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用轻松幽默打破法律语言的晦涩与复杂,以生动的案例分析人人都能理解的思维模式。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赋能:提升法律思维力”“模式:运用法律思维的实践”“预防:法律思维的最高境界”三编内容,全书共50讲,每一讲从不同角度诠释不同的法律思维。

涉及权利的解读、程序的力量、法律 思维的实践路径、证据思维、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案、法律风险的预防等。采取“案例点评”的方式,注重趣味性,通俗易懂。

日常思维中本就蕴藏着法律思维,本书要做的就是唤醒公众的认知,把日常思维中的法律思维挑出来、再放大,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想得更明白,演绎成为自己的思维武器,转化为自己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学会像法律人一样思考
  • 第一编 赋能:提升法律思维力
  • 第一章 超脱日常思维的法律思维
  • 第1讲 相识:面对纠纷多用些法律思维
  • 第2讲 异同:有个性的法律思维
  • 第3讲 习惯:法律人思考的方式
  • 第4讲 标准:法律人解决问题的态度
  • 第5讲 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真正含义
  • 第6讲 选择:人们为什么喜欢挑战规则
  • 第二章 用权利的语言解读生活
  • 第7讲 区分:生活中的“权利”语言
  • 第8讲 困惑:权利的语言为什么难懂
  • 第9讲 主张:为了权利而斗争
  • 第10讲 博弈:权利与权力的恩怨
  • 第11讲 保护: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
  • 第12讲 边界:权利不得滥用
  • 第三章 程序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
  • 第13讲 权衡:程序与结果谁更重要
  • 第14讲 取舍:不能牺牲程序换结果
  • 第15讲 反思:大众思维为何质疑程序
  • 第16讲 价值:没有程序就不会有正义
  • 第17讲 预期:程序带来的安全感
  • 第二编 模式:运用法律思维的实践
  • 第四章 法律思维的实践技巧
  • 第18讲 启动:法律思维从学会提问开始
  • 第19讲 定位:按下法律关系“识别键”
  • 第20讲 表达:当好案件事实的“搬运工”
  • 第21讲 争点:一眼看穿案件争议的焦点
  • 第22讲 比较:法律世界里如何“比大小”
  • 第23讲 发散:好玩的法律逆向思维
  • 第五章 官司没证据,神仙也难助
  • 第24讲 证明: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
  • 第25讲 质量:我要证据,能上法庭的证据
  • 第26讲 数量:有多少证据才算够
  • 第27讲 规则:证据最怕寂寞与孤独
  • 第28讲 主导:让证据思维成为庭审“主播”
  • 第29讲 例外:没有证据也有办法逆袭
  • 第六章 法律思维眼中的最佳方案
  • 第30讲 双赢:通往最佳解决方案的路径
  • 第31讲 导向:超级务实的法律思维
  • 第32讲 成本:法律人如何算好经济账
  • 第33讲 变换:最佳方案也许就在拐角处
  • 第34讲 美化:案件事实的“颜值”很重要
  • 第35讲 情境:巧妙设计解决纠纷“背景图”
  • 第三编 预防:法律思维的最高境界
  • 第七章 你见或不见,风险都在那里
  • 第36讲 察觉:看不见的法律风险
  • 第37讲 寻找:跟着感觉找风险
  • 第38讲 评估:风险面前算大账不算小账
  • 第39讲 角度:风险面前并非人人平等
  • 第40讲 类别:法律风险的不同种类
  • 第八章 风险不让老实人吃亏
  • 第41讲 立场:不做法律风险的制造者
  • 第42讲 分辨:人情世故背后的法律风险
  • 第43讲 设计:守好制度预防的关口
  • 第44讲 距离:离风险只有一步之遥
  • 第45讲 场景: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 第九章 法律思维助你化险为夷
  • 第46讲 割舍:掐灭法律风险导火索
  • 第47讲 过滤:编织法律风险过滤网
  • 第48讲 转移:摆脱法律风险的阴霾
  • 第49讲 合力:系统化解风险的方案
  • 第50讲 出击: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 结语 言有尽而意无穷
  • 附录 25种法律思维检索表
  • 后记 将普法进行到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中国法制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制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