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通过口述访谈、田野调查和文献考证的结合,在多重视角下,考察京郊地区旗人社会及其后裔的生活状况。
内容简介
在北京郊区的村村落落中,“隐匿”着这样一个被遗忘的人群。他们的祖先,都是清代八旗制度下的“庄头”。“庄头”既不同于汉族地主,也不同于内城旗人或八旗兵丁,他们为皇室和王公贵族经营庄园、土地,催租督产,是清代八旗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或可富甲一方,但却世代为奴。如今,关于他们的历史记忆,正在一代代人的淡化中逐渐泯灭……
通过文献与口述的抒写,再现了清代旗人庄头人群百年家族兴衰及族群记忆重构的全过程,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畿辅地区”旗人社会的变迁。全书行文流畅,既有访谈口述的真实记录,又有学术论述,同时也记叙了研究调查过程中的艰辛。本书价值非常高,理论架构非常清晰,是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口述史专著。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图表目录
- 第一章 被遗忘的人群——寻找北京郊区的皇粮庄头
- 一、庄头“脸谱”种种
- 二、庄头后人觅踪
- 第二章 史书中的皇粮庄头
- 一、清初的圈地与庄园的建立
- 二、皇家奴仆——皇粮庄头
- 1. 从龙入关的老圈庄头
- 2. 带地为奴的投充庄头
- 三、清末皇庄的范围和规模
- 第三章 下坡屯商家:“姓商的就是满族人”
- 一、家族来源:“来了就是来种地的,四等皇粮庄头”
- 二、家族世系
- 1. 家族身份的确认:访谈——户口册——访谈——档案
- 2. 分家:“西门接了庄头以后……他是属于旺门”
- 3. 庄头一支:“当时就是长子继承庄头,就是商继刚”
- 4. 商大爷的本支:“永伶啊是我们的直系祖先”
- 5. 家族世系
- 三、辛亥革命之后的家族演变
- 1. 口述记忆
- 2. 文献记载
- 第四章 老庄头于家:“这么大的一个家族,怎么就没人了呢?”
- 一、寻找于姓庄头
- 二、家族的来源和世系
- 1. “我们随老罕王过来的”
- 2. 家族世系
- 三、家族的衰落
- 四、三支于姓家族:李桥北河于家、李遂沟北于家、柳各庄于家
- 五、于家的民族成分
- 六、于姓庄头后人的生活
- 1. 于大妈访谈:“给他的时候,都不知道他们家是满族”
- 2. 于大爷访谈:“我们家爷爷那辈儿不行,都是我父亲置的地”
- 3. 于大爷访谈:“我除了知道我爸爸……连我爷爷我都不知道”
- 第五章 庄头家族
- 一、顺义马坡镇肖家坡(萧家坡)、大营村吴姓庄头
- 1. 文献中的吴庄头
- 2. 寻访肖家坡、大营村
- 3. 主子与奴仆
- 二、顺义李桥镇北河村网户王庄头
- 1. 家族来源与世系
- 2. “我爷爷亲哥儿仨,俺们家最穷”
- 3. 在北京
- 三、顺义李遂镇柳各庄杨庄头
- 1. 家族世系
- 2. 庄头杨新斋一支
- 3. “我们这支延续到现在,不犯法,但不是那种很本分的”
- 4. “我爷爷不败家,四七年‘土改’我们就成地主了”
- 5. “我爸爸四七年入党,五六年开除党籍”
- 四、河北省霸州市陈厨营邓家
- 1. 访谈缘由简介
- 2. “我们姓邓的……是燕王扫北带过来了”
- 3. 第二次访谈
- 余论:关于旗人与民人的一点思考
- 一、富甲一方与奴才本色:旗人庄头的双重身份
- 二、分家而不析产:旗人庄头土地所有权的特殊性
- 三、漠视与淡忘:旗人民众的历史记忆
- 参考书目
- 索引
出版方
北京出版集团
北京出版集团是新闻出版总署1999年批准组建的全国首批7家试点出版集团之一,拥有北京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文津出版社、北京电子音像出版社和《十月》《父母必读》《少年科学画报》《北京卡通》《夜北京》杂志社。集团前身北京出版社成立于1956年。 集团公司作为北京市最大的综合性出版机构,牢牢把握正确的出版方向,为广大读者奉献了大量优秀的精神食粮,在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50余年来共出版各类图书2万余种、15亿多册,出版物获得多项国家级出版大奖和文学大奖。每年出版图书、音像、电子、网络等出版物近3000种,其中新书约1600种,在销品种约8000种。出版物在全国零售市场持续稳居前列。在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中,北京出版社曾两次获得“最受读者喜爱的出版社”。2009年,集团公司获得“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