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百花文学奖、文津图书奖获得者汪诘力作,再稀奇古怪的问题都有科学的回答。

内容简介

你真的什么都懂吗?我们每天遇到的那么多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大量的信息扑面而来,到底应该怎样辨别真假?这是很正经很有用的杂学知识,不但能解答你从早到晚遇到的各种问题,更能让你学会正确的思考方式和寻找答案的方法。

说出来你别不信,再稀奇古怪的问题也有个科学的答案!

“智商和情商哪个更重要?我们需不需要关心全球变暖?年年都是难毕业季——找工作的科学。轻断食:吃不饱饭还能长寿,还真有这事。抑郁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这是一本关心和回答我们自己身边的疑问的书,脱胎于喜马拉雅科学有故事栏目,选取近两年来关注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答整理而成。用统计学和数学、心理学等知识,分析我们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给出明确建议。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懂点科学,吃得不纠结
  • 轻断食:吃不饱饭还能长寿,还真有这事
  • 少吃饭多吃肉的生酮饮食到底好不好
  • 到底摄入多少碳水化合物合理
  • 转基因谣言粉碎记(一)
  • 转基因谣言粉碎记(二)
  • 凉茶添加化学药只是冰山一角
  • 第二章 身体的正确“维修”知识
  • 蓝光是否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 飞秒激光矫正视力可靠吗?讲一下我的亲身经历
  • 益生菌真能治疗便秘吗
  • 应对牙龈出血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 为什么全球都在对电子烟进行严格限制
  • 植发植的不是假发!是活的毛囊
  • 第三章 你有多了解你的脑子
  • 智商和情商哪个更重要?答案是不确定!
  • 人工智能是怎么预测世界杯胜负的
  • 听起来很好吃的松果体还有开发脑潜能的奇效?
  • 能把量子纠缠比喻成“心灵感应”吗
  • 抑郁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 “量子波动速读”
  • 第四章 长知识,能救命
  • 如果离我不远的核电站出现泄漏该怎么办
  • 为什么飞机座位上没有降落伞
  • 《中国机长》中穿雷雨云的情节真实吗
  • 心脏支架价格大跳水,但安装还是要谨慎哟
  • 第五章 预言家的科学修养
  • 区块链和比特币的未来前景到底怎么样
  • 中国要造出好芯片为什么要从娃娃抓起
  • “全球变暖”一说是IPCC的阴谋?别逗了
  • 专治“杠精”,“喷子”克星!罗伯特议事规则了解一下
  • 第六章 谣言离我们有多远
  • 世界卫生组织到底有没有定义过“亚健康”
  • 负氧离子是不是伪科学?
  • QWERTY 键盘是不科学的设计吗
  • 生产疫苗玻璃瓶比生产疫苗更难吗
  • 网传的4000亿只蝗虫去哪儿了
  • 这些机构凭啥能提前宣布美国总统选举结果
  • 终章 稳住,我们能赢
  • 年年都是史上最难毕业季,找工作的科学
  • 我的收入到底能打败全国百分之多少的人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4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用统计的眼光来,不靠直觉和经验,数据它最真实,最客观。

    一个终身受益的技能。我希望通过我的文章,能让你学会用统计的眼光来想问题,而不是仅仅靠直觉和经验。统计数据虽然很枯燥,但它最真实,最客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汪诘的书看就对了

      可能是除了卓老板之外,最优秀的科普作者了。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020 年 5 月 28 日,李克强总理在一个记者招待会上提及 “我们有 6 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 1000 元”,这句话立刻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轰动的原因就在于这句话有违大多数人的直觉,至少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可思议。1000 元是什么概念?现在叫一个外卖盒饭动不动就 20 元,1000 元只够叫 50 个外卖,怎么可能那么多人一个月的收入也就 1000 元?接着我又会忍不住想想自己一个月收入多少,嗯,比起那 6 亿人口来,真的很好了。总理说的数据到底对不对呢?我想,在记者招待会这样的场合,一国总理不太可能随口乱说,这个数据不太可能出错,但确实又有违我的直觉。不过,转念一想,我国 18 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 2.7 亿,他们本就是天经地义无收入的人口。6 亿人扣除这部分未成年人,其实就剩下 3.3 亿人了。即便是成年了,高校的在读学生没有收入也很正常,我总不能去跟大学生比收入吧,而高校生全国有 3800 多万人,再扣除,6 亿人就变成了 2.92 亿人。另外,根据民政部统计,我国还有 5000 多万空巢和留守老人,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全部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不是无退休金或者养老保险的无保人员,就是低保人员。这样就剩下了差不多 2.42 亿人。我们还应该想到,中国有 8500 万的残疾人,去掉未成年等和前面重合的部分,怎么也还有几千万人吧。这么一算,我发现中国有 6 亿人的收入在 1000 元左右并不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情,只是我一听到 “收入” 二字,下意识想到的就只有就业人口,忽略了很多不必要或者无法就业的人。但多年来养成的科学思维让我还是忍不住想去查证,于是,这两天我就花了一番心思,从国家统计局的网站上下载了很多数据和表格,只为弄清楚一个问题 —— 我现在的收入到底打败了全国百分之多少的人?我一查马上就发现一个问题,我之前对 “人均收入” 这个概念的理解完全错了,彻底错了,幸好没有在群里随便发表对总理说的 “6 亿人收入也就 1000 元” 的 “高见”,否则真的是闹了大笑话自己都不知道。不特别指明的话,接下来内容的数据来源全部是国家统计局网站上可以公开查询的最新数据,大多是 2019 年的统计数据,这是我们普通人能找到的信源等级最高的数据。有些人可能不太相信统计局的数据,那后面的内容你可能也不相信了。但你还是可以姑且一看,或许有一些你没料到的知识。很多人跟我过去想的一样,人均收入不就是 14 亿人的总收入除以 14 亿得出的平均收入吗?我自己的收入就是这 14 亿个样本中的一个,我自己收入多少心里清楚,和这个人均收入一比,大概就知道自己的收入水平了。比如,2019 年我国全国居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是 30733 元,差不多就是每个月 2500 元。假如我每个月到手的工资收入是 7500 元,那就说明我是人均的 3 倍,这收入很不错了,怎么说也打败全国 70% 的人了吧。你是不是也这样想?是的话,很遗憾,我们都错得离谱,这个数据根本不是这么解读的。很多人都不知道 “人均可支配收入” 的正确算法是什么。这个概念没搞对的话,那就一错百错了。首先,可支配收入很好理解,就是一个人可用于最终消费的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对于大多数上班族来说,差不多就等于到手的工资总额。当然,有些人还有其他收入,比如理财收益、房租收入等,像我还有稿费、版税、讲座费之类的外快收入,反正所有的收入统统都算上,就是可支配收入。容易弄错的关键概念就是 “人均”。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如果不特别指明的话,这个人均其实指的是 “家庭人均”。比如,在生娃之前,我和老婆两个人到手的工资都是 1 万元,那么家庭总收入就是 2 万元,一家就我们二人,那么我和老婆的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就是 2 万元除以 2,等于 1 万元。第二年,我们生了个孩子,家庭收入还是 2 万元,但家庭人均收入就要除以 3 了,换句话说,我们全家 3 口人,每个人的月人均收入约等于 6700 元。为了带娃,我把父母接过来一起住。我爸的退休金是每月 5000 元,我妈是每月 3000 元的养老保险金。于是,我家现在就变成了每个月 28000 元的总收入,再除以 5,等于 5600 元,我家 5 口人每个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是 5600 元。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8条书评

        出版方

        磨铁图书

        磨铁图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大众类民营图书公司之一。磨铁图书是业内知名作者公认的最佳出版合作平台,目前公司已经签约王蒙、周国平、余秋雨、于丹、蒙曼、冯唐、南派三叔、当年明月、张德芬、今何在、阿桂、刘同、马东团队、白茶、郭斯特、使徒子、伟大的安妮、张悦然天下霸唱、雷米、Priest等众多业内知名作家。几乎涵盖所有类型的畅销小说作者和他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