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深化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以及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5年第1辑 总第14辑)》对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深入解析和阐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历史唯物主义与价值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等展开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目录

  • 版权信息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编辑委员会
  • 本辑特稿
  • 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 努力掌握看家本领
  • 一 认真学习和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 二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认识、解决问题的典范
  • 三 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五个重大问题
  • 一 哲学主题的根本转换:从世界何以可能到人类解放何以可能
  • 二 如何看待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辩证、历史的唯物主义
  • 三 马克思的哲学批判和资本批判的关系:资本批判的存在论意义
  • 四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所在
  • 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与实质
  • 关于“世界历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
  • 一 何为“世界历史”
  • 二 “世界历史”何以形成
  • 三 现代性、资产阶级与“世界历史”
  • 四 “世界历史”走向何方
  • 论私有制、私有财产的废除或消灭问题
  • 一 废除的是“私有财产”还是“私有制”:翻译所带来的烦恼
  • 二 “改变财产的社会性质,使其‘失掉它的阶级性质’”
  • 三 Aufhebung、Abschaffung等词的使用体现出马克思坚定的革命态度
  • 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三重意蕴
  • 一 解放作为自由的条件
  • 二 从强制支配到“普遍平等”:马克思对传统政治模式的颠覆
  • 三 从政治解放、社会解放到“人的解放”:马克思对现代政治的超越
  • 四 “自由人的联合体”:人类解放的制度创制
  • 走向历史之真实
  • 一 艰难曲折的双重互向批判
  • 二 扬弃抽象性的现实
  • 三 走向科学的历史之现实
  • 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元对立结构下个体自由的实现路径
  • 一 黑格尔“法哲学”的基本结构
  • 二 批判黑格尔思辨的国家哲学
  • 三 现代国家和市民社会的二元对立
  • 四 个体自由和共同体的关系
  • 浅析黑格尔法哲学中的自由意志问题
  • 一 意志概念的背景与三个环节展现出来的结构
  • 二 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之统一的意志自由
  • 三 结论与补充
  •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研究
  • 澄清对马克思文本研究的三重误解
  • 误解之一:文本研究只是做版本考证而不是研究思想
  • 误解之二:文本研究只是复述原著的思想而没有理论建树
  • 误解之三:文本研究有意回避现实问题因而体现不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
  • 马克思主义阶级观与韦伯社会分层理论的比较
  • 一 马克思主义阶级观
  • 二 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 三 两种理论的比较
  • 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与中国革命
  • 一 “不断革命论”基本主张
  • 二 “不断革命论”视野下的中国革命进程
  • 三 陈独秀:“不断革命论”还是“二次革命论”
  •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国社会主义”问题再探讨
  • 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
  • 一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认识
  • 二 关于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 三 关于资本批判的基本认识
  • 四 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的社会主义
  • 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对象化理论的批判及其理论旨归
  • 历史唯物主义与价值哲学研究
  • 阐释中国精神的哲学路径
  • 一 立足“实然”才能讲好“应然”
  • 二 不要撕裂中华民族主体
  • 马克思恩格斯逻辑与历史关系思想的一致性
  • 一 黑格尔的辩证法用逻辑取代了历史
  • 二 历史唯物主义主张“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
  • 三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是逻辑服从历史
  • 四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历史在思维中的再现
  • 群众路线是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
  • 一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 二 群众路线面临的新挑战以及践行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
  • 论唯物史观中“物”的概念
  • 一 “物”的概念的话语层次
  • 二 唯物史观中“物”的概念
  • 三 作为“态势”的物与唯物史观
  • 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中的历史概念
  •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文化认同的新构建
  • 一 深刻认识文化认同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 二 新的历史境遇下中国文化认同面临的新课题
  • 三 以文化认同的新构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社会主义富强的价值维度解读
  • 一 对富强价值的内涵解读
  • 二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富强”中的问题
  •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富强的历史性生成
  • 四 小结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研究
  • 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
  • 邓小平领导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路线和思想方法
  • 一 把实践作为逻辑起点,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二 把规律作为根本依据,在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与发展基本规律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三 把人民作为主体力量,在实现人民群众利益需求和创造精神有机统一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四 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精髓和真谛,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开拓前进
  •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 一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把握社会主义制度“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
  • 二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底线不含糊
  • 三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中国梦与人的全面发展
  • 一 中国现代国家建构:中国梦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契合
  • 二 人学考量:中国梦的价值内核和终极目标在于人的全面发展
  • 三 路径选择: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的中国梦引领现代国家建构之路
  • 习近平对邓小平改革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 一 改革战略的新界定
  • 二 改革目标的新论断
  • 三 改革内涵的新认识
  • 四 改革价值导向的新阐发
  • 探索军事领域的真理标准
  • 一 对军事领域真理标准的不懈探索
  • 二 战斗力标准是实践标准在军事领域的本质要求
  • 三 在军事领域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
  • 一 《实践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是怎样的关系
  • 二 “中国化”“具体化”“马克思主义化”分别解决了什么问题
  •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怎样一种关系
  • 中国的政治生态:从“圈子”走向平等
  • 一 中国传统:“圈子”(差序格局)
  • 二 政治生态:“圈子”在官场腐败中的特殊作用
  • 三 政治生态:作为“圈子”的对立物,平等观念和习惯的成长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