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分享独家证悟的创意经验——刹那的灵感有迹可循,神秘复杂的创意如何学习?创意是一场人生修行。

内容简介

刹那的灵感有迹可循,神秘复杂的创意如何学习?创意是一场人生修行。创意虽神秘,也是可以“学”的。在这里,赖声川提出一整套创意理念,从灵感的产生到实践转化,总结出“创意金字塔”模型。赖声川结合生活体验、作品案例,分享积累多年的创作和教学经验,解析创意生成和实现的过程,实用,开放,引人思索。《赖声川的创意学》不仅写给创意产业工作者,每个普通人也可以有所领悟,激发创意,高品质生活。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新版序
  • [原序] 创意固然神秘
  • 第1章 创意魅影
  • 创意领风骚
  • 社会的创意假象
  • 僵化的创意
  • 第2章 创意二部曲
  • 创意能学吗
  • 界定不该界定的创意
  • 创意二部曲
  • 题目是什么
  • 创意是发现的旅程
  • 延伸思考 个人应用的实际问题
  • 第3章 灵感的仓库
  • 呼唤缪斯
  • 什么是灵感
  • 小火慢炖的灵感:《如梦之梦》
  • 延伸思考 个人应用的实际问题
  • 第4章 创意的神秘电脑
  • 我们早就养着一台电脑
  • 活化库存
  • 创意的来源
  • “灵感”的关键
  • 延伸思考 个人应用的实际问题
  • 第5章 创意金字塔
  • 菩提迦叶的涂鸦
  • 右边的迷思
  • 被遗忘的左边
  • 寂寞圣贤
  • 本体与附属品
  • 智慧贬值
  • 创意的金字塔
  • 有机创意
  • 延伸思考 个人应用的实际问题
  • 第6章 创意的泉源
  • 知所不能知
  • 泉源与屏障
  • 培养还是揭露
  • 延伸思考 个人应用的实际问题
  • 第7章 创意的智慧
  • 什么能做
  • 人生智慧
  • 智慧能量
  • 智慧的准备
  • 格式的牢笼
  • 延伸思考 个人应用的实际问题
  • 第8章 创意三毒
  • 撬开屏障的保护膜
  • 内在阻塞
  • “经验”:一场无法停止的累积
  • 习 性
  • 喜好与习性
  • 动机
  • 延伸思考 个人应用的实际问题
  • 第9章 如何看
  • 差异视角
  • 创意空间
  • 去标签
  • 裂隙创意
  • 无限可能性王国
  • 延伸思考 个人应用的实际问题
  • 第10章 三观
  • 天才与疯子之间
  • 世界观
  • 关系与连结
  • “如是观”:看见事物原貌
  • “因果观”:看见事物前因后果
  • 仔细看就对了
  • 进入当下
  • 延伸思考 个人应用的实际问题
  • 第11章 转化
  • 三毒转为三智慧
  • 如何看经验
  • 如何看习性
  • 如何看动机
  • 延伸思考 个人应用的实际问题
  • 第12章 方法的机器
  • “创”与“作”
  • 当构想寻找形式
  • 万物运行原理
  • 作品的内在需求
  • 作品如何站得起来
  • 完美的表现
  • 排列组合
  • 古典秩序:两种策略
  • 结构的口诀
  • 延伸思考 个人应用的实际问题
  • 第13章 技巧的智慧
  • 结构的拼图
  • 熟能生巧
  • 双视线
  • 融合的奥秘
  • “块状”视野
  • 如何看工作中的结构
  • 美感
  • 延伸思考 个人应用的实际问题
  • 第14章 重新设定操作系统
  • 创意模式
  • 游戏
  • 连结的秘密
  • 转化的秘密
  • 连结动机
  • 连连看
  • 开放与交换
  • 延伸思考 个人应用的实际问题
  • 第15章 施工中
  • 特殊时光
  • 口诀:“做”
  • 个人仪式
  • 禅定
  • 闭关
  • 自然的灵感
  • 瓶颈
  • 妥协
  • 酝酿
  • 延伸思考 个人应用的实际问题
  • 第16章 结语
  • 病与药
  • 艺术当做宗教
  • 在生命中寻找艺术,还是在艺术中寻找生命
  • 新潮与原创
  • 接受批评
  • 做你自己
  • 最后:回到动机
  • 附录一 创意如何成为一种产业
  • 附录二 创意金字塔的进化
  • 赖声川的创意学(别册)
  • 1979
  • 1980
  • 1982
  • 1983
  • 1984
  • 1985
  • 1986
  • 1987
  • 1988
  • 1989
  • 1990
  • 1991
  • 1992
  • 1993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8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丰富阅历,用心去“看”、去感悟

    书中打破了我以往对创意那种玄之又玄、不可捉摸的固有认知。赖声川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剖析创意,从 “创意二部曲” 讲起,让我明白构想与执行缺一不可,光有天马行空的想 法不行,还得有能力将其落地。 “创意金字塔” 理论更是印象深刻,它清晰呈现出创意生成的底层逻辑,原来扎实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是根基,然后依靠智慧去转化,最终才能达成创意呈现。这提醒着我日常要不断丰富阅历、汲取知识,为创意的萌发储备能量。 “创意三毒” 的阐述也发人深省,经验、习性、动机这些平日里容易忽视的方面,竟会成为创意路上的绊脚石。比如总依赖过往经验,确实会陷入思维定式,限制了新思路的产生。这让我意识到要时常审视自己,主动打破那些禁锢创意的习惯与不当动机。 而关于创意实现方法里提到的 “如何看”,启发我要用多元、全新的视角去观察世界,世间万物都可能成为创意的灵感源泉,只要用心去 “看”、去感悟。

      2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创意是实践

      为什么好文章是妙手偶得?为什么音乐家能即兴演奏美妙的音乐?不是因为他们努力花样翻新,而是因为他们很清楚什么不能做,清楚边界在哪里。就像一位禅师说的:初学者心中可能性很多,专家心中可能性很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看完最大的感受是这一套模型固然不错,但实在太主观了。不过想来也并不是赖导的错,对创意的把握说到底还是非常个人的。别人的经验也许可以有启发,但不能代替整个成长的漫长过程。说到底你要先在生活中进阶到足够的深度,才能在创作上打开相应的通路。而我们大多数人是想用创作来解决生活困境,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当然我们也可以反驳说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了还债写作,也能写出伟大的作品。那么就又回到了原点:方法可以传授,智慧得自己去体验,领悟。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27条书评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