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8.0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82千字
字数
2022-03-30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二里头考古队前队长、考古界明星学者许宏新作。填补传说时代的历史空白,揭开上古中国的神秘面纱。
内容简介
中原文明是如何崛起的?约公元前3500年后的千年时间里,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许多地区还邦国林立。那是个“满天星斗”的时代。到公元前1800年前后,二里头文明在极短的时间内吸收了各区域的文明因素,终崛起,开启了王朝文明的新时代。
尧舜禹到底存不存在?尧舜禹时代在考古学上并非无迹可寻。晋南临汾发现的陶寺文化礼器丰富,社会结构复杂。这个高度发达却并不称霸的文化,让学者联想到夏代前“温良”的尧舜时代。那么,作者本人怎么看?
三星堆文化是外星文明吗?三星堆文化是外星文明的说法传的沸沸扬扬。但本书作者指出现有物证不能证明这一点。中原文化的青铜礼器和西来的金杖文化在此交汇,正是多种文化因素的碰撞共同塑造了三星堆奇妙而神秘的文化特征。
翻开本书,让我们跟着二里头考古队前队长许宏的足迹,探索传说时代的历史空白,揭开上古中国的神秘面纱。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寻踪】
- “连续”中的“断裂”——关于中国文明与早期国家形成过程的思考
- 从仰韶到齐家——东亚大陆早期用铜遗存的新观察
- 一、由对“铜石并用时代”的异议说起
- 二、关于“原始铜合金”遗存的发现
- 三、新的测年更新对区域用铜史的认识
- 四、齐家文化用铜遗存的阶段性变化
- 五、关于东亚大陆青铜时代肇始的问题
- 六、简单的结论
- 礼制遗存与礼乐文化的起源
- 一、礼仪建筑与墓葬的考察
- 二、早期礼器的考察
- 三、以礼乐为分野的两大文化系统的兴替
- 公元前2000年:中原大变局的考古学观察
- 一、引言
- 二、陶寺的兴衰
- 三、嵩山周围的动向
- 四、王城岗·瓦店·古城寨
- 五、新砦的发轫
- 六、余论
- 前中国时代与“中国”的初兴
- 二里头与中原中心的形成
- 一、王朝乃中原中心之始的基本认识
- 二、上推中原中心形成时间的问题所在
- 三、中原中心形成于二里头时代
- 二里头都邑的两次礼制大变革
- 一
- 二
- 三
- 宫室建筑与中原国家文明的形成
- 一、关于“宫室建筑”概念的界定
- 二、以二里头为先导的早期宫室建筑
- 三、宫室建筑的要素与肇始
- 四、宫室建筑的远源
- 五、由宫室建筑看国家文明的形成
- 中国古都的恒与变——以早期城郭布局为中心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早期:二里头至东汉时代
- 三、晚期:魏晋至清代
- 四、余论
- 【论理】
- 三代文明与青铜时代考古——以概念和时空流变为中心
- 一、中国考古学阶段划分的范式特色
- 二、三代考古:模糊的时间上限
- 三、三代考古:模糊的空间外延
- 四、青铜文化视角的若干问题
- 商文明:中国“原史”与“历史”时代的分界点
- 方法论视角下的夏商分界研究
- 一
- 二
- 三
- 论“ 青铜时代”概念的时空适用性——以中国东北地区为例
- 一、“青铜时代”的时空分布模式
- 二、东北地区用铜遗存的时空梳理
- 三、“青铜时代”概念运用的学理辨析
- 精细化分析:早期国家形成研究的有效途径——从秦小丽教授新著说起
- 【观潮】
- 高度与情结——夏鼐关于夏商文化问题的思想轨迹
- 一
- 二
- 三
- 四
- “新中原中心论”的学术史解析
- 由区系类型到一般进化论
- 中原中心究竟始于何时
- 中原中心是如何形成的
- “夏”遗存认知推定的学史综理
- 一、信念史
- 二、概念史
- 三、推定史
- 四、称呼史
- 冷观三星堆
- 从多元到一体的轨迹
- 半月形传播带与中国弧
- 三星堆文化年代之惑
- “外来品”敲定年代上限
- 器物坑与青铜时代
- 三星堆与金沙关系之谜
- 古蜀情结中的三星堆阐释
- 盗墓题材作品与外星文明
- 纠葛与症结:三星堆文化上限问题的学史观察
- 一、遗址与文化分期的混淆
- 二、与“蜀”文化的比附
- 三、三星堆遗址一期的剥离
- 四、宝墩文化的提出与受阻
- 五、始年仍被提前的困惑
- 【附录】
- 注释
- 本书所引主要考古资料存目
- 仰韶时代
- 龙山时代
- 二里头——殷墟时代
- 两周时代
- 本书所收论文出处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读客文化
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创立以来,读客文化是中国书业品牌影响力领先、营销模式领先、生产方式领先的专业出版机构。连续推出《藏地密码》《岛上书店》《大江大河》《丝绸之路》《银河帝国》《巨人的陨落》《漫长的告别》《局外人》《无声告白》《半小时漫画系列》等超级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