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提供中国通史的全新读法,讲透中国历史的逻辑。本册为你详解东汉帝国独特的运作方式。

内容简介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一套全新的中国通史。不是为读者介绍干巴巴的历史事件和知识点,而是发掘中国历史背后的深层逻辑,提供一套崭新的读懂中国历史的认知方法。系列共4辑13册,全景呈现“中国”这个独特而顽强的生命体的演进。

第5册《危机与考验》紧紧围绕东汉帝国的独特运作方式展开论述,帮助我们理解中国从秦汉到隋唐之间的过渡有着有趣的历史演进模式,你会看到:
东汉和西汉虽然都是“汉”,但东汉政权的基础是皇帝和世家大族共治;
外戚、宦官和士族三方势力在朝廷上反复拼杀,最终瓦解了汉帝国;
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可以在东汉找到源头,那就是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曹操的崛起可不是因为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是因实行屯田而来的强势权力;
王充是一位很特别的思想家,无意中成了汉代儒学向魏晋玄学转变的关键人物……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 第一讲 西汉、东汉大不同
  • 01 历史的功用只是以史为鉴吗?
  • 02 带着同理心研究历史
  • 03 西汉的主流观念
  • 04 王莽为什么热衷于改官名?
  • 05 “天人感应”与扭曲的政治运作
  • 06 王莽莫名其妙的统治
  • 07 王莽政权后期的骚乱
  • 08 众叛亲离的王莽
  • 09 刘秀的崛起与隐忍
  • 10 王莽死后的权力斗争
  • 11 旧秩序与新生命
  • 第二讲 外戚、宦官和士族的博弈
  • 01 从周到汉的天命观念
  • 02 谶纬之学与西汉、东汉交替
  • 03 定都洛阳与西北局势大变
  • 04 东汉皇后的背景非常深
  • 05 西汉、东汉政治的根本差异
  • 06 世家大姓的兴起是东汉一大特色
  • 07 不懂外戚,就没法懂得东汉政治史
  • 08 皇权衰弱与外戚、宦官轮流掌权
  • 09 士族的兴起与清议挑战既有格局
  • 10 外戚、宦官和外朝士族的三方争斗
  • 11 权倾朝野的跋扈将军梁冀
  • 12 皇后不只是皇后,皇太后也不只是皇太后
  • 13 宦官诛杀梁冀,士族和宦官对立
  • 第三讲 汉帝国的运作和社会风气
  • 01 “历史进化以渐不以骤”
  • 02 历史事物的延续和断裂
  • 03 汉朝二十等爵制对帝国秩序的帮助
  • 04 二十等爵制的运转
  • 05 二十等爵制的运转(续)
  • 06 代田法和牛耕的发明
  • 07 农业技术发展的社会效应
  • 08 两汉的城市发展
  • 09 豪左都成了豪右
  • 10 东汉宗族组织的变化
  • 11 东汉厚葬风气与六朝门第雏形
  • 第四讲 汉朝的食衣住行
  • 01 从汉字看稻米种植的扩大
  • 02 汉朝人主食麦,一天两餐
  • 03 汉朝人吃的其他食物
  • 04 外来食材和烹饪方式
  • 05 蔬菜、肉食和饮品
  • 06 食物制作和食物保存
  • 07 汉朝人的衣着
  • 08 衣着颜色和各式各样的鞋子
  • 09 汉朝人的居住
  • 10 汉朝建筑的创新与堂间建筑风格
  • 11 汉朝人的出行
  • 12 汉朝的食衣住行总结
  • 第五讲 民间宗教与汉末乱局
  • 01 汉朝主流的阴阳五行和天人感应世界观
  • 02 主流世界观如何形成
  • 03 阴阳五行和天人感应塑造人们的观念
  • 04 天人感应的实际用途和专职巫者
  • 05 东汉后期的党锢之祸
  • 06 皇太后才是理解东汉政治的关键
  • 07 皇帝卖官,生意越做越大
  • 08 地方大族趁乱崛起
  • 09 清流品评搅局政坛
  • 10 地方乱局与道教的兴起
  • 11 太平道的黄巾起事
  • 12 五斗米道与帝国分裂
  • 第六讲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大不同
  • 01 前四史的崇高地位
  • 02 班固《汉书》与断代史传统
  • 03 比较《史记》与《汉书》,古已有之
  • 04 《汉书》的“志”是一项独特贡献
  • 05 《后汉书》的风格特色
  • 06 《三国志》如何进入“前四史”
  • 07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
  • 08 汉朝以后的人物品评风气
  • 09 毛宗岗品评三国
  • 10 三国观念是历史一步步架构出来的
  • 11 三国叙事中,蜀汉如何成为正统
  • 第七讲 豪族世家与部曲佃客
  • 01 汉末战争的土地问题根源
  • 02 土地问题带来社会流动问题
  • 03 给出的权力再也收不回
  • 04 洛阳的动乱和瓦解
  • 05 流民问题和掠夺问题接踵而至
  • 06 “挟天子以令诸侯”经不起推敲
  • 07 曹操的真正优势是屯田制
  • 08 三分天下与土地生产秩序
  • 09 西北地区无暇顾及
  • 第八讲 天马行空的王充和魏晋清谈
  • 01 我不喜欢王充,但是王充很重要
  • 02 充满矛盾的思想家王充
  • 03 矜才负气的乡曲之士
  • 04 王充论儒学
  • 05 王充对儒家的批评
  • 06 王充的反驳有时候比他反驳的观点还混乱
  • 07 《论衡》与时代思想风气的转移
  • 08 叛逆而个性的游谈
  • 09 《论衡》提供了魏晋游谈所需的奇谈怪论
  • 10 玄学诞生的思想基础
  • 第九讲 魏晋新文化的形成
  • 01 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观念
  • 02 从清议到九品中正制
  • 03 门第是六朝历史的真正重心
  • 04 魏晋南北朝不同于秦汉的地方
  • 05 门第控制庄园,且不断强化
  • 06 从皇帝到平民,意义都已经改变
  • 07 身份决定一切
  • 08 贵族身份的区分与五石散
  • 09 清谈风气对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
  • 10 “竹林七贤”与魏晋艺术的开创性
  • 11 佛教的特殊地位
  • 第十讲 外来势力的迫近
  • 01 中国经历的系列冲击
  • 02 从印度佛教到中亚佛教
  • 03 了解佛教才能了解亚洲历史
  • 04 原始佛教的起源
  • 05 悉达多的困惑
  • 06 悉达多求道
  • 07 原始佛教的教义
  • 08 十二因缘
  • 09 佛教分裂为上座部和大众部
  • 10 中国大乘佛教的思想渊源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3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东汉部分

    本卷是东汉部分 + 对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的评论,佛教初步。作者秉承钱穆先生 “历史进化以渐不以骤”,逐步展现中国历史的渐变进程,东汉从西汉的皇权帝国,因为土地兼并,大姓士族和皇族共治天下,一直发展到魏晋时期,皇权沦为摆设,大族军阀混战,天下重回战国时期,作者这套中国通史还是值得一读。看这套书才能体会 2 千年帝制是如何发展到今天,而且为什么不能回头。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承接了上册,由篡汉的王莽过渡到东汉更为混乱的政权,可能正是这段时期到三国、魏晋政权动荡、朝堂混乱,显得这段历史也比较琐碎,很多不认识的人、不了解的事冒出来,这一册更像是上一册没讲完的小尾巴,还纳入了一些汉代社会风气、衣食住行等内容。一、西汉、东汉政治的根本差异从皇后的角色和作用中,可以看出西汉和东汉政治的根本差异。西汉的实际统治者是皇姓刘家,纵然有几位太后或太皇太后掌权,但那只是一时的变化,并非制度性的安排。东汉的政治结构,变成了大姓共治,刘姓皇帝必须得到几个大姓支持、合作,才能坐稳皇帝之位。皇后就从皇帝的妻子,转型成为刘姓与其他大姓共享权利的手段。东汉不光外戚的势力变大、宦官也比西汉的势力强大,东汉的皇帝坐在那个皇位上,简直弱小、可怜又憋屈,而且太后还故意选年纪小、身体差的后嗣当皇帝,以便于掌权。杨照老师的讲解,让读者看到了汉代朝堂上几方势力的拉锯,原来东汉的皇帝我几乎都不认识,不只是我的原因,还有 “历史” 的原因。二、“历史进化以渐不以骤” 王莽篡夺西汉王位后,进行了一系列又憨又莽的政治运作。举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他热衷于改官名,觉得只要官名取得好,政治秩序就会完美地运作,今天换一个官名、明天换一个,官员自己都还没闹明白,职责变得混乱不堪,官员也不能按部就班完成自己的工作。这么做,官员的薪水也成了混乱的问题。铺陈了王莽和东汉的乱象后,杨照老师述说了钱穆先生的一个观念:“历史进化以渐不以骤”,历史的变化是慢慢积累的,不会一下子就变。王莽的政治设计虽然是一种大力改造,但未得其果。其所犯的错误就在于不相信、不尊重 “历史进化以渐不以骤” 的法则。“历史的变化由数不清的诸多变化相互影响、相互运作而成,没有人能以主观意志操控、决定这些数不清的变化因素和力量。” 历史的 “渐” 与 “骤” 也是杨照老师写这本书所运用的法则,“骤” 是历史上那些重大、快速、一时的变化,这些重大的事件很容易被标记、被描述,但阐述历史的 “渐” 就没那么容易了,它是历史事件背后数不清的变量,是政治、经济、社会相互运作的复杂原因。这也才有了本书中除了政治部分之外,对汉朝衣食住行、民间宗教的挖掘,我对汉朝人所吃食物的内容很感兴趣,有了这些内容,汉朝普通人的生活如在眼前,也更能理解平民的流变。毕竟历史不只有皇帝、大臣,还有这些看似无关紧要、却是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 “渐”。三、汉朝二十等爵制二十等爵制是将所有人分成二十个不同等级。从最低的一等到第八等,属于平民的阶级;第九等以上,是官职的等级。之前在秦的制度中,是按照军功来定爵,到了汉朝没有持续的战争,也便没有了普遍的军功晋爵,但人们还可以用其他方式晋爵,比如皇帝赐爵。杨照老师在书中说二十等爵制对帝国秩序有着很重要的帮助,只说二十等爵制的作用倒没什么让我醍醐灌顶的,他把这种作用和当时的社会联系在了一起。社会已经变化了,中国社会从秦汉开始,逐渐从原来的封建社会,转为帝国社会。还记得第二册中讲 “昭穆制” 和 “大宗小宗制” 时,我就觉得哇,周人好聪明啊,为了让血缘关系更紧密,社会更团结,这方法想的很不错。现在我又来惊叹后人的聪明了。二十等爵制可以保存人们的基本信息资料,有利于社会组织的重构。以前人们有那样的宗族环境,现在很多不同地方、不同种族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想要这个新集体稳定有效地运作,需要的就是二十等爵制来维系的上下级关系。二十等爵制还可以用官爵来赎罪,这样还可以引导百姓接受法律制裁而不至于逃出法外。可以付出相对较小的代价来赎罪,这样就不会放弃所有身份和财产逃亡。从宗族维系的社会关系到二十等爵制下的帝国秩序,这也是历史的 “渐”。四、曹操的优势并非 “挟天子以令诸侯” 杨照老师认为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 的故事经不起推敲,东汉末年、汉室衰微,当时落魄的汉献帝在无人帮助、收留的情况下回到旧都洛阳,后来曹操将他迎至许都,并以皇帝的名义号令诸侯。皇帝的威望都已经降到了极点,仅凭 “挟天子” 便 “令诸侯” 的推理是不合理的。应该反向问一问:别人都不敢接受献帝,为什么偏偏曹操敢?好有道理。正是因为曹操占据优势,才敢这么做。曹操之所以占据优势,是因为他实行屯田制,屯田和保护归顺地主这两大举措,建立起了安全、有保障的农业生产基础。书的后半段还讲了魏晋时期的文化和魏晋时期外来佛教的传入,还是那份娓娓道来,还是那份深入浅出,历史进化以渐不以骤,不以成败论英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作者阐明了魏晋时期贵族张扬个性的缘由,佛教传入中国的背景以及在中国的发展变化。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7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