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审美活动中关键概念——观

内容简介

“观”作为一个在审美活动中具有关键意义的美学范畴,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观”这个词出自中国哲学,“观”有多重含义,“观”在美学中的应用是指审美观照,作为审美观照的“观”在中国美学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对“观”的词源学意义的考察,我们可以知道,“观”在词源学意义上是指洞见,此洞见不同于一般的“视”、“见”,它虽具有“视”、“见”的动作,却同时具有洞察本质的意义。“观”与“照”在观察事物、照见本质的意义上是相同的,因此“观”与“照”可以通用,共同组合在一起,作为动词,它们都与视觉相关,但又超越视觉,并且从美学角度看,均可表示审美活动的进行和过程,可以将“观”分为静观与流观,静观主要指的是心灵虚静状态下的审美观照,流观的审美角度不固定,可以仰观俯察于天地,亦可以周流六虚观于古今,是在无限时空中的审美观照。从美学意义上讲,中国古典美学范畴“观”或曰审美观照具有意向性、知觉性、体验性、情感性等审美特征,审美观照的意向性是指审美主体的观照必定是指向某一具有表象形式的客体的。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作者简介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导论
  • 一 问题缘起
  • 二 研究意义
  • 三 研究述评
  • 四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一章 从“观”到审美观照
  • 第一节 “观”和“观照”的语义分析
  • 第二节 “观”和“观照”的美学阐释
  • 第二章 “观”的哲学基础
  • 第一节 《周易》哲学中的“观”
  • 第二节 儒家哲学中的“观”
  • 第三节 道家哲学中的“观”
  • 第四节 佛教哲学中的“观”
  • 第五节 “观”的哲学内涵
  • 第三章 “观”的美学内涵
  • 第一节 “观”的基本类型
  • 第二节 “观”的发生机制
  • 第三节 “观”的审美特性
  • 第四章 “观”与中国艺术美学
  • 第一节 “观”与中国文学美学
  • 第二节 “观”与中国绘画美学
  • 第三节 “观”与中国园林美学
  • 第五章 “观”与日常生活美学
  • 第一节 “观”与日常生活中的审美
  • 第二节 “观”与旅游活动中的审美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