黄宗羲对“经史文合一”传统的总结
- 本章小结
- 结语
- 一、婺学的传承与发展
- 二、经·史·文:浙东学术的再认识
- 参考文献
- 一、古籍
- 二、当代著作
- 三、研究文章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浙江大学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创立于1984年5月,是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主办的国家一级出版社,承浙大几代学人“求是”“创新”精神,为一个拥有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和数字等各类出版资质,出版范围涵盖理工农医和人文社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年出版新书1500种以上的综合性出版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