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6.6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5千字
字数
2019-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纵观青藏高原人类文明的发展史,藏香不仅有“礼物之灵”,而且也似流动的桥梁和古道,把青藏高原和周边的文明联结在一起。
内容简介
对“物”的关注和研究是民族学和人类学的经典传统之一。
本书采用多点田野民族志的研究方式,以西藏地区三大藏香制作主体——拉萨尼木县吞巴乡、山南扎囊县敏珠林寺和拉萨甘露藏药厂为主要田野点,以时间和空间为两个研究维度,既讲述了藏香所经历的从圣物到贡品再到商品的角色变化的社会生命史,也阐述了藏香在空间流动中的“聚”(产生)与“散”(从地方性产物变为具有全球流通趋势的商品),还分析了国家、市场、社会等多方力量的牵连与交织,如何共同塑造了现如今的藏香文化,让藏香变成为藏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田野之外:讲故事与讲道理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 一、香氛世界:我的藏地体验
- 二、从香烟到香味:焚香观念变化
-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视角
- 一、“物”的社会生命史研究
- 二、世俗化理论与反(去)世俗化理论
- 三、社会嵌合理论
- 第三节 藏香研究现状
- 一、对藏族社会中“物”的研究
- 二、藏香研究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内容
- 一、深描与多点民族志
- 二、田野调查方法
- 三、研究内容
- 第一章 寻香之旅:田野点地理与社会文化背景
- 第一节 吞巴乡:藏香“诞生地”
- 第二节 来到山南敏珠林寺
- 第三节 走进拉萨甘露藏药厂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藏香社会生命的嬗变历程
- 第一节 香之缘起
- 第二节 藏人说藏香
- 一、吞巴人说藏香:柏树和“不杀生之水”
- 二、寺院说藏香:藏医、寺院传承与加持
- 三、药厂说藏香:药品和商品
- 第三节 作为圣物、贡品、商品的藏香
- 一、神话构建的神圣性
- 二、从圣物到礼物
- 三、藏香的商品性萌芽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市场的力量:藏香的商品化与市场化
- 第一节 西藏经济市场化与藏香产业兴起
- 一、吞巴人的制香记忆
- 二、改革开放与敏珠林寺藏香厂建立
- 三、甘露藏药厂的改制与转轨
- 第二节 藏香药用价值与民间智慧
- 第三节 佛教用品的商品化与藏香市场的扩大
- 一、制香主体增多与藏香市场扩大
- 二、从西藏到尼泊尔:穿越喜马拉雅的藏香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国家在场:藏香的去商品化与再商品化
- 第一节 西藏传统文化保护与非遗项目
- 一、现代化与西藏传统文化保护
- 二、作为“非遗”项目的藏香制作技艺
- 三、传承人称号背后的荣誉和利益
- 第二节 藏香标准化的利与弊
- 一、标准化的背景与原因
- 二、从地方到国家:标准化背后力量的变化
- 三、反思“标准化”
- 第三节 藏香的去商品化与再商品化
- 一、“非遗”的人类学解释
- 二、去商品化与再商品化的双向互动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从传统到现代:藏香文化的坚守与变化
- 第一节 传统文化语境下的藏香
- 一、桑与香:供神与供佛
- 二、藏香在宗教仪式中的使用:我所经历的雪顿节晒佛
- 第二节 现代藏香变化与藏族洁净观念扩展
- 一、从神圣空间进入生活空间:藏香使用场合增多
- 二、藏香分类体系多元化
- 三、财神香与藏香创意产品的出现
- 第三节 传统制香村落的“喜悦”与“哀愁”
- 一、318国道和拉日铁路上的村庄
- 二、“非遗”带来的影响力
- 三、尼木藏香原料、工艺、营销方式的变化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宗教神圣性的重塑与强化
- 第一节 神圣性成为藏香竞争的重要筹码
- 一、“神圣的”楚布净化香
- 二、那嘎村泉水的神圣性
- 第二节 用香人对神圣性藏香的倾向与选择
- 一、藏香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
- 二、“活佛”开办的藏香厂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九州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有限公司是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管的中央一级综合性出版机构,以服务对台工作、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为宗旨。 自1993年成立以来,出版了大批优秀图书,被评为“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多年来,我社在两岸图书出版交流、涉台出版工作中,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的重要作用,出版了大量涉台主题图书、精品学术图书,积累了大量的优质资源,深受两岸读者关注,为两岸出版行业所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