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前《华尔街日报》驻京记者,透过新兴城市和农民工群体,聚焦大变革时代下个体的命运故事。

内容简介

“出去”,农民工用这个简单的词定义他们的流动生活。“在家没事做,所以我出去了”,出去打工的故事就是这样开始的。

如今,中国有一亿五千万农民工。在南部工厂林立的城市,农民工在拉动国家出口经济的流水线上全力以赴。他们代表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是一百年来欧洲移民到美国总人数的三倍。

新一代农民工出现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认为,迁徙是一条追求更好生活的路。他们比上一辈更年轻,受过更好的教育,外出的动机也更多是因为对城市机会的追求,而不是受农村贫困所迫。

是自尊,而不是恐惧,让他们留在城市。走出家乡并留在外面——出去,就是改变你的命运。

当我想写本关于中国的书时,这个国家的农民工吸引了我——几百万人,离开村庄,去城市工作。直到后来,我才发觉,原来我跟我写到的那些女孩有着那么深的联系。我也离开了家,了解生活在举目无亲的地方那种孤独漂浮的感觉;我亲身感受到人轻易就会消失不见。我也更能理解那种全新开始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打工女孩的故事有某些共性。在工厂里你很容易迷失自我,那里有成百上千个背景相似的姑娘:在农村出生,没念过什么书,穷。工厂是做什么的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工作带来的艰难或机遇。打工女孩的命运转折点永远是她向老板发难的时候。那一刻她冒着失去一切的风险,从人群中脱颖而出,迫使这个世界将她视为一个个体。

在中国,外出务工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绝大多数外国媒体都报道过工厂内部的恶劣环境,许多写中国农民工的书也并不真实。我希望能写点儿别的,写写工人自己怎么看待外出务工。我尤其对女性感兴趣。背井离乡,她们得到最多,或许失去也最多。

目录

  • 版权信息
  • 献词
  • 中文版序
  • 第一部 城市
  • 一 出去
  • 二 城市
  • 三 穷死是罪过
  • 四 人才市场
  • 五 打工女孩
  • 六 方与圆
  • 七 八分钟约会
  • 八 流水线英语
  • 第二部 村庄
  • 九 村庄
  • 十 华南茂
  • 十一 爱情与金钱
  • 十二 完美健康
  • 参考资料
  • 致谢
  • 对话张彤禾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4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60-70后走过的奋斗之路

    现在职场上的中坚力量是 80-90 后,普遍的说法是 60-70 后赶上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高峰期,是幸运儿,感叹现在经济不好,我作为他们中的一员,过去 30 年中国 “改革开放” 的亲历者,建议现在的 90 后看看这类书,让时光倒流,想象一下如果也是其中一员,会如何生活和选择。作者是台湾移民美国二代,典型的 “香蕉”,丈夫是写《江城》的何伟,同样是 70 后的这对美国夫妻,带着有色眼睛来中国,看中国的眼光很像现在去印度的中国网红,包括何伟的 “江城三部曲”,优秀的地方是细节很翔实,语气动人,但调子阴暗,10 年前出版,写的是 20-30 年前东莞的农民工,相似的还有纪录片《厚街》,贾樟柯系列作品,满足了欧美人的猎奇和优越感,今天看我也不想批判,反而感谢他们对当时情况的细致的记录,对比今天东莞,真心为中国人取得的成绩自豪。20-30 年前的东莞最出名的是农民工和发廊小姐,内地海量的下岗(失业)青壮年,男的开摩的(摩托车载客),女的下海,东莞和深圳承接了港澳台劳动密集性的加工业,工人没有任何保险福利,医疗保障,长时间加班,“得到” 的李南南老师讲这本书,说南下的农民工愿意去广东,是因为有清晰的、看得见的阶梯。有点儿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故土重迁的农耕民族,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背井离乡,作者当年是供职《华尔街日报》,后来还在 TED 演讲控诉 “血汗工厂”。而现在美国为了打压中国,想把供应链转移到越南和印度,再复制一遍东莞的经验有点可笑。当年的 60-70 后到东莞的 “打工女孩” 基本是初中程度,他们只能做劳动密集性工作,现在的 90 后普遍受大学教育,自然企业也要提升,大疆和比亚迪取代富士康,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和勤劳的民族,因为稻作农耕,我们民族性就适合分工协同的集体劳动,只要有和平的环境,很快就能翻身。中国传统纪年 30 年为一世,50-80 年中国完全处于前工业化时期,80% 的人口是农民,生活目的只能为了温饱,复现了几千年的农耕生活状态和缓慢节奏。而 80-2010 年是中国的工业化时期,环境污染 + 血汗工厂 + 财富惊人的积累,完成了城市化,可对比欧美的 20-30 年代,东亚的 60-80 年代,重现港台的《大时代》。而 2010-30 年,中国将进入现代化,现在中国人走在欧美的大街上都不会对硬件设施和电器设备有任何惊讶,未来的中国将和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设施同步,同时要完成的是软件上思想的提升,文化自信,法治文明环境和医疗人文关怀。10 年前,东莞也遭遇比今天更严重的经济危机(推荐查一下 2010 年到 2022 年的东莞房价),当年作者在东莞遇到的人都很羡慕她英文讲的流利,作者采访和记述的 2 位主人公都是湖南人,无论作者如何诱导,女孩们认为教员是个伟大的诗人,敢于违抗传统,娶他心爱的女人,是一个浪漫的英雄。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打工女孩》读后感

      这本书读来有种分外的亲切。大学毕业后我就来了广州,书中描述的生活,虽然许多没有亲历,但在身边都能找到影子,在公交站,餐馆,甚至就是某些同事。经历不尽相同,感受却十分相似。我也是出生在农村,少不更事就离开家乡来到一个陌生又变动不居城市,老一辈的经验在这里不再管用,只能靠自己在各种不确定的包围下努力适应生存,期望在这里立足生根。书里虽然描述的是几位 80 后打工女孩,但每一个身处城市化进程中或打工或创业的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另一种视角能令人反省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0条书评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