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了解西方学术思想流变必读的传世名作。

内容简介

西方学术经典译丛精选西方学术思想流变中最有代表性的部分传世名作,由多位专家学者选目,内容涵盖了哲学、宗教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法学、历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收录了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体裁的诸多名著。

本套装69册具体包括:《功利主义》《诗学·诗艺》《经济学原理(五册)》《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理(六册)》《联邦党人文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尼各马可伦理学》《君主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古代法》《第一哲学沉思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哲学研究》《实践理性批判》《理想国》《心理学原理》《精神现象学(三册)》《神圣者的观念》《小逻辑(二册)》《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人性论》《政府论》《论法的精神(四册)》《代议制政府》《法律社会学基本原理》《论美国民主》《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政治学》《罗马帝国编年史(三册)》《普通语言学教程》《货币哲学(三册)》《法学讲演录(四册)》《思想录(三册)》《利维坦(三册)》《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忏悔录(二册)》《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逻辑哲学论》。

目录

  • 论美国民主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一)
  • To The Twelfth Edition
  • 第十二版序
  • FIRST PART Author’s Introduction
  • 上卷 绪论
  • CHAPTER Ⅰ Exterior Form Of North America
  • 第一章 北美的外貌
  • CHAPTER Ⅱ Origin Of The Anglo-americans,And Importance Of This Origin In Relation To Their Future Condition
  • Reasons For Certain Anomalies Which The Laws And Customs Of The Anglo-Americans Present.
  • 第二章 英裔美国人的根源及其对他们未来的重要影响
  • 英裔美国人的法律和习俗中表现出的一些异常现象的原因
  • CHAPTER Ⅲ Social Condition Of The Anglo-Americans
  • The Striking Characteristic Of The Social Condition Of The Anglo-Americans Is Its Essential Democracy.
  • Political Consequences Of The Social Condition Of The Anglo-Americans
  • 第三章 英裔美国人的社会状况
  • 英裔美国人社会状况的显著特点,在于其民主的本质
  • 英裔美国人社会状况的政治结果
  • CHAPTER Ⅳ The Principle Of The Sovereignty Of The People Of America
  • 第四章 美国的人民主权原则
  • CHAPTER Ⅴ Necessity Of Examining The Condition Of The States Before That Of The Union At Large
  • The American System Of Townships.
  • Limits Of The Township
  • Powers Of The Township In New England.
  • Life In The Township.
  • Spirit Of The Townships Of New England.
  • The Counties Of New England
  • The Administration Of Government In New England.
  • General Remarks On Administr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 Of The State
  • Legislative Power Of The State.
  • The Executive Power Of The State.
  • Political Effects Of Decentralized Administr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 第五章 在详尽的叙述联邦政府之前,有必要先来研究各州过去的状况
  • 美国的乡镇组织
  • 乡镇的规模
  • 新英格兰的乡镇的权利
  • 乡镇的生活
  • 新英格兰的乡镇精神
  • 新英格兰的县
  • 新英格兰的政府行政组织
  • 美国行政概况
  • 关于州
  • 州的立法权
  • 州的行政权
  • 美国的行政分权的政治效果
  • CHAPTER Ⅵ Judical Power In The United States,And Its Influence On Political Society
  • Other Powers Granted To Amrican Judges.
  • 第六章 美国的司法权以及它对政治社会的影响
  • 授予美国法官的其他权力
  • CHAPTER Ⅶ Political Jurisdi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 第七章 美国的政治审判
  • CHAPTER Ⅷ The Federal Constitution
  • History Of The Federal Constitution.
  • Summary Of The Federal Constitution.
  • Powers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 Legislative Powers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 A Further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enate And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 The Executive Power.
  • In What The Position Of A President OfThe United States Differs From That Of A Constitutional King Of France.
  • Accidental Causes Which May Increase The Influence Of Executive Government.
  • Why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Does Not Need A Majority In The Two HousesIn Order To Carry On The Govepnment
  • Election Of The President.
  • Mode Of Election.
  • Crisis Of The Election.
  • Re-election Of The President.
  • Federal Courts Of Justice.
  • Means Of Determining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Federal Courts.
  • Different Cases Of Jurisdiction.
  • Procedure Of The Federal Courts.
  • High Rank Of The Supreme Court Among The Great Powers Of State.
  • In What Respects The Federal ConstitutionIs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States.
  •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ederal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Compared With All Other Federal Constitutions.
  • Advantages Of The Federal System InGeneral,And Its Speclal Utility In America.
  • 第八章 联邦宪法
  • 联邦宪法的历史
  • 联邦宪法概要
  • 联邦政府的权力
  • 联邦政府的立法权
  • 参议院与众议院的其他差别
  • 行政权
  • 美国总统的地位在哪些地方与法国的立宪国王不同
  • 可使政府行政权影响增强的偶然原因
  • 美国总统为了执行政府工作为什么不需要在两院取得多数
  • 总统的选举
  • 选举方式
  • 选举的紧急时期
  • 总统的连选连任
  • 联邦系统法院
  • 规定联邦法院司法权的方法
  • 联邦法院审理的各种案件
  • 联邦法院的诉讼程序
  • 最高法院在各州的大权中居于高位
  • 联邦宪法在哪些方面比各州宪法优越
  •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与其他一切联邦制国家宪法有什么不同
  • 邦制的一般优点和它在美国的特殊效用
  • (二)
  • CHAPTER Ⅸ How It Can Be Strictly Said That The People Govern In The United States
  • How It Can Be Strictly Said That ThePeople Govern In The Unlted States
  • 第九章 为什么可以严格地说美国是由人民统治的
  • 从严格意义上讲,为什么是人民统治着美国
  • CHAPTER Ⅹ Par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 Remalns Of The AristocraticParty In The United States.
  • 第十章 美国的政党
  • 贵族党在美国的残余
  • CHAPTER Ⅺ Liberty Of The Press In The United States
  • 第十一章 美国的出版自由
  • CHAPTER Ⅻ Political Associ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 第十二章 美国的政治社团
  • CHAPTER ⅩⅢ Government Of The Democracy In America
  • Universal Suffrage
  • The Choice Of The People,And The Instinctive Preferences Of The American Democracy.
  • Causes Which May Partly Correct These Tendencies Of The Democracy.
  • Influence Which The American Democracy HasExercised On The Laws Relating To Elections.
  • Public Officers Under The ControlOf The American Democracy.
  • Arbitrary Power Of Magistrates Under The Rule Of American Democracy.
  • Instability Of The AdministrationIn The United States.
  • Charges Levied By The State UuderThe Rule Of The American Democracy.
  • Tendencles Of The American Democracy As Regards The Salaries Of Public Officers.
  • DiffIculty Of Distinguishing The Causes ThatIncline The American Government To Economy
  • Whether The Expendi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Can Be Compared With That Of France.
  • Corruption And The Vices Of TheRulers In a Democracy,And Consequent Effects Upon Public Morality.
  • Efforts Of Which A Democracy Is Capable.
  • Self-Control Of The American Democracy.
  • Conduct Of Foreign Affairs By TheAmerican Democracy.
  • 第十三章 美国的民主政府
  • 普选权
  • 人民的选择和美国民主的本能的选择
  • 能够部分纠正民主的这种秉性的因素
  • 美国民主在选举法方面产生的影响
  • 美国民主统治下的公共官员
  • 美国民主统治下的行政官的专断权
  • 美国行政的不稳定性
  • 美国民主统治下的公共开支
  • 美国民主在规定公务人员薪俸方面表现的趋势
  • 在识别促使美国政府实行节约的原因时的困难
  • 是否可将美国的公共开支与法国的进行相比
  • 民主国家统治者的贪污腐化及其对公共道德的影响
  • 民主可能做出的努力
  • 美国民主的自制能力
  • 美国民主在国家对外事务上的处理方法
  • CHAPTER ⅩⅣ What Are The Real Advantages Which American Society Derives From A Democratic Government
  • General Tendency Of The Laws UnderAmerican Democracy,And Instincts OfThose Who Apply Them.
  • Public Spirit In The United States.
  • The Idea Of Rights In The United States.
  • Respect For Law In The United States.
  • Activity That Pervades All Parts Of TheBody Politic In The United States;Influence That It Exercises Upon Society.
  • 第十四章 美国社会从民主政府获得的真正好处
  • 美国民主制度下法律的总趋势以及使用者的本能
  • 美国的公共精神
  • 美国的权利观念
  • 美国对法律的尊重
  • 美国各党派在政界的活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 CHAPTER ⅩⅤ Unlimited Power Of The Majority In The United States,And Its Consequences
  • How The Omnipotence Of The Majority Increases,In America,The Instability Of Legislation AndAdministration Inherent In Democracy.
  • Tyranny Of The Majority
  • Effects Of The Omnipotence Of The Majority Upon The Arbitrary Authority Of American Public Officers.
  • Power Exercised By The Majority In America Upon Opinion.
  • Effects Of The Tyranny Of The Majority Upon The National Character Of The Americans—The Courtier Spirit In The United States.
  • The Greatest Dangers Of The AmericanRepublics Proceed From The Omnipotence Of The Majority.
  • 第十五章 美国多数的无限权威及其后果
  • 在美国多数的无限权威是如何增加民主所固有的立法与行政的不稳定性的
  • 多数的暴政
  • 多数的无限权威对美国公共官员的专断权的影响
  • 美国多数在行使权力时对舆论的影响。
  • 多数的暴政对美国人民族特性的影响及谦恭精神在美国的表现
  • 美国共和政体的最大威胁就是多数的无限权威
  • CHAPTER ⅩⅥ Causes Which Mitigate The Tyranny Of The Major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 The Temper Of The Legal ProfessionIn The United States,And How It Serves As A Counterpoise To Democracy.
  • Trial By Jury In The United States Considered As A Political Institution.
  • 第十六章 美国怎样减轻多数的暴政
  • 美国的法学家精神以及它是如何平衡民主力量的
  • 陪审团在美国被视为是一种政治机构
  • CHAPTER ⅩⅦ Principal Causes Which Tend To Maintain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In The United States
  • Accidental Or Providential Causes Which Contribute To Main Tain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In The United States.
  • Influence Of The Laws Upon TheMaintenance Of The Demoeratic RepublicIn The United States.
  • Influence Of Customs Upon The Mmainteance Of A Democratic Republic In The United States
  • Religion Considered As A Political Institution Which Power Fully Contributes To The MaintenanceOf A Democratic Republic Among The Americans.
  • Indirect Influence Of Religious OpinionsUpon Poltical Society In The United States.
  • Principal Causes Which Render Religion Powerful In America.
  • How The Education,The Habits,And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Americans Promote The Success Of Their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 The Laws Contribute More To The MaintenanceOf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In The United StatesThan The Physical CirCumstances Of The Country,And The Customs More Than The Laws.
  • Whether Laws And Customs Are SufficientTo Maintain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In Other Countries Besides America.
  • Importance Of What Precedes With Respect To The State Of Europe
  • 第十七章 美国主张民主共和制度的主要起因
  • 有助于维护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偶然的和幸运的原因
  • 法律对维护美国民主共和制度的影响
  • 民情对于维护美国民主共和制度的影响
  • 宗教作为政治设施的一种极大的助力于维护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
  • 宗教观念对美国政治社会的间接影响各教派一致的基督教精神
  • 宗教在美国发生强大影响的主要原因
  • 美国人的教育、习惯和实践经验是如何促进民主制度获得成功的
  • 法制比自然环境更有助于美国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而民情比法制的贡献更大
  • 法制和民情在其他国家能否比在美国更足以维护民主制度
  • 已发生的事情对欧洲的重要性
  • (三)
  • CHAPTER ⅩⅧ The Present And Probable Future Condition Of The Three Races That Inhabit The Terri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 The Present And Probable Future Condition Of The Indian Tribes That Inhabit The Territory Possessed By The Union.
  • Situation Of The Black Population In TheUnited States,And Dangers With Which It’sPresence Threatens The Whites.
  • What Are The Chances Of Duration Of The American Union,And What Dangers Threaten It.
  • Of The Republican Institu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And What Their Chances Of Duration Are.
  • Some Considerations On The Causes Of The Commercial Prosper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 CONCLUSION
  • 第十八章 居住在美国疆土上的三个种族的现状及其可能出现的未来
  • 居住在联邦境内的印第安部落的现状及其可能出现的未来
  • 黑色人种在美国的处境和他们的存在给白人带来的危险
  • 美国联邦持久存在的机缘是什么和威胁着它存在的危险是什么
  • 论美国的共和制度及其持久存在的机缘是什么。
  • 略述美国商业兴盛的原因。
  • 结论
  • SECOND PART Author’s Preface To The Second Part
  • 下卷 作者下卷序
  • First Book Influence Of Democracy On The Action Of Intellect In The United States
  • CHAPTER Ⅰ Philosophical Method Of The Americans
  • CHAPTER Ⅱ Of The Principal Source Of Belief Among Democratic Nations
  • CHAPTER Ⅲ Why The Americans Show More Aptitude And Taste For General Ideas Than Their Forefathers,The English
  • CHAPTER Ⅳ Why The Americans Have Never Been So Eager As The French For General Ideas In Political Affairs
  • CHAPTER Ⅴ How Relig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vails Itself Of Democratic Tendencies
  • CHAPTER Ⅵ The Progress Of Roman Catholicism In The United States
  • CHAPTER Ⅶ What Causes Democratic Nations To Incline Towards Pantheism
  • CHAPTER Ⅷ How Equality Suggests To The Americans The Idea Of The Indefinite Perfectibility Of Man
  • CHAPTER Ⅸ The Example Of The Americans Does Not Prove That A Democratic People Can Have No Aptitude And No Taste For Science,Literature,Or Art
  • CHAPTER Ⅹ Why The Americans Are More Addicted To Practical Than To The Oretical Science
  • CHAPTER Ⅺ In What Spirit The Americans Cultivate The Arts
  • 第一部 民主对美国民智行为的影响
  • 第一章 美国人的哲学方法
  • 第二章 民主国家信仰的主要来源
  • 第三章 为什么美国人表现出比他们的祖先英国人更倾向和喜爱一般观念
  • 第四章 为什么美国人从不会像法国人那样热心于在政治事务中运用一般观念
  • 第五章 在美国宗教是如何利用民主的特性的
  • 第六章 天主教在美国的发展
  • 第七章 是什么原因使民主国家倾向于泛神论
  • 第八章 平等是怎样唤起美国人产生人可无限完善的观念的
  • 第九章 美国人的例子并不能证明民主国家的人民对科学、文学和艺术没有天赋也不喜好
  • 第十章 美国人在科学方面关注实践多于理论的原因
  • 第十一章 美国人对艺术有着怎样的精神
  • (四)
  • CHAPTER Ⅻ Why The Americans Raise Some Insignificant Monuments And Others That Are Very Grand
  • 第十二章 为什么美国人既建造了一些无名的建筑物又建有那些宏大的建筑物
  • CHAPTER ⅩⅢ Literary Characteristics Of Democratic Times
  • 第十三章 民主时期的文学特征
  • CHAPTER ⅩⅣ The Trade Of Literature
  • 第十四章 文学的贸易
  • CHAPTER ⅩⅤ The Study Of Greek And Latin Literature Is Peculiarly Useful In Democratic Communities
  • 第十五章 对希腊和拉丁文学的研究在民主国家尤其有用
  • CHAPTER ⅩⅥ How American Democracy Has Modified The English Language
  • 第十六章 美国的民主是如何改善英语语言的
  • CHAPTER ⅩⅦ Of Some Sources Of Poetry Among Democratic Nations
  • 第十七章 民主国家诗的某些来源
  • CHAPTER ⅩⅧ Why American Writers And Orators Often Use An Inflated Style
  • 第十八章 为什么美国的作家和演说家总爱夸张
  • CHAPTER ⅩⅨ 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Drama Among Democratic Nations
  • 第十九章 略谈民主国家的戏剧
  • CHAPTER ⅩⅩ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Historians In Democratic Times
  • 第二十章 民主时期历史学家的某些特性
  • CHAPTER ⅩⅪ Of Parliamentary Eloqu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 第二十一章 美国的议会
  • SECOND BOOK Influence Of Democracy On The Feelings Of The Americans
  • CHAPTER Ⅰ Why Democratic Nations Show A More Ardent And Enduring Love Of Equality Than Of Liberty
  • CHAPTER Ⅱ Of Individualism In Democratic Countries
  • CHAPTER Ⅲ Individualism Stronger At The Close Of A Democratic Revolution Than At Other Periods
  • CHAPTER Ⅳ That The Americans Combat The Effects Of Individualism By Free Institutions
  • CHAPTER Ⅴ Of The Use Which The Americans Make Of Public Associations In Civil Life
  • CHAPTER Ⅵ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Public Associations And The Newspapers
  • CHAPTER Ⅶ Relation Of Civil To Political Associations
  • CHAPTER Ⅷ How The Americans Combat Individualism By The Principle Of Self-interest Rightly Understood
  • CHAPTER Ⅸ That The Americans Apply The Principle Of Self-Interest Rightly Understood To Religious Matters
  • CHAPTER Ⅹ Of The Taste For Physical Well-Being In America
  • CHAPTER Ⅺ Peculiar Effects Of The Love Of Physical Gratifications In Democratic Times
  • CHAPTER Ⅻ Why Some Americans Manifest A Sort Of Fanatical Spiritualism
  • CHAPTER ⅩⅢ Why The Americans Are So Restless In The Midst Of Their Prosperity
  • CHAPTER ⅩⅣ How The Taste For Physical Gratifications Is United In America To Love Of Freedom And Attention To Public Affairs
  • CHAPTER ⅩⅤ How Religious Belief Sometimes Turns The Thoughts Of Americans To Immaterial Pleasures
  • CHAPTER ⅩⅥ How Excessive Care For Worldly Welfare May Impair That Welfare
  • CHAPTER ⅩⅦ How,When Conditions Are Equal And Skepticism Is Rife,It Is Important To Direct Human Actions To Distant Objects
  • CHAPTER ⅩⅧ Why Among The Americans All Honest Callings Are Considered Honorable
  • CHAPTER XIX What Causes Almost All Americans To Follow Industrial Callings
  • CHAPTER ⅩⅩ How An Aristocracy May Be Created By Manufactures
  • 第二部 民主对美国民情的影响
  • 第一章 为什么民主国家对待平等比对待自由的热爱更热烈更持久
  • 第二章 民主国家中的个人主义
  • 第三章 个人主义为什么在民主革命结束后比在其他时期显得更强烈
  • 第四章 美国人是怎样用自由制度对抗个人主义的
  • 第五章 美国人在市民生活中对结社的运用
  • 第六章 结社和报刊的关系
  • 第七章 一般结社与政治结社的关系
  • 第八章 美国人是怎样用个人利益的正确理解的原则同个人主义进行斗争的
  • 第九章 美国人怎样在宗教上应用利益的正确理解的原则
  • 第十章 美国人民对物质福利的喜好
  • 第十一章 对物质享乐的热爱在民主时期产生的特殊作用
  • 第十二章 为什么有些美国人那样醉心于唯灵主义
  • 第十三章 为什么身处繁荣时期的美国人民会感到如此心神不宁
  • 第十四章 在美国,人们是如何将对满足物质欲望的喜好与对自由的热爱和对公共事务的关心结合在一起的
  • 第十五章 宗教信仰是怎样常常将美国人的心灵转向非物质享乐的
  • 第十六章 过分热爱福利为什么可能损害福利
  • 第十七章 为什么在平等和怀疑盛行时期应当把人的行动目标放长远一些
  • 第十八章 为什么在美国人当中认为一切正当的行业都是高尚的
  • 第十九章 是什么使得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喜欢从事实业
  • 第二十章 实业为什么可能产生贵族制度
  • THIRD BOOK Influence Of Democracy On Manners Properly So Called
  • CHAPTER Ⅰ How Customs Are Softened As Social Conditions Become More Equal
  • CHAPTER Ⅱ How Democracy Renders The Habitual Intercourse Of The Americans Simple And Easy
  • CHAPTER Ⅲ Why The Americans Show So Little Sensitiveness In Their Own Country And Are So Sensitive In Europe
  • CHAPTER Ⅳ Consequences Of The Three Preceding Chapters
  • CHAPTER Ⅴ How Democracy Affects The Relations Of Masters And Servants
  • CHAPTER Ⅵ How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And Manners Tend To Raise Rents And Shorten The Terms Of Leases
  • CHAPTER Ⅶ Influence Of Democracy On Wages
  • CHAPTER Ⅷ Influence Of Democracy On The Family
  • CHAPTER Ⅸ Education Of Young Women In The United States
  • 第三部 民主对民情的影响
  • 第一章 民情是怎样随着人们社会地位的越来越平等日趋温和的
  • 第二章 民主怎样使美国人之间的日常关系简易化的
  • 第三章 为什么美国人在本国不太爱激动而在欧洲又表现得过于激动
  • 第四章 对前三章的总结
  • 第五章 民主怎样改善主仆的关系
  • 第六章 民主制度和民情是如何提高租金并缩短租期的
  • 第七章 民主对工资的影响
  • 第八章 民主对家庭的影响
  • 第九章 对美国年轻女性的教育
  • (五)
  • CHAPTER Ⅹ The Young Woman In The Character Of A Wife
  • 第十章 年轻女性怎样成为别人妻子的
  • CHAPTER Ⅺ How Equality Of Condition Contributes To Maintain Good Morals In American
  • 第十一章 身份平等是怎样有助于维护美国的良好道德的
  • CHAPTER Ⅻ How The Americans Understand The Equality Of The Sexes
  • 第十二章 美国人是怎样理解男女平等的
  • CHAPTER ⅩⅢ How The Principle Of Equality Naturally Divides The Americans Into A Multitude Of Small Private Circles
  • 第十三章 平等的原则是怎样将美国人分成许多私人小团体的
  • CHAPTER ⅩⅣ Some Reflections On American Manners
  • 第十四章 对美国人的礼节上的一些反响
  • CHAPTER ⅩⅤ Of The Gravity Of The Americans,And Why It Does Not Prevent Them From Often Doing Inconsiderate Things
  • 第十五章 美国人的严谨精神,和这种精神为什么没能阻止美国人经常做出草率的事情
  • CHAPTER ⅩⅥ Why The National Vanity Of The Americans Is More Restless And Captious Than That Of The English
  • 第十六章 为什么美国人的民族自负心要比英国人轻浮和喜欢挑剔
  • CHAPTER ⅩⅦ How The Aspect Of Society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At Once Excited And Monotonous
  • 第十七章 美国的社会面貌为什么既千变万化又单调一致
  • CHAPTER ⅩⅧ Of Honor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 Democratic Communties
  • 第十八章 关于美国和民主社会中的荣誉
  • CHAPTER ⅩⅨ Why So Many Ambitious Men And So Little Lofty Ambition Are To Be Found In The United States
  • 第十九章 为什么在美国可以发现很多有雄心但很少有大志的人
  • CHAPTER ⅩⅩ The Trade Of Place-hunting In Certain Democratic Countries
  • 第二十章 关于某些民主国家里的求官谋禄问题
  • CHAPTER ⅩⅩⅠ Why Great Revolutions Will Become More Rare
  • 第二十一章 为什么大规模的革命变得越来越少
  • CHAPTER XXII Why Democratic Nations Naturally Desire Peace,And Democratic Armies,War
  • 第二十二章 为什么民主国家的人民自然希望和平而民主国家的军队希望战争
  • CHAPTER ⅩⅩⅢ Which Is The Most Warlike And Most Revolutionary Class In Democratic Armies
  • 第二十三章 民主国家的军队里哪个是最好战和最革命的阶级
  • CHAPTER XXIV Causes Which Render Democratic Armies Weaker Than Other Armies At The Outset Of A Campaign,And More Formidable In Protracted Warfare
  • 第二十四章 使民主国家军队在战争初期比其他国家军队软弱,而在战争持续时则比其他国家军队强大的原因
  • CHAPTER ⅩⅩⅤ Of Discipline In Democratic Armies
  • 第二十五章 关于民主国家军队的纪律
  • CHAPTER ⅩⅩⅥ Some Considerations On War In Democratic Communities
  • 第二十六章 对民主社会战争的一些考虑
  • FOURTH BOOK Influence Of Democratic Ideas And Feelings On Political Society
  • CHAPTER Ⅰ Equality Naturally Gives Men A Taste For Free Institutions
  • CHAPTER Ⅱ That The Opinions Of Democratic Nations About Government Are Naturally Favorable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Power
  • CHAPTER Ⅲ That The Sentiments Of Democratic Nations Accord With Their Opinions In Leading Them To Concentrate Political Power
  • CHAPTER Ⅳ Of Certain Peculiar And Accidental Causes Which Either Lead A People To Complete The Centralization Of Government Or Divert Them From It
  • CHAPTER Ⅴ That Among The European Nations Of Our Time The Sovereign Power Is Increasing,Although The Sovereigns Are Less Stable
  • CHAPTER Ⅵ What Sort Of Despotism Democratic Nations Have To Fear
  • CHAPTER Ⅶ Continuation Of The Preceding Chapters
  • CHAPTER Ⅷ General Survey Of The Subject
  • 第四部 民主思想的影响和政治社会的观念
  • 第一章 平等自然使人爱好自由制度
  • 第二章 民主国家关于政府的观点自然有利于中央集权
  • 第三章 民主国家人民的感情和思想一致引导他们走向中央集权
  • 第四章 导致民主国家走上中央集权或避免走上中央集权的一些特殊的和偶然的原因
  • 第五章 在现今的欧洲国家中,尽管统治者的地位不如以前稳定,但最高权力却在日益加强
  • 第六章 民主国家害怕哪种专制
  • 第七章 以上各章的延续
  • 第八章 对主题的总体概括
  • 译者后记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作者导言
  • 第一部分 问题
  • 第一章 宗教关系与社会分层
  • 第二章 资本主义精神
  • 第三章 路德的“天职”观(研究任务)
  • 第二部分 苦行主义新教诸分支的实践伦理
  • 第四章 入世苦行主义的宗教基础
  • A.加尔文宗
  • B.虔敬派
  • C.循道宗
  • D.浸礼宗诸教派
  • 第五章 苦行主义与资本主义精神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查拉图斯特拉的序言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第一部
  • 一、三种变形
  • 二、道德的讲座
  • 三、彼岸论者
  • 四、肉体之蔑视者
  • 五、快乐与热情
  • 六、苍白的罪人
  • 七、阅读与写作
  • 八、山上之树
  • 九、死亡之说教者
  • 十、战争与战士
  • 十一、新偶像
  • 十二、市场之蝇
  • 十三、贞洁
  • 十四、朋友
  • 十五、一千零一个目标
  • 十六、近邻之爱
  • 十七、创造者之道
  • 十八、老少女人
  • 十九、毒蛇之痛咬
  • 二十、孩子和婚姻
  • 二十一、自愿的死亡
  • 二十二、赠与之德
  • 1
  • 2
  • 3
  • 第二部
  • 二十三、持镜的孩子
  • 二十四、在幸福岛上
  • 二十五、怜悯者
  • 二十六、教士
  • 二十七、有德之人
  • 二十八、贱民
  • 二十九、毒蜘蛛
  • 三十、著名的智者
  • 三十一、夜之歌
  • 三十二、跳舞之歌
  • 三十三、坟墓之歌
  • 三十四、自我超越
  • 三十五、崇高者
  • 三十六、文化之邦
  • 三十七、无瑕的感知
  • 三十八、学者
  • 三十九、诗人
  • 四十、大事件
  • 四十一、预言者
  • 四十二、救赎
  • 四十三、人之审慎
  • 四十四、最静时分
  • 第三部
  • 四十五、流浪者
  • 四十六、幻象与谜
  • 1
  • 2
  • 四十七、不自愿的幸福
  • 四十八、日出之前
  • 四十九、矮化的道德
  • 1
  • 2
  • 3
  • 五十、在橄榄山上
  • 五十一、走开
  • 五十二、叛教者
  • 1
  • 2
  • 五十三、回乡
  • 五十四、三种恶事
  • 1
  • 2
  • 五十五、沉重之精神
  • 1
  • 2
  • 五十六、新旧碑铭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五十七、康复者
  • 1
  • 2
  • 五十八、大渴望
  • 五十九、第二首跳舞之歌
  • 1
  • 2
  • 3
  • 六十、七印
  • 1
  • 2
  • 3
  • 4
  • 5
  • 6
  • 7
  • 第四部 暨最后一部
  • 六十一、蜜之献祭
  • 六十二、不幸之呼号
  • 六十三、与国王交谈
  • 1
  • 2
  • 六十四、水蛭
  • 六十五、巫师
  • 1
  • 2
  • 六十六、退役者
  • 六十七、最丑陋的人
  • 六十八、自愿的乞丐
  • 六十九、影子
  • 七十、正午
  • 七十一、致辞
  • 七十二、晚餐
  • 七十三、更高之人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七十四、忧郁之歌
  • 1
  • 2
  • 3
  • 七十五、科学
  • 七十六、在沙漠的女儿中间
  • 1
  • 2
  • 七十七、唤醒
  • 1
  • 2
  • 七十八、驴之庆典
  • 1
  • 2
  • 3
  • 七十九、沉醉之歌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八十、征兆
  • 西方学术经典译丛(全新译本)
  • 代议制政府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CHAPTER Ⅰ To What Extent Forms Of Government Are A Matter Of Choice
  • 第一章 政府形式在多大程度上涉及选择问题
  • CHAPTER Ⅱ The Criterion Of A Good Form Of Government
  • 第二章 良好的政府形式的标准
  • CHAPTER Ⅲ That The Ideally Best Form Of Government Is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 第三章 理论上最好的政府形式是代议制政府
  • CHAPTER Ⅳ Under What Social Conditions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Is Inapplicable
  • 第四章 在哪些社会条件下不适宜采用代议制政府
  • CHAPTER Ⅴ Of The Proper Functions Of Representative Bodies
  • 第五章 代议机关的应有职能
  • CHAPTER Ⅵ Of The Infirmities And Dangers To Which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Is Liable
  • 第六章 代议制政府容易有的薄弱环节和危险
  • CHAPTER Ⅶ Of True And False Democracy;Representation Of All,And Representation Of The Majority Only
  • 第七章 真民主与假民主;代表全体和仅仅代表多数
  • CHAPTER Ⅷ Of The Extension Of The Suffrage
  • 第八章 关于扩大选举权
  • CHAPTER Ⅸ Should There Be Two Stages Of Election?
  • 第九章 选举应该分为两个阶段吗?
  • CHAPTER Ⅹ Of The Mode Of Voting
  • 第十章 投票的模式
  • CHAPTER Ⅺ Of The Duration Of Parliaments
  • 第十一章 议会的期限
  • CHAPTER Ⅻ Ought Pledges To Be Required From Members Of Parliament?
  • 第十二章 应当要求议会议员作出保证吗?
  • CHAPTER ⅩⅢ Of A Second Chamber
  • 第十三章 关于第二院
  • CHAPTER ⅩⅣ Of The Executive In A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 第十四章 代议制政府拥有的行政权力
  • CHAPTER ⅩⅤ Of Local Representative Bodies
  • 第十五章 地方代表机关
  • CHAPTER ⅩⅥ Of Nationality,As Connected With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 第十六章 与代议制政府有关的民族问题
  • CHAPTER ⅩⅦ Of Federal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s
  • 第十七章 联邦的代议制政府
  • CHAPTER ⅩⅧ Of The Government Of Dependencies By A Free State
  • 第十八章 自由国家的附属国政府
  • 译者后记
  • 道德形而上学基础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前言
  • 第一章 从普通的道德理性知识过渡到哲学的道德理性知识
  • 第二章 从大众道德哲学过渡到道德形而上学
  • 作为最高道德原则的意志自律性
  • 作为所有虚假的道德原则之源泉的意志他律性
  • 以设想的他律性原则为根据对所有可能的道德原则的分类
  • 第三章 从道德形而上学过渡到对纯粹实践理性性批判
  • 自由概念是说明意志自律性的关键
  • 自由必须被预设为所有理性存在者的意志的特性
  • 关于附属于道德理念的利益关切
  • 定然律令是如何可能的
  • 所有实践哲学的极限
  • 结束语
  • 附录 什么是启蒙?
  • 第一哲学沉思集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献给索邦神学院的信
  • 给读者的序言
  • 六个沉思的内容概要
  • 第一哲学沉思集 论证上帝的存在和人类灵魂与肉体的区分
  • 第一个沉思 能被怀疑的事物
  • 第二个沉思 人类心灵的本质以及心灵如何比物体更容易被认识
  • 第三个沉思 上帝的存在
  • 第四个沉思 真理和错误
  • 第五个沉思 物质性东西的本质,再论上帝的存在
  • 第六个沉思 物质性东西的存在,以及心灵和肉体之间的实在区别
  • 反驳和答辩[节选]
  • 关于第一个沉思 [对以前观念的拒绝]
  • [感觉的可靠性]
  • [做梦的论证]
  • [梦中的确定性]
  • 关于第二个沉思 [Cogito Ergo Sum(“我思故我在”)]
  • [思想的本质]
  • [蜡块]
  • 关于第三个沉思 [天赋的观念]
  • [上帝,我的存在的创造者]
  • 关于第四个沉思 [错误的原因]
  • [意志的无所谓]
  • 关于第五个沉思 [上帝的本质是否蕴涵他的存在]
  • [清楚分明的领会和“笛卡儿的循环”]
  • 关于第六个沉思 [心灵和肉体之间的真实区分]
  • 法律社会学基本原理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前言
  • 第一章 法律的实用观念
  • 第二章 社会联合体的内部秩序
  • 第三章 社会联合体和社会规范
  • 第四章 规范的社会制裁和国家制裁
  • 第五章 法律事实
  • 第六章 裁判规范
  • 第七章 国家和法
  • 第八章 法律命题的创设
  • 第九章 法律命题的结构
  • 第十章 正义观念多变的内容
  • 第十一章 罗马法学
  • 第十二章 英格兰法学
  • 第十三章 古老的欧陆共同法学
  • 第十四章 欧陆共同法法学的历史倾向
  • 第十五章 法学的功能
  • 第十六章 国家创制之法
  • 第十七章 法律在国家与社会中的变迁
  • 第十八章 法学家法的法典化
  • 第十九章 习惯法理论
  • 第二十章 法律社会学的方法
  • 第二十一章 法律社会学的方法
  • 功利主义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第一章 概论
  • 第二章 功利主义的含义
  • 第三章 功利原理的终极约束力
  • 第四章 功利原理的证明
  • 第五章 功利与正义
  • 古代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第一章 古代法典
  • 第二章 法律拟制
  • 第三章 自然法和衡平法
  • 第四章 自然法的现代史
  • 第五章 原始社会与古代法
  • 第六章 遗嘱继承的早期史
  • 第七章 古今有关遗嘱与继承的各种思想
  • 第八章 早期财产史
  • 第九章 早期契约史
  • 第十章 不法行为和犯罪的早期史
  • 西方学术经典译丛(全新译本)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第一编 引论
  • 第一章 何谓通论
  • 第二章 古典经济学的假定条件
  • 第三章 有效需求原理
  • 第二编 定义与理念
  • 第四章 单位的选择
  • 第五章 决定产出与就业的预期
  • 第六章 收入、储蓄和投资的定义
  • Ⅰ. 收入
  • Ⅱ. 储蓄和投资
  • 第六章 附录 关于使用者成本
  • 第七章 对储蓄和投资含义的进一步考察
  • 第三编 消费倾向
  • 第八章 消费倾向:Ⅰ.客观因素
  • 第九章 消费倾向:Ⅱ.主观因素
  • 第十章 边际消费倾向和乘数
  • 第四编 投资诱导
  • 第十一章 资本边际效率
  • 第十二章 长期预期状态
  • 第十三章 利息率的一般理论
  • 第十四章 古典学派的利息率理论
  • 第十四章 附录 论马歇尔《经济学原理》、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以及其他著作中的利息率理论
  • 第十五章 流动性偏好的心理动机和交易动机
  • 第十六章 关于资本性质的几点考察
  • 第十七章 利息和货币的主要性质
  • 第十八章 一般就业通论的重新表述
  • 第五编 货币工资和价格
  • 第十九章 货币工资的决定和价格
  • 第十九章 附录 关于庇古教授的《失业论》
  • 第二十章 就业函数
  • 第二十一章 价格理论
  • 第六编 《通论》引发的几点简短议论
  • 第二十二章 略论经济周期
  • 第二十三章 略论重商主义、禁止高利贷法、加印货币以及消费不足论
  • 第二十四章 结尾短论:《通论》可以引发的社会哲学思考
  • 西方学术经典译丛(全新译本)
  • 君主论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尼科洛·马基雅弗利 献洛伦佐·梅第奇殿下书
  • 第一章 君主国有几种?它们是用什么方式获得的?
  • 第二章 论世袭君主国
  • 第三章 论混合式君主国
  • 第四章 为什么亚历山大大帝所征服的大流士王国在他死后没有背叛其后继者
  • 第五章 应该如何治理被占领前生活在各自法律下的城邦和君主国
  • 第六章 论以自己的武力和能力获得的新君主国
  • 第七章 论以他人的武力和运气而获得的新君主国
  • 第八章 论以邪恶之道获取君权的人
  • 第九章 论公民君主国
  • 第十章 如何衡量所有君主国的实力
  • 第十一章 论教会君主国
  • 第十二章 军队的种类及雇佣军
  • 第十三章 论外国援军、混合军及本国军队
  • 第十四章 君主关于军事方面的责任
  • 第十五章 论人们——尤其是君主——为何受人褒贬
  • 第十六章 论慷慨和吝啬
  • 第十七章 论残暴与仁慈,受人爱戴是否好于令人畏惧,抑或相反
  • 第十八章 君主应当如何守信
  • 第十九章 论免遭蔑视与憎恨
  • 第二十章 堡垒与君主的许多日常作为是否有用
  • 第二十一章 君主怎样做才能赢得人们尊敬
  • 第二十二章 论君主选拔的大臣
  • 第二十三章 论如何避开谄媚者
  • 第二十四章 意大利的君主们何以失国
  • 第二十五章 人类事务中命运的分量以及如何抗争
  • 第二十六章 奉劝将意大利从蛮族手中解放出来
  • 西方学术经典译丛(全新译本)
  • 理想国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西方学术经典译丛(全新译本)
  • 联邦党人文集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前言
  • 第一篇 绪论
  • 第二篇 论外国军队和外国势力的危险
  • 第三篇 续前一主题
  • 第四篇 续前一主题
  • 第五篇 续前一主题
  • 第六篇 论各州之间战争的危险
  • 第七篇 续前一主题:列举各具体的原因
  • 第八篇 论内部战争如何影响常备军和其他不利于自由的机构的产生
  • 第九篇 论联盟在防止国内的派别之争和暴乱上的作用
  • 第十篇 续前一主题
  • 第十一篇 论联盟在贸易和海军上的作用
  • 第十二篇 论联盟在税收上的作用
  • 第十三篇 续前一主题:从节约视角研究问题
  • 第十四篇 答复由国土幅员辽阔而提出的反对意见
  • 第十五篇 论目前邦联只规范各州集体地位的立法原则之缺陷
  • 第十六篇 续前一主题:再论立法原则
  • 第十七篇 续前一主题:通过例子来证明联邦政体的趋势一般会造成各成员之间的混乱,而不会带来联邦首脑的专制统治
  • 第十八篇 续前一主题:列举更多的例子
  • 第十九篇 续前一主题:列举更多的例子
  • 第二十篇 续前一主题:列举更多的例子
  • 第二十一篇 论现存邦联的其他缺陷
  • 第二十二篇 续前一主题并做出小结
  • 第二十三篇 需要一个至少拥有新宪法所规定的权力的政府
  • 第二十四篇 续前一主题:答复有关常备军的反对意见
  • 第二十五篇 续前一主题:从同一视角
  • 第二十六篇 续前一主题:从同一视角
  • 第二十七篇 续前一主题:从同一视角
  • 第二十八篇 续前一主题
  • 第二十九篇 论民兵
  • 第三十篇 论征税
  • 第三十一篇 续前一主题
  • 第三十二篇 续前一主题
  • 第三十三篇 续前一主题
  • 第三十四篇 续前一主题
  • 第三十五篇 续前一主题
  • 第三十六篇 续前一主题
  • 第三十七篇 论制宪会议在制订 一个合适方案当中所必然 遭遇到的困难
  • 第三十八篇 续前一主题:新宪法反对意见的自相矛盾之处
  • 第三十九篇 论新宪法符合共和主义原则:探讨因制宪会议权力问题而产生的反对意见
  • 第四十篇 续前一主题:进一步探讨同一反对意见
  • 第四十一篇 宪法授予联邦的权力之概述
  • 第四十二篇 续前一主题
  • 第四十三篇 续前一主题
  • 第四十四篇 续前一主题并做出小结
  • 第四十五篇 进一步讨论联邦权力对于各州政府的那些假定的危险
  • 第四十六篇 续前一主题:比较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获取影响力的手段
  • 第四十七篇 探讨与确定各权力部门应当分立这一原理的意思
  • 第四十八篇 续前一主题:论在实践中使得这一原理生效的手段
  • 第四十九篇 续前一主题:论同一观点
  • 第五十篇 续前一主题:论同一观点
  • 第五十一篇 续前一主题:论同一观点并做出小结
  • 第五十二篇 论众议院:选举人和被选举人的资格,众议员的任职期限
  • 第五十三篇 续前一主题:再论众议员的任职期限
  • 第五十四篇 续前一主题:论代表权的比例
  • 第五十五篇 续前一主题:论众议员总人数
  • 第五十六篇 续前一主题:再论众议员总人数
  • 第五十七篇 续前一主题:论新宪法会提升少数人地位的假设
  • 第五十八篇 续前一主题:论将来众议员人数的增加
  • 第五十九篇 论有关选举的权力的规定
  • 第六十篇 续前一主题
  • 第六十一篇 续前一主题并做出小结
  • 第六十二篇 论参议院的组成:参议员的资格、参议员的选任方式、平等的代表权、参议员的人数以及任职期限
  • 第六十三篇 再论参议院的组成:参议员的任职期限
  • 第六十四篇 再论参议院的组成:参议院缔结条约的权力
  • 第六十五篇 再论参议院的组成:审理弹劾案的权力
  • 第六十六篇 续前一主题
  • 第六十七篇 论宪法中关于总统的规定:揭穿反对者存心曲解这部分条款的全部企图
  • 第六十八篇 再论有关总统的规定:总统的选任方式
  • 第六十九篇 续前一主题:将总统与英国国王、纽约州州长进行比较
  • 第七十篇 续前一主题:论行政首长的唯一性与设立行政会议的建议
  • 第七十一篇 续前一主题:论总统任职期限
  • 第七十二篇 续前一主题:论总统的连选连任
  • 第七十三篇 续前一主题:论总统的俸给及其否决权
  • 第七十四篇 续前一主题:论总统对全国军队的统帅指挥权及特赦权
  • 第七十五篇 续前一主题:论总统的缔约权
  • 第七十六篇 续前一主题:论总统的人事任命权
  • 第七十七篇 续前一主题:进一步讨论人事任命权并对总统的其他权力进行简要的探讨
  • 第七十八篇 论有关司法部门的规定:行为良好法官的终身任期
  • 第七十九篇 续前一主题:论司法部门的 俸给与法官的责任
  • 第八十篇 续前一主题:论司法部门的权限
  • 第八十一篇 续前一主题:论司法权力的分配
  • 第八十二篇 续前一主题:论司法诸问题
  • 第八十三篇 续前一主题:论陪审团制度
  • 第八十四篇 论其他若干反对意见
  • 第八十五篇 结论
  • 附录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 西方学术经典译丛(全新译本)
  • 逻辑哲学论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导言
  • 前言
  • 尼各马可伦理学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BOOK Ⅰ
  • ⅩⅢ
  • 第一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BOOK Ⅱ
  • 第二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BOOK Ⅲ
  • 第三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BOOK Ⅳ
  • 第四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BOOK Ⅴ
  • 第五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BOOK Ⅵ
  • 第六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BOOK Ⅶ
  • ⅩⅢ
  • ⅩⅣ
  • 第七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BOOK Ⅷ
  • ⅩⅢ
  • ⅩⅣ
  • 第八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BOOK Ⅸ
  • 第九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BOOK Ⅹ
  • 第十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译者后记
  • 普通语言学教程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序言
  • 第一章 语言学历史回顾
  • 第二章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它和其他科学的关系
  • 第三章 语言学的对象
  • 1. 语言的定义
  • 2. 语言在言语事实中的地位
  • 3. 语言在人文事实中的地位:符号学
  • 第四章 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
  • 第五章 语言的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
  • 第六章 语言的文字表现
  • 1. 研究这一题目的必要性
  • 2. 文字的影响;书面形式优于口头形式的原因
  • 3. 文字系统
  • 4. 文字与发音之间不一致的原因
  • 5. 矛盾的结果
  • 第七章 音位学
  • 1. 定义
  • 2. 音位文字
  • 3. 文字论据的有效性
  • 附录 音位学原理
  • 第一章 音位的种类
  • 1. 音位的定义
  • 2. 发音器官及其功能
  • 3. 根据口腔发音对声音进行分类
  • 第二章 语音链中的音位
  • 1. 研究语音链中的声音的必要性
  • 2. 内破和外破
  • 3. 外破和内破在语链中的各种结合情况
  • 4. 音节分界线和元音峰
  • 5. 对音节划分理论的批评
  • 6. 内破和外破的长度
  • 7. 开度为4级的音位;双元音;转写问题
  • 第一部分 一般原则
  • 第一章 语言符号的本质
  • 1. 符号,所指,能指
  • 2. 原则I:符号的任意性
  • 3. 原则Ⅱ:能指的线性特征
  • 第二章 符号的不变性和可变性
  • 1. 不变性
  • 2. 可变性
  • 第三章 静态语言学和演变语言学
  • 1. 所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内部二重性
  • 2. 内在二重性和语言学历史
  • 3. 内在二重性例证
  • 4. 比较说明这两类的不同点
  • 5. 这两种语言学在原则和方法上的对立
  • 6. 共时法则和历时法则
  • 7. 有没有泛时观点?
  • 8. 混淆共时和历时的结果
  • 9. 结论
  • 第二部分 共时语言学
  • 第一章 概论
  • 第二章 语言的具体实体
  • 1. 定义:实体和单位
  • 2. 确定界限的方法
  • 3. 划分界限的实际困难
  • 4. 结论
  • 第三章 同一性,现实性,价值
  • 第四章 语言的价值
  • 1. 语言是带有声音的有组织的思想
  • 2. 从概念角度来看语言价值
  • 3. 从物质角度看语言价值
  • 4. 从整体上来考虑符号
  • 第五章 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
  • 1. 定义
  • 2. 句段关系
  • 3. 联想关系
  • 第六章 语言的机制
  • 1. 句段的联结
  • 2. 两种类型组合的同时运行
  • 3. 任意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 第七章 语法及其细分
  • 1. 定义:传统划分
  • 2. 合理的划分
  • 第八章 语法中抽象实体的作用
  • 第三部分 历时语言学
  • 第一章 概论
  • 第二章 语音变化
  • 1. 语音变化的绝对规律性
  • 2. 有条件的语音变化
  • 3. 方法问题
  • 4. 语音变化的原因
  • 5. 语音变化的影响是无限的
  • 第三章 语音演变的语法结果
  • 1. 语法关联的打破
  • 2. 词的复合结构的消失
  • 3. 没有语音对似词
  • 4. 交替
  • 5. 交替法则
  • 6. 交替和语法联系
  • 第四章 类比
  • 1. 定义和举例
  • 2. 类比现象不是变化
  • 3. 类比作为语言中的创造力
  • 第五章 类比和演变
  • 1. 类比创新是如何进入语言的
  • 2. 类比创新是解释上发生变化的征兆
  • 3. 类比是革新和保守的力量
  • 第六章 流俗词源学
  • 第七章 黏合
  • 1. 定义
  • 2. 黏合和类比
  • 第八章 历时单位,同一性和现实性
  • 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附录
  • 1. 主观分析和客观分析
  • 2. 主观分析和对次单位的定义
  • 3. 词源学
  • 第四部分 地理语言学
  • 第一章 语言的差异性
  • 第二章 地理差异的复杂性
  • 1. 几种语言在同一点上共存
  • 2. 文学语言和地方话
  • 第三章 地理差异的原因
  • 1. 基本的原因:时间
  • 2. 时间在连续区域内的效应
  • 3. 方言没有自然的界限
  • 4. 语言没有自然分界线
  • 第四章 语言波浪的传播
  • 1. 交流和地方话
  • 2. 两种力量合而为一
  • 3. 分隔地区的语言差异
  • 第五部分 关于回顾语言学
  • 第一章 历时语言学的两种角度
  • 第二章 最古老的语言和原始型
  • 第三章 构拟
  • 1. 性质和目的
  • 2. 构拟的相对准确性
  • 第四章 语言对人类学和史前史的贡献
  • 1. 语言和种族
  • 2. 民族统一
  • 3. 语言古生物学
  • 4. 语言类型和社会集团的思维
  • 第五章 语系和语言类型
  • 西方学术经典译丛(全新译本)
  • 人性论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一、二卷的公告
  • 导论
  • 第一卷 论知性
  • 第一章 论观念,它们的起源、组合、联系、抽象等
  • 第一节 论我们观念的起源
  • 第二节 题目的划分
  • 第三节 论记忆观念和想象观念
  • 第四节 论观念的联系或联结
  • 第五节 论关系
  • 第六节 论样态和实体
  • 第七节 论抽象观念
  • 第二章 论空间和时间观念
  • 第一节 论空间和时间观念的无限可分性
  • 第二节 论空间和时间的无限可分性
  • 第三节 论空间和时间观念的其他性质
  • 第四节 对反驳的答复
  • 第五节 对反驳的答复(续)
  • 第六节 论存在的观念和外在存在的观念
  • 第三章 论知识和或然性
  • 第一节 论知识
  • 第二节 论或然性和因果观念
  • 第三节 为什么一个原因总是必然的
  • 第四节 论因果推理的组成部分
  • 第五节 论感官印象和记忆印象
  • 第六节 论从印象到观念的推论
  • 第七节 论观念和信念的本质
  • 第八节 论信念的原因
  • 第九节 论其他关系和习惯的作用
  • 第十节 论信念的影响
  • 第十一节 论偶然性的或然性
  • 第十二节 论原因的或然性
  • 第十三节 论非哲学的或然性
  • 第十四节 论必然联系的观念
  • 第十五节 判断原因和结果所依据的通则
  • 第十六节 论动物的理性
  • 第四章 论怀疑论的哲学体系和其他的哲学体系
  • 第一节 论关于理性的怀疑主义
  • 第二节 论感官方面的怀疑论
  • 第三节 论古代哲学
  • 第四节 论近代哲学
  • 第五节 论灵魂的非物质性
  • 第六节 论人格的同一性
  • 第七节 本卷的结论
  • 第二卷 论情感
  • 第一章 论骄傲与谦卑
  • 第一节 题目的划分
  • 第二节 论骄傲和谦卑;它们的对象和原因
  • 第三节 这些对象和原因来自于何处
  • 第四节 论印象和观念的关系
  • 第五节 论这些关系对骄傲和谦卑的影响
  • 第六节 这个体系的限制
  • 第七节 论恶行和德行
  • 第八节 论美和丑
  • 第九节 论外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 第十节 论财产权和财产
  • 第十一节 论对名声的爱好
  • 第十二节 论动物的骄傲和谦卑
  • 第二章 论爱和恨
  • 第一节 论爱和恨的对象及原因
  • 第二节 证实这个体系的几种实验
  • 第三节 疑难的解决
  • 第四节 论对亲友的爱
  • 第五节 论我们对富人与权贵的尊重
  • 第六节 论仁慈和愤怒
  • 第七节 论怜悯
  • 第八节 论恶意和嫉妒
  • 第九节 论仁慈和愤怒与怜悯和恶意的混合
  • 第十节 论尊重和鄙视
  • 第十一节 论有关爱情的情感或两性之间的爱
  • 第十二节 论动物的爱和恨
  • 第三章 论意志和直接情感
  • 第一节 论自由和必然
  • 第二节 论自由和必然(续)
  • 第三节 论影响意志的各种动机
  • 第四节 论猛烈情感的原因
  • 第五节 论习惯的各种作用
  • 第六节 论想象对情感的影响
  • 第七节 论空间和时间的接近和距离
  • 第八节 论空间和时间的接近和距离(续)
  • 第九节 论直接的情感
  • 第十节 论好奇心或对真理的爱
  • 第三卷 道德学
  • 第一章 德与恶概论
  • 第一节 道德上的差别并非得自于理性
  • 第二节 道德上的差别得自于道德感
  • 第二章 论正义与非正义
  • 第一节 正义是自然的德行,还是人为的德?
  • 第二节 论正义和财产权的起源
  • 第三节 论确定财产权的规则
  • 第四节 论根据同意而进行的财产转让
  • 第五节 论承诺的义务
  • 第六节 关于正义与非正义的进一步思考
  • 第七节 论政府的起源
  • 第八节 论效忠的起源
  • 第九节 论效忠的限度
  • 第十节 论效忠的对象
  • 第十一节 论国际法
  • 第十二节 论贞节与淑德
  • 第三章 论其他德行与恶行
  • 第一节 论自然的德行与恶行的起源
  • 第二节 论心灵的伟大
  • 第三节 论善良与仁慈
  • 第四节 论自然的才能
  • 第五节 对自然才能的一些进一步思考
  • 第六节 本卷的结论
  • 附录
  • 西方学术经典译丛(全新译本)
  • 神圣者的观念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第一章 理性与非理性
  • 第二章 “神秘”与“神秘者”
  • 第三章 “神秘者”的诸因素
  • 被造感
  • 第四章 “令人畏惧的神秘”
  • 对“畏惧”的分析
  • 1. 敬畏的因素
  • 2. “不可抗拒”(“威严”)的因素
  • 3. “活力”或者催促因素
  • 第五章 对“神秘”的分析
  • 4. “完全的他者”
  • 第六章
  • 5. 沉迷的因素
  • 第七章 类比和联想感受
  • 感受联想律
  • 图示化
  • 第八章 作为一种价值范畴的神圣
  • 罪与赎罪
  • 第九章 表达神秘的各种方式
  • 1. 直接的方式
  • 2. 间接的方式
  • 3. 神秘得以表现在艺术中的方式
  • 第十章 《旧约》中的神秘
  • 第十一章 《新约》中的神秘
  • 第十二章 路德思想中的神秘
  • 第十三章 两种发展过程
  • 第十四章 作为一种先验范畴的神圣
  • 第十五章 最初的表现
  • 第十六章 “较粗糙的”诸阶段
  • 第十七章 作为一种先验范畴的神圣
  • 第十八章 “神圣”的诸种表现以及“直觉感受”的能力
  • 第十九章 原始基督教中的直觉感受
  • 第二十章 今日基督教中的直觉感受
  • 第二十一章 历史与宗教中的先验:总结与结论
  • 西方学术经典译丛(全新译本)
  • 诗学·诗艺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诗学
  • 前言 诗歌是模仿的艺术
  • 第一章 诗歌模仿的媒介
  • 第二章 诗歌模仿的对象
  • 第三章 诗歌模仿的方式
  • 第四章 诗歌的起源与发展
  • 第五章 喜剧的兴起,史诗与悲剧的比较
  • 第六章 悲剧的描述
  • 第七章 情节的范围
  • 第八章 情节的统一
  • 第九章 诗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
  • 第十章 单一情节和复合情节
  • 第十一章 反转、发现和灾难
  • 第十二章 悲剧的主要部分
  • 第十三章 悲剧的行为
  • 第十四章 恐惧与怜悯
  • 第十五章 悲剧的性格
  • 第十六章 发现的种类
  • 第十七章 悲剧诗人的一些规则
  • 第十八章 悲剧诗人的其他规则
  • 第十九章 思想与言辞
  • 第二十章 语言学的一些定义
  • 第二十一章 诗的用词
  • 第二十二章 措辞与风格
  • 第二十三章 史诗
  • 第二十四章 史诗(守法)
  • 第二十五章 对批评的异议和反驳
  • 第二十六章 史诗与悲剧的比较
  • 诗艺
  • 西方学术经典译丛(全新译本)
  • 实践理性批判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前言
  • 导言 实践理性批判的理念
  • 第一部 纯粹实践理性要素论
  • 第一卷 纯粹实践理性分析论
  • 第一章 纯粹实践理性原理
  • 第二章 纯粹实践理性对象概念
  • 第三章 纯粹实践理性的动力
  • 第二卷 纯粹实践理性辩证论
  • 第一章 纯粹实践理性辩证概论
  • 第二章 纯粹理性在决定至善概念时的辩证论
  • 第二部 纯粹实践理性方法论
  • 结论
  • 西方学术经典译丛(全新译本)
  • 心理学原理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序言
  • 第一章 心理学的范围
  • 第二章 大脑的功能
  • 青蛙的神经中枢
  • 关于脑半球的一般观点
  • 脑半球的教育
  • 颅相学的概念
  • 大脑半球中的功能定位
  • 视觉
  • 听觉
  • 嗅觉
  • 味觉
  • 触觉
  • 局限于大脑半球的人的意识
  • 功能的复原
  • 对梅纳特方案的最后修正
  • 结论
  • 第三章 大脑活动的一些一般条件
  • 刺激的聚合
  • 反应时间
  • 大脑供血
  • 大脑测温
  • 磷与思维
  • 第四章 习惯
  • 第五章 自动机理论
  • 支持这一理论的理由
  • 反对这一理论的理由
  • 第六章 精神素材理论
  • 进化心理学需要精神微粒
  • 精神微粒存在的一些所谓证据
  • 这些证据的不足之处
  • 精神事实的自我复合是不可接受的
  • 心理状态可以是无意识的吗?
  • 无意识心理状态存在吗?
  • 陈述心脑间关系的困难
  • 物质单子理论
  • 灵魂理论
  • 第七章 心理学的方法与陷阱
  • 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 研究方法
  • 心理学中的错误之源
  • 第八章 心灵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 时间关系
  • 我们时常完全无意识吗?
  • 歇斯底里症发作中的“无意识”
  • 意识与空间的关系
  • 心灵与其他客体的关系
  • 第九章 思想之流
  • 思想的五个特征
  • 1. 思想倾向于个人的形式
  • 2. 思想在不断地变化
  • 3. 在每一个个人意识中,思想明显是连续的
  • 对倾向的感受
  • 4. 人类的思想显现为处理独立于它自身的对象;更确切地说,它是认知的,或者拥有认识的功能。
  • 5. 在思考时,它总是对其对象的一个部分比对另一个部分更感兴趣,它始终在欢迎和拒绝,或说它总是在选择。
  •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第一章 问题的初步探讨
  • 第一节 思想的社会学概念
  • 第二节 思想的当代困境
  • 第三节 现代认识论、心理学和社会学观点的根源
  • 第四节 作为我们时代的一个问题的对集体无意识的控制
  • 第二章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 第一节 概念的定义
  • 第二节 历史视野中的意识形态概念
  • 第三节 从意识形态的特定概念到总体概念
  • 第四节 客观性和偏见
  • 第五节 从意识形态理论到知识社会学的转变
  • 第六节 非评价性的意识形态概念
  • 第七节 从非评价性到评价性意识形态概念的过渡
  • 第八节 非评价性意识形态概念中暗含的本体论判断
  • 第九节 虚假意识问题
  • 第十节 通过对意识形态和乌托邦的分析探寻现实
  • 第三章 科学政治学的前景:社会理论与政治实践之间的关系
  • 第一节 为什么不存在政治科学
  • 第二节 知识的政治和社会决定因素
  • 第三节 各种视角综合成的一个政治社会学问题
  • 第四节 “知识分子”的社会学问题
  • 第五节 政治知识的本质
  • 第六节 政治知识的可交流性
  • 第七节 三种知识社会学
  • 第四章 乌托邦思想
  • 第一节 乌托邦、意识形态与现实问题
  • 第二节 愿望的满足和乌托邦思想
  • 第三节 乌托邦思想结构的变化:在现代各阶段
  • 一 乌托邦思想的第一种形式:再浸礼教徒的狂热的千禧年主义
  • 二 乌托邦思想的第二种形式:自由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
  • 三 乌托邦思想的第三种形式:保守主义思想
  • 四 乌托邦思想的第四种形式: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乌托邦
  • 第四节 当代形势下的乌托邦
  • 第五章 知识社会学
  • 第一节 知识社会学的性质和范围
  • 一 知识社会学的定义和分支
  • 第二节 知识社会学与意识形态理论
  • 第三节 知识社会学的两种类型
  • 一 知识的社会决定理论
  • 第四节 知识社会学的认识论意义
  • 第五节 对传统认识论片面性的证明
  • 一 作为思想模式的自然科学取向
  • 二 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历史环境之间的关系
  • 第六节 知识社会学的积极作用
  • 第七节 知识社会学领域中历史—社会学研究的技术问题
  • 第八节 知识社会学的历史概括
  • 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导论
  • 第一章 南非的母舅
  • 第二章 父系继承和母系继承
  • 第三章 亲属制度研究
  • 参考书目
  • 第四章 论戏谑关系
  • 第五章 再论戏谑关系
  • 参考书目
  • 第六章 图腾社会学理论
  • 第七章 禁忌
  • 附注
  • 第八章 宗教与社会
  • 第九章 论在社会科学中功能的内涵
  • 第十章 论社会结构
  • 第十一章 社会裁定
  • 第十二章 原始法
  • 哲学研究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十一
  • 十二
  • 十三
  • 十四
  • 西方学术经典译丛(全新译本)
  • 政府论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序言
  • 第一篇
  • 第一章 导论
  • 第二章 论父权和王权
  • 第三章 论亚当因上帝的创造而享有主权
  • 第四章 论亚当因上帝的赐予而享有主权(《创世记》第一章第二十八节)
  • 第五章 论亚当因夏娃对他的从属而享有主权
  • 第六章 论亚当因父亲的身份而享有主权
  • 第七章 论父权与财产权一起作为主权的根源
  • 第八章 论亚当的最高君主权力的转移
  • 第九章 论从亚当那里继承下来的君主制
  • 第十章 论亚当君权的继承人
  • 第十一章 谁是亚当的继承人?
  • 第二篇
  • 第一章 导论
  • 第二章 论自然状态
  • 第三章 论战争状态
  • 第四章 论奴役
  • 第五章 论财产
  • 第六章 论父权
  • 第七章 论政治社会或公民社会
  • 第八章 论政治社会的起源
  • 第九章 论政治社会和政府的目的
  • 第十章 论国家的形式
  • 第十一章 论立法权的范围
  • 第十二章 论国家的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
  • 第十三章 论国家权力的统属
  • 第十四章 论特权
  • 第十五章 统论父权、政治权力和专制权力
  • 第十六章 论征服
  • 第十七章 论篡夺
  • 第十八章 论暴政
  • 第十九章 论政府的解体
  • 西方学术经典译丛(全新译本)
  • 政治学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第一卷 论家庭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二卷 论理想国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三卷 公民和政体的理论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第十五章
  • 第十六章
  • 第十七章
  • 第十八章
  • 第四卷 现实政体及其类别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第十五章
  • 第十六章
  • 第五卷 革命和政变的原因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六卷 构建较为稳定的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的方法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七卷 政治理想和教育原则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第十五章
  • 第十六章
  • 第十七章
  • 第八卷 青年教育训练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西方学术经典译丛(全新译本)
  • 忏悔录(一)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BOOK ONE The First Fifteen Years
  • ⅩⅢ
  • ⅩⅣ
  • ⅩⅤ
  • ⅩⅥ
  • ⅩⅦ
  • ⅩⅧ
  • ⅩⅠⅩ
  • ⅩⅩ
  • 第一卷 最初的15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BOOK TWO The Sixteenth Year
  • 第二卷 16岁时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BOOK THREE From Sixteen To Eighteen
  • 第三卷 从16岁到18岁时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BOOK FOUR From Eighteen To Twenty-Seven
  • ⅩⅢ
  • ⅩⅣ
  • ⅩⅤ
  • ⅩⅥ
  • 第四卷 从18岁到27岁时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BOOK FIVE Aged Twenty-Eight
  • ⅩⅢ
  • ⅩⅣ
  • 第五卷 28岁时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BOOK SIX Aged Twenty-Nine
  • ⅩⅢ
  • ⅩⅣ
  • ⅩⅤ
  • ⅩⅥ
  • 第六卷 29岁时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BOOK SEVEN Aged Thirty
  • ⅩⅢ
  • ⅩⅣ
  • ⅩⅤ
  • ⅩⅥ
  • ⅩⅦ
  • ⅩⅧ
  • ⅩⅠⅩ
  • ⅩⅩ
  • ⅩⅪ
  • 第七卷 30岁时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BOOK EIGHT Aged Thirty-One
  • 第八卷 31岁时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忏悔录(二)
  • 版权信息
  • BOOK NINE Aged Thirty-Two
  • IV
  • V
  • ⅩⅢ
  • 第九卷 32岁时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BOOK TEN Concludes Augustine's Confession
  • ⅩⅢ
  • ⅩⅣ
  • ⅩⅤ
  • ⅩⅥ
  • ⅩⅦ
  • ⅩⅧ
  • ⅩⅨ
  • ⅩⅩ
  • ⅩⅪ
  • ⅩⅫ
  • ⅩⅩⅢ
  • ⅩⅩⅣ
  • ⅩⅩⅤ
  • ⅩⅩⅥ
  • ⅩⅩⅦ
  • ⅩⅩⅧ
  • ⅩⅩⅨ
  • ⅩⅩⅩ
  • ⅩⅩⅪ
  • ⅩⅩⅫ
  • ⅩⅩⅩⅢ
  • ⅩⅩⅩⅣ
  • ⅩⅩⅩⅤ
  • ⅩⅩⅩⅥ
  • ⅩⅩⅩⅦ
  • ⅩⅩⅩⅧ
  • ⅩⅩⅩⅨ
  • ⅩL
  • ⅩLⅠ
  • ⅩLⅡ
  • XLIII
  • 第十卷 完成了奥古斯丁的忏悔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BOOK ELEVEN In The Beginning God Created...(Genesis I,i)
  • ⅩⅢ
  • ⅩⅣ
  • ⅩⅤ
  • ⅩⅥ
  • ⅩⅦ
  • ⅩⅧ
  • ⅩⅣ
  • ⅩⅩ
  • ⅩⅪ
  • ⅩⅫ
  • ⅩⅩⅢ
  • ⅩⅩⅣ
  • ⅩⅩⅤ
  • XXⅥ
  • ⅩⅩⅦ
  • ⅩⅩⅧ
  • ⅩⅩⅨ
  • ⅩⅩⅩ
  • ⅩⅩⅪ
  • 第十一卷 在天主创造的元初……(《创世记》第一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BOOK TWELVE Heaven And Earth (Genesis I,1-2)
  • ⅩⅢ
  • ⅩⅣ
  • ⅩⅤ
  • ⅩⅥ
  • ⅩⅦ
  • ⅩⅧ
  • ⅩⅨ
  • ⅩⅩ
  • ⅩⅪ
  • ⅩⅫ
  • ⅩⅩⅢ
  • ⅩⅩⅣ
  • ⅩⅩⅤ
  • ⅩⅩⅥ
  • ⅩⅩⅦ
  • ⅩⅩⅧ
  • ⅩⅩⅨ
  • ⅩⅩⅩ
  • ⅩⅩⅪ
  • ⅩⅩⅫ
  • 第十二卷 天与地(《创世记》1章1~2节)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BOOK THIRTEEN The Days Of Creation(Genesis I,2—31)
  • ⅩⅢ
  • ⅩⅣ
  • ⅩⅤ
  • ⅩⅥ
  • ⅩⅦ
  • ⅩⅧ
  • ⅩⅨ
  • ⅩⅩ
  • ⅩⅪ
  • ⅩⅫ
  • ⅩⅩⅢ
  • ⅩⅩⅣ
  • ⅩⅩⅤ
  • ⅩⅩⅥ
  • ⅩⅩⅦ
  • ⅩⅩⅧ
  • ⅩⅩⅨ
  • ⅩⅩⅩ
  • ⅩⅩⅪ
  • ⅩⅩⅫ
  • ⅩⅩⅩⅢ
  • ⅩⅩⅩⅣ
  • ⅩⅩⅩⅤ
  • ⅩⅩⅩⅥ
  • ⅩⅩⅩⅦ
  • ⅩⅩⅩⅧ
  • 第十三卷 创造日(《创世记》1章2~31节)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译者后记
  • 法学讲演录(一)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文前辅文
  • ADVERTISEMENT TO THIS EDITION
  • 本版说明
  • PREFACE
  • 前言
  • OUTLINE OF THE COURSE OF LECTURES
  • 演讲课程大纲
  • AN ABSTRACT OF THE FOREGOING OUTLINE
  • 前述大纲的概要
  • 《法学讲演录》被界定之法学的范围
  • THE PROVINCE OF JURISPRUD ENCE DETERMINED
  • LECTURE I
  • 第一讲
  • LECTURE Ⅱ
  • 第二讲
  • 法学讲演录(二)
  • 版权信息
  • LECTURE Ⅲ
  • 第三讲
  • LECTURE Ⅳ
  • 第四讲
  • LECTURE Ⅴ
  • 第五讲
  • 法学讲演录(三)
  • 版权信息
  • LECTURE Ⅵ
  • 第六讲
  • 法学讲演录(四)
  • 版权信息
  • LECTURES ON JURISPRUDENCE.ANALYSIS OF PERVADING NOTIONS LECTURE Ⅻ
  • ANALYSIS OF THE TERM RIGHT.
  • FRAGMENTS
  • Law is imperative or permissive.
  • Liberty.
  • 对几个常见概念的分析 第十二讲
  • 对权利这个词语的分析
  • 片论
  • 法律是命令性的或许可性的。
  • 自由。
  • LECTURE XIII
  • PERSON AND THING
  • 第十三讲
  • 人与物
  • LECTURE XIV
  • ACT AND FORBEARANCE:JUS IN REM—IN PERSONAM
  • Subjects of Private Law
  • Note on the Use of the Terms Real and Personal in the Law of Scotland
  • 第十四讲
  • 作为和不作为:物权——对人权
  • 私法的主题
  • 对苏格兰法律中物的和对人的这两个词语的用法的注释
  • LECTURE XV
  • JUS IN REM—IN PERSONAM(continued)
  • NOTES FOUND AT THE END OF LECTURE XV
  • Obligation to pay taxes;Obligation to military service,etc
  • 第十五讲
  • 物权——对人权(续讲)
  • 发现于第十五讲末尾的注释
  • 纳税的义务,服兵役的义务及其他
  • LECTURE XVI
  • RIGHTS CONSIDERED GENERALLY
  • NOTES AT THE FND OF LECTURE XVI
  • Recht und Gerechtigkeit
  • 第十六讲
  • 从一般的角度看待权利
  • 第十六讲末尾的注释
  • 法律与权利
  • LECTURE XVII
  • ABSOLUTE AND RELATIVE DUTIES
  • 第十七讲
  • 绝对义务和相对义务
  • LECTURE XVIII
  • WILL AND MOTIVE
  • NOTES AND FRAGMENTS
  • 第十八讲
  • 意志和动机
  • 注释和片论
  • LECTURE XIX
  • INTENTION
  • 第十九讲
  • 故意
  • LECTURE XX
  • NEGLIGENCE,HEEDLESSNESS,AND RASHNESS
  • Meanings of Dolus,etc.
  • 第二十讲
  • 疏忽、放任与轻率
  • Dolus等等的含义
  • LECTURE XXI
  • INTENTION FURTHER CONSIDERED
  • 第二十一讲
  • 有关故意的进一步思考
  • LECTURE XXII
  • DUTY,INJURY,AND SANCTION
  • NOTES
  • 第二十二讲
  • 义务,不法侵害和制裁
  • 笔记
  • LECTURE XXIII
  • PHYSICAL COMPULSION DISTINGUISHED FROM SANCTION
  • 第二十三讲
  • 区别于制裁的物理性强制
  • LECTURE XXIV
  • INJURY OR WRONG,GUILT,IMPUTABILITY
  • Ambiguity of Schuldner,Reus,etc
  • 第二十四讲
  • 不法侵害或不法行为、罪过、可归责性
  • Schuldner和Reus等等词的模糊性
  • LECTURE XXV
  • ANALYSIS OF INJURY OR WRONG CONTINUED
  • NOTES
  • 第二十五讲
  • 论不法侵害与不法行为(续讲)
  • 注释
  • LECTURE XXVI
  • THE SAME SUBJECT CONTINUED
  • 第二十六讲
  • 同一主题续
  • LECTURE XXVII
  • DIFFERENT KINDS OF SANCTIONS
  • 第二十七讲
  • 论制裁的不同种类
  • 译者后记
  • 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理(一)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Introduction And Plan Of The Work
  • 绪论及全书设计
  • BOOK Ⅰ Of The Causes Of Improvement In The Productive Powers Of Labour,And Of The Order According To Which Its Produce Is Naturally Distributed Among The Different Ranks Of The People.
  • CHAPTER I Of The Division Of Labour
  • 第一篇 论劳动生产力提高的原因以及劳动产品在社会不同阶层间的自然分配顺序
  • 第一章 论劳动分工
  • CHAPTER Ⅱ Of The Principle Which Gives Occasion To The Division Of Labour
  • 第二章 论劳动分工的原因
  • CHAPTER Ⅲ That The Division Of Labour Is Limited By The Extent Of The Market
  • 第三章 论分工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
  • CHAPTER Ⅳ Of The Origin And Use Of Money
  • 第四章 论货币的起源和效用
  • CHAPTER Ⅴ Of The Real And Nominal Price Of Commodities,Or Of Their Price In Labour,And Their Price In Money
  • 第五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及名义价格,或论用劳动表示的商品价格和用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
  • CHAPTER Ⅵ Of The Component Parts Of The Price Of Commodities
  • 第六章 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 CHAPTER Ⅶ Of The Natural And Market Price Of Commodities
  • 第七章 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 CHAPTER Ⅷ Of The Wages Of Labour
  • 第八章 劳动工资论
  • CHAPTER Ⅸ Of The Profits Of Stock
  • 第九章 论资本利润
  • CHAPTER Ⅹ Of Wages And Profit In The Different Employments Of Labour And Stock
  • PART Ⅰ Inequalities Arising From The Nature Of The Employments Themselves
  • PART Ⅱ Inequalities Occasioned By The Policy Of Europe
  • 第十章 工资、利润随劳动与资本用途的不同而不同
  • 第一部分 起因于职业自身性质的不均等
  • 第二部分 因欧洲政策而引起的不均等
  • 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理(二)
  • 版权信息
  • CHAPTER Ⅺ Of The Rent Of Land
  • PART I Of the Produce of Land which always affords Rent
  • PART Ⅱ Of the Produce of Land which sometimes does,and sometimes does not,afford Rent
  • PART Ⅲ Of the Variations in the Proportion between the respective Values of that Sort of Produce which always affords Rent,and of that which sometimes does and sometimes does not afford Rent
  • 第十一章 论地租
  • 第一部分 论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 Conclusion Of The Chapter.
  • 本章的结论
  • BOOK Ⅱ Of The Nature,Accumulation,And Employment Of Stock
  • INTRODUCTION
  • CHAPTER Ⅰ Of The Division Of Stock
  • 第二篇 论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
  • 绪论
  • 第一章 论财货的划分
  • 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理(三)
  • 版权信息
  • CHAPTER Ⅱ Of Money Considered As A Particular Branch Of The General Stock Of The Society,Or Of The Expence Of Maintainng The National Capital
  • 第二章 论作为社会总资财的一部分或作为维持国民资本的费用的货币
  • CHAPTER Ⅲ Of The Accumulation Of Capital,Or Of Productive And Unproductive Labour
  • 第三章 论资本积累,并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
  • CHAPTER Ⅳ Of Stock Lent At Interest
  • 第四章 论贷出取息的财货
  • CHAPTER Ⅴ Of The Different Employment Of Capitals
  • 第五章 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 BOOK Ⅲ Of The Different Progress Of Opulence In Different Nations
  • CHAPTER Ⅰ Of The Natural Progress Of Opulence
  • 第三篇 论不同国家财富的不同途径
  • 第一章 论财富的自然增长
  • CHAPTER Ⅱ Of The Discouragement Of Agriculture In The Ancient State Of Europe After The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 第二章 论罗马帝国衰落后农业在欧洲过去状态下受到的压制
  • CHAPTER Ⅲ Of The Rise And Progress Of Cities And Towns,After The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 第三章 论罗马帝国衰落后城镇的勃兴与发展
  • CHAPTER Ⅳ How The Commerce Of The Towns Contributed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untry
  • 第四章 城镇商业怎样对农村的改良做出贡献
  • BOOK Ⅳ Of Systems Of Political Economy
  • INTRODUCTION
  • 第四篇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 引言
  • CHAPTER Ⅰ Of The Principle Of The Commercial Or Mercantile System
  • 第一章 论商业体系或贸易体系的原理
  • 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理(四)
  • 版权信息
  • CHAPTER Ⅱ Of Restraints Upon The Importation From Foreign Countries Of Such Goods As Can Be Produced At Home
  • 第二章 论对从外国进口的、在国内能生产的货物的限制
  • CHAPTER Ⅲ Of The Extraordinary Restraints Upon The Importation Of Goods Of Almost All Kinds,From Those Countries With Which The Balance Is Supposed To Be Disadvantageous
  • PART Ⅰ Of The Unreasonableness Of Those Restraints Even Upon The Principles Of The Commercial System
  • Digression Concerning Banks Of Deposit,Particularly Concerning That Of Amsterdam
  • PART Ⅱ Of the Unreasonableness of those extraordinary Restraints upon other Principles
  • 第三章 论把与那些国家之间发生的贸易差额看作是不利的而对那些国家的各种货物的进口所施加的特别限制
  • 第一节 即使是依据重商主义原理也不合理的一些限制
  • 顺便谈谈存款银行,尤其是阿姆斯特丹的存款银行
  • 第二节 按照其他原则,论这些特殊限制的不合理性
  • CHAPTER Ⅳ Of Drawbacks
  • 第四章 退税
  • CHAPTER Ⅴ Of Bounties
  • 第五章 津贴
  • CHAPTER Ⅵ Of Treaties Of Commerce
  • 第六章 论通商条约
  • CHAPTER Ⅶ Of Colonies
  • Part First Of The Motives For Establishing New Colonies
  • Part Second Causes Of The Prosperity Of New Colonies
  • Part Third Of The Advantages Which Europe Has Derived From The Discovery Of America,And From That Of A Passage To The East Indies By The Cape Of Good Hope
  • 第七章 论殖民地
  • 第一部分 论建立新殖民地的动机
  • 第二部分 新殖民地繁荣的原因
  • 第三部分 论欧洲从美洲的发现以及由好望角到东印度的通道的发现获得的利益
  • 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理(五)
  • 版权信息
  • CHAPTER Ⅷ Conclusion Of The Mercantile System
  • 第八章 关于重商主义的结论
  • CHAPTER Ⅸ Of The Agricultural Systems,Or Of Those Systems Of Political Economy,Which Represent The Produce Of Land As Either The Sole Or The Principal Source Of The Revenue And Wealth Of Every Country
  • 第九章 论重农主义即政治经济学中把土地的生产物视为各国赋税及财富的唯一来源或主要来源的学派
  • BOOK Ⅴ Of The Revenue Of The Sovereign Or Commonwealth
  • CHAPTER Ⅰ Of The Expences Of The Sovereign Or Commonwealth
  • Part Ⅰ Of The Expence Of Defence
  • Part Ⅱ Of The Expence Of Justice
  • Part Ⅲ Of The Expence Of Public Works And Public Institutions
  • PART IV Of The Expence Of Supporting The Dignity Of The Sovereign
  • 第五篇 论君主或者国家的收入
  • 第一章 君主或国家的费用
  • 第一节 论防御的费用支出
  • 第二节 论司法的费用支出
  • 第三节 论公共工程和公共机构的费用
  • 第四节 论维护君主尊严的费用
  • 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理(六)
  • 版权信息
  • CONCLUSION
  • 结论
  • CHAPTER Ⅱ Of The Sources Of The General Or Public Revenue Of The Society
  • Part I Of The Funds Or Sources Of Revenue Which May Peculiarly Belong To The Sovereign Or Commonwealth
  • Part Ⅱ Of Taxes
  • Article Ⅰ Taxes Upon Rent. Taxes Upon The Rent Of Land
  • ARTICLE Ⅱ Taxes Upon Profit,Or Upon The Revenue Arising From Stock
  • 第二章 论社会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来源
  • 第一节 专属于君主或国家的资金或收入来源
  • 第二节 论赋税
  • 第一项 地租税,即加在土地地租上的赋税
  • 第二项 利润税,即加在资本收入上的赋税
  • Appendix To Articles Ⅰ And Ⅱ
  • Taxes Upon The Capital Value Of Land,Houses,And Stock
  • Article Ⅲ Taxes Upon The Wages Of Labour
  • Article Ⅳ Taxes Which,It Is Intended,Should Fall Indifferently Upon Every Different Species Of Revenue
  • 第一项和第二项的附录
  • 对土地、房屋和资财的资本价值征收的赋税
  • 第三项 劳动工资税
  • 第四项 打算无差异地落在各种收入上的赋税
  • CHAPTER Ⅲ Of Public Debts
  • 第三章 论公债
  • APPENDIX
  • 附录
  • 译者后记
  • 货币哲学(一)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CHAPTER 1 Value And Money
  • I
  • Reality And Value As Mutually Independent Categories Through Which Our Conceptions Become Images Of The World
  • The Psychological Fact Of Objective Value
  • Objectivity In Practice As Standardization Or As A Guarantee For The Totality Of Subjective Values
  • Economic Value As The Objectification Of Subjective Values
  • An Analogy With Aesthetic Value
  • Economic Activity Establishes Distances And Overcomes Them
  • Exchange As A Means Of Overcoming The Purely Subjective Value Significance Of An Object
  • In Exchange,Objects Express Their Value Reciprocally
  • The Value Of an Object Becomes Objectified By Exchanging It For Another Object
  • Exchange As A Form Of Life
  • Theories Of Utility And Scarcity
  • Value And Price
  • Economic Value And A Relativistic World View
  • The Epistemology Of A Relativistic World View
  • The Construction Of Proofs In Infinite Series
  • The Objectivity Of truth As Well As Of Value Viewed As A Relation Between Subjective Elements
  • Money As The Autonomous Manifestation Of The Exchange Relation
  • Analysis Of The Nature Of Money With Reference To its Value Stability,Its Development And Its Objectivity
  • Money As A Reification Of The General Form Of Existence According To Which Things Derive Their Significance From Their Relationship To Each Other
  • 第一章 价值与货币
  • 第一节
  • 实在和价值作为彼此独立的范畴,通过它们,我们的观念成为世界的图像
  • 客观价值的心理事实
  • 作为主观价值总体的标准化或保证的事件客观性
  • 作为主观价值客观化的经济价值
  • 与美学价值的类比
  • 经济行为既创建距离又征服距离
  • 第二节
  • 作为超越客体主观价值意义之手段的交换
  • 在交换中,客体相互表现彼此的价值
  • 一个客体的价值通过与另一客体的交换而被客观化
  • 交换作为一种生活形式
  • 实用和稀缺的理论
  • 价值和价格
  • 第三节
  • 经济价值和一种相对论的世界观
  • 一种相对主义世界观的认识论
  • 在无穷系列中的证据建构
  • 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的客观性一样被看作某种主观因素之间的关系
  • 货币作为交换关系的自主表现
  • 根据货币价值的稳定性、货币的发展和客观性对货币性质的
  • 货币是存在的普遍形式的一种具体化,据此,事物从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得到自己的意义
  • CHAPTER 2 The Value Of Money As A Substance
  • The Intrinsic Value Of Money And The Measurement Of Value
  • Problems Of Measurement
  • The Quantity Of Effective Money
  • Does Money Possess An Intrinsic Value?
  •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urely Symbolic Character Of Money
  • Renunciation Of The Non-monetary Uses Of Monetary Material
  • The First Argument Against Money As Merely A Symbol
  • The Second Argument Against Money As Merely A Symbol
  • The Supply Of Money
  • Reality And Pure Concepts
  •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Money From Substance To Function
  •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Their Crystallization Into Separate Structures
  • Monetary Policy
  • Social Interaction And Exchange Relations:Money's Functions
  • The Nature Of The Economic Circle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Money
  • The Transition To Money's General Functional Character
  • The Declining Significance Of Money As Substance
  • The Increasing Significance Of Money As Value
  • 第二章 货币的物质价值
  • 第一节
  • 货币的内在价值和价值的度量
  • 度量的问题
  • 有效货币的量
  • 货币拥有内在价值吗?
  • 货币纯粹的符号化特征的发展
  • 第二节
  • 对货币质料非货币使用的放弃
  • 反对货币作为一种符号的第一个理由
  • 反对货币仅是符号的第二个理由
  • 货币供给
  • 现实性与纯概念
  • 第三节
  • 货币从物质到功能的历史发展
  • 社会互动及其结晶为独立结构
  • 货币政策
  • 社会互动与交换关系:货币的功能
  • 经济循环的本性及其对于货币的重要意义
  • 货币向其一般性功能特征的过渡
  • 货币的物质性意义的下降
  • 货币价值意义的上升
  • 货币哲学(二)
  • 版权信息
  • CHAPTER 3 Money In The Sequence Of Purposes
  • I
  • Action Towards An End As The Conscious Interaction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 The Varying Length Of Teleological Series
  • The Tool As Intensified Means
  • Motley As The Purest Example Of The Tool
  • The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For The Utilization Of Money
  • The Unearned Increment Of Wealth
  •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ame Amount Of Money As Part Of A Large And Of A Small Fortune
  • Money's Congruence With Those Who Are Marginal
  • The Psychological Growth Of Means Into Ends
  • Money As The Most Extreme Example Of A Means Becoming An End
  • Money As An End Depends Upon The Cultural Tendencies Of An Epoch
  • Psych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Money's Teleological Position
  • Greed And Avarice
  • Extravagance
  • Ascetic Poverty
  • Cynicism
  • The Blasté Attitude
  • The Quantity Of Money As Its Quality
  • Subjective Differences In Amounts Of Risk
  • The Qualitatively Different Consequences Of Quantitatively Altered Causes
  • The Threshold Of Economic Awareness
  • Differential Sensitivity Towards Economic Stimuli
  • Relations Between External Stimuli And Emotional Responses In The Field Of Money
  • Significance Of The Personal Unity Of The Owner
  • The Material And Cultural Relation Of Form And Amount
  • The Relation Between Quantity And Quality
  • 第三章 在目的序列中的货币
  • 第一节
  • 主客体之间的有意识互动的目的性活动
  • 目的序列的不同长度
  • 工具作为被强化的手段
  • 货币: 最纯粹的工具
  • 货币使用的可能性的无限性
  • 财富的自然增值
  • 一大笔财富中与一小笔财富中的等额数量的货币之间的差别
  • 货币与边缘事物的一致性
  • 第二节
  • 手段变为目的的心理发展过程
  • 目的序列中的货币: 货币作为手段变成目的的最极端的例子
  • 作为一种目的的货币的特性取决于时代的文化趋向
  • 货币目的论地位的心理后果
  • 贪财和吝啬
  • 奢侈
  • 禁欲式的贫困
  • 犬儒主义
  • 乐极生厌的态度
  • 第三节
  • 货币的量即为货币的质
  • 风险机率的主观差异
  • 由于量变的原因造成质的不同结果
  • 经济意识的临界点
  • 对经济刺激的差异感受性
  • 在货币领域中外部刺激和情感反应的关系
  • 所有者的人格统一性的意义
  • 形式与数量在物质和文化上的关系
  • 质与量之间的关系
  • CHAPTER 4 Individual Freedom
  • Freedom Exists In Conjunction With Duties
  • The Graduations Of This Freedom Depend On Whether The Duties Are Directly Personal Or Apply Only To The Products Of Labour
  • Money Payment As The Form Most Congruent With Personal Freedom
  • The Maximization Of Value Through Changes In Ownership
  • Cultural Development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Persons On Whom One Is Dependent
  • Money Is Responsible For Impersonal Relations Between People
  • Possession As Activity
  • The Mutual Dependence Of Having And Being
  • The Dissolving Of This Dependency By The Possession Of Money
  • Lack Of Freedom As The Interweaving Of The Mental Series
  • Its Application To limitations Deriving From Economic Interests
  • Freedom As The Articulation Of The Self In The Medium Of Things
  • The Possession Of Money And The Self
  • Differentiation Of Person And Possession
  • Spatial Separation And Technical Objectification Through Money
  • The Separation Of The Total Personality From Individual Work Activities
  •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ividual's Independence From The Group
  • New Forms Of Association Brought About By Money
  • General Relations Between A Money Economy And The Principle Of Individualism
  • 第四章 个体自由
  • 第一节
  • 自由和义务是并存的
  • 自由的程度取决于义务是直接针对个人的还是针对劳动产品的
  • 货币支付作为与个人自由最相符的形式
  • 所有权的交换引起了价值的最大化
  • 文化的发展增加了人们可以依赖的人的数量
  • 对于人与人之间非个人的关系而言,货币是可以依赖的
  • 第二节
  • 占有是一种行动
  • 拥有和存在的相互依赖
  • 通过对货币的占有,这种依赖关系被消除了
  • 自由的缺乏是精神序列的相互交织
  • 把不自由应用于源自经济兴趣的局限性
  • 自由是在对事物的占有中形成清晰的自我
  • 对货币的占有和货币对自我的服从
  • 第三节
  • 个人与财产占有的分化
  • 由货币导致的空间分离和技术客观化
  • 总体的个性与个体劳动分离开来
  • 个体从集体中独立
  • 货币带来了新的联合方式
  • 货币经济与个人主义原则的一般关系
  • 货币哲学(三)
  • 版权信息
  • CHAPTER 5 The Money Equivalent Of Personal Values
  • I
  • Wergild
  •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Utilitarian To The Objective And Absolute Valuation Of The Human Being
  • Punishment By Fine And The Stages Of Culture
  • The Increasing Inadequacy Of Money
  • Marriage By Purchase
  • Marriage By Purchase And The Value Of Women
  • Division Of Labour Among The Sexes,And The Dowry
  • The Typical Relation Between Money And Prostitution
  • Marriage For Money
  • Bribery
  • Money And The Ideal Of Distinction
  • The Transformation Of Specific Rights Into Monetary Claims
  • The Enforceability Of Demands
  • The Transformation Of Substantive Values Into Money Values
  • The Negative Meaning Of Freedom And The Extirpation Of The Personality
  • The Difference In Value Between Personal Achievement And Monetary Equivalent
  • ‘Labor Money’And Its Rationale
  • The Unpaid Contribution Of Mental Effort
  • Differences In Types Of Labour As Quantitative Differences
  • Manual Labor As the Unit Of Labor
  • The Value Of Physical Activity Reducible To That Of Mental Activity
  • Differences In The Utility Of Labor As Arguments Against‘Labor Money’
  • 第五章 个人价值的货币等价物
  • 第一节
  • 偿命金
  • 对人的估价从功利主义的向客观的、绝对的估价的变迁
  • 罚金与文化发展阶段
  • 货币越来越明显的不充分性
  • 买卖婚姻
  • 买卖婚姻与妇女价值
  • 男女性别的劳动分工,以及嫁妆
  • 货币与卖淫现象的典型关系
  • 为钱而结婚
  • 贿赂
  • 货币与区分的理念
  • 第二节
  • 从内容确定的权利向支付货币需求的转化
  • 需求的强制性
  • 实物价值转化为货币价值
  • 自由的负面意义和个体性的彻底消除
  • 个人劳动成果与货币等价物之间的价值差异
  • 第三节
  • “劳动货币”及其基本原理
  • 无偿的脑力劳动成果
  • 劳动量的差异所导致的劳动类型的不同
  • 体力劳动作为计算劳动的单位
  • 脑力劳动的价值简化为体力劳动价值
  • 劳动实用性的差异作为反对“劳动货币”的观点的论据
  • CHAPTER 6 The Style Of Life
  • The Preponderance Of Intellectual Over Emotional Functions Brought About By The Money Economy
  • Lack Of Character And Objectivity Of The Style Of Life
  • The Dual Roles Of Both Intellect And Money:With Regard To Content They Are Supra-Personal
  • The Dual Roles Of Intellect And Money:With Regard To Function They Are Individualistic And Egoistic
  • Money's Relationship To The Rationalism Of Law And Logic
  • The Calculating Character Of Modern Times
  • The Concept Of Culture
  • The Increase In Material Culture And The Lag In Individual Culture
  • The Objectification Of The Mind
  • The Division Of Labour As The Cause Of The Divergence Of Subjective Arid Objective Culture
  • The Occasional Greater Weight Of Subjective Culture
  • The Relation Of Money To The Agents Of These Opposing Tendencies
  • Alterations I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elf And Objects As The Manifestation Of Varying Styles Of Life
  • Modem Tendencies Towards The Increase And Diminution Of This Distance
  • The Part Played By Money In This Dual Process
  • Credit
  • The Pre-eminence Of Technology
  • The Rhythm Or Symmetry Of The Contents Of Life
  • The Sequence And Simultaneity Of Rhythm And Symmetry
  • Analogous Developments In Money
  • The Pace Of Life,Its Alterations And Those Of The Money Supply
  • The Concentration Of Monetary Activity
  • The Mobilization Of Values
  • Constancy And Flux As Categories For Comprehending
  • Money As The Historical Symbol Of The Relative Character Of Existence
  • 第六章 生活风格
  • 第一节
  • 通过货币经济实现的理智功能对情感功能的优势
  • 生活风格的缺乏特征性及客观性
  • 理智与货币的双重角色:关于二者超越个体的内容
  • 理智与货币的双重角色:关于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功能
  • 货币与法律、逻辑的理性主义的关系
  • 现代的算计特征
  • 第二节
  • 文化的概念
  • 物质文化的上升和个体文化的滞后
  • 思想的物化
  • 劳动分工是主客观文化之间彼此分歧的原因
  • 主观文化偶尔的优势
  • 货币与这些相对立运动的载体的关系
  • 第三节
  • 自我与事物之间距离的变化——千差万别生活风格的表现
  • 距离增大和距离缩小的现代趋势
  • 货币在这一双向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 信贷
  • 技术的奖励
  • 生活内容的节奏或对称,及其对立面
  • 节奏与对称的前后相继和同时并存
  • 货币作为节奏与对称的类似物、作为其载体的发展
  • 生活以及货币供给的速度与变化
  • 金钱往来活动的集中
  • 价值的现金化
  • 恒定和运动:理解世界的范畴,这两个范畴在存在的相对性中的综合
  • 货币是存在的相对特性的历史象征物
  • 译者后记
  • 经济学原理(一)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BOOK Ⅰ PRELIMINARY SURVEY
  •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
  • 第一篇 导言
  • 第一章 绪论
  • CHAPTER Ⅱ THE SUBSTANCE OF ECONOMICS
  • 第二章 经济学的实质
  • CHAPTER Ⅲ ECONOMIC GENERALIZATIONS OR LAWS
  • 第三章 经济学的普遍原理或规律
  • CHAPTER Ⅳ THE ORDER AND AIMS OF ECONOMIC STUDIES
  • 第四章 经济学研究的次序与目的
  • BOOK Ⅱ SOME FUNDAMENTAL NOTIONS
  • CHAPTER Ⅱ INTRODUCTORY
  • 第二篇 一些基本概念
  • 第一章 绪论
  • CHAPTER Ⅱ WEALTH
  • 第二章 财富
  • CHAPTER Ⅲ PRODUCTION CONSUMPTION LABOUR NECESSARIES
  • 第三章 生产、消费、劳动、必需品
  • CHAPTER Ⅳ INCOME CAPITAL
  • 第四章 收入、资本
  • BOOK Ⅲ ON WANTS AND THEIR SATISFACTION
  • CHAPTER Ⅰ INTRODUCTORY
  • 第三篇 论欲望及其满足
  • 第一章 绪论
  • CHAPTER Ⅱ WANTS IN RELATION TO ACTIVITIES
  • 第二章 需求与活动的关系
  • CHAPTER Ⅲ GRADATIONS OF CONSUMERS' DEMAND
  • 第三章 消费者需求的等级
  • CHAPTER Ⅳ THE ELASTICITY OF WANTS
  • 第四章 需求弹性
  • CHAPTER Ⅴ CHOICE BETWEEN DIFFERENT USES OF THE SAME THING IMMEDIATE AND DEFERRED USES
  • 第五章 一物不同用途之间的选择——立即使用与延缓使用
  • CHAPTER Ⅵ VALUE AND UTILITY
  • 第六章 价值和效用
  • 经济学原理(二)
  • 版权信息
  • BOOK Ⅳ THE AGENTS OF PRODUCTION LAND LABOUR CAPITAL AND ORGANIZATION
  • CHAPTER Ⅰ INTRODUCTORY
  • 第四篇 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组织
  • 第一章 绪论
  • CHAPTER Ⅱ THE FERTILITY OF LAND
  • 第二章 土地肥力
  • CHAPTER Ⅲ THE FERTILITY OF LAND(CONTINUED)THE TENDENCY TO DIMINISHING RETURN
  • 第三章 土地肥力(续前)报酬递减倾向
  • CHAPTER Ⅳ THE GROWTH OF POPULATION
  • 第四章 人口的增长
  • CHAPTER Ⅴ THE HEALTH AND STRENGTH OF THE POPULATION
  • 第五章 人口的健康与强壮
  • CHAPTER Ⅵ INDUSTRIAT TRAINING
  • 第六章 工业训练
  • CHAPTER Ⅶ THE GROWTH OF WEALTH
  • 第七章 财富的增长
  • CHAPTER Ⅷ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 第八章 工业组织
  • CHAPTER Ⅸ INDUSTRIAL ORGANIZATION(CONTINUED)DIVISION OF LABOUR:THE INFLUENCE OF MACHINERY
  • 第九章 工业组织(续)劳动分工:机械的影响
  • CHAPTER Ⅹ INDUSTRIAL ORGANIZATION(CONTINUED)THE CONCENTRATION OF SPECIALIZED INDUSTRIES IN PARTICULAR LOCALITIES
  • 第十章 工业组织(续前)将专门工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
  • CHAPTER Ⅺ INDUSTRIAL ORGANIZATION(CONTINUED)PRODUCTION ON A LARGE SCALE
  • 第十一章 工业组织(续)大规模生产
  • CHAPTER Ⅻ INDUSTRIAL ORGANIZATION(CONTINUED)BUSINESS MANAGEMENT
  • 第十二章 工业组织(续)企业管理
  • CHAPTER ⅩⅢ CONCLUSION:CORRELATION OF THE TENDENCIES TO INCREASING AND TO DIMINISHING RETURN
  • 第十三章 结论:报酬递增倾向与报酬递减倾向的相互关系
  • 经济学原理(三)
  • 版权信息
  • BOOK Ⅴ General Relations Of Demand,Supply And Value
  • CHAPTER Ⅰ Introductorn On Markets
  • 第五篇 需求供给和价值的一般联系
  • 第一章 绪论:论市场
  • CHAPTER Ⅱ Temporary Equilibrium Of Demand And Supply
  • 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的暂时均衡
  • CHAPTER Ⅲ Equilibrium Of Normal Demand And Supply
  • 第三章 正常需求和正常供给的均衡
  • CHAPTER Ⅳ The Invest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 第四章 资源的投资与配置
  • CHAPTER Ⅴ Equilibrium Of Normal Demand And Supply(Continued)With Reference To Long And Short Periods
  • 第五章 正常需求和供给的均衡(续)相关于长期与短期
  • CHAPTER Ⅵ Joint And Composite Demand,Joint And Composite Supply
  • 第六章 连带需求与复合需求,连带供给与复合供给
  • CHAPTER Ⅶ Prime And Total Cost In Relation To Joint Products.Cost Of Marketing Insurance Against Risk Cost Of Reproduction
  • 第七章 直接成本和总成本与连带产品的关系。营销成本。风险保险。再生产成本
  • CHAPTER Ⅷ Marginal Costs In Relation To Values.General Principles
  • 第八章 边际成本和价值的关系。一般原理
  • CHAPTER Ⅸ Marginal Costs In Relation To Values.General Principles(Continued)
  • 第九章 与价值相联系的边际成本,一般原理(续)
  • CHAPTER Ⅹ Marginal Costs In Relation To Agricultural Values
  • 第十章 边际成本和农产品价值的关系
  • CHAPTER Ⅺ Marginal Costs In Relation To Urban Values
  • 第十一章 边际成本和城市土地价值的关系
  • CHAPTER Ⅻ Equilibrium Of Normal Demand And Supply(Continued)With Reference To The Law Of Increasing Return
  • 第十二章 根据报酬递增法则考察正常需求和供给均衡(续前)
  • CHAPTER ⅩⅢ Theory Of Changes Of Normal Demand And Supply,In Relation To The Doctrine Of Maximum Satisfaction
  • 第十三章 正常需求和正常供给变动的理论同最大限度满足原理的关系
  • CHAPTER ⅩⅣ The Theory Of Monopolies
  • 第十四章 垄断理论
  • CHAPTER ⅩⅤ Summary Of The General Theory Of Equilibrium Of Demand And Supply
  • 第十五章 供给与需求均衡一般理论的概要
  • 经济学原理(四)
  • 版权信息
  • BOOK Ⅵ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National Income
  • CHAPTER Ⅰ Preliminary Survey Of Distribution
  • 第六篇 国民收入的分配
  • 第一章 对分配的初步探究
  • CHAPTER Ⅱ Preliminary Survey Of Distribution(Continued)
  • 第二章 分配概论(续)
  • CHAPTER Ⅲ Earnings Of Labour
  • 第三章 劳动工资
  • CHAPTER Ⅳ Earnings Of Labour(Continued)
  • 第四章 劳动工资(续)
  • CHAPTER Ⅴ Earnings Of Labour(Continued)
  • 第五章 劳动工资(续)
  • CHAPTER Ⅵ Interest Of Capital
  • 第六章 资本的利息
  • CHAPTER Ⅶ Profits Of Capital And Business Power
  • 第七章 资本与经营能力的利润
  • CHAPTER Ⅷ Profits Of Capital And Business Power(Continued)
  • 第八章 资本与经营能力的利润(续)
  • CHAPTER IX Rent Of Land
  • 第九章 地租
  • CHAPTER X Land Tenure
  • 第十章 土地租佃
  • CHAPTER XI General View Of Distribution
  • 第十一章 分配总论
  • CHAPTER XII General Influences Of Economic Progress
  • 第十二章 经济进步的总体影响
  • CHAPTER XIII Progress In Relation To Standards Of Life
  • 第十三章 进步和生活标准的关系
  • 经济学原理(五)
  • 版权信息
  • APPENDIX A The Growth Of Free Industry And Enterprise
  • 附录A 自由工业和企业的发展
  • APPENDIXB The Growth Of Economic Science
  • 附录B 经济学的发展
  • APPENDIX C The Scope And Method Of Economics
  • 附录C 经济学的范围和方法
  • APPENDIX D Uses Of Abstract Reasoning In Economics
  • 附录D 抽象推理在经济学中的运用
  • APPENDIX E Definitions Of Captal
  • 附录E 资本的诸定义
  • APPENDIX F Barter
  • 附录F 物物交换
  • APPENDIX G The Incidence Of Local Rates,With Some Suggestions As To Policy
  • 附录G 地方税的征税范围及有关政策的几点建议
  • APPENDIX H Limitations Of The Use Of Statical Assumptions In Regard To Increasing Return
  • 附录H 关于递增报酬的静态假设的运用的局限性
  • APPENDIX I Ricardo's Theory Of Value
  • 附录I 李嘉图的价值论
  • APPENDIX J The Doctrine Of The Wages-Fund
  • 附录J 工资基金学说
  • APPENDIX K Certain Kinds Of Surplus
  • 附录K 几种剩余
  • APPENDIX L Ricardo's Doctrine As To Taxes And Improvements In Agriculture
  • 附录L 李嘉图学说中关于农业税和土地改良的内容
  • MATHEMATICAL APPENDIX
  • 数学附录
  • 译者后记
  • 精神现象学(一)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PREFACE
  • 序言
  • INTRODUCTION
  • 导论
  • A. Consciousness
  • Ⅰ. Sense-Certainty,This,And Meaning
  • Ⅱ. Perception,Thing And Deceptiveness
  • Ⅲ. Force And Understanding;Appearance And The Supersensible World
  • 第一部 意识
  • 第一章 感性确定性;这,和意谓
  • 第二章 知觉;事物和幻觉
  • 第三章 力和知性;现象和超感觉世界
  • B. Self-consciousness
  • Ⅳ. The True Nature Of Self-Certainty
  • A. Independence And Dependence Of Self-consciousness:Lordship And Bondage
  • B. Freedom Of Self-consciousness:Stoicism,Scepticism,And The Unhappy Consciousness
  • 第二部 自我意识
  • 第四章 自身确定性的真理性
  • 一、自我意识的独立与依赖;主人意识与奴隶意识
  • 二、自我意识的自由:斯多葛主义、怀疑主义和苦恼的意识
  • 精神现象学(二)
  • 版权信息
  • C. Free Concrete Mind
  • Ⅴ. Certainty And Truth Of Reason
  • A. Observation As A Function Of Reason
  • B. The Realization Of Rational Self-consciousness Through Its Own Activity
  • C. Individuality,Which Takes Itself To Be Real In And For Itself
  • 第三部 自由具体的精神
  • 第五章 理性的确实性和真理性
  • 一、理性的观察
  • 二、理性的自我意识通过其自身的活动而实现
  • 三、自在自为的实在的个体性
  • Ⅵ. Spirit
  • A. Objective Spirit:The Ethical Order
  • 第六章 精神
  • 一、客观精神:伦理秩序
  • 精神现象学(三)
  • 版权信息
  • B. Spirit In Self-Estrangement—The Discipline Of Culture
  • i. The World Of Spirit In Self-Estrangement
  • ⅱ. Enlightenment
  • ⅲ. Absolute Freedom And Terror
  • C. Self-Assured Spirit:Morality
  • a. The Moral View Of The World
  • b. Dissemblance
  • c. Conscience:The “Beautiful Soul”:Evil And The Forgiveness Of It
  • 二、自身异化了的精神——文化的教养
  • i. 异化了的精神世界
  • ⅱ. 启蒙
  • ⅲ. 绝对自由和恐怖
  • 三、自我确信的精神:道德
  • (一)道德世界观
  • (二)倒置
  • (三)良知、优美灵魂、恶及其宽恕
  • Ⅶ. RELIGION Religion In General
  • A. Natural Religion
  • a. God As Light
  • b. Plants And Animals As Objects Of Religion
  • c. The Artificer
  • B. Religion In The Form Of Art
  • a. The Abstract Work Of Art
  • b. The Living Work Of Art
  • c. The Spiritual Work Of Art
  • C. Revealed Religion
  • 第七章 宗教概论
  • 一、自然宗教
  • (一)光明之神
  • (二)植物和动物崇拜
  • (三)工匠
  • 二、艺术宗教
  • (一)抽象的艺术品
  • (二)有生命的艺术品
  • (三)精神的艺术作品
  • 三、天启宗教
  • Ⅵ. Absolute Knowledge
  • 第八章 绝对知识
  • 译者后记
  • 利维坦(一)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THE INTRODUCTION
  • 序言
  • PART Ⅰ Of Man
  • CHAP.Ⅰ Of Sense
  • 第一部分 人类篇
  • 第一章 论感觉
  • CHAP.Ⅱ Of Imagination
  • 第二章 论想象
  • CHAP.Ⅲ Of The Consequence Or Train Of Imaginations
  • 第三章 论想象的序列或系列
  • CHAP.Ⅳ Of Speech
  • 第四章 论语言
  • CHAP.Ⅴ Of Reason And Science
  • 第五章 论推理与科学
  • CHAP.Ⅵ Of The Interiour Beginnings Of Voluntary Motions,Commonly Called The Passions;And The Speeches By Which They Are Expressed
  • 第六章 论自觉运动的内在开端以及表达这些开端的术语(自觉运动的内在开端通常被称为激情)
  • CHAP.Ⅶ Of The Ends Or Resolutions Of Discourse
  • 第七章 论讨论的终结或者决断
  • CHAP.Ⅷ Of The Vertues,Commonly Called Intellectuall,And Their Contrary Defects
  • 第八章 论俗称为智慧的美德及与之相反的缺陷
  • CHAP.Ⅸ Of The Severall Subjects Of Knowledge
  • 第九章 论知识的几种主题
  • CHAP.Ⅹ Of Power,Worth,Dignity,Honour,And Worthinesse
  • 第十章 论权势、财富、地位、尊敬和价值
  • CHAP.Ⅺ Of The Difference Of Manners
  • 第十一章 论品行的差异
  • CHAP.Ⅻ Of Religion
  • 第十二章 论宗教
  • CHAP.ⅩⅢ Of The Naturall Condition Of Mankind As Concerning Their Felicity And Misery
  • 第十三章 论有关人类幸福和苦难的自然状况
  • CHAP.ⅩⅣ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Naturall Lawes And Of Contract
  • 第十四章 论第一和第二自然法以及契约
  • CHAP.ⅩⅤ Of Other Lawes Of Nature
  • 第十五章 论其他自然法
  • CHAP.ⅩⅥ Of Persons,Authors,And Things Personated
  • 第十六章 论人和授权人以及被人格化的事物
  • PART Ⅱ Of Common-Wealth
  • CHAP.ⅩⅦ Of The Causes,Generation,And Definition Of A Common-Wealth
  • 第二部分 国家篇
  • 第十七章 论国家的起因、产生和定义
  • CHAP.ⅩⅧ Of The Rights Of Soveraignes By Institution
  • 第十八章 论按契约建立的主权者的权利
  • CHAP.ⅩⅨ Of Severall Kinds Of Common-Wealth By Institution;And Of Succession To The Soveraign Power
  • 第十九章 论几种按约建立的国家和主权权力的继承
  • CHAP.ⅩⅩ Of Dominion Paternall,And Despoticall
  • 第二十章 论宗法的管辖权和专制的管辖权
  • CHAP.ⅩⅪ Of The Liberty Of Subjects
  • 第二十一章 论臣民的自由
  • CHAP.ⅩⅫ Of Systemes Subject,Politicall,And Private
  • 第二十二章 论臣民的政治团体和私人团体
  • CHAP.ⅩⅩⅢ Of The Publique Ministers Of Soveraign Power
  • 第二十三章 论主权者的政务大臣
  • 利维坦(二)
  • 版权信息
  • CHAP.XXIV Of The Nutrition,And Procreation Of A Common-Wealth
  • 第二十四章 论一个国家的营养和生殖
  • CHAP.XXV Of Counsell
  • 第二十五章 论咨议
  • CHAP.XXVI Of Civill Lawes
  • 第二十六章 论市民法
  • CHAP.ⅩⅩⅦ Of Crimes,Excuses,And Extenuations
  • 第二十七章 论罪行、宽恕与减罪
  • CHAP.ⅩⅩⅧ Of Punishments,And Rewards
  • 第二十八章 论赏罚
  • CHAP.ⅩⅩⅨ Of Those Things That Weaken,Or Tend To The Dissolution Of A Common-Wealth
  • 第二十九章 论国家致弱或解体的因素
  • CHAP.ⅩⅩⅩ Of The Office Of The Soveraign Representative
  • 第三十章 论主权代表者的职责
  • CHAP.ⅩⅩⅪ Of The Kingdome Of God By Nature
  • 第三十一章 论自然的上帝国
  • PART Ⅲ Of A Christian Common-Wealth
  • CHAP.ⅩⅩⅫ Of The Principles Of Christian Politiques
  • 第三部分 基督教国家篇
  • 第三十二章 论基督教政治的原理
  • CHAP.ⅩⅩⅩⅢ Of The Number,Antiquity,Scope,Authority,And Interpreters Of The Books Of Holy Scripture
  • 第三十三章 论《圣经》篇章的数目、年代、根据及注释家
  • CHAP.ⅩⅩⅩⅥ Of The Signification Of Spirit,Angell,And Inspiration In The Books Of Holy Scripture
  • 第三十四章 论《圣经》各篇中神灵、天使和神灵感应的意义
  • CHAP.ⅩⅩⅩⅤ Of The Signification In Scripture Of Kingdome Of God,Of Holy,Sacred,And Sacrament
  • 第三十五章 《圣经》中天国、神圣、圣洁和圣礼的意义
  • CHAP.ⅩⅩⅩⅥ Of The Word Of God,And Of Prophets
  • 第三十六章 论上帝和先知的言辞
  • CHAP.ⅩⅩⅩⅦ Of Miracles,And Their Use
  • 第三十七章 论奇迹及其用途
  • CHAP.ⅩⅩⅩⅧ Of The Signification In Scripture Of Eternall Life,Hel,Salvation,The World To Come,And Redemption
  • 第三十八章 论《圣经》中永生、地狱、救赎、来世和赎罪的意义
  • CHAP.ⅩⅩⅩⅨ Of The Signification In Scripture Of The Word Church
  • 第三十九章 论《圣经》中教会一词的意义
  • 利维坦(三)
  • 版权信息
  • CHAP.XL Of The Rights Of The Kingdome Of God,In Abraham,Moses,The High Priests,And The Kings Of Judah
  • 第四十章 论亚伯拉罕、摩西、大祭司和犹太诸王的上帝国的权利
  • CHAP.XLI Of The Office Of Our Blessed Saviour
  • 第四十一章 论我们的神圣救主的职责
  • CHAP.XLII Of Power Ecclesiasticall
  • 第四十二章 论教权
  • CHAP.XLIII Of What Is Necessary For A Mans Reception Into The Kingdome Of Heaven
  • 第四十三章 论人们被接受进入天国的必要条件
  • PART Ⅳ Of The Kingdome Of Darknesse
  • CHAP.XLIV Of Spirituall Darknesse From Misinterpretation Of Scripture
  • 第四部分 黑暗的王国篇
  • 第四十四章 论从对《圣经》的曲解中产生的灵的黑暗
  • CHAP.XLV Of Demonology,And Other Reliques Of The Religion Of The Gentiles
  • 第四十五章 论外邦人的魔鬼学及其他宗教残余
  • CHAP.XLVI Of Darknesse From Vain Philosophy,And Fabulous Traditions
  • 第四十六章 论空虚的哲学和荒诞的传说所造成的黑暗
  • CHAP.XLVII Of The Benefit Proceeding From Such Darknesse;And To Whom It Accreweth
  • 第四十七章 论这种黑暗所产生的利益及其归属
  • A Review And Conclusion
  • 综述与结论
  • 译者后记
  • 论法的精神(一)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AUTHOR'S FOREWORD
  • 作者的几点说明
  • PREFACE
  • 序言
  • PART Ⅰ
  • BOOK 1 On laws In General
  • CHAPTER 1 On Laws In Their Relation With The Various Beings
  • CHAPTER 2 On The Laws Of Nature
  • CHAPTER 3 On Positive Laws
  • 第一卷
  • 第一章 一般的法
  • 第一节 法与各种存在物的关系
  • 第二节 自然法
  • 第三节 人为法
  • BOOK 2 On Laws Deriving Directly From The Nature Of The Government
  • CHAPTER 1 On The Nature Of The Three Varieties Of Governments
  • CHAPTER 2 On Republican Government And On Laws Relative To Democracy
  • CHAPTER 3 On Laws Relative To The Nature Of Aristocracy
  • CHAPTER 4 On Laws In Their Relation To The Nature Of Monarchical Government
  • CHAPTER 5 On Laws Relative To The Nature Of The Despotic State
  • 第二章 直接源于政体性质的法律
  • 第一节 三种政体的性质
  • 第二节 共和制及与民主政治相关的法律
  • 第三节 与贵族政治的性质相关的法律
  • 第四节 法律与君主政体性质的关系
  • 第五节 与专制国性质相关的法律
  • BOOK 3 On The Principles Of The Three Governments
  • CHAPTER 1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ature Of The Government And Its Principle
  • CHAPTER 2 On The Principle Of The Various Governments
  • CHAPTER 3 On The Principle Of Democracy
  • CHAPTER 4 On The Principle Of Aristrocracy
  • CHAPTER 5 That Virtue Is Not The Principle Of Monarchical Government
  • CHAPTER 6 How Virtue Is Replaced In Monarchical Government
  • CHAPTER 7 On The Principle Of Monarchy
  • CHAPTER 8 That Honor Is Not The Principle Of Despotic States
  • CHAPTER 9 On The Principle Of Despotic Government
  • CHAPTER 10 The Difference In Obedience Between Moderate Governments And Despotic Governments
  • CHAPTER 11 Reflections On All This
  • 第三章 三种政体的原则
  • 第一节 政体的性质和政体原则的区别
  • 第二节 不同政体的原则
  • 第三节 民主政体的原则
  • 第四节 贵族政体的原则
  • 第五节 品德绝非君主政体的原则
  • 第六节 在君主政体中品德如何被替代
  • 第七节 君主政体的原则
  • 第八节 荣誉绝不是专制国家的原则
  • 第九节 专制政体的原则
  • 第十节 在宽政与暴政国家服从的差别
  • 第十一节 总结
  • BOOK 4 That The Laws Of Education Should Be Relative To The Principles Of The Government
  • CHAPTER 1 On The Laws Of Education
  • CHAPTER 2 On Education In Monarchies
  • CHAPTER 3 On Education In Despotic Government
  • CHAPTER 4 The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 Of Education Among The Ancients And Among Ourselves
  • CHAPTER 5 On Education In Republican Government
  • CHAPTER 6 On Some Greek Institutions
  • CHAPTER 7 In What Case These Singular Institutions Can Be Good
  • CHAPTER 8 Explanation Of A Paradox Of The Ancients In Relation To Mores
  • 第四章 教育的法律应当与政体原则相适应
  • 第一节 教育的法律
  • 第二节 君主国的教育
  • 第三节 专制政体的教育
  • 第四节 古今教育效果的不同
  • 第五节 共和政体下的教育
  • 第六节 希腊人的某些制度
  • 第七节 这些独特的法制适用何处
  • 第八节 对古人关于风俗的某一矛盾说法的阐述
  • BOOK 5 That The Laws Given By The Legislator Should Be Relative To The Principle Of The Government
  • CHAPTER 1 The Idea Of This Book
  • CHAPTER 2 What Virtue Is In The Political State
  • CHAPTER 3 What Love Of The Republic Is In A Democracy
  • CHAPTER 4 How Love Of Equality And Frugality Is Inspired
  • CHAPTER 5 How The Laws Establish Equality In Democracy
  • CHAPTER 6 How Laws Should Sustain Frugality In Democracy
  • CHAPTER 7 Other Means Of Favoring The Principle Of Democracy
  • CHAPTER 8 How Laws Should Relate To The Principle Of The Government In Aristocracy
  • CHAPTER 9 How Laws Are Relative To Their Principle In Monarchy
  • CHAPTER 10 On The Promptness Of Execution In Monarchy
  • CHAPTER 11 On The Excellence Of Monarchical Government
  • CHAPTER 12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13 The Idea Of Despotism
  • CHAPTER 14 How The Laws Are Relative To The Principle Of Despotic Government
  • CHAPTER 15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16 On The Communication Of Power
  • CHAPTER 17 On Presents
  • CHAPTER 18 On Rewards Given By The Sovereign
  • CHAPTER 19 New Consequences Of The Principles Of The Three Governments
  • 第五章 立法应当与政体原则相适应
  • 第一节 本章主旨
  • 第二节 品德在政治国家中的意义
  • 第三节 热爱共和国在民主政治下意味着什么
  • 第四节 怎样激励热爱平等和俭朴
  • 第五节 在民主政治下,法律应怎样创建平等
  • 第六节 在民主政治下,法律如何培养节俭
  • 第七节 维护民主原则的其他方法
  • 第八节 在贵族政治下,法律应怎样与政体原则相适应
  • 第九节 在君主政体下,法律怎样和原则相适应
  • 第十节 君主政体政令的畅通
  • 第十一节 君主政体的优点
  • 第十二节 续上节
  • 第十三节 专制主义的意义
  • 第十四节 法律怎样与专制政体的原则相适合
  • 第十五节 续前
  • 第十六节 权力的移交
  • 第十七节 礼物
  • 第十八节 元首的奖赏
  • 第十九节 三种政体原则的新推论
  • BOOK 6 Consequences Of The Principles Of The Various Governments In Relation To The Simplicity Of Civil And Criminal Laws,The Form Of Judgments,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Penalties
  • CHAPTER 1 On The Simplicity Of Civil Laws In The Various Governments
  • CHAPTER 2 On The Simplicity Of Criminal Laws In The Various Governments
  • CHAPTER 3 In Which Governments And In Which Cases One Should Judge According To A Precise Text Of The Law
  • CHAPTER 4 On The Manner Of Forming Judgments
  • CHAPTER 5 In Which Governments The Sovereign Can Be The Judge
  • CHAPTER 6 That,In A Monarchy,The Ministers Should Not Judge
  • CHAPTER 7 On The Single Magistrate
  • CHAPTER 8 On Accusations In The Various Governments
  • CHAPTER 9 On The Severity Of Penalties In The Various Governments
  • CHAPTER 10 On The Old French Laws
  • CHAPTER 11 That When A People Is Virtuous Few Penalties Are Needed
  • CHAPTER 12 On The Power Of Penalties
  • CHAPTER 13 Powerlessness Of Japanese Laws
  • CHAPTER 14 On The Spirit Of The Roman Senate
  • CHAPTER 15 On The Laws Of The Romans In Respect To Penalties
  • CHAPTER 16 On The Just Proportion Between The Penalties And The Crime
  • CHAPTER 17 On Torture Or The Question For Criminals
  • CHAPTER 18 On Pecuniary Penalties And Corporal Penalties
  • CHAPTER 19 On The Law Of Retaliation
  • CHAPTER 20 On Fathers Being Punished For Their Children
  • CHAPTER 21 On The Clemency Of The Prince
  • 第六章 不同政体原则形成的结果和民法、刑法的繁简、判决形式及量刑等的关系
  • 第一节 各种政体民法的繁简
  • 第二节 各种政体刑法的繁简
  • 第三节 在哪种政体和情况下法官应当依照法律的明文规定判案
  • 第四节 形成裁决的方式
  • 第五节 在哪种政体下君主可当裁判官
  • 第六节 在君主国,大臣们不应判案
  • 第七节 单一的审判官
  • 第八节 各种政体下的控诉方式
  • 第九节 不同政体刑罚的轻重
  • 第十节 法国古代的法律
  • 第十一节 有道德的人民可以减轻刑罚
  • 第十二节 刑罚的力量
  • 第十三节 日本法律的软弱无力
  • 第十四节 罗马元老院的精神
  • 第十五节 罗马法律有关刑罚的规定
  • 第十六节 罪与刑之间的合适比例
  • 第十七节 拷问
  • 第十八节 罚金与肉刑
  • 第十九节 同态复仇的法律
  • 第二十节 子罪父连坐
  • 第二十一节 君主的仁慈
  • BOOK 7 Consequences Of The Different Principles Of The Three Governments In Relation To Sumptuary Laws,Luxury,And The Condition Of Women
  • CHAPTER 1 On Luxury
  • CHAPTER 2 On Sumptuary Laws In Democracy
  • CHAPTER 3 On Sumptuary Laws In Aristocracy
  • CHAPTER 4 On Sumptuary Laws In Monarchies
  • CHAPTER 5 In Which Cases Sumptuary Laws Are Useful In A Monarchy
  • CHAPTER 6 On Luxury In China
  • CHAPTER 7 A Fatal Consequence Of Luxury In China
  • CHAPTER 8 On Public Continence
  • CHAPTER 9 On The Condition Of Women In The Various Governments
  • CHAPTER 10 On The Domestic Tribunal Among The Romans
  • CHAPTER 11 How Institutions Changed In Rome With The Government
  • CHAPTER 12 On The Tutelage Of Women Among The Romans
  • CHAPTER 13 On Penalties Established By The Emperors Against Women's Debaucheries
  • CHAPTER 14 Sumptuary Laws Among The Romans
  • CHAPTER 15 On Dowries And The Advantages Of Marriage In The Various Constitutions
  • CHAPTER 16 A Fine Custom Of The Samnites
  • CHAPTER 17 On Administration By Women
  • 第七章 政体原则和节俭法律、奢侈及妇女身份的关系
  • 第一节 奢侈
  • 第二节 民主政体的节俭法律
  • 第三节 贵族政体的节俭法律
  • 第四节 君主政体的节俭法律
  • 第五节 在何种情况下节俭法律对君主国有用
  • 第六节 中国的奢侈
  • 第七节 中国因奢侈而产生的致命后果
  • 第八节 妇女的贞操
  • 第九节 各种政体下妇女的身份地位
  • 第十节 罗马人的家庭法庭
  • 第十一节 罗马的审判制度如何随政体而变
  • 第十二节 罗马对妇女的监护
  • 第十三节 罗马皇帝创立的对妇女淫乱行为的刑罚制度
  • 第十四节 罗马人的节俭法律
  • 第十五节 不同政体下嫁妆和婚姻上的财产利益
  • 第十六节 撒姆尼特人的一种良好习惯
  • 第十七节 妇女执政
  • BOOK 8 On The Corrup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The Three Governments
  • CHAPTER 1 The General Idea Of This Book
  • CHAPTER 2 On The Corrup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Democracy
  • CHAPTER 3 On The Spirit Of Extreme Equality
  • CHAPTER 4 A Particular Cause Of The Corruption Of The People
  • CHAPTER 5 On The Corrup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Aristocracy
  • CHAPTER 6 On The Corrup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Monarchy
  • CHAPTER 7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8 A Danger Of The Corrup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Monarchical Government
  • CHAPTER 9 How Much The Nobility Is Inclined To Defend The Throne
  • CHAPTER 10 On The Corrup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Despotic Government
  • CHAPTER 11 Natural Effects Of The Goodness And Of The Corruption Of The Principles
  • CHAPTER 12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13 The Effect Of The Oath On A Virtuous People
  • CHAPTER 14 How The Slightest Change In The Constitution Entails The Ruin Of The Principles
  • CHAPTER 15 Some Very Effective Means Of Preserving The Three Principles
  • CHAPTER 16 Distinctive Properties Of The Republic
  • CHAPTER 17 Distinctive Properties Of Monarchy
  • CHAPTER 18 That The Spanish Monarchy Was A Particular Case
  • CHAPTER 19 Distinctive Properties Of Despotic Government
  • CHAPTER 20 Consequence Of The Preceding Chapters
  • CHAPTER 21 On The Chinese Empire
  • 第八章 三种政体原则的腐化
  • 第一节 本章概述
  • 第二节 民主政体原则的腐化
  • 第三节 极端平等的精神
  • 第四节 人民腐化的特殊原因
  • 第五节 贵族政治原则的腐化
  • 第六节 君主政体原则的腐化
  • 第七节 续前
  • 第八节 君主政体原则腐化的危险
  • 第九节 贵族在多大程度上倾向于维护王室
  • 第十节 专制政体原则的腐化
  • 第十一节 政体原则的完善及腐化的自然结果
  • 第十二节 续前
  • 第十三节 誓言在具有品德的民众中的影响
  • 第十四节 政治制度的最微小改变怎样使原则受到破坏
  • 第十五节 保存三种原则极有效的方式
  • 第十六节 共和国政体的鲜明性质
  • 第十七节 君主政体的特殊性质
  • 第十八节 西班牙君主政体的特殊情况
  • 第十九节 专制政体的显著性质
  • 第二十节 以上各节的结论
  • 第二十一节 中华帝国
  • PART Ⅱ
  • BOOK 9 On The Laws In Their Relation With Defensive Force
  • CHAPTER 1 How Republics Provide For Their Security
  • CHAPTER 2 That The Federal Constitution Should Be Composed Of States Of The Same Nature,Above All Of Republican States
  • CHAPTER 3 Other Things Required In The Federal Republic
  • CHAPTER 4 How Despotic States Provide For Their Security
  • CHAPTER 5 How Monarchy Provides For Its Security
  • CHAPTER 6 On The Defensive Force Of States In General
  • CHAPTER 7 Reflections
  • CHAPTER 8 A Case Where The Defensive Force Of A State Is Inferior To Its Offensive Force
  • CHAPTER 9 On The Relative Force Of States
  • CHAPTER 10 On The Weakness Of Neighboring States
  • 第二卷
  • 第九章 法律与防御力量的关系
  • 第一节 共和国如何保障安全
  • 第二节 联邦应由同质国家,尤其是共和国组成
  • 第三节 联邦共和国需要的其他要素
  • 第四节 专制国家如何保障安全
  • 第五节 君主国如何谋求安全
  • 第六节 总体意义上的国家防御力
  • 第七节 一些思考
  • 第八节 一个国家的防御力量劣于攻击力量的情况
  • 第九节 相对国力
  • 第十节 邻国的软弱
  • BOOK 10 On Laws In Their Relation With Offensive Force
  • CHAPTER 1 On Offensive Force
  • CHAPTER 2 On War
  • CHAPTER 3 On The Right Of Conquest
  • CHAPTER 4 Some Advantages For The Conquered Peoples
  • CHAPTER 5 Gelon,King Of Syracuse
  • CHAPTER 6 On A Republic That Conquers
  • CHAPTER 7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8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9 On A Monarchy That Conquers Its Neighbors
  • CHAPTER 10 On A Monarchy That Conquers Another Monarchy
  • CHAPTER 11 On The Mores Of The Vanquished People
  • CHAPTER 12 On A Law Of Cyrus
  • CHAPTER 13 Charles Ⅻ
  • CHAPTER 14 Alexander
  • CHAPTER 15 A New Means For Preserving The Conquest
  • CHAPTER 16 On A Despotic State That Conquers
  • CHAPTER 17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第十章 法律与进攻力量的关系
  • 第一节 进攻力量
  • 第二节 战争
  • 第三节 征服的权利
  • 第四节 被征服民族得到的某些利益
  • 第五节 西拉库赛王——格隆
  • 第六节 进行征服的共和国
  • 第七节 续前
  • 第八节 续前
  • 第九节 征服其邻国的君主国
  • 第十节 征服另一个君主国的君主国
  • 第十一节 被征服民族的风俗
  • 第十二节 居鲁士的一项法律
  • 第十三节 查理十二世
  • 第十四节 亚历山大
  • 第十五节 保持征服领地的新办法
  • 第十六节 实行征服的专制主义国家
  • 第十七节 续前
  • BOOK 11 On The Laws That Form Political Liberty In Its Relation With The Constitution
  • CHAPTER 1 General Idea
  • CHAPTER 2 The Various Significations Given To The Word Liberty
  • CHAPTER 3 What Liberty Is
  • CHAPTER 4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5 On The Purpose Of Various States
  • CHAPTER 6 On The Constitution Of England
  • CHAPTER 7 The Monarchies That We Know
  • CHAPTER 8 Why The Ancients Had No Clear Idea Of Monarchy
  • CHAPTER 9 Aristotle's Manner Of Thinking
  • CHAPTER 10 The Manner Of Thinking Of Other Political Men
  • CHAPTER 11 On The Kings Of Heroic Times Among The Greeks
  • CHAPTER 12 On The Government Of The Roman Kings And How The Three Powers Were Distributed In It
  • CHAPTER 13 General Reflections On The State Of Rome After The Expulsion Of The Kings
  • CHAPTER 14 How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hree Powers Began To Change After The Expulsion Of The Kings
  • CHAPTER 15 How,In The Flourishing State Of The Republic,Rome Suddenly Lost Its Liberty
  • CHAPTER 16 On Legislative Power In The Roman Republic
  • CHAPTER 17 On Executive Power In The Same Republic
  • CHAPTER 18 On The Power Of Judging In The Roman Government
  • CHAPTER 19 On The Government Of The Roman Provinces
  • CHAPTER 20 End Of This Book
  • 第十一章 形成政治自由的法律和国体的关系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自由”一词的多种含义
  • 第三节 自由是什么
  • 第四节 续前
  • 第五节 各个国家的目标
  • 第六节 英格兰政体
  • 第七节 我们了解的君主国
  • 第八节 为何古人对君主政体没有清楚的认识
  • 第九节 亚里士多德的想法
  • 第十节 其他政治家的看法
  • 第十一节 希腊英雄时代的国王
  • 第十二节 罗马君主政体及其政体的三权划分
  • 第十三节 对驱逐国王后的罗马国的总体看法
  • 第十四节 国王被驱逐后三权的划分怎样发生变化
  • 第十五节 罗马共和国如何在鼎盛期突然失去自由
  • 第十六节 罗马共和国的立法权
  • 第十七节 罗马共和国的行政权
  • 第十八节 罗马政体中的司法权
  • 第十九节 罗马各行省的管理
  • 第二十节 本章结语
  • 版权信息
  • BOOK 12 On The Laws That Form Political Liberty In Relation To The Citizen
  • CHAPTER 1 The Idea Of This Book
  • CHAPTER 2 On The Liberty Of The Citizen
  • CHAPTER 3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4 That Liberty Is Favored By The Nature Of Penalties,And By Their Proportion
  • CHAPTER 5 On Certain Accusations In Particular Need Of Moderation And Prudence
  • CHAPTER 6 On The Crime Against Nature
  • CHAPTER 7 On The Crime Of High Treason
  • CHAPTER 8 On The Wrong Application Of The Name Of Crime Of Sacrilege And High Treason
  • CHAPTER 9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10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11 On Thoughts
  • CHAPTER 12 On Indiscreet Speech
  • CHAPTER 13 On Writings
  • CHAPTER 14 The Violation Of Modesty In Punishing Crimes
  • CHAPTER 15 On Freeing The Slave In Order To Accuse The Master
  • CHAPTER 16 Slander In The Crime Of High Treason
  • CHAPTER 17 On Revealing Conspiracies
  • CHAPTER 18 How Dangerous It Is In Republics To Punish Excessively The Crime Of High Treason
  • CHAPTER 19 How The Usage Of Liberty Is Suspended In A Republic
  • CHAPTER 20 On Laws Favorable To The Citizen's Liberty In The Republic
  • CHAPTER 21 On The Cruelty Of Laws Concerning Debtors In A Republic
  • CHAPTER 22 On Things That Attack Liberty In A Monarchy
  • CHAPTER 23 On Spies In A Monarchy
  • CHAPTER 24 On Anonymous Letters
  • CHAPTER 25 On The Manner Of Governing In Monarchy
  • CHAPTER 26 That,In A Monarchy,The Prince Should Be Accessible
  • CHAPTER 27 On The Mores Of The Monarch
  • CHAPTER 28 On The Regard Monarchs Owe Their Subjects
  • CHAPTER 29 On Civil Laws Appropriate For Putting A Little Liberty In Despotic Government
  • CHAPTER 30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第十二章 形成政治自由的法律与公民的关系
  • 第一节 本章概述
  • 第二节 公民的自由
  • 第三节 续前
  • 第四节 按犯罪性质和轻重判刑有助于自由
  • 第五节 某些控告特别需要温和和谨慎
  • 第六节 反自然罪
  • 第七节 叛逆罪
  • 第八节 渎神罪和叛逆罪的滥用
  • 第九节 续前
  • 第十节 续前
  • 第十一节 思想
  • 第十二节 轻率的言论
  • 第十三节 文字
  • 第十四节 惩罚犯罪对廉耻的破坏
  • 第十五节 解放奴隶来控告主人
  • 第十六节 叛逆罪中的诬告
  • 第十七节 揭发阴谋
  • 第十八节 共和国对叛逆罪过分惩罚有多危险
  • 第十九节 共和国自由如何被停止
  • 第二十节 共和国有利于公民自由的法律
  • 第二十一节 共和国对债务人的残酷法律
  • 第二十二节 在君主国国内攻击自由的事
  • 第二十三节 君主国的密探
  • 第二十四节 匿名信
  • 第二十五节 君主国的统治方式
  • 第二十六节 君主国的君主应平易近人
  • 第二十七节 君主的德行
  • 第二十八节 君主应尊重臣民
  • 第二十九节 专制政体下适于给人们些许自由的民法
  • 第三十节 续前
  • BOOK 13 On The Relations That The Levy Of Taxes And The Size Of Public Revenues Have With Liberty
  • CHAPTER 1 On The Revenues Of The State
  • CHAPTER 2 That It Is Bad Reasoning To Say That large Taxes Are Good In Themselves
  • CHAPTER 3 On Taxes In Countries Where Part Of The People Are Slaves To The Land
  • CHAPTER 4 On A Republic In A Like Case
  • CHAPTER 5 On A Monarchy In A Like Case
  • CHAPTER 6 On A Despotic State In A Like Case
  • CHAPTER 7 On Taxes In Countries Where Slavery To The Land Is Not Established
  • CHAPTER 8 How The Illusion Is Preserved
  • CHAPTER 9 On A Bad Sort Of Impost
  • CHAPTER 10 That The Size Of Taxes Depends On The Nature Of The Government
  • CHAPTER 11 On Fiscal Penalties
  • CHAPTER 12 The Relation Of The Size Of Taxes To Liberty
  • CHAPTER 13 In Which Government Taxes Are Susceptible Of Increase
  • CHAPTER 14 That The Nature Of Taxes Is Relative To The Government
  • CHAPTER 15 The Abuse Of Liberty
  • CHAPTER 16 On The Conquests Of The Mohammedans
  • CHAPTER 17 On The Increase In Troops
  • CHAPTER 18 On The Remission Of Taxes
  • CHAPTER 19 What Is Most Suitable For The Prince And The People,Tax-farming Or Direct Taxes?
  • CHAPTER 20 On Tax-collectors
  • 第十三章 赋税、国库收入状况和自由的关系
  • 第一节 国库收入
  • 第二节 说巨额征税本身是好的是拙劣的理由
  • 第三节 存在部分农奴的国家的税收
  • 第四节 在相同情况下的共和国
  • 第五节 在相同情况下的君主国
  • 第六节 在相同情况下的专制国
  • 第七节 没有建立农奴制国家的税收
  • 第八节 错觉是怎样被保持的
  • 第九节 一种糟糕的赋税
  • 第十节 税收的多少依赖于政体性质
  • 第十一节 财政处罚
  • 第十二节 税收轻重与自由的关系
  • 第十三节 哪种政体赋税可以增加
  • 第十四节 税收的性质和政体的关系
  • 第十五节 自由的滥用
  • 第十六节 伊斯兰教徒的征服战争
  • 第十七节 扩军
  • 第十八节 税收的免除
  • 第十九节 包税或直接征税,哪种办法最适合于君主和民众
  • 第二十节 收税员
  • PART Ⅲ
  • BOOK 14 On The Laws In Their Relation To The Nature Of The Climate
  • CHAPTER 1 The General Idea
  • CHAPTER 2 How Much Men Differ In The Various Climates
  • CHAPTER 3 A Contradiction In The Characters Of Certain Peoples Of The South
  • CHAPTER 4 The Cause Of The Immutability Of Religion,Mores,Manners,And Laws In The Countries Of The East
  • CHAPTER 5 That Bad Legislators Are Those Who Have Favored The Vices Of The Climate And Good Ones Are Those Who Have Opposed Them
  • CHAPTER 6 On The Cultivation Of Land In Hot Climates
  • CHAPTER 7 On Monasticism
  • CHAPTER 8 A Good Custom In China
  • CHAPTER 9 A Means Of Encouraging Industriousness
  • CHAPTER 10 On Laws Related To The Sobriety Of Peoples
  • CHAPTER 11 On The Laws Relating To Diseases From The Climate
  • CHAPTER 12 On Laws Against Those Who Kill Themselves
  • CHAPTER 13 Effects Resulting From The Climate Of England
  • CHAPTER 14 Other Effects Of The Climate
  • CHAPTER 15 On The Differing Trust The Laws Have In People According To The Climate
  • 第三卷
  • 第十四章 与气候性质相关联的法律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人的差别有多大
  • 第三节 某些南方人性格上的矛盾
  • 第四节 东方国家的宗教、风俗、礼仪和法律稳定持久的原因
  • 第五节 赞同气候缺陷的坏立法者和反对气候缺陷的好立法者
  • 第六节 热带气候下的土地耕种
  • 第七节 论僧侣制
  • 第八节 中国的良好习俗
  • 第九节 鼓励勤奋的方法
  • 第十节 和人民节制相关的法律
  • 第十一节 源于气候的与疾病相关的法律
  • 第十二节 反对自杀的法律
  • 第十三节 英国气候产生的影响
  • 第十四节 气候的其他影响
  • 第十五节 根据气候,法律对人民的不同信任
  • BOOK 15 How The Laws Of Civil Slavery Are Related With The Nature Of The Climate
  • CHAPTER 1 On Civil Slavery
  • CHAPTER 2 The Origin Of The Right Of Slavery According To The Roman Jurists
  • CHAPTER 3 Another Origin Of The Right Of Slavery
  • CHAPTER 4 Another Origin Of The Right Of Slavery
  • CHAPTER 5 On The Slavery Of Negroes
  • CHAPTER 6 The True Origin Of The Right Of Slavery
  • CHAPTER 7 Another Origin Of The Right Of Slavery
  • CHAPTER 8 Uselessness Of Slavey Among Ourselves
  • CHAPTER 9 On Nations Among Whom Civil Liberty Is Generally Established
  • CHAPTER 10 The Various Kinds Of Slavery
  • CHAPTER 11 What The Laws Ought To Do In Relation To Slavery
  • CHAPTER 12 The Abuse Of Slavery
  • CHAPTER 13 The Danger Of A Large Number Of Slaves
  • CHAPTER 14 On Armed Slaves
  • CHAPTER 15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16 Precautions To Take In Moderate Governments
  • CHAPTER 17 Regulations To Make Between The Master And The Slaves
  • CHAPTER 18 On Freeing Slaves
  • CHAPTER 19 On Freed Men And Eunuchs
  • 第十五章 民事奴隶制法律和气候特征的关系
  • 第一节 民事奴隶制
  • 第二节 罗马法学家与奴役权的起源
  • 第三节 奴役权的另一来源
  • 第四节 奴役权的又一来源
  • 第五节 对黑人的奴役
  • 第六节 奴役权的真正起源
  • 第七节 奴役权的另一起源
  • 第八节 奴隶制对我们是无用的
  • 第九节 公民自由被普遍建立的国家
  • 第十节 各种奴隶制
  • 第十一节 法律应当对奴隶制做些什么
  • 第十二节 奴隶制的弊病
  • 第十三节 奴隶众多的危险
  • 第十四节 武装起来的奴隶
  • 第十五节 续前
  • 第十六节 温和政体采取的预防措施
  • 第十七节 主人和奴隶之间的法规
  • 第十八节 释放奴隶
  • 第十九节 获释宦官和太监
  • BOOK 16 How The Laws Of Domestic Slavery Are Related To The Nature Of The Climate
  • CHAPTER 1 On Domestic Servitude
  • CHAPTER 2 That,In The Countries Of The South,There Is A Natural Inequality Between The Sexes
  • CHAPTER 3 That Having Multiple Wives Depends Greatly On The Support For Them
  • CHAPTER 4 On Polygamy,Its Various Circumstances
  • CHAPTER 5 A Reason For A Law Of Malabar
  • CHAPTER 6 On Polygamy In Itself
  • CHAPTER 7 On Equality Of Treatment In The Case Of Multiple Wives
  • CHAPTER 8 On The Separation Of Women From Men
  • CHAPTER 9 A Link Between Domestic Government And Polities
  • CHAPTER 10 Principle Of Morality In The East
  • CHAPTER 11 On Domestic Servitude Independent Of Polygamy
  • CHAPTER 12 On Natural Modesty
  • CHAPTER 13 On Jealousy
  • CHAPTER 14 On Household Government In The East
  • CHAPTER 15 On Divorce And Repudiation
  • CHAPTER 16 On Repudiation And Divorce Among The Romans
  • 第十六章 家奴制法律与气候性质的关系
  • 第一节 家庭奴役
  • 第二节 南方国家两性间的天然不平等
  • 第三节 一夫多妻与抚养她们的极大关系
  • 第四节 一夫多妻制及各种情况
  • 第五节 马拉巴尔一项法律的原因
  • 第六节 一夫多妻制自身
  • 第七节 多妻的平等待遇
  • 第八节 男女分隔
  • 第九节 治家与治国的关系
  • 第十节 东方的道德原则
  • 第十一节 与一夫多妻制无关的家庭奴役
  • 第十二节 天生的羞耻
  • 第十三节 嫉妒
  • 第十四节 东方的家庭管理
  • 第十五节 离婚与休婚
  • 第十六节 罗马的休婚与离婚
  • BOOK 17 How The Laws Of Political Servitude Are Related To The Nature Of The Climate
  • CHAPTER 1 On Political Seroitude
  • CHAPTER 2 Differences Between Peoples In Relation To Courage
  • CHAPTER 3 On The Climate Of Asia
  • CHAPTER 4 A Consequence Of This
  • CHAPTER 5 That,When The Peoples Of Northern Asia And Those of Northern Europe Conquered,The Effects of Their Conquests Were No The Same
  • CHAPTER 6 An Additional Physical Cause For The Servitude Of Asia And The Liberty Of Europe
  • CHAPTER 7 On Africa And On America
  • CHAPTER 8 On The Capital Of The Empire
  • 第十七章 政治奴役法律与气候性质的关系
  • 第一节 政治奴役
  • 第二节 各民族勇气的差异
  • 第三节 亚洲的气候
  • 第四节 这种情况的后果
  • 第五节 亚欧北方民族从事的征服活动及其不同结果
  • 第六节 亚洲奴役与欧洲自由的又一自然因素
  • 第七节 非洲与美洲
  • 第八节 帝国的首都
  • BOOK 18 On The Laws In Their Relation With The Nature Of The Terrain
  • CHAPTER 1 How The Nature Of The Terrain Influences The Laws
  • CHAPTER 2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3 Which Countries Are The Most Cultivated
  • CHAPTER 4 Other Effects Of The Fertility And Barrenness Of A Country
  • CHAPTER 5 On Island Peoples
  • CHAPTER 6 On Countries Formed By The Industriousness Of Men
  • CHAPTER 7 On The Works Of Men
  • CHAPTER 8 General Relation Of The Laws
  • CHAPTER 9 On The American Terrain
  • CHAPTER 10 On The Number Of Men In Relation To Their Way Of Procuring Subsistence
  • CHAPTER 11 On Savage Peoples And Barbarian Peoples
  • CHAPTER 12 On The Right Of Nations Among Peoples Who Do Not Cultivate The Land
  • CHAPTER 13 On Civil Laws Among Peoples Who Do Not Cultivate The Land
  • CHAPTER 14 On The Political State Of Peoples Who Do Not Cultivate The Land
  • CHAPTER 15 On Peoples Who Know The Use Of Money
  • CHAPTER 16 On Civil Laws Among Peoples Who Do Not Know The Use Of Money
  • CHAPTER 17 On Political Laws Among People Who Do Not Use Money
  • CHAPTER 18 The Force Of Superstition
  • CHAPTER 19 On The Liberty Of The Arabs And The Servitude Of The Tartars
  • CHAPTER 20 On The Right Of Nations Among The Tartars
  • CHAPTER 21 Civil Law Of The Tartars
  • CHAPTER 22 On A Civil Law Of The Germanic Peoples
  • CHAPTER 23 On The Long Hair Of The Frankish Kings
  • CHAPTER 24 On The Marriages Of The Frankish Kings
  • CHAPTER 25 Childeric
  • CHAPTER 26 On The Coming Of Age Of The Frankish Kings
  • CHAPTER 27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28 On Adoption Among The Germans
  • CHAPTER 29 The Bloodthirsty Spirit Of The Frankish Kings
  • CHAPTER 30 On The National Assemblies Among The Franks
  • CHAPTER 31 On The Authority Of The Clergy Under The Merovingians
  • 第十八章 法律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 第一节 土壤性质如何影响法律
  • 第二节 续前
  • 第三节 哪些国家的土地耕种得最好
  • 第四节 一个国家土地肥瘠的其他影响
  • 第五节 岛屿上的居民
  • 第六节 由人的勤劳建起的家园
  • 第七节 人类的劳动
  • 第八节 法律的一般关联
  • 第九节 美洲的土地
  • 第十节 人口数目和他们谋生方式的关系
  • 第十一节 半开化民族和蛮族
  • 第十二节 非农业民族间的国际法
  • 第十三节 非农业民族间的民法
  • 第十四节 非农业民族的政治状况
  • 第十五节 知道使用货币的民族
  • 第十六节 不知道使用货币的民族的民法
  • 第十七节 不使用货币的民族的政治性法律
  • 第十八节 迷信的力量
  • 第十九节 阿拉伯人的自由和鞑靼人的奴役
  • 第二十节 鞑靼人的国际法
  • 第二十一节 鞑靼人的民法
  • 第二十二节 日耳曼民族的一条民法
  • 第二十三节 法兰克国王的长发
  • 第二十四节 法兰克国王的婚姻
  • 第二十五节 查尔第立克
  • 第二十六节 法兰克国王的成年
  • 第二十七节 续前
  • 第二十八节 日耳曼人的收养
  • 第二十九节 法兰克国王的嗜杀
  • 第三十节 法兰克人的国民议会
  • 第三十一节 墨洛温时代僧侣的权威
  • BOOK 19 On The Laws In Their Relation With The Principles Forming The General Spirit,The Mores,And The Manners Of A Nation
  • CHAPTER 1 On The Subject Of This Book
  • CHAPTER 2 How Much It Is Necessary For Spirits To Be Prepared For The Best Laws
  • CHAPTER 3 On Tyranny
  • CHAPTER 4 What The General Spirit Is
  • CHAPTER 5 How Careful One Must Be Not To Change The General Spirit Of A Nation
  • CHAPTER 6 That One Must Not Correct Everything
  • CHAPTER 7 On The Athenians And Lacedaemonians
  • CHAPTER 8 Some Effects Of The Sociable Humor
  • CHAPTER 9 On The Vanity And The Arrogance Of Nations
  • CHAPTER 10 On The Character Of The Spanish And That Of The Chinese
  • CHAPTER 11 Reflection
  • CHAPTER 12 On Manners And Mores In The Despotic State
  • CHAPTER 13 On Manners Among The Chinese
  • CHAPTER 14 What Are The Natural Means Of Changing The Mores And Manners Of A Nation
  • CHAPTER 15 Influence Of Domestic Government On Political Government
  • CHAPTER 16 How Some Legislators Have Confused The Principles That Govern Men
  • CHAPTER 17 A Property Peculiar To The Government Of China
  • CHAPTER 18 Consequence Of The Preceding Chapter
  • CHAPTER 19 How This Union Of Religion,Laws,Mores,And Manners Was Made Among The Chinese
  • CHAPTER 20 Explanation Of A Paradox About The Chinese
  • CHAPTER 21 How Laws Should Be Relative ToThe Mores And The Manners
  • CHAPTER 22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23 How The Laws Follow Mores
  • CHAPTER 24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25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26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27 How Laws Can Contribute To forming The Mores,Manners,And Character Of A Nation
  • 第十九章 法律与构成民族普遍精神、风俗及习惯的原则的关系
  • 第一节 本章的主旨
  • 第二节 要接受最好的法律,思想的准备是多么必要
  • 第三节 暴政
  • 第四节 一般精神
  • 第五节 应如何小心不改变一个民族的一般精神
  • 第六节 不要纠正一切
  • 第七节 雅典人和拉栖代孟人
  • 第八节 社交性格的一些后果
  • 第九节 民族的虚荣心与骄傲
  • 第十节 西班牙人和中国人的性格
  • 第十一节 反思
  • 第十二节 专制国家的礼仪和习俗
  • 第十三节 中国人的礼仪
  • 第十四节 改变一个国家习俗、礼仪的自然途径是什么
  • 第十五节 家政对国政的影响
  • 第十六节 一些立法者如何混淆支配人们的原则
  • 第十七节 中国政体的特质
  • 第十八节 上一节的推论
  • 第十九节 中国人怎样将宗教、法律、习俗和礼仪结合起来
  • 第二十节 对中国人的一种矛盾现象的解释
  • 第二十一节 法律应如何与道德、礼仪发生关系
  • 第二十二节 续前
  • 第二十三节 法律怎样依从道德
  • 第二十四节 续前
  • 第二十五节 续前
  • 第二十六节 续前
  • 第二十七节 法律如何能够有助于一个民族习俗、礼仪和性格的形成
  • PART IV
  • BOOK 20 On The Laws In Their Relation To Commerce,Considered In Its Nature And Its Distinctions
  • CHAPTER 1 On Commerce
  • CHAPTER 2 On The Spirit Of Commerce
  • CHAPTER 3 On The Poverty Of Peoples
  • CHAPTER 4 On Commerce In The Various Governments
  • CHAPTER 5 On Peoples Who Have Engaged In Economic Commerce
  • CHAPTER 6 Some Effects Of A Great Navigation
  • CHAPTER 7 The Spirit Of England Concerning Commerce
  • CHAPTER 8 How Economic Commerce Has Sometimes Been Hampered
  • CHAPTER 9 On Exclusion In Commerce
  • CHAPTER 10 Establishment Proper To Economic Commerce
  • CHAPTER 11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12 On The Liberty Of Commerce
  • CHAPTER 13 What Destroys That Liberty
  • CHAPTER 14 On The Loss Of Commerce That Entail The Confiscation Of Commodities
  • CHAPTER 15 On Corporal Constraint
  • CHAPTER 16 A Fine Law
  • CHAPTER 17 A Law Of Rhodes
  • CHAPTER 18 On Judges For Commerce
  • CHAPTER 19 That The Prince Should Not Engage In Commerce
  • CHAPTER 20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21 On Commerce By The Nobility In A Monarchy
  • CHAPTER 22 A Particular Reflection
  • CHAPTER 23 Those Nations For Whom It Is Disadvantageous To Engage In Commerce
  • 第四卷
  • 第二十章 就贸易的本质和特点,论与贸易相关的法律
  • 第一节 贸易
  • 第二节 贸易精神
  • 第三节 人民的贫困
  • 第四节 不同政体下的贸易
  • 第五节 从事节约型贸易的民族
  • 第六节 巨大航海业的一些后果
  • 第七节 英国的贸易精神
  • 第八节 有时如何限制节约型贸易
  • 第九节 排他贸易
  • 第十节 适于节约型贸易的制度
  • 第十一节 续前
  • 第十二节 论贸易自由
  • 第十三节 什么破坏了贸易自由
  • 第十四节 论限定商品没收的贸易损失
  • 第十五节 人身拘禁
  • 第十六节 一项良好的法律
  • 第十七节 罗得的一项法律
  • 第十八节 贸易审判
  • 第十九节 君主不应经商
  • 第二十节 续前
  • 第二十一节 论君主国贵族的贸易
  • 第二十二节 一个奇特的见解
  • 第二十三节 不适于经商的国家
  • 论法的精神(三)
  • 版权信息
  • PART IV
  • BOOK 21 On Laws In Their Relation To Commerce,Considered In The Revolutions It Has Had In The World
  • CHAPTER 1 Some General Considerations
  • CHAPTER 2 On The Peoples Of Africa
  • CHAPTER 3 That The Needs Of The Peoples Of The South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Peoples Of The North
  • CHAFFER 4 The Princip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mmerce Of The Ancients And That Of Today
  • CHAPTER 5 Other Differences
  • CHAPTER 6 On The Commerce Of The Ancients
  • CHAPTER 7 On The Commerce Of The Greeks
  • CHAPTER 8 On Alexander.His Conquest
  • CHAPTER 9 On The Commerce Of The Greek Kings After Alexander
  • CHAPTER 10 On Sailing Around Africa
  • CHAPTER 11 Carthage And Marseilles
  • CHAPTER 12 The Island Of Delos.Mithridates
  • CHAPTER 13 On The Genius Of The Romans For Sailing
  • CHAPTER 14 On The Genius Of The Romans For Commerce
  • CHAPTER 15 The Commerce Of The Romans With The Barbarians
  • CHAPTER 16 On The Commerce Of The Romans With Arabia And The Indies
  • CHAPTER 17 On Commerce After The Destruction Of The Romans In The West
  • CHAPTER 18 A Particular Regulation
  • CHAPTER 19 On Commerce After The Weakening Of The Romans In The East
  • CHAPTER 20 How Commerce In Europe Penetrated Barbarism
  • CHAPTER 21 The Discovery Of Two New Worlds:The State Of Europe In This Regard
  • CHAPTER 22 On The Wealth That Spain Drew From America
  • CHAPTER 23 A Problem
  • 第二十一章 就世界已发生之革命论与贸易相关的法律
  • 第一节 一些总体思考
  • 第二节 非洲的民族
  • 第三节 南北方各民族需要的不同
  • 第四节 古今贸易的主要不同
  • 第五节 其他差异
  • 第六节 古代贸易
  • 第七节 希腊人的贸易
  • 第八节 亚历山大与他的远征
  • 第九节 亚历山大之后希腊诸国王的贸易
  • 第十节 绕行非洲
  • 第十一节 迦太基和马赛
  • 第十二节 德洛斯岛与米特里达特
  • 第十三节 罗马人航海的天资
  • 第十四节 罗马人经商的天资
  • 第十五节 罗马人同蛮族的贸易
  • 第十六节 罗马人与阿拉伯和印度的贸易
  • 第十七节 西罗马灭亡后的贸易
  • 第十八节 一条特殊规定
  • 第十九节 东罗马衰退后的贸易
  • 第二十节 欧洲的贸易如何冲破野蛮
  • 第二十一节 两个新世界的发现:与此相关之欧洲情况
  • 第二十二节 西班牙从美洲吸收的财富
  • 第二十三节 问题
  • BOOK 22 On Laws In Their Relation To The Use Of Money
  • CHAPTER 1 The Reason For The Use Of Money
  • CHAPTER 2 On The Nature Of Money
  • CHAPTER 3 On Ideal Monies
  • CHAPTER 4 On The Quantity Of Gold And Silver
  • CHAPTER 5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6 For What Reason The Price Of Usury Diminished By Half On The Discovery Of The Indies
  • CHAPTER 7 How The Price Of Things Is Fixed When Wealth In Signs Varies
  • CHAPTER 8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9 On The Relative Scarcity Of Gold And Silver
  • CHAPTER 10 On The Exchange
  • CHAPTER 11 On The Operations The Romans Performed On Monies
  • CHAPTER 12 The Circumstances In Which The Romans Performed Their Operations On Money
  • CHAPTER 13 Operations On The Monies At The Time Of The Emperors
  • CHAPTER 14 How Exchange Hampers Despotic States
  • CHAPTER 15 Usage Of Several Countries Of Italy
  • CHAPTER 16 On The Aid The State Can Draw From Bankers
  • CHAPTER 17 On Public Debts
  • CHAPTER 18 On The Payment Of Public Debts
  • CHAPTER 19 On Lending At Interest
  • CHAPTER 20 On Maritime Usuries
  • CHAPTER 21 On The Loan By Contract And On Usury Among The Romans
  • CHAPTER 22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第二十二章 与货币使用相关之法律
  • 第一节 使用货币的理由
  • 第二节 货币的性质
  • 第三节 虚拟货币
  • 第四节 金银的数量
  • 第五节 续前
  • 第六节 发现印度后,什么原因使高利率减少了一半
  • 第七节 在标记性财富的变化中怎样确定商品的价值
  • 第八节 续前
  • 第九节 金与银的相对性稀少
  • 第十节 兑换
  • 第十一节 罗马人对货币采取的措施
  • 第十二节 罗马人实施其货币措施的环境
  • 第十三节 帝王时期的货币措施
  • 第十四节 汇兑如何羁绊专制国家
  • 第十五节 意大利某些国家的惯例
  • 第十六节 国家能得到的银行家的资助
  • 第十七节 公债
  • 第十八节 公债的偿还
  • 第十九节 有息贷款
  • 第二十节 海事上的高利贷
  • 第二十一节 罗马人的契约借贷和高利贷
  • 第二十二节 续前
  • BOOK 23 On Laws In Their Relation To The Number Of Inhabitants
  • CHAPTER 1 On Men And Animals In Relation To The Multiplication Of Their Species Venus,Life-giver
  • CHAPTER 2 On Marriages
  • CHAPTER 3 On The Condition Of Children
  • CHAPTER 4 On Families
  • CHAPTER 5 On Various Orders Of Legitimate Wives
  • CHAPTER 6 On Bastards In Various Governments
  • CHAPTER 7 On The Fathers'Consent To Mrriage
  • CHAPTER 8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9 On Girls
  • CHAPTER 10 What Induces One To Marry
  • CHAPTER 11 On The Harshness Of The Government
  • CHAPTER 12 On The Number Of Girls And Boy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 CHAPTER 13 On Seaports
  • CHAPTER 14 On The Products Of The Land That Require More Or Fewer Men
  • CHAPTER 15 On The Number Of Inhabitants In Relation To The Arts
  • CHAPTER 16 On The Views Of The Legislator Concerning The Propagation Of The Species
  • CHAPTER 17 On Greece And The Number Of Its Inhabitants
  • CHAPTER 18 On The State Of Peoples Before The Romans
  • CHAPTER 19 Depopulation Of The Universe
  • CHAPTER 20 That It Was Necessary For The Romans To Make Laws For The Propagation Of The Species
  • CHAPTER 21 On Roman Laws Concerning The Propagation Of The Species
  • CHAPTER 22 On The Exposure Of Children
  • CHAPTER 23 On The State Of The Universe After The Destruction Of The Romans
  • CHAPTER 24 Changes That Occurred In Europe In Relation To The Number Of Inhabitants
  • CHAPTER 25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26 Consequences
  • CHAPTER 27 On The Law Made In France To Encourage The Propagation Of The Species
  • CHAPTER 28 How One Can Remedy Depopulation
  • CHAPTER 29 On Poorhouses
  • 第二十三章 法律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 第一节 人与动物的种族繁衍
  • 第二节 婚姻
  • 第三节 子女的身份地位
  • 第四节 家庭
  • 第五节 不同等级的合法妻子
  • 第六节 论不同政体下的私生子
  • 第七节 父亲对婚姻的允许
  • 第八节 续前
  • 第九节 少女
  • 第十节 决定婚姻的要素
  • 第十一节 暴政
  • 第十二节 不同国家的男女儿童数
  • 第十三节 关于海港
  • 第十四节 土地生产所需人力的多少
  • 第十五节 居民和工艺的关系
  • 第十六节 从立法者立场看种族繁衍问题
  • 第十七节 关于希腊及其居民
  • 第十八节 罗马之前的各民族情况
  • 第十九节 世界人口的减少
  • 第二十节 罗马人需要制定种族繁衍政策
  • 第二十一节 罗马人有关种族繁衍的法律
  • 第二十二节 遗弃孩子
  • 第二十三节 罗马灭亡后的世界情况
  • 第二十四节 欧洲发生的变化与人口的关系
  • 第二十五节 续前
  • 第二十六节 结论
  • 第二十七节 法国制定的鼓励人口增加的法律
  • 第二十八节 如何对人口减退实行补救
  • 第二十九节 关于救济院
  • BOOK 24 On The Laws In Their Relation To The Religion Established In Each Country,Examined In Respect To Its Practices And Within Itself
  • CHAPTER 1 On Religions In General
  • CHAPTER 2 Bayle's Paradox
  • CHAPTER 3 That Moderate Government Is Better Suited To The Christian Religion,And Despotic Government To Mohammedanism
  • CHAPTER 4 Consequences Of The Character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 And Of That Of The Mohammedan Religion
  • CHAPTER 5 That The Catholic Religion Better Suits A Monarchy And That The Protestant Religion Is Better Adapted To A Republic
  • CHAPTER 6 Another Of Bayle's Paradoxes
  • CHAPTER 7 On The Laws Of Perfection In Religion
  • CHAPTER 8 On The Agreement Of The Laws Of Morality With Those Of Religion
  • CHAPTER 9 On The Essenes
  • CHAPTER 10 On The Stoic Sect
  • CHAPTER 11 On Contemplation
  • CHAPTER 12 On Penances
  • CHAPTER 13 On Inexpiable Crimes
  • CHAPTER 14 How The Force Of Religion Bears On That Of The Civil Laws
  • CHAPTER 15 How The Civil Laws Sometimes Correct False Religions
  • CHAPTER 16 How The Laws Of Religion Correct The Defects Of The Political Constitution
  • CHAPTER 17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18 How The Laws Of Religion Have The Effect Of Civil Laws
  • CHAPTER 19 That It Is Less The Truth Or Falsity Of A Dogma That Makes It Useful Or Pernicious To Men In The Civil State Than The Use Or Abuse Made Of It
  • CHAPTER 20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21 On Metempsychosis
  • CHAPTER 22 How Dangerous It Is For Religion To Inspire Horror For Indifferent Things
  • CHAPTER 23 On Festivals
  • CHAPTER 24 On Local Religious Laws
  • CHAPTER 25 The Drawback In Transferring A Religion From One Country To Another
  • CHAPTER 26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第二十四章 论各国建立的宗教及宗教自身与法律的关系
  • 第一节 宗教通论
  • 第二节 贝尔的悖论
  • 第三节 温和政体更适合基督教,专制政体更适合伊斯兰教
  • 第四节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特质所产生的结果
  • 第五节 天主教更适合君主制,耶稣新教更适合共和制
  • 第六节 贝尔的另一个悖论
  • 第七节 宗教中尽善尽美的法律
  • 第八节 宗教法规与道德法规的协调一致
  • 第九节 古犹太教戒行派教徒
  • 第十节 斯多葛派
  • 第十一节 沉思
  • 第十二节 苦行
  • 第十三节 无法赎出的罪行
  • 第十四节 宗教力量如何影响法律
  • 第十五节 法律有时如何矫正虚伪的宗教
  • 第十六节 宗教法规如何消除政体的弊病
  • 第十七节 续前
  • 第十八节 宗教法规如何产生法律效力
  • 第十九节 一个教义对文明国家人民的有利或者有害,更多的在于它的滥用与否,而不在于其真伪
  • 第二十节 续前
  • 第二十一节 轮回说
  • 第二十二节 宗教激发的对无关紧要的事物所产生的厌恶有多危险
  • 第二十三节 节日
  • 第二十四节 宗教的地方性戒律
  • 第二十五节 将一种宗教从一国输入入另一国的缺陷
  • 第二十六节 续前
  • PART V
  • BOOK 25 On The Laws In Their Relation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ligion Of Each Country,And Of Its External Police
  • CHAPTER 1 On The Feeling For Religion
  • CHAPTER 2 On The Motive For Attachment To The Various Religions
  • CHAPTER 3 On Temples
  • CHAPTER 4 On The Ministers Of Religion
  • CHAPTER 5 On The Limits That The Laws Should Set On The Wealth Of The Clergy
  • CHAPTER 6 On Monasteries
  • CHAPTER 7 On The Luxury Of Superstition
  • CHAPTER 8 On The Pontificate
  • CHAPTER 9 On Toleration In Religious Matters
  • CHAPTER 10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11 On Changing Religion
  • CHAPTER 12 On Penal Laws
  • CHAPTER 13 Very Humble Remonstrance To The Inquisitors Of Spain And Portugal
  • CHAPTER 14 Why The Christian Religion Is So Odious In Japan
  • CHAPTER 15 On The Propagation Of Religion
  • 第五卷
  • 第二十五章 法律和各国宗教的建立 及其外交政策的关系
  • 第一节 对宗教的感情
  • 第二节 信奉各种宗教的不同动机
  • 第三节 寺庙
  • 第四节 宗教人物
  • 第五节 法律应对僧侣财富加以的限制
  • 第六节 修道院
  • 第七节 与迷信有关的奢侈
  • 第八节 宗教领袖
  • 第九节 宗教宽容
  • 第十节 续前
  • 第十一节 改变宗教
  • 第十二节 刑法
  • 第十三节 对西班牙和葡萄牙宗教审判所法官们极其谦卑的奉劝
  • 第十四节 日本人为何对基督教那么厌恶
  • 第十五节 宗教传播
  • BOOK 26 On The Laws In The Relation They Should Have With The Order Of Things Upon Which They Are To Enact
  • CHAPTER 1 The Idea Of This Book
  • CHAPTER 2 On Divine Laws And Human Laws
  • CHAPTER 3 On Civil Laws That Are Contrary To Natural Law
  • CHAPTER 4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5 A Case In Which One Can Judge By The Principles Of Civil Right By Modifying The Principles Of Natural Law
  • CHAPTER 6 That The Order Of Inheritance Depends On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Or Civil Right,And Not On Principles Of Natural Right
  • CHAPTER 7 That One Must Not Decide By The Precepts Of Religion When Those Of Natural Law Are In Question
  • CHAPTER 8 That Things Ruled By The Principles Of Civil Right Must Not Be Ruled By The Principles Of What Is Called Canonical Right
  • CHAPTER 9 The Things That Should Be Ruled By The Principles Of Civil Right Can Rarely Be Ruled By Principles Of The Laws Of Religion
  • CHAPTER 10 In What Case One Must Follow The Civil Law That Permits And Not The Religious Law That Forbids
  • CHAPTER 11 That Human Tribunals Must Not Be Ruled By The Maxims Of The Tribunals That Regard The Next Life
  • CHAPTER 12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13 In Which Case The Laws Of Religion Must Be Followed In Regard To Marriages,And In Which Case The Civil Laws Must Be Followed
  • CHAPTER 14 In Which Cases Of Marriages Between Relatives Must One Be Ruled By The Laws Of Nature,And In Which Cases Should One Be Ruled By Civil Laws
  • CHAPTER 15 That Things That Depend On Principles Of Civil Right Must Not Be Ruled By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Right
  • CHAPTER 16 That One Must Not Decide By The Rules Of Civil Right When It Is A Matter To Be Decided By Those Of Political Right
  • CHAPTER 17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18 That One Must Examine Whether Laws That Appear To Be Contradictory Are Of The Same Order
  • CHAPTER 19 That Things That Should Be Decided By Domestic Laws Must Not Be Decided By The Civil Laws
  • CHAPTER 20 That Things That Belong To The Right Of Nations Must Not Be Decided By The Principles Of Civil Laws
  • CHAPTER 21 That Things That Belong To The Right Of Nations Must Not Be Decided By Political Laws
  • CHAPTER 22 The Unhappy Lot Of The Inca Atahualpa
  • CHAPTER 23 That When,By Some Circumstances,The Political Law Destroys The State,Decisions Must Be Made By The Political Law That Preserves It,Which Sometimes Becomes A Right Of Nations
  • CHAPTER 24 That The Regulations Of A Police Are Of Another Order Than The Other Civil Laws
  • CHAPTER 25 That One Must Not Follow The General Provisions Of The Civil Right When It Is A Question Of Things That Should Be Subjected To Particular Rules Drawn From Their Own Nature
  • 第二十六章 法律和它所规定的事物秩序应有的关系
  • 第一节 本章宗旨
  • 第二节 神的法律和人的法律
  • 第三节 与自然法对立的民法
  • 第四节 续前
  • 第五节 根据自然法原则的修改而按照民法原则进行审判的情况
  • 第六节 继承的顺序应依赖于政治法或民法的原则,而不是自然法的原则
  • 第七节 当一些自然法有问题时,不应当由宗教的箴言来决定
  • 第八节 应根据民法原则判决的事情绝不可按所谓的寺院法的原则来处理
  • 第九节 应由民法原则规定的事情几乎不能按宗教法的原则规定进行处理
  • 第十节 什么场合应遵循民法所允许的而不是宗教法所禁止的
  • 第十一节 人类法庭不应当以关于来世法庭的箴言为规则
  • 第十二节 续前
  • 第十三节 关于婚姻,在何种情况下必须遵照宗教法,在何种情况下必须遵照民法
  • 第十四节 亲属婚姻,在何种情况下应按自然法的规定,在何种情况下应按民法的规定
  • 第十五节 建立在民法原则上的事就不应当采用政治法的原则来处理
  • 第十六节 应当根据政治法规则来裁决的就不要依照民法规则来裁决
  • 第十七节 续前
  • 第十八节 应当研究外表看似矛盾的法律是否属于同一体系
  • 第十九节 应根据家法来决定的就不应依照民法决定
  • 第二十节 属于国际法的事不应按民法的原则判定
  • 第二十一节 属于国际法的事不应按政治法来裁定
  • 第二十二节 印加人阿杜阿尔巴的不幸命运
  • 第二十三节 在某些情况下,当政治法要使国家毁灭时,就应当根据保存国家的政治法作出决定,它有时可以成为一种国际法
  • 第二十四节 警察规则和别的民法不属于同一系统
  • 第二十五节 在问题应服从由事物自身的本性得出的特殊规则时,就不要按照民法的一般规则
  • PART Ⅵ
  • BOOK 27 Only Chapter.On The Origin And Revolutions Of The Roman Laws On Inheritance
  • 第六卷
  • 第二十七章 唯一的一节——罗马继承法的起源和变革
  • 论法的精神(四)
  • 版权信息
  • BOOK 28 On The Origin And Revolutions Of The Civil Laws Among The French
  • CHAPTER 1 On The Different Character Of The Laws Of The German Peoples
  • CHAPTER 2 That The Laws Of The Barbarians Were All Personal
  • CHAPTER 3 The Chief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alic Laws And The Laws Of The Visigoths And The Burgundians
  • CHAPTER 4 How The Roman Right Was Lost In The Land Under The Domain Of The Franks And Was Preserved In The Land Under The Domain Of The Goths And Burgundians
  • CHAPTER 5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6 How Roman Right Was Preserved In The Domain Of The Lombards
  • CHAPTER 7 How Roman Right Was Lost In Spain
  • CHAPTER 8 A False Capitulary
  • CHAPTER 9 How The Codes Of Laws Of The Barbarians And The Capitularies Were Lost
  • CHAPTER 10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11 Other Causes For The Downfall Of The Law Codes Of The Barbarians,Of The Roman Right,And Of The Capitularies
  • CHAPTER 12 On Local Customs;The Revolution Of The Laws Of The Barbarian Peoples And That Of The Roman Right
  • CHAPTER 13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alic Law,Or The Law Of The Salian Franks,And The Law Of The Ripuarian Franks And Of Other Barbarian Peoples
  • CHAPTER 14 Another Difference
  • CHAPTER 15 Reflection
  • CHAPTER 16 On The Proof By Boiling Water Established By Salic Law
  • CHAPTER 17 The Way Of Thinking Of Our Fathers
  • CHAPTER 18 How Proof By Combat Was Extended
  • CHAPTER 19 A New Reason For The Eclipse Of Salic Laws,Roman Laws,And The Capitularies
  • CHAPTER 20 The Origin Of The Point Of Honor
  • CHAPTER 21 New Reflection On The Point Of Honor Among The Germans
  • CHAPTER 22 On The Mores Relative To Combat
  • CHAPTER 23 On The Jurisprudence Of Judicial Combat
  • CHAPTER 24 Regulations Established In Judicial Combat
  • CHAPTER 25 On The Limits Put To The Usage Of Judicial Combat
  • CHAPTER 26 On Judicial Combat Between One Of The Parties And One Of The Witnesses
  • CHAPTER 27 On Judicial Combat Between A Party And One Of The Lord's Peers.Challenge Of False Judgment
  • CHAPTER 28 On The Challenge For Default Of Right
  • CHAPTER 29 The Age Of The Reign Of Saint Louis
  • CHAPTER 30 Observations On Challenges
  • CHAPTER 31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32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33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34 How Proceedings Became Secret
  • CHAPTER 35 On Costs
  • CHAPTER 36 On The Party For The Public
  • CHAPTER 37 How The Establishments Of Saint Louis Were Eclipsed
  • CHAPTER 38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39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40 How The Judicial Forms Were Taken From The Decretals
  • CHAPTER 41 The Ebb And Flow Of Ecclesiastical Jurisdiction And Lay Jurisdiction
  • CHAPTER 42 Rebirth Of Roman Right And Its Result.Changes In The Tribunals
  • CHAPTER 43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44 On Proof By Witnesses
  • CHAPTER 45 On Customs In France
  • 第二十八章 法国民法的起源和变革
  • 第一节 日耳曼各民族的不同法律特质
  • 第二节 蛮族人的法律全是属人法
  • 第三节 《萨利克法典》、《西哥特法》和《勃良第法》的主要差别
  • 第四节 为何罗马法在法兰克人统治区消失了,而在哥特和勃艮第人统治区却保留了
  • 第五节 续前
  • 第六节 为何罗马法能在伦巴底人的领地保存下来
  • 第七节 罗马法为何在西班牙消亡了
  • 第八节 一道虚假敕令
  • 第九节 蛮族人的法典和敕令是如何消亡的
  • 第十节 续前
  • 第十一节 蛮族人的法典、罗马法以及敕令消亡的其他原因
  • 第十二节 当地习惯、蛮族法律和罗马法变革
  • 第十三节 《萨利克法典》或《撒利安法兰克人法》以及《利普里安法兰克人法》和其他蛮族法律的区别
  • 第十四节 另一种区别
  • 第十五节 反思
  • 第十六节 《萨利克法典》建立的开水取证
  • 第十七节 我们祖辈的思考方式
  • 第十八节 决斗取证是怎样扩散开的
  • 第十九节 《萨利克法典》、《罗马法》以及《敕令》消失的一种新原因
  • 第二十节 荣誉观念的起源
  • 第二十一节 对日耳曼人荣誉观念的新思考
  • 第二十二节 与决斗有关的习俗
  • 第二十三节 有关决斗裁决的法学
  • 第二十四节 决斗裁决设立的规则
  • 第二十五节 对决斗裁决所施加的限制
  • 第二十六节 诉讼人和证人之间的决斗裁决
  • 第二十七节 诉讼者和领主家臣间的决斗裁决。对错误裁决的上诉
  • 第二十八节 对权利懈怠过失的上诉
  • 第二十九节 圣路易王朝的统治时代
  • 第三十节 有关上诉的考察
  • 第三十一节 续前
  • 第三十二节 续前
  • 第三十三节 续前
  • 第三十四节 诉讼程序怎样变成秘密
  • 第三十五节 诉讼的花费
  • 第三十六节 公诉人
  • 第三十七节 圣路易建立的《法制》是怎样被人们所遗忘的
  • 第三十八节 续前
  • 第三十九节 续前
  • 第四十节 审判形式如何采自教皇的圣谕
  • 第四十一节 教会裁判权和世俗裁判权的彼此消长
  • 第四十二节 罗马法的再生及其后果。法庭的变化
  • 第四十三节 续前
  • 第四十四节 人证
  • 第四十五节 法兰西的习惯
  • BOOK 29 On The Way To Compose The Laws
  • CHAPTER 1 On The Spirit Of The Legislator
  • CHAPTER 2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3 That Laws Which Seem To Diverge From The Aims Of The Legislator Often Conform To Them
  • CHAPTER 4 On Laws That Run Counter To The Aims Of The Legislator
  • CHAPTER 5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6 That Laws That Appear The Same Do Not Always Have The Same Effect
  • CHAPTER 7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Necessity For Composing The Laws Well
  • CHAPTER 8 That Laws That Appear The Same Have Not Always Had The Same Motive
  • CHAPTER 9 That,Without Having The Same Motive,Both Greek And Roman Laws Punished The Killing Of Oneself
  • CHAPTER 10 That Laws That Seem Contradictory Are Sometimes Derived From The Same Spirit
  • CHAPTER 11 In What Way Two Different Laws Can Be Compared
  • CHAPTER 12 That Laws That Seem Alike Are Sometimes Really Different
  • CHAPTER 13 That Laws Must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Made.On The Roman Laws About Robbery
  • CHAPTER 14 That Laws Must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Circumstances In Which They Were Made
  • CHAPTER 15 That It Is Sometimes Well For A Law To Correct Itself
  • CHAPTER 16 Things To Observe In The Composition Of Laws
  • CHAPTER 17 A Bad Way Of Giving Laws
  • CHAPTER 18 On Ideas Of Uniformity
  • CHAPTER 19 On Legislators
  • 第二十九章 制定法律的途径
  • 第一节 立法者的精神
  • 第二节 续前
  • 第三节 看似和立法者意图相偏离的法律常常和这些意图相一致
  • 第四节 违反立法者意图的法律
  • 第五节 续前
  • 第六节 看似相同的法律并不总有相同效果
  • 第七节 续前制定良好法律的必要
  • 第八节 看似相同的法律不一定总有相同动机
  • 第九节 希腊和罗马法律都惩罚自杀,然而动机各不相同
  • 第十节 看似相反的法律有时源于同一精神
  • 第十一节 用什么方法对两种不同法律进行比较
  • 第十二节 看似相同的法律有时实际不同
  • 第十三节 不应该将法律和制定它们的目的分开。有关盗窃的罗马法
  • 第十四节 不应该将法律和制定法律时的情况分开
  • 第十五节 有时法律最好自我矫正
  • 第十六节 制定法律应当注意的事项
  • 第十七节 制定法律的一种恶劣方式
  • 第十八节 一致的思想
  • 第十九节 立法者
  • BOOK 30 The Theory Of The Feudal Laws Among The Franks In Their Relation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onarchy
  • CHAPTER 1 On Feudal Laws
  • CHAPTER 2 On The Sources Of The Feudal Laws
  • CHAPTER 3 The Origin Of Vassalage
  • CHAPTER 4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5 On The Conquest Of The Franks
  • CHAPTER 6 On the Goths,Burgundians,and Franks
  • CHAPTER 7 Different Ways Of Dividing The Lands
  • CHAPTER 8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9 The Just Application Of The Law Of The Burgundians And That Of The Visigoths On The Division Of Lands
  • CHAPTER 10 On Servitudes
  • CHAPTER 11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12 That The Lands Divided By The Barbarians Did Not Pay Taxes
  • CHAPTER 13 What Burdens Were borne By The Romans And The Gauls In The Monarchy Of The Franks
  • CHAPTER 14 On What Was Called The“Census”
  • CHAPTER 15 That What Was Called The“Census”Was Levied Only On Serfs And Not On Freemen
  • CHAPTER 16 On Leudes Or Vassals
  • CHAPTER 17 On The Military Service Of Freemen
  • CHAPTER 18 On Double Service
  • CHAPTER 19 On Settlements Among The Barbarian Peoples
  • CHAPTER 20 On What Has Since Been Called The Justice Of The Lords
  • CHAPTER 21 On The Territorial Justice Of The Churches
  • CHAPTER 22 That The Justices Were Established Before The End Of The Reign Of The Carolingians
  • CHAPTER 23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Book,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rench Monarchy In Gaul,By The Abbé Dubos
  • CHAPTER 24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A Reflection On The Foundation Of The System
  • CHAPPTER 25 On The French Nobility
  • 第三十章 法兰克人的封建法律理论与君主国的建立
  • 第一节 封建法律
  • 第二节 封建法律的来源
  • 第三节 封臣制度的起源
  • 第四节 续前
  • 第五节 法兰克人的征服地
  • 第六节 哥特人、勃艮第人以及法兰克人
  • 第七节 划分土地的不同方式
  • 第八节 续前
  • 第九节 《勃艮第法》和《西哥特法》在土地分配中的恰当实施
  • 第十节 奴役
  • 第十一节 续前
  • 第十二节 蛮族人划分的土地不要缴纳赋税
  • 第十三节 在法兰克君主国中罗马人和高卢人的赋税
  • 第十四节 所谓“贡赋”
  • 第十五节 仅仅向奴隶而不向自由人征收的所谓“贡赋”
  • 第十六节 忠臣还是封臣
  • 第十七节 自由人的兵役
  • 第十八节 双重职务
  • 第十九节 蛮族人的和解金
  • 第二十节 一直以来所谓的领主司法权是什么
  • 第二十一节 教会的属地司法权
  • 第二十二节 建立于加洛林朝代末期的司法权
  • 第二十三节 对杜波神父所著《在高卢建立的法兰西君主国》一书的总体意见
  • 第二十四节 续前。对这一理论基础的思考
  • 第二十五节 法国贵族
  • BOOK 31 The Theory Of The Feudal Laws Among The Franks In Their Relation To The Revolutions Of Their Monarchy
  • CHAPTER 1 Changes In The Offices And Fiefs
  • CHAPTER 2 How The Civil Government Was Reformed
  • CHAPTER 3 The Authority Of The Mayors Of The Palace
  • CHAPTER 4 What The Genius Of The Nation Was In Regard To Mayors
  • CHAPTER 5 How The Mayors Obtained The Command Of The Armies
  • CHAPTER 6 Second Period Of Decline Of The Merovingian Kings
  • CHAPTER 7 On The Great Offices And Fiefs Under The Mayors Of The Palace
  • CHAPTER 8 How The Allods Were Changed Into Fiefs
  • CHAPTER 9 How Ecclesiastical Goods Were Converted Into Fiefs
  • CHAPTER 10 The Wealth Of The Clergy
  • CHAPTER 11 The State Of Europe At The Time Of Charles Martel
  • CHAPTER 12 The Establishment Of Tithes
  • CHAPTER 13 On Elections Of Bishops And Abbots
  • CHAPTER 14 On the fiefs of Charles Martel
  • CHAPTER 15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16 Confusion Between Royalty And Mayoralty.The Carolingians
  • CHAPTER 17 A Particular Matter In The Election Of The Carolingian kings
  • CHAPTER 18 Charlemagne
  • CHAPTER 19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20 Louis The Pious
  • CHAPTER 21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22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23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24 That Freemen Became Qualified To Possess Fiefs
  • CHAPTER 25 The Principal Cause For The Weakening Of The Carolingians.The Change In The Freeholds
  • CHAPTER 26 Change In Fiefs
  • CHAPTER 27 Another Change In The Fiefs
  • CHAPTER 28 Changes That Occurred In The Great Offices And In The Fiefs
  • CHAPTER 29 On The Nature Of Fiefs After The Reign Of Charles The Bald
  • CHAPTER 30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CHAPTER 31 How The Empire Left The House Of Charlemagne
  • CHAPTER 32 How The Crown Of France Passed To The House Of Hugh Capet
  • CHAPTER 33 Some Consequences Of The Perpetuity Of Fiefs
  • CHAPTER 34 Continuation Of The Same Subject
  • 第三十一章 与君主国革命相关的法兰克人的封建法律理论
  • 第一节 官职和封地的变化
  • 第二节 民政是怎样改革的
  • 第三节 宰相的权力
  • 第四节 宰相制度所反映的国家特征
  • 第五节 宰相们怎样获得军队指挥权
  • 第六节 墨洛温时期王权衰落的第二阶段
  • 第七节 宰相治理下的重要职位和封地
  • 第八节 自由土地如何变为封地
  • 第九节 教会的财产如何被改为封地
  • 第十节 僧侣的财富
  • 第十一节 查理马特尔时代欧洲的情况
  • 第十二节 什一税的创立
  • 第十三节 主教和修道院院长的选举
  • 第十四节 查理马特尔的封地
  • 第十五节 续前
  • 第十六节 王权和相权的结合。加洛林朝代
  • 第十七节 加洛林国王选举的一个特殊事件
  • 第十八节 查理曼
  • 第十九节 续前
  • 第二十节 虔诚路易
  • 第二十一节 续前
  • 第二十二节 续前
  • 第二十三节 续前
  • 第二十四节 自由人变得有资格接受封地了
  • 第二十五节 加洛林王朝衰弱的主要原因。自由土地的变化
  • 第二十六节 封地的变化
  • 第二十七节 封地的另一种变化
  • 第二十八节 重要官职和封地所发生的变化
  • 第二十九节 秃头查理统治后封地的性质
  • 第三十节 续前
  • 第三十一节 帝国如何摆脱查理曼家族的统治
  • 第三十二节 法兰西的王权怎样传给雨格·卡佩家族
  • 第三十三节 封地的永久性产生的一些后果
  • 第三十四节 续前
  • 译者后记
  • 罗马帝国编年史(一)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PART One Tiberius
  • CHAPTER 1 From Augustus To Tiberius
  • 第一部分 提贝里乌斯
  • 第一章 从奥古斯都到提贝里乌斯
  • CHAPTER 2 Mutiny On The Frontiers
  • 第二章 发生在边防军中的兵变
  • CHAPTER 3 War With The Germans
  • 第三章 与日耳曼人的战争
  • CHAPTER 4 The First Treason Trials
  • 第四章 第一次叛国罪的审判
  • CHAPTER 5 The Death of Germanicus
  • 第五章 日耳曼尼库斯之死
  • CHAPTER 6 Tiberius And The Senate
  • 第六章 提贝里乌斯和元老院
  • 罗马帝国编年史(二)
  • 版权信息
  • CHAPTER 7 ‘Partner Of My Labours’
  • 第七章 “我的分忧担劳的好搭档”
  • CHAPTER 8 The Reign Of Terror
  • 第八章 恐怖统治
  • PART Two Claudius And Nero
  • CHAPTER 9 The Fall Of Messalina
  • 第二部分 克劳狄乌斯和尼禄
  • 第九章 美撒里娜之死
  • CHAPTER 10 The Mother Of Nero
  • 第十章 尼禄的母亲
  • 罗马帝国编年史(三)
  • 版权信息
  • CHAPTER 11 The Fall Of Agrippina
  • 第十一章 阿格里披娜之死
  • CHAPTER 12 Nero And His Helpers
  • 第十二章 尼禄及其帮凶
  • CHAPTER 13 Eastern Settlement
  • 第十三章 东方移民地
  • CHAPTER 14 The Burning Of Rome
  • 第十四章 罗马大火
  • CHAPTER 15 The Plot
  • 第十五章 阴谋
  • CHAPTER 16 Innocent Victims
  • 第十六章 无辜的牺牲者
  • 译者后记
  • 思想录(一)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SECTION Ⅰ Thoughts On Mind And On Style
  • l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第一部分 关于思维和风格的思考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SECTION Ⅱ The Misery Of Man Without God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131
  • 132
  • 133
  • 134
  • 135
  • 136
  • 137
  • 138
  • 139
  • 140
  • 141
  • 142
  • 143
  • 144
  • 145
  • 146
  • 147
  • 148
  • 149
  • 150
  • 151
  • 152
  • 153
  • 154
  • 155
  • 156
  • 157
  • 158
  • 159
  • 160
  • 161
  • 162
  • 163
  • 164
  • 165
  • 166
  • 167
  • 168
  • 169
  • 170
  • 171
  • 172
  • 173
  • 174
  • 175
  • 176
  • 177
  • 178
  • 179
  • 180
  • 181
  • 182
  • 183
  • 第二部分 没有上帝的人的不幸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131
  • 132
  • 133
  • 134
  • 135
  • 136
  • 137
  • 138
  • 139
  • 140
  • 141
  • 142
  • 143
  • 144
  • 145
  • 146
  • 147
  • 148
  • 149
  • 150
  • 151
  • 152
  • 153
  • 154
  • 155
  • 156
  • 157
  • 158
  • 159
  • 160
  • 161
  • 162
  • 163
  • 164
  • 165
  • 166
  • 167
  • 168
  • 169
  • 170
  • 171
  • 172
  • 173
  • 174
  • 175
  • 176
  • 177
  • 178
  • 179
  • 180
  • 181
  • 182
  • 183
  • SECTION Ⅲ Of The Necessity Of The Wager
  • 184
  • 185
  • 186
  • 187
  • 188
  • 189
  • 190
  • 191
  • 192
  • 193
  • 194
  • 195
  • 196
  • 197
  • 198
  • 199
  • 200
  • 201
  • 202
  • 203
  • 204
  • 205
  • 206
  • 207
  • 208
  • 209
  • 210
  • 211
  • 212
  • 213
  • 214
  • 215
  • 216
  • 217
  • 218
  • 219
  • 220
  • 221
  • 222
  • 223
  • 224
  • 225
  • 226
  • 227
  • 228
  • 229
  • 230
  • 231
  • 232
  • 233
  • 234
  • 235
  • 236
  • 237
  • 238
  • 239
  • 240
  • 241
  • 第三部分 论赌博的必要性
  • 184
  • 185
  • 186
  • 187
  • 188
  • 189
  • 190
  • 191
  • 192
  • 193
  • 194
  • 195
  • 196
  • 197
  • 198
  • 199
  • 200
  • 201
  • 202
  • 203
  • 204
  • 205
  • 206
  • 207
  • 208
  • 209
  • 210
  • 211
  • 212
  • 213
  • 214
  • 215
  • 216
  • 217
  • 218
  • 219
  • 220
  • 221
  • 222
  • 223
  • 224
  • 225
  • 226
  • 227
  • 228
  • 229
  • 230
  • 231
  • 232
  • 233
  • 234
  • 235
  • 236
  • 237
  • 238
  • 239
  • 240
  • 241
  • SECTION Ⅳ Of The Means Of Belief
  • 242
  • 243
  • 244
  • 245
  • 246
  • 247
  • 248
  • 249
  • 250
  • 251
  • 252
  • 253
  • 254
  • 255
  • 256
  • 257
  • 258
  • 259
  • 260
  • 261
  • 262
  • 263
  • 264
  • 265
  • 266
  • 267
  • 268
  • 269
  • 270
  • 271
  • 272
  • 273
  • 274
  • 275
  • 276
  • 277
  • 278
  • 279
  • 280
  • 281
  • 282
  • 283
  • 284
  • 285
  • 286
  • 287
  • 288
  • 289
  • 290
  • 第四部分 信仰的手段
  • 242
  • 243
  • 244
  • 245
  • 246
  • 247
  • 248
  • 249
  • 250
  • 251
  • 252
  • 253
  • 254
  • 255
  • 256
  • 257
  • 258
  • 259
  • 260
  • 261
  • 262
  • 263
  • 264
  • 265
  • 266
  • 267
  • 268
  • 269
  • 270
  • 271
  • 272
  • 273
  • 274
  • 275
  • 276
  • 277
  • 278
  • 279
  • 280
  • 281
  • 282
  • 283
  • 284
  • 285
  • 286
  • 287
  • 288
  • 289
  • 290
  • SECTION Ⅴ Justice And The Reason Of Effects
  • 291
  • 292
  • 293
  • 294
  • 295
  • 296
  • 297
  • 298
  • 299
  • 300
  • 301
  • 302
  • 303
  • 304
  • 305
  • 306
  • 307
  • 308
  • 309
  • 310
  • 311
  • 312
  • 313
  • 314
  • 315
  • 316
  • 317
  • 318
  • 319
  • 320
  • 321
  • 322
  • 323
  • 324
  • 325
  • 326
  • 327
  • 328
  • 329
  • 330
  • 331
  • 332
  • 333
  • 334
  • 335
  • 336
  • 337
  • 338
  • 第五部分 公正和效果的动机
  • 291
  • 292
  • 293
  • 294
  • 295
  • 296
  • 297
  • 298
  • 299
  • 300
  • 301
  • 302
  • 303
  • 304
  • 305
  • 306
  • 307
  • 308
  • 309
  • 310
  • 311
  • 312
  • 313
  • 314
  • 315
  • 316
  • 317
  • 318
  • 319
  • 320
  • 321
  • 322
  • 323
  • 324
  • 325
  • 326
  • 327
  • 328
  • 329
  • 330
  • 331
  • 332
  • 333
  • 334
  • 335
  • 336
  • 337
  • 338
  • 思想录(二)
  • 版权信息
  • SECTION Ⅵ The Philosophers
  • 339
  • 340
  • 341
  • 342
  • 343
  • 344
  • 345
  • 346
  • 347
  • 348
  • 349
  • 350
  • 351
  • 352
  • 353
  • 354
  • 355
  • 356
  • 357
  • 358
  • 359
  • 360
  • 361
  • 362
  • 363
  • 364
  • 365
  • 366
  • 367
  • 368
  • 369
  • 370
  • 371
  • 372
  • 373
  • 374
  • 375
  • 376
  • 377
  • 378
  • 379
  • 380
  • 381
  • 382
  • 383
  • 384
  • 385
  • 386
  • 387
  • 388
  • 389
  • 390
  • 391
  • 392
  • 393
  • 394
  • 395
  • 396
  • 397
  • 398
  • 399
  • 400
  • 401
  • 402
  • 403
  • 404
  • 405
  • 406
  • 407
  • 408
  • 409
  • 410
  • 411
  • 412
  • 413
  • 414
  • 415
  • 416
  • 417
  • 418
  • 419
  • 420
  • 421
  • 422
  • 423
  • 424
  • 第六部分 哲学家
  • 339
  • 340
  • 341
  • 342
  • 343
  • 344
  • 345
  • 346
  • 347
  • 348
  • 349
  • 350
  • 351
  • 352
  • 353
  • 354
  • 355
  • 356
  • 357
  • 358
  • 359
  • 360
  • 361
  • 362
  • 363
  • 364
  • 365
  • 366
  • 367
  • 368
  • 369
  • 370
  • 371
  • 372
  • 373
  • 374
  • 375
  • 376
  • 377
  • 378
  • 379
  • 380
  • 381
  • 382
  • 383
  • 384
  • 385
  • 386
  • 387
  • 388
  • 389
  • 390
  • 391
  • 392
  • 393
  • 394
  • 395
  • 396
  • 397
  • 398
  • 399
  • 400
  • 401
  • 402
  • 403
  • 404
  • 405
  • 406
  • 407
  • 408
  • 409
  • 410
  • 411
  • 412
  • 413
  • 414
  • 415
  • 416
  • 417
  • 418
  • 419
  • 420
  • 421
  • 422
  • 423
  • 424
  • SECTION Ⅶ Morality and Doctrine
  • 425
  • 426
  • 427
  • 428
  • 429
  • 430
  • 431
  • 432
  • 433
  • 434
  • 435
  • 436
  • 437
  • 438
  • 439
  • 440
  • 441
  • 442
  • 443
  • 444
  • 445
  • 446
  • 447
  • 448
  • 449
  • 450
  • 451
  • 452
  • 453
  • 454
  • 455
  • 456
  • 457
  • 458
  • 459
  • 460
  • 461
  • 462
  • 463
  • 464
  • 465
  • 466
  • 467
  • 468
  • 469
  • 470
  • 471
  • 472
  • 473
  • 474
  • 475
  • 476
  • 477
  • 478
  • 479
  • 480
  • 481
  • 482
  • 483
  • 484
  • 485
  • 486
  • 487
  • 488
  • 489
  • 490
  • 491
  • 492
  • 493
  • 494
  • 495
  • 496
  • 497
  • 498
  • 499
  • 500
  • 501
  • 502
  • 503
  • 504
  • 505
  • 506
  • 507
  • 508
  • 509
  • 510
  • 511
  • 512
  • 513
  • 514
  • 515
  • 516
  • 517
  • 518
  • 519
  • 520
  • 521
  • 522
  • 523
  • 524
  • 525
  • 526
  • 527
  • 528
  • 529
  • 530
  • 531
  • 532
  • 533
  • 534
  • 535
  • 536
  • 537
  • 538
  • 539
  • 540
  • 541
  • 542
  • 543
  • 544
  • 545
  • 546
  • 547
  • 548
  • 549
  • 550
  • 551
  • 552
  • 553
  • 554
  • 第七部分 道德与教义
  • 425
  • 426
  • 427
  • 428
  • 429
  • 430
  • 431
  • 432
  • 433
  • 434
  • 435
  • 436
  • 437
  • 438
  • 439
  • 440
  • 441
  • 442
  • 443
  • 444
  • 445
  • 446
  • 447
  • 448
  • 449
  • 450
  • 451
  • 452
  • 453
  • 454
  • 455
  • 456
  • 457
  • 458
  • 459
  • 460
  • 461
  • 462
  • 463
  • 464
  • 465
  • 466
  • 467
  • 468
  • 469
  • 470
  • 471
  • 472
  • 473
  • 474
  • 475
  • 476
  • 477
  • 478
  • 479
  • 480
  • 481
  • 482
  • 483
  • 484
  • 485
  • 486
  • 487
  • 488
  • 489
  • 490
  • 491
  • 492
  • 493
  • 494
  • 495
  • 496
  • 497
  • 498
  • 499
  • 500
  • 501
  • 502
  • 503
  • 504
  • 505
  • 506
  • 507
  • 508
  • 509
  • 510
  • 511
  • 512
  • 513
  • 514
  • 515
  • 516
  • 517
  • 518
  • 519
  • 520
  • 521
  • 522
  • 523
  • 524
  • 525
  • 526
  • 527
  • 528
  • 529
  • 530
  • 531
  • 532
  • 533
  • 534
  • 535
  • 536
  • 537
  • 538
  • 539
  • 540
  • 541
  • 542
  • 543
  • 544
  • 545
  • 546
  • 547
  • 548
  • 549
  • 550
  • 551
  • 552
  • 553
  • 554
  • SECTION Ⅷ The Fundamental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
  • 555
  • 556
  • 557
  • 558
  • 559
  • 560
  • 561
  • 562
  • 563
  • 564
  • 565
  • 566
  • 567
  • 568
  • 569
  • 570
  • 571
  • 572
  • 573
  • 574
  • 575
  • 576
  • 577
  • 578
  • 579
  • 580
  • 581
  • 582
  • 583
  • 584
  • 585
  • 586
  • 587
  • 第八部分 基督宗教的基础
  • 555
  • 556
  • 557
  • 558
  • 559
  • 560
  • 561
  • 562
  • 563
  • 564
  • 565
  • 566
  • 567
  • 568
  • 569
  • 570
  • 571
  • 572
  • 573
  • 574
  • 575
  • 576
  • 577
  • 578
  • 579
  • 580
  • 581
  • 582
  • 583
  • 584
  • 585
  • 586
  • 587
  • 思想录(三)
  • 版权信息
  • SECTION Ⅸ Perpetuity
  • 588
  • 589
  • 590
  • 591
  • 592
  • 593
  • 594
  • 595
  • 596
  • 597
  • 598
  • 599
  • 600
  • 601
  • 602
  • 603
  • 604
  • 605
  • 606
  • 607
  • 608
  • 609
  • 610
  • 611
  • 612
  • 613
  • 614
  • 615
  • 616
  • 617
  • 618
  • 619
  • 620
  • 621
  • 622
  • 623
  • 624
  • 625
  • 626
  • 627
  • 628
  • 629
  • 630
  • 631
  • 632
  • 633
  • 634
  • 635
  • 636
  • 637
  • 638
  • 639
  • 640
  • 第九部分 论永恒
  • 588
  • 589
  • 590
  • 591
  • 592
  • 593
  • 594
  • 595
  • 596
  • 597
  • 598
  • 599
  • 600
  • 601
  • 602
  • 603
  • 604
  • 605
  • 606
  • 607
  • 608
  • 609
  • 610
  • 611
  • 612
  • 613
  • 614
  • 615
  • 616
  • 617
  • 618
  • 619
  • 620
  • 621
  • 622
  • 623
  • 624
  • 625
  • 626
  • 627
  • 628
  • 629
  • 630
  • 631
  • 632
  • 633
  • 634
  • 635
  • 636
  • 637
  • 638
  • 639
  • 640
  • SECTION Ⅹ Typology
  • 641
  • 642
  • 643
  • 644
  • 645
  • 646
  • 647
  • 648
  • 649
  • 650
  • 651
  • 652
  • 653
  • 654
  • 655
  • 656
  • 657
  • 658
  • 659
  • 660
  • 661
  • 662
  • 663
  • 664
  • 665
  • 666
  • 667
  • 668
  • 669
  • 670
  • 671
  • 672
  • 673
  • 674
  • 675
  • 676
  • 677
  • 678
  • 679
  • 680
  • 681
  • 682
  • 683
  • 684
  • 685
  • 686
  • 687
  • 688
  • 689
  • 690
  • 691
  • 第十部分 论象征
  • 641
  • 642
  • 643
  • 644
  • 645
  • 646
  • 647
  • 648
  • 649
  • 650
  • 651
  • 652
  • 653
  • 654
  • 655
  • 656
  • 657
  • 658
  • 659
  • 660
  • 661
  • 662
  • 663
  • 664
  • 665
  • 666
  • 667
  • 668
  • 669
  • 670
  • 671
  • 672
  • 673
  • 674
  • 675
  • 676
  • 677
  • 678
  • 679
  • 680
  • 681
  • 682
  • 683
  • 684
  • 685
  • 686
  • 687
  • 688
  • 689
  • 690
  • 691
  • SECTION Ⅺ The Prophecies
  • 692
  • 693
  • 694
  • 695
  • 696
  • 697
  • 698
  • 699
  • 700
  • 701
  • 702
  • 703
  • 704
  • 705
  • 706
  • 707
  • 708
  • 709
  • 710
  • 711
  • 712
  • 713
  • 714
  • 715
  • 716
  • 717
  • 718
  • 719
  • 720
  • 721
  • 722
  • 723
  • 724
  • 725
  • 726
  • 727
  • 728
  • 729
  • 730
  • 731
  • 732
  • 733
  • 734
  • 735
  • 第十一部分 关于预言
  • 692
  • 693
  • 694
  • 695
  • 696
  • 697
  • 698
  • 699
  • 700
  • 701
  • 702
  • 703
  • 704
  • 705
  • 706
  • 707
  • 708
  • 709
  • 710
  • 711
  • 712
  • 713
  • 714
  • 715
  • 716
  • 717
  • 718
  • 719
  • 720
  • 721
  • 722
  • 723
  • 724
  • 725
  • 726
  • 727
  • 728
  • 729
  • 730
  • 731
  • 732
  • 733
  • 734
  • 735
  • SECTION Ⅻ Proofs Of Jesus Christ
  • 736
  • 737
  • 738
  • 739
  • 740
  • 741
  • 742
  • 743
  • 744
  • 745
  • 746
  • 747
  • 748
  • 749
  • 750
  • 751
  • 752
  • 753
  • 754
  • 755
  • 756
  • 757
  • 758
  • 759
  • 760
  • 761
  • 762
  • 763
  • 764
  • 765
  • 766
  • 767
  • 768
  • 769
  • 770
  • 771
  • 772
  • 773
  • 774
  • 775
  • 776
  • 777
  • 778
  • 779
  • 780
  • 781
  • 782
  • 783
  • 784
  • 785
  • 786
  • 787
  • 788
  • 789
  • 790
  • 791
  • 792
  • 793
  • 794
  • 795
  • 796
  • 797
  • 798
  • 799
  • 800
  • 801
  • 第十二部分 关于耶稣基督的证明
  • 736
  • 737
  • 738
  • 739
  • 740
  • 741
  • 742
  • 743
  • 744
  • 745
  • 746
  • 747
  • 748
  • 749
  • 750
  • 751
  • 752
  • 753
  • 754
  • 755
  • 756
  • 757
  • 758
  • 759
  • 760
  • 761
  • 762
  • 763
  • 764
  • 765
  • 766
  • 767
  • 768
  • 769
  • 770
  • 771
  • 772
  • 773
  • 774
  • 775
  • 776
  • 777
  • 778
  • 779
  • 780
  • 781
  • 782
  • 783
  • 784
  • 785
  • 786
  • 787
  • 788
  • 789
  • 790
  • 791
  • 792
  • 793
  • 794
  • 795
  • 796
  • 797
  • 798
  • 799
  • 800
  • 801
  • SECTION XIII The Miracles
  • 802
  • 803
  • 804
  • 805
  • 806
  • 807
  • 808
  • 809
  • 810
  • 811
  • 812
  • 813
  • 814
  • 815
  • 816
  • 817
  • 818
  • 819
  • 820
  • 821
  • 822
  • 823
  • 824
  • 825
  • 826
  • 827
  • 828
  • 829
  • 830
  • 831
  • 832
  • 833
  • 834
  • 835
  • 836
  • 837
  • 838
  • 839
  • 840
  • 841
  • 842
  • 843
  • 844
  • 845
  • 846
  • 847
  • 848
  • 849
  • 850
  • 851
  • 852
  • 853
  • 854
  • 855
  • 第十三部分 奇迹
  • 802
  • 803
  • 804
  • 805
  • 806
  • 807
  • 808
  • 809
  • 810
  • 811
  • 812
  • 813
  • 814
  • 815
  • 816
  • 817
  • 818
  • 819
  • 820
  • 821
  • 822
  • 823
  • 824
  • 825
  • 826
  • 827
  • 828
  • 829
  • 830
  • 831
  • 832
  • 833
  • 834
  • 835
  • 836
  • 837
  • 838
  • 839
  • 840
  • 841
  • 842
  • 843
  • 844
  • 845
  • 846
  • 847
  • 848
  • 849
  • 850
  • 851
  • 852
  • 853
  • 854
  • 855
  • SECTION XIV Appendix:Polemical Fragments
  • 856
  • 857
  • 858
  • 859
  • 860
  • 861
  • 862
  • 863
  • 864
  • 865
  • 866
  • 867
  • 868
  • 869
  • 870
  • 871
  • 872
  • 873
  • 874
  • 875
  • 876
  • 877
  • 878
  • 879
  • 880
  • 881
  • 882
  • 883
  • 884
  • 885
  • 886
  • 887
  • 888
  • 889
  • 890
  • 891
  • 892
  • 893
  • 894
  • 895
  • 896
  • 897
  • 898
  • 899
  • 900
  • 901
  • 902
  • 903
  • 904
  • 905
  • 906
  • 907
  • 908
  • 909
  • 910
  • 911
  • 912
  • 913
  • 914
  • 915
  • 916
  • 917
  • 918
  • 919
  • 920
  • 921
  • 922
  • 923
  • 第十四部分 附录:辩论的碎片
  • 856
  • 857
  • 858
  • 859
  • 860
  • 861
  • 862
  • 863
  • 864
  • 865
  • 866
  • 867
  • 868
  • 869
  • 870
  • 871
  • 872
  • 873
  • 874
  • 875
  • 876
  • 877
  • 878
  • 879
  • 880
  • 881
  • 882
  • 883
  • 884
  • 885
  • 886
  • 887
  • 888
  • 889
  • 890
  • 891
  • 892
  • 893
  • 894
  • 895
  • 896
  • 897
  • 898
  • 899
  • 900
  • 901
  • 902
  • 903
  • 904
  • 905
  • 906
  • 907
  • 908
  • 909
  • 910
  • 911
  • 912
  • 913
  • 914
  • 915
  • 916
  • 917
  • 918
  • 919
  • 920
  • 921
  • 922
  • 923
  • 译者后记
  • 小逻辑(一)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第一章 导言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 第六节
  • 第七节
  • 第八节
  • 第九节
  • 第十节
  • 第十一节
  • 第十二节
  • 第十三节
  • 第十四节
  • 第十五节
  • 第十六节
  • 第十七节
  • 第十八节
  • CHAPTER Ⅱ Preliminary Notion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第二章 初步的概念
  • 第十九节
  • 第二十节
  • 第二十一节
  • 第二十二节
  • 第二十三节
  • 第二十四节
  • 第二十五节
  • CHAPTER Ⅲ First Attitude Of Thought To Objectivity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第三章 思想关于客观性的第一种态度
  • 第二十六节
  • 第二十七节
  • 第二十八节
  • 第二十九节
  • 第三十节
  • 第三十一节
  • 第三十二节
  • 第三十三节
  • 第三十四节
  • 第三十五节
  • 第三十六节
  • CHAPTER Ⅳ Second Attitude Of Thought To Objectivity
  • Ⅰ. Empiricism
  • 37
  • 38
  • 39
  • Ⅱ. The Critical Philosophy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第四章 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二种态度
  • Ⅰ. 经验主义
  • 第三十七节
  • 第三十八节
  • 第三十九节
  • Ⅱ. 批判哲学
  • 第四十节
  • 第四十一节
  • 第四十二节
  • 第四十三节
  • 第四十四节
  • 第四十五节
  • 第四十六节
  • 第四十七节
  • 第四十八节
  • 第四十九节
  • 第五十节
  • 第五十一节
  • 第五十二节
  • 第五十三节
  • 第五十四节
  • 第五十五节
  • 第五十六节
  • 第五十七节
  • 第五十八节
  • 第五十九节
  • 第六十节
  • CHAPTER Ⅴ Third Attitude Of Thought To Objectivity
  • Immediate or Intuitive Knowledge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第五章 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三种态度
  • 直接或直观的知识
  • 第六十一节
  • 第六十二节
  • 第六十三节
  • 第六十四节
  • 第六十五节
  • 第六十六节
  • 第六十七节
  • 第六十八节
  • 第六十九节
  • 第七十节
  • 第七十一节
  • 第七十二节
  • 第七十三节
  • 第七十四节
  • 第七十五节
  • 第七十六节
  • 第七十七节
  • 第七十八节
  • CHAPTER Ⅵ Logic Further Defined And Divided
  • 79
  • 80
  • 81
  • 82
  • 83
  • 第六章 逻辑学的进一步规定和划分
  • 第七十九节
  • 第八十节
  • 第八十一节
  • 第八十二节
  • 第八十三节
  • CHAPTER Ⅶ First Sub-Division Of Logic
  • The Doctrine Of Being
  • 84
  • 85
  • A. —QUALITY
  • (a)Being
  • (b)Being Determinate
  • (c)Being-for-self
  • B. —QUANTITY
  • Pure Quantity
  • (b)Quantum(How Much)
  • (c)Degree
  • C. —MEASURE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第七章 逻辑学的第一部分
  • 存在论
  • 第八十四节
  • 第八十五节
  • A. 质
  • (a)存在
  • (b)定在
  • (c)自为存在
  • B. 量
  • (a)纯量
  • (b)定量(多少)
  • (c)度
  • C. 尺度
  • 第一百零七节
  • 第一百零八节
  • 第一百零九节
  • 第一百一十节
  • 第一百一十一节
  • 小逻辑(二)
  • 版权信息
  • CHAPTER Ⅷ Second Sub-Division Of Logic
  • The Doctrine Of Essence
  • 112
  • 113
  • 114
  • A. —ESSENCE AS GROUND OF EXISTENCE
  • (a)The pure priniples or categories of Reflection
  • (β)Difference
  • (γ)The Ground
  • (b)Existence
  • (c)The Thing
  • B. —APPEARANCE
  • 131
  • (a)The World of Appearance
  • (b)Content and Form
  • (c)Relation or Correlation
  • C. —ACTUALITY
  • 142
  • 143
  • 144
  • 145
  • 146
  • 147
  • 148
  • 149
  • (a)Relationship of Substantiality
  • (b)Relationship of Causality
  • (c)Reciprocity or Action and Reaction
  • 第八章 逻辑学的第二部分
  • 本质论
  • 第一百一十二节
  • 第一百一十三节
  • 第一百一十四节
  • A. 本质作为实存的根据
  • (a)纯反思的规定或范畴
  • 第一百一十五节
  • (b)差别
  • (c)根据
  • (b)实存
  • (c)物
  • B. 现象
  • 第一百三十一节
  • (a)现象世界
  • (b)内容与形式
  • (c)关系或相互关系
  • C. 现实
  • 第一百四十二节
  • 第一百四十三节
  • 第一百四十四节
  • 第一百四十五节
  • 第一百四十六节
  • 第一百四十七节
  • 第一百四十八节
  • 第一百四十九节
  • (a)实体的关系
  • (b)因果关系
  • (c)相互作用或作用与反作用
  • CHAPTER Ⅸ Third Sub-Division Of Logic
  • The Doctrine Of The Notion
  • 160
  • 161
  • 162
  • A. —THE SUBJECTIVE NOTION
  • (a)The Notion as Notion
  • (b)The Judgment
  • (a)Qualitative Judgment
  • (β)Judgment of Reflection
  • (γ)Judgment of Necessity
  • (δ)Judgment of the Notion
  • (c)The Syllogism
  • (a)Qualitative Syllogism
  • (β)Syllogism of Reflection
  • (γ)Syllogism of Necessity
  • B. —THE OBJECT
  • 194
  • (a)Mechanism
  • (b)Chemism
  • (c)Teleology
  • C. —THE IDEA
  • 213
  • 214
  • 215
  • (a)Life
  • (b)Cognition in general
  • (a)Cognition proper
  • (β)Volition
  • (c)The Absolute Idea
  • 第九章 逻辑学的第三部分
  • 概念论
  • 第一百六十节
  • 第一百六十一节
  • 第一百六十二节
  • A. 主观概念
  • (a)概念本身
  • (b)判断
  • (a)质的判断
  • (b)反思的判断
  • (c)必然的判断
  • (d)概念的判断
  • (c)推论
  • (a)质的推论
  • (b)反思的推论
  • (c)必然的推论
  • B. 客体
  • 第一百九十四节
  • (a)机械性
  • (b)化学性
  • (c)目的性/目的论
  • C. 理念
  • 第二百一十三节
  • 第二百一十四节
  • 第二百一十五节
  • (a)生命
  • (b)普遍的认识。
  • (1)正确的认识
  • (b)意志
  • (c)绝对理念
  • 译者后记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序言
  • 作者导言
  • 致谢
  • 导论 本次调查的主题、方法和范围
  • 第一章 库拉地区的风土与居民
  • 1
  • 2
  • 3
  • 4
  • 5
  • 第二章 特罗布里恩群岛的土著们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第三章 库拉的本质
  • 1
  • 2
  • 3
  • 4
  • 5
  • 6
  • 第四章 独木舟及其航行
  • 1
  • 2
  • 3
  • 4
  • 5
  • 第五章 瓦加的礼仪性建造
  • 1
  • 2
  • 3
  • 4
  • 第六章 独木舟的下水及礼仪性的访问 ——特罗布里恩的部落经济
  • 1
  • 2
  • 3
  • 4
  • 5
  • 6
  • 7
  • 第七章 一个库拉远航船队的启程
  • 第八章 船队在穆哇的第一次停泊
  • 1
  • 2
  • 3
  • 第九章 在皮洛路海湾航行
  • 1
  • 2
  • 3
  • 4
  • 第十章 船只失事的故事
  • 1
  • 2
  • 3
  • 4
  • 5
  • 第十一章 在安菲列特 ——库拉的社会学
  • 1
  • 2
  • 3
  • 4
  • 第十二章 在特瓦拉和萨纳罗亚 ——库拉的神话
  • 1
  • 古玛甲布的故事
  • 古玛甲布之歌
  • (1)
  • (2)
  • (3)
  • (4)
  • (5)
  • (6)
  • 2
  • 3
  • 4
  • 库达尤里的飞行独木舟神话
  • 5
  • 卡萨崴外瑞塔和古玛卡拉克达克达的故事
  • 6
  • 7
  • 8
  • 阿图阿乙内、阿图拉莫阿和西纳特穆巴蒂耶乙的神话
  • 第十三章 在萨如沃纳海滩
  • 1
  • 凯卡卡亚咒语
  • 塔洛咒语
  • 塔巫亚咒语(海螺壳咒语)
  • 2
  • 凯乙库纳·塔布约咒语
  • 卡伐利库利库咒语
  • 凯塔维勒纳·穆沃伊纳瓦加咒语
  • 3
  • 卡巫巴纳乙
  • 第十四章 在多布的库拉 ——交换的技巧
  • 1
  • 2
  • 3
  • 括乙加帕尼咒语
  • 第十五章 回家的路程 ——卡洛玛贝壳的捕捞与制作
  • 1
  • 2
  • 3
  • 卡洛玛之制造报告
  • 4
  • 第十六章 多布人回访西纳科塔
  • “巫伐拉库”远航时间表
  • 2
  • 3
  • 第十七章 巫术与库拉
  • 1
  • 2
  • 3
  • 4
  • 5
  • 6
  • 7
  • 库拉巫术及其相应活动表
  • 8
  • 9
  • 10
  • 11
  • 12
  • 第十八章 巫术词语的魔力——一些语言学的资料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第十九章 内陆库拉
  • 1
  • 2
  • 3
  • 4
  • 第二十章 基里维纳和基塔哇之间的远航
  • 1
  • 2
  • 3
  • 第二十一章 其余库拉分支及旁支
  • 1
  • 2
  • 3
  • 4
  • 5
  • 第二十二章 库拉的意义
  • 照片
  • 地图
  • 西方学术经典译丛(全新译本)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1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一套被严重低估了的丛书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这是双语的,对,有英文版的;其次,好多过去因为意识形态缘故删掉的段落被非常及时的补充回来了;再有,这是一套严谨的学术著作,很难得能够凑齐!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阅读经典

      如果时间有限,那就阅读经典!如果精力有限,那就阅读经典!直接能阅读原文最好!这套难能可贵的还是非阉割版!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