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用户推荐指数
历史
类型
8.8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986千字
字数
2020-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人,十余年,千余本参考书,近1400000字大部头。本书虽名有“政治”“思想”“史”,但并非纯理论性的枯燥学术著作,而是非常有趣有料。
内容简介
政治思想既表达政治社会的自我理解,亦体现人们对理想秩序的探寻。本书突破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既有写法,跨政治、宗教、社会、经济、法律、哲学、历史等多个学科,钩稽沉隐,推陈出新,融文本解读、理论分析与意义发微于一体,移步换景,在多视角、大视野中全景式地考察了西方政治思想之跌宕起伏,涵盖西方自古希腊以来几乎所有重要政治思想家,不仅是一部全面、生动的西方政治思想通史,也是一部重要的政治理论著作。
目录
- 版权信息
- 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册)
- 内容简介
- 序言
- 导论
- 第一章 古希腊人与政治生活的最初体验
- 莱库古为斯巴达立法
- 雅典人发明民主
- 梭伦改革
- 克里斯梯尼的措施
- 伯里克利:古代民主能支撑大帝国吗?
- 政治哲学的诞生
- 智者的活动
- 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
- 苏格拉底之死
- 柏拉图:“反政治”的政治哲学家
- “洞穴”内外
- 正义的人,正义的城
- 城邦的诞生
- 柏拉图命题:治国者需有关于治国的知识
- 哲学家治国需要谎言
- 《第七封信》:柏拉图揭秘柏拉图
- 政治经验的扭曲与教育乌托邦的滥觞
- 亚里士多德与政治学
- 人是“政治动物”,处于神、兽之间
- “四因说”与目的论的宇宙观
- “波里德亚”与中产阶级的美德
- 沉思生活的高贵
- 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
- 亚里士多德学说中的“政治”与“非政治”
- 亚历山大的帝国事业
- 希腊化时期:由城邦到世界
- 以犬为师的犬儒学派
- 斯多葛学派
- 伊壁鸠鲁的花园乌托邦
- 怀疑主义两种
- 第二章 古罗马人的政治实践
- 罗慕路斯建城
- 波利比乌斯:揭开罗马强大的奥秘
- 他们都是爱国者
- 罗马共和制的危机
- 奥古斯都与罗马帝制的定型
- 帝国对行省的统治
- 罗马的暴君们
- 帝国的逻辑
- 罗马帝国的衰亡
- 古典西方文明衰落的社会原因
- 共和卫士西塞罗
- 塞涅卡:帝王师的下场
- “君王宝鉴”第一书
- 帝制时代,自由而幸福的生活何以可能?
- 第三章 上帝光照下的中世纪政治
- 此“封建”非彼“封建”
- 骑士风度
- 封建制与现代西方宪政的起源
- 从多神信仰到一神教
- 基督教:信、望、爱
- 大学:中世纪“最高而最良的出产物”
- 新柏拉图主义
- 奥古斯丁:希波的主教
- 寻求“幸福生活”
- 专注于现在
- “恶”的问题与自由意志
- 大城大爱,小城小爱
- “上帝之城”与基督教共和国
- 克努特大帝在海边
- 菲尔热的约阿希姆
- 伊斯兰与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发展
- 阿尔法拉比:宗教与哲学的综合
- 阿威洛依及阿威洛依运动
- 迈蒙尼德:犹太哲学家
- 经院哲学家阿奎那
- 哲学—神学
- 政体论
- 叙拉古老妪的祈祷
- 君主当尽职,暴政必亡
- 永恒法、自然法、人法、神法
- 为亚里士多德施洗
- 马西利乌斯:保卫和平
- 唯名论革命与现代性的神学起源
- 奥卡姆的威廉与近世个人主义
- 中世纪的城市
- 第四章 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
- 文艺复兴
- 彼得拉克:文艺复兴之父
- 彼得拉克的塞涅卡主义
- “公民人文主义”的意涵
- 萨卢塔蒂:公民人文主义第一人
- 利奥纳多·布鲁尼:礼赞佛罗伦萨
- 帕尔米埃里:倡导公民生活
- 阿尔贝蒂与晚期公民人文主义
- 佛罗伦萨公民人文主义的兴衰
- 15世纪柏拉图主义的复兴
- 人文主义者,名声不大好
- 佛罗伦萨政体的演变
- 萨伏纳罗拉:“没有武装的先知”
- 萨伏纳罗拉的人民共和论
- 世俗政治领域的勾画
- 马基雅维里与马基雅维里主义
- 隐退乡间,雄心未泯
- 君王宝鉴之奇葩
- 新君主创建新共和
- 我爱我的祖国,胜于爱我的灵魂
- 马基雅维里与道德
- 马基雅维里学说之特色
- 圭恰迪尼:佛罗伦萨一位保守的共和论者
- 贵族共和论
- 共和的理据
- 圭恰迪尼思想的保守性
- 圭恰迪尼与马基雅维里之比较
- 托马斯·莫尔:成功的文人,失败的政治家
- 乌托邦:无为有处有还无
- 与路德神甫斗法
- 作为社会运动的宗教改革
- 路德改教:这就是我的立场!
- 路德神学与天主教神学
- 教会与政治权威的分立
- 服从世俗权威
- 与伊拉斯谟论战
- 伊拉斯谟:人与上帝的合作
- 受奴役的意志
- 路德改教之后
- 加尔文:荣耀属于上帝
- 加尔文宗与路德宗之异
- 加尔文与西方宪政主义
- 加尔文教与现代资本主义
- 第五章 国家理性的悖论
- 16世纪法国宗教战争
- 蒙田与法国文艺复兴
- 我知道什么?
- 功利与诚实的冲突
- 政体:没有最好,只有合适
- 蒙田思想中的“保守”因素
- 世界主义与多元主义
- 博丹:地中海现代性的卓越理论家
- 界定“主权”
- 混合政体的谬误
- 君主与臣民各自的义务
- 以神秘主义化解宗教战争
- 博丹与时代新经验
- “神童”格劳秀斯
- 商业共和主义
- 自然法即正确的理性
- 财产权:先占先得,海洋自由
- 战争亦当遵守国际法
- 第六章 英国的自由传统
- 1215年大宪章传奇
- 福蒂斯丘:流亡路上的御前大法官
- 君民共治的英格兰:既“国王”,又“政治”
- 托马斯·史密斯与16世纪英国公民人文主义
- “共和国”是自由人之联合
-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 技术造就天堂
- 英国清教徒革命
- 国王詹姆斯一世的王权神授论
- 议会、国王与第一次内战
- 李尔本与平等派
- 第二次内战与残缺国会
- 审判查理一世
- 查理一世上断头台,共和国成立
- 温斯坦莱与掘地派
- 克伦威尔称“护国主”
- 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 1688年“光荣革命”
- 罗伯特·菲尔默:王权如父权
- 亨利·帕克:议会绝对主义
- 英国共和主义
- 哈林顿:为共和立法
- 古今经纶之道
- 两个小姑娘分蛋糕,透露共和奥秘
- 弥尔顿:为共和建言
- 为英国人处死国王声辩
- 谁是英国人民?
- 英国适合共和制而非君主制
- 共和之捷径:永不休会的最高议事会
- 尼德汉姆:改变立场如换衬衣
- 自由国家的好处,共和国的恰当宪章
- 以马基雅维里为师
- 悉德尼:为共和献身
- 法治理念
- 法律的本质是正义
- 自由释义
- 政府旨在追求公共的善
- 悉德尼学说之特色
- 悉德尼与共和主义
- 霍布斯:自由主义的奠基人
- 人造的“人”
- 政治的人学基础
- 内战的根源
- “利维坦”:以服从换取保护
- 绝对主权论
- 恶政府愈于无政府
- 自由的定义与臣民的自由
- 个人主义的真精神
- 教随国定,良心自由
- 霍布斯与现代社会
- 西方文明梦想之华章
- 斯宾诺莎:发现“利维坦”的缺口
- 《圣经》解释学、上帝观、信仰与哲学的分手
- 神学—政治论
- 洛克与现代政府理论
- 驳菲尔默的绝对王权论
- 政府基于同意,权力有限,人民不必感激
- 摘苹果,说产权
- 宗教宽容
- 人权卫士,还是奴隶贩子?
- 第七章 苏格兰启蒙运动时期的经济与政治
- 卡默斯法官与苏格兰启蒙运动
- 人的进步与神意
- “社会性”与“反社会性”
- 混合政体
- 和平与奢侈:慢性毒药
- 追寻法律的统一
- 言行方式之变
- 大卫·休谟:开启西方认识论大革命
- 休谟式怀疑:太阳明天还会升起吗?
- 约定俗成、正义与财产
- 基于人民同意,无法建立起政府
- 谴责“贸易的猜忌”
- 商业社会孕育自由政府
- 亚当·斯密:解开国富之谜
- 人有同情心
- 正义:支撑社会大厦的支柱
- “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利己与利他
- 曼德维尔“蜜蜂的寓言”:私人之恶,公共之善
- 现代政府三职能
- 交换倾向与分工
- 商业社会的好处
- 必以国民教育,弥补文明社会的缺陷
- 亚当·弗格森:市民社会
- 社会在分阶段向前进化
- 人普遍的天性是什么?
- 美德强国
- “优雅年代”的隐忧
- 罗马兴衰之鉴
- 法国革命与欧洲的未来
- 从斯密到米勒
- 等级区分的起源及消亡
- 商业社会对人知识状况的影响
- 商业社会对道德的影响
- 商业与财富对法律与政府的影响
- 自由比财富更有价值
- 英式保守主义
- 资深议员柏克
- 抽象原则能指导政治实践吗?
- 只存在“英国人的权利”
- 柏克的代际思维
- 议员不是“代表”
- 国际法与干预主义
- 第八章 美国的共和之路
- 清教与美国的起源
- 走向共和
- 《独立宣言》:自由的美国
- “常识先生”潘恩
- 政府的起源和目的
- 共和政体优于君主政体
- 国父华盛顿
- 联邦党人:为“大共和国”辩护
- 通过联邦制构建现代“国家”
- 大共和,新共和
- 邦联时期自由事业的危机
- 费城制宪
- 汉密尔顿:死于决斗的开国元勋
- 强国家理念
- 政治经济学
- 汉密尔顿主义
- 宪法之父麦迪逊
- 麦迪逊政治思想之独特方面
- 反联邦党人与古典共和主义
- 杰斐逊与共和帝国
- 人民是政府唯一可靠的保护人
- 意见自由的理据
- 代议制民主、街区制度与联邦主义
- 作者简介
- 西方政治思想史(下册)
- 内容简介
- 序言
- 第九章 法国的革命与反革命
- 法国宫廷与绝对主义国家的成型
- 博絮埃与“源自圣经的政治学”
- 启蒙运动:理性的胜利
- 喜欢喝咖啡的伏尔泰
- 孟德斯鸠:宪政理论大师
- 以权力制约权力
- 专制政体的原则是恐惧,要在“无君民共守之法”
- 专制政体,从内部开始腐化
- 中华帝国的暴政及其限度
- 为商业正名
- 立法的学问
- 孟德斯鸠与法国自由主义
- 饱尝人间辛酸的卢梭
- 步入文明社会是人的堕落
- 民约产生合法政府
- 莫以自由换太平
- 何种契约可保立约前后于自由无损?
- 公意与众意
- 主权者可以做什么?
- 伟大的立法家
- 真正的民主从未存在过
- 立法,人民必须亲临
- 爱弥儿的教育
- 卢梭的精神遗产
- 法国革命的前夜
- 三级会议变成了国民公会
- 攻占巴士底狱
- 贵族和教士放弃特权
- 制宪会议、面包问题、把国王从凡尔赛带回巴黎
- 国王逃跑未遂
- 吉伦特派执政
- 路易十六被处死
- 雅各宾专政
- 罗伯斯庇尔上了断头台
- 雅各宾主义与现代革命的悖论
- 督政府时期的跳舞场
- 拿破仑登上历史舞台
- 法国革命反思
- 梅斯特尔:我与欧洲一起死去
- 宪法理论
- 对卢梭的批判
- 宗教信仰是第一位的
- 民众太愚蠢,贵族统治最自然
- “反动派”波纳尔德
- 反对允许离婚
- 贡斯当与法国自由主义
- 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
- 拿破仑失败的寓意:商业民族的胜利
- 主权是一个有限、相对的存在
- 自由政体能否以暴虐的方式建立?
- 捍卫法律程序
- 巴贝夫与现代民主的经济意涵
- 共产主义的第一个殉道者
- 巴贝夫主义
- 基佐与立宪君主制
- 代议制政府的历史起源
- 代议制政府的原则及形式
- 两院制的理据
- 代议制与民主
- 孔德与实证主义
- 巴黎的边缘人
- 实证时代的来临
- 一切都是相对的
- 秩序与进步
- 预言家托克维尔
- 民主进程不可阻挡
- “民情”与民主
- “多数暴政”
- 个人主义及其克服
- 乡镇:政治生活的学校
- 革命发生的机理
- “失败者”托克维尔
- 多面的托克维尔
- 高比诺的种族不平等理论
- 多诺索·柯特斯:19世纪最伟大的“反动派”
- 独裁就是没有讨论
- 革命不能通过经济改革来消弭
- 文明衰退论
- 天主教文明正确,哲性文明错误
- 多诺索与欧洲保守主义
- 第十章 德意志的心灵、社会与国家
- 由“分”走向“合”
- 门德尔松与启蒙
- 对霍布斯学说的批评
- 教育与共和国的道德基础
- 狼与羊同住
- 康德与德国自由主义
- “头顶灿烂星空,道德律在心中”
- 法治国理念
- 走向“永久和平”
- 康德学说之清教背景及二元论特色
- 赫尔德:另一种历史哲学
- 问学康德与哈曼
- 人道哲学与历史科学
- 在历史自身内部发现历史的意义
- 每种文化都以自身的方式在发展
- 艺术的人民性
- 费希特:敢于承担“使命”的学者
- 捍卫思想自由
- 民主共和国的理想
- 锁闭的商业国
- 洪堡:在学术与政治之间
- 国家的权限
- 教育思想及实践
- 洪堡与自由主义
- 黑格尔:神谕哲学家
- 国家与市民社会
- 世界历史是“精神”自我运动的舞台
- 美化战争与暴力
- 浪漫派:“世界必须浪漫化”
- 张扬个性,歌颂英雄
- 回归自然,追忆童年
- 浪漫主义者的乡愁
- 艺术家当国王
- 浪漫主义的根源:私人教士制
- 浪漫派发现了“天才”维柯
- “新科学”之“新”
- 宗教是一切民政秩序的根源
- 德国历史主义之兴起
- 萨维尼与历史法学派
- 成长着的活的民法
- 蒂堡:统一民法
- 历史法学与非历史法学
- 蒂堡与萨维尼的交锋
- 萨维尼与法律改革
- 第十一章 从功利主义到进化论
- 边沁与功利主义
- 痛苦与快乐的算术
- 《人权宣言》:概念不清的胡说八道
- 宪政理论
- 用“圆形建筑”这个工具,我梦想着革新世界
-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 人口原理背后的政治哲学
- 詹姆斯·密尔:被低估的民主主义者
- 人性科学是政府科学的基础
- “好政府”必是代议制政府
- 非历史、非政治的理性主义政府观
- 逆流而动的托马斯·卡莱尔
- 英雄与英雄崇拜
- 无神论与拜金主义批判
- 重新定义自由
- 国家哲学与反民主政治思想
- 自由主义之圣约翰·斯图亚特·密尔
- 小密尔夫妇共谱自由之歌
- 阐释“伤害原则”
- 诚实的错误胜于被迫接受的“真理”
- 个性、天才与社会进步
- 对功利主义的发展
- 成熟的代议制民主政府之设计
- 密尔与殖民地问题
- 密尔日趋激进
- 格林:莱茵河水流入泰晤士河
- 禁酒令背后的政治学
- 政治义务论
- 自由理论
- 积极政府论
- 斯宾塞时代
- 赫伯特·斯宾塞:大师抑或“民科”?
- 社会进化与有机体论
- 政府的职责
- 正在来临的奴役
- 伦理、道德与和平主义
- 斯宾塞与现代社会理论
-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者的希望
- 空想社会主义
- 欧文:创立新社会
- 圣西门:实业制度的设计师
- 政治学是关于生产的科学
- 一元论社会与“高级自由”
- 傅立叶与“和谐世界”
- 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
- 劳动创造了人
- 人是“社会动物”
- 人的“异化”及其超越
- 寄希望于无产阶级
- 暴力是新社会从旧社会中诞生的助产婆
- 没有分工的共产主义社会
- 多维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
- 共产主义,还是民族主义?
- 第十三章 代议制民主的危机
- 尼采与时代的转折
- 尼采:从思想家到疯子
- “上帝死了”
- 末等人与强人
- 关于超人的预言
- 永恒轮回
- 强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
- 勒庞与群体心理
- 政治家需掌握群体心理
- 非理性、非逻辑与神秘主义
- 群众心理的两面
- 精英带来进步
- 大众民主造就独裁政府
- 批判国家主义
- 勒庞思想的保守性
- 索雷尔:神话与暴力
- 反议会主义
- 总罢工神话
- 以暴力摧毁权力
- 帕累托:历史是贵族的坟墓
- 剩余物与派生物
- 精英循环
- 莫斯卡:冷静的政治科学家
- 政治科学的伟大使命
- 统治阶级理论
- 统治阶级的素质问题
- 代议制民主的好处
- 自由制与独裁制
- 对激进主义的批判
- 莫斯卡的教诲
- 马克斯·韦伯:时刻准备着
- 韦伯夫妇的美国之行
- 经济政策与民族国家间的生存斗争
- “以科学为业”的意涵
- 诸神时代的“政治”
- 政治家:与魔鬼联姻
- 理性化:现代资本主义的特征
- 西方世界的兴起:韦伯的解释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 韦伯的宗教社会学
- 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
- 支配社会学
- 韦伯之伟大
- 米歇尔斯与政党社会学
- 组织化意味着寡头制
- 大众的无能与政党中的领袖崇拜
- 领袖集团的稳定性
- 民主:挖不着的财宝
- 新贵的体制化
- 奥尔特加:思想界的斗牛士
- 大众现象反思
- 没有精英,就没有社会
- 要间接行动,而非直接行动
- 国家源于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 奥尔特加的思想特色与影响
- 熊彼特:什么是民主
- 破古典民主论,立精英民主论
- 第十四章 极权主义之思
- 墨索里尼与意大利法西斯主义
- 德国:从魏玛共和国到第三帝国
- 庸人希特勒的“奋斗”
- 独享政治剩余价值
- 《纽伦堡法》、集中营与犹太人问题的“最后解决”
- 妇女回归家庭与教会对纳粹的抵制
- 为生存空间而战
- 希特勒的男孩
- 大屠杀带来理解上的困难
- 极权主义:对人的全面支配
- 乔治·奥威尔的作家梦
- 极权社会中,自由思想是死罪
- 在1948展望1984
- 凯尔森的法与国家理论
- 法的科学方法
- 民主的价值与本质
- 政党政治有害于民主吗?
- 议会制的理据
- 民主:政治相对主义
- 纯粹法理论
- 基础规范与法律一元论
- 国际法与统一的世界秩序
- 以科学审判自然法理论
- 凯尔森的卓越贡献
- 施米特:学者中的冒险家
- 浪漫主义是一种病
- 议会制的“死亡鉴定”
- 总统护宪
- 通往总体国家之路
- 区分敌友
- 紧急状态与主权决断
- “合律”不等于“合法”
- 让我们聆听天空的召唤
- 在非政治的时代捍卫政治
- 施米特与意志主义政治理论
- 从凯尔森到施米特
- 施特劳斯:政治的哲学与哲学的政治学
- 什么是政治哲学
- 古典政治哲学的特点
- 现代政治思想堕落的“三次浪潮”
- 批评历史主义与相对主义
- 自然权利的真谛
- “隐微书写”与“显白书写”
- 施特劳斯学派的书虫英雄主义
- 汉娜·阿伦特:杰出的女性政治理论家
- 珀涅罗珀的织物
- 极权主义的起源
- 政治不是支配
- 政治行动、公共空间与权力
- 议事会制度VS官僚制
- 未竣工的精神共和国
- 阿伦特的最终目的,指向的是世界
- 独裁政体中的个人责任
- 危机时代谈共和
- 沃格林与新政治科学
- 代表存在与代表真理
- 权力、基督教与哲学三联秩序的重建
- 追寻实在
- 诺斯替主义的诱惑
- 现代性的本质
- 在失序的世界寻求秩序
- 天下时代
- 新政治科学的“得”与“失”
- 第十五章 自由主义的复兴
- 哈耶克:揭开自由主义复兴的序幕
- 构建理性主义与演进理性主义
- 从乡间小路的形成看自发秩序
- 通往奴役之路
- 经济自由是其他一切自由的前提
- 大社会之构成
- 劣质民主对自由的侵害
- 卡尔·波普尔:为开放社会陈辞
- 批判的理性主义
- 历史主义的贫困
- 零星社会工程:对旧衣服进行缝缝补补
- 封闭社会与开放社会
- 雷蒙·阿隆:工业社会的政治分析师
- 知识分子的“鸦片”
- 政治的优先
- 宪政—多元政体与一党垄断政体
- 宪政—多元政体的腐化
- 极权主义的五个要素
- 国际政治中的慎虑
- 以赛亚·伯林:狐狸,还是刺猬?
- 政治哲学的严肃使命
- 两种自由概念
- 自由就是自由,失去了就是失去了
- 世界不必太整洁
- 自由的奥克肖特,保守的奥克肖特
- 政治,让理性主义者走开
- 做菜、宰牛与从政
- “政治”好比大海中的漂流
- “公民联合”与“事业型联合”
- 人类行为的诗性特征
- 保守是一种心态,一种脾性
- 保守主义的政府观
- 奥克肖特与唯心论
- 罗尔斯与分配正义
- “制度之道在于正”
- 政治自由主义:寻求“重叠共识”
- 罗蒂:自由社会的乌托邦
- 以希望代替知识
- 文化应该诗化
- 民主优先于哲学
- 实用主义:一切皆工具
- 自由主义的精神:避免残酷与侮辱
- 盖尔纳与我们
- 来自布拉格的思想家
- “市民社会”口号的诞生
- 认识工业社会
- 关于民族主义的理论
- 伊斯兰与现代性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一 中文参考文献
- 二 英文参考文献
- 后记
-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