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77千字
字数
2021-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配套资源丰富、适合考研的计算机网络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按照自底向上的顺序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全书共7章,主要内容包括概述、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包括局域网)、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网络安全,覆盖了全国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知识点。此外,附录中提供了最短路径算法、配套实验建议、英文缩写词。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阐述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原理与概念,注重分析各种技术背后的原理和方法。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前言
-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 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
-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 1.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 1.2.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 1.3 互联网概述
- 1.3.1 网络的网络
- 1.3.2 互联网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
- 1.3.3 互联网的标准化工作
- 1.4 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
- 1.4.1 电路交换
- 1.4.2 分组交换
- 1.5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 1.6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1.6.1 网络协议
- 1.6.2 计算机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
- 1.6.3 具有五层协议的原理体系结构
- 1.6.4 实体、协议和服务
- 1.6.5 TCP/IP体系结构
- 1.7 两个重要的新兴网络技术
- 1.7.1 云计算
- 1.7.2 物联网
- 1.8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 本章的重要概念
- 习题
- 第2章 物理层
-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 2.2.1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 2.2.2 编码与调制
- 2.2.3 信道的极限容量
- 2.2.4 传输方式
-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 2.3.1 导引型传输媒体
- 2.3.2 非导引型传输媒体
- 2.4 信道复用技术
- 2.4.1 频分复用
- 2.4.2 时分复用
- 2.4.3 波分复用
- 2.4.4 码分复用
- 2.5 数字传输系统
- 2.5.1 PCM速率体制
- 2.5.2 SONET/SDH
- 2.5.3 光网络
- 2.6 互联网接入技术
- 2.6.1 电话网拨号接入
- 2.6.2 数字用户线接入
- 2.6.3 光纤同轴混合网接入
- 2.6.4 光纤接入
- 2.6.5 以太网接入
- 2.6.6 无线接入
- 本章的重要概念
- 习题
- 第3章 数据链路层
- 3.1 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 3.1.1 数据链路层所处的地位
- 3.1.2 数据链路和帧
- 3.1.3 封装成帧
- 3.1.4 差错检测
- 3.1.5 可靠传输
- 3.2 点对点协议
- 3.2.1 PPP的特点
- 3.2.2 PPP的组成
- 3.2.3 PPP的帧格式
- 3.2.4 PPP的工作状态
- 3.3 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 3.3.1 媒体接入控制
- 3.3.2 局域网
- 3.4 共享式以太网
- 3.4.1 CSMA/CD协议
- 3.4.2 共享式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
- 3.4.3 使用集线器的星形拓扑
- 3.4.4 以太网的帧格式
- 3.5 网桥和以太网交换机
- 3.5.1 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
- 3.5.2 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
- 3.5.3 以太网交换机
- 3.5.4 虚拟局域网
- 3.6 以太网的演进
- 3.6.1 100BASE-T以太网
- 3.6.2 吉比特以太网
- 3.6.3 10吉比特及更高速率以太网
- 3.6.4 使用以太网进行宽带接入
- 3.7 无线局域网
- 3.7.1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
- 3.7.2 802.11无线局域网的物理层
- 3.7.3 802.11无线局域网的MAC协议
- 3.7.4 802.11无线局域网的MAC帧
- 3.7.5 无线个域网
- 3.8 蜂窝互联网接入
- 3.8.1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 3.8.2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体系结构
- 3.8.3 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
- 本章的重要概念
- 习题
- 第4章 网络层
- 4.1 网络层概述
- 4.1.1 分组转发和路由选择
- 4.1.2 虚电路和数据报服务
- 4.1.3 虚电路网络
- 4.2 网际协议
- 4.2.1 异构网络互连
- 4.2.2 IP地址及编址方式
- 4.2.3 IP地址与物理地址
- 4.2.4 地址解析协议
- 4.2.5 IP数据报的格式
- 4.2.6 IP数据报的转发
- 4.3 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
- 4.3.1 ICMP报文的种类
- 4.3.2 ICMP的应用举例
- 4.4 互联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 4.4.1 路由选择协议的几个基本概念
- 4.4.2 路由信息协议
- 4.4.3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 4.4.4 边界网关协议
- 4.5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 4.5.1 路由器的构成
- 4.5.2 路由器与交换机的比较
- 4.5.3 三层交换机
- 4.6 虚拟专用网与网络地址转换
- 4.6.1 VPN
- 4.6.2 NAT
- 4.7 IP多播
- 4.7.1 IP多播的基本概念
- 4.7.2 在局域网上进行硬件多播
- 4.7.3 IP多播需要两种协议
- 4.7.4 互联网组管理协议
- 4.7.5 多播路由选择协议
- 4.8 移动IP
- 4.8.1 移动性对网络应用的影响
- 4.8.2 移动IP的工作原理
- 4.8.3 移动IP的标准
- 4.9 下一代的网际协议IPv6
- 4.9.1 IPv6的特点
- 4.9.2 IPv6的基本首部
- 4.9.3 IPv6的地址
- 4.9.4 ICMPv6
- 4.9.5 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
- 4.9.6 从IPv4向IPv6过渡
- 4.10 多协议标签交换
- 4.11 软件定义网络
- 4.11.1 数据平面与控制平面分离
- 4.11.2 SDN的数据平面
- 4.11.3 SDN的控制平面
- 本章的重要概念
- 习题
- 第5章 运输层
- 5.1 运输层协议概述
- 5.1.1 进程之间的通信
- 5.1.2 互联网的运输层协议
- 5.1.3 运输层的复用与分用
- 5.2 用户数据报协议
- 5.2.1 UDP概述
- 5.2.2 UDP报文的首部格式
- 5.3 传输控制协议
- 5.3.1 TCP的主要特点
- 5.3.2 TCP报文段的格式
- 5.3.3 TCP的可靠传输
- 5.3.4 TCP的流量控制
- 5.3.5 TCP的连接管理
- 5.4 拥塞控制
- 5.4.1 拥塞的原因与危害
- 5.4.2 拥塞控制的基本方法
- 5.4.3 TCP的拥塞控制
- 本章的重要概念
- 习题
- 第6章 应用层
- 6.1 应用层概述
- 6.1.1 网络应用程序体系结构
- 6.1.2 应用层协议
- 6.1.3 选择运输层协议
- 6.2 域名系统
- 6.2.1 域名系统概述
- 6.2.2 互联网的域名结构
- 6.2.3 域名服务器
- 6.2.4 域名解析的过程
- 6.2.5 DNS资源记录
- 6.3 万维网
- 6.3.1 万维网概述
- 6.3.2 统一资源定位符
- 6.3.3 超文本传送协议
- 6.3.4 万维网的文档
- 6.3.5 移动Web
- 6.3.6 万维网搜索引擎
- 6.4 电子邮件
- 6.4.1 电子邮件系统的组成
- 6.4.2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 6.4.3 电子邮件的信息格式
- 6.4.4 邮件读取协议
- 6.4.5 基于万维网的电子邮件
- 6.4.6 通用互联网邮件扩展
- 6.5 文件传送协议
- 6.6 远程终端协议
- 6.7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 6.8 P2P文件共享
- 6.8.1 P2P文件分发
- 6.8.2 在P2P对等方中搜索对象
- 6.8.3 案例:BitTorrent
- 6.9 多媒体网络应用
- 6.9.1 挑战及应用层措施
- 6.9.2 实时运输协议
- 6.9.3 流式存储音频/视频
- 6.9.4 流式实况音频/视频
- 6.9.5 实时交互音频/视频
- 6.10 网络应用编程接口
- 6.10.1 TCP套接字编程
- 6.10.2 UDP套接字编程
- 本章的重要概念
- 习题
- 第7章 网络安全
- 7.1 网络安全概述
- 7.1.1 安全威胁
- 7.1.2 安全服务
- 7.2 机密性与密码学
- 7.2.1 对称密钥密码体制
- 7.2.2 公钥密码体制
- 7.3 完整性与鉴别
- 7.3.1 报文摘要和报文鉴别码
- 7.3.2 数字签名
- 7.3.3 实体鉴别
- 7.4 密钥分发与公钥认证
- 7.4.1 对称密钥的分发
- 7.4.2 公钥的签发与认证
- 7.5 访问控制
- 7.5.1 访问控制的基本概念
- 7.5.2 访问控制策略
- 7.6 网络各层的安全实例
- 7.6.1 物理层实例:信道加密机
- 7.6.2 数据链路层实例:802.11i
- 7.6.3 网络层实例:IPsec
- 7.6.4 运输层实例:SSL/TLS
- 7.6.5 应用层实例:PGP
- 7.7 系统安全: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
- 7.7.1 防火墙
- 7.7.2 入侵检测系统
- 7.8 网络攻击及其防范
- 7.8.1 网络扫描
- 7.8.2 网络监听
- 7.8.3 拒绝服务攻击
- 本章的重要概念
- 习题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