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国际城市研究的发展趋向及城市空间政治经济学的新兴研究领域。

内容简介

从国际城市研究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向看,学者们的研究焦点逐渐从对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与功能的研究转向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多元动力的研究,城市空间生产以及城市空间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方兴未艾的,包括地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兴研究领域。

本书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以城市空间政治经济学理论为指导,以政府、企业、社区组织间的社会互动为线索,探讨制度变迁与生产方式变革背景下的城市空间生产过程,以及城市空间生产过程中社会行动者基于土地利用的各种社会冲突及其整合机制。

书中以广州市海珠区为例,通过对建国前、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以及转型时期三个时段城市空间生产过程、生产机制、土地利用冲突的类型、冲突治理机制的研究,探索意识形态、制度规则、社会构成、经济结构等要素对城市空间生产的影响,探索政府、企业、社区组织自身角色职能的嬗变以及相互关系转变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同时,从社会-空间辩证统一的观点出发,探索城市空间的扩张与重构等物质景观变迁对社会结构以及社会成员关系的反作用。

本书适合人文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土地资源管理等学科的科研工作者,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城市规划、城市开发及城市管理实务从业人员,以及对城市土地利用问题、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等感兴趣的其他社会各界人士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中国土地与住房研究丛书”编辑委员会
  • 丛书总序
  • 序一
  • 序二
  • 自序
  • 前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基本概念界定
  • 1.3 研究设计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述评
  • 2.1 国外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研究
  • 2.2 国外土地利用冲突管理的机制与策略
  • 2.3 国内城市空间的政治经济学考察
  • 2.4 国内土地利用冲突管理的机制与策略
  • 2.5 小结
  • 第三章 城市空间政治经济学理论与方法
  • 3.1 城市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分支
  • 3.2 城市空间的政治经济学考察
  • 3.3 权力空间与空间中的权力运作
  • 3.4 国家与社会互动理论
  • 3.5 城市与地方治理理论
  • 3.6 城市空间政治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总结
  • 第四章 近代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
  • 4.1 晚清时期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
  • 4.2 民国时期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
  • 4.3 近代城市空间生产的总结
  • 第五章 计划经济时期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
  • 5.1 社会主义城市空间生产的制度建构
  • 5.2 社会主义城市空间生产的主要特点
  • 5.3 社会主义城市空间生产的机制与模式
  • 5.4 社会主义城市空间生产的价值与局限
  • 第六章 转型时期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
  • 6.1 转型期的城市政治经济体制转型
  • 6.2 政府主导下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
  • 6.3 市场主导下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
  • 6.4 社区主导下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
  • 6.5 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的运作机制
  • 6.6 转型时期城市空间社会生产的理论总结
  • 第七章 城市空间社会生产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冲突
  • 7.1 城市建成环境空间重构的土地利用冲突
  • 7.2 城市生态空间建构中的土地利用冲突
  • 7.3 城市流通空间扩展中的区位冲突
  • 7.4 城市边缘区社会空间转型中的征地冲突
  • 7.5 城市空间社会生产视角下的土地利用冲突
  • 第八章 土地利用冲突的治理与整合
  • 8.1 土地利用冲突的影响因素
  • 8.2 土地利用冲突的协同治理机制
  • 8.3 土地利用冲突的社会整合机制
  • 8.4 土地利用冲突的空间整合机制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