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提升
类型
7.8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03千字
字数
2016-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五位摄影师用相机记录中国社会万象五十年。
内容简介
北京国际摄影周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新华通讯社图片中心、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共同承办的大型摄影艺术交流活动,也是北京市唯一的由政府主导的摄影类国际文化艺术活动,北京国际摄影周是北京摄影界的一年一度的盛事。
北京国际摄影周组委会与中艺网校历时一年的时间,开创性地举办了《名家月月谈》活动,先后邀请王文澜、王福春、朱宪民、那日松、李树峰、陈小波、晋永权、黄文、梅生、解海龙等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位摄影大家在中华世纪坛开讲,讲座当时采用视频直播,先后使数万影友收益。北京国际摄影周组委会、中艺网校与人民邮电出版社共同将历次讲座的内容编辑整理,集结成册,汇聚成本书。
本书中,这十位摄影大家有的用自己的摄影经历告诉大家应该去拍什么,什么才是值得拍摄的,有的告诉摄影爱好者什么是好的照片,那些照片背后感人的故事,也有的是对摄影史进行了梳理,告诉我们如何评价和判断艺术。这对于广大摄影爱好者和从业者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知识,能够提升读者对于摄影的认识,重新审视自己,确定自己未来的拍摄内容和方向。
本书适合广大摄影爱好者、摄影从业者收藏学习。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前言
- 照片比我会说话
- 找到真正值得你拍的照片
- 永远别忘记镜头前面,是有生命的人
- 摄影是瞬间的语言,首先拥有这个瞬间是第一位的
- 《偶然系列》
- 火车上的中国人
- 艺术家就是要具备自己的风格
- 回顾五十年摄影生涯
- 见证历史发展 留存时代影像
- 纪实摄影与风光摄影应比翼双飞
- 纪实摄影要体现出时代性
- 对于基层劳动者的关注永不停息
- 我不是“大师”,我只是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
- 关注身边的拍摄题材,挖掘影像自身的故事
- 关于“抓拍”和“摆拍”
- 哪里有历史哪里就有纪实摄影
- 摄影展览的策划与实施
- 什么是策展人?
- 组成一个展览的三个阶段
- 国内办摄影展的几个途径
- 实例分析展览实施
- 视频的延伸
- 幻灯的展示
- 展览设计包括什么?
- 制作和装裱方式
- 布展
- 对策展人的理解
- 摄影的理念与方法
- 摄影与时代发展
- 关于摄影的界定
- 关于摄影的定义:把摄影看成过程
- 摄影的本体属性
- 摄影的属性对摄影者的要求
- 摄影即看法
- 视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 格式塔图像的属性
- 影像“纵”“横”
- 摄影创作中现代性表现的可能
- 从发烧友到独立摄影师
- 作为编辑,很多时候我必须看很多我不愿意看到的照片
- 摄影要对人类精神有深层关怀
- 用相机去拍摄身边最爱的人
- 很多年之后,中国历史要感谢这些摄影师
- 我们的摄影,有几条路被挤得水泄不通,大部分道路则空旷着、无人问津
- 从今天起做一个独立摄影师
- 结束语
- 摄影的现代时期及当代状况
- 谁在主导摄影话语权
- 摄影的现代时期(1880~1960年)
- 摄影与现代艺术以及当代艺术的关系
- 2004年,评价1967年MOMA新纪实摄影展览
- 摄影的当代状况(1960年至今)
- 当代摄影的特点
- 艺术判断标准范式的改变
- 谁的照片卖的最贵?
- 当代艺术的运作模式
- 关于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听听评委怎么说
- 新闻照片的首要标准就是现场拍摄
- 我在科索活战争的经历
- 摄影记者是用生命在拍照
- 个人化让新闻摄影有了新的表达方式
- 世界遗产影像学
- 梅生,在世界遗产的影像之中
- 世界遗产概念
- 世界遗产影像学
- 如何拍摄世遗影像?
- 中国希望工程摄影纪实(1987~2014年)
- 纪实摄影的概念
- 我只是一个摄影爱好者
- 艺术摄影就是创新,而纪实摄影就是真实性
- 观察、发现、表达
- 开启希望工程拍摄之路
- 照片背后的故事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