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法国哲学家德勒兹谈谈福柯、戈达尔、电影和政治。

内容简介

为什么要收录这些几乎长达二十年的访谈文字?有时候,一些发声持续了如此长的时间以至于我们不知道它们是否仍然是战争的一部分,或是已经和解。诚然,哲学与对时代的愤怒不可分离,但它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安宁。

哲学不是一种强权。宗教、国家、资本主义、科学、法律、舆论、电视这些都是强权,但哲学不是。哲学内部会有大的战役(观念论与实在论,等等),但这些都是欢笑之战。因为不是强权,哲学不能对那些强权发动战役,而只能对它们发动一场没有战役的战争,一场游击战。

哲学不同强权讲话,它没有什么要说的,也没有什么要沟通的,它只是在发声。那些强权不满足于只是外在的,它们同样贯穿于我们每一个人,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处于不断的发声和与自己的游击战之中,这就是哲学的用处。

目录

  • 版权信息
  • Ⅰ. 从《反俄狄浦斯》到《千高原》
  • 1 致一位严厉批评家的信
  • 2 关于《反俄狄浦斯》的访谈(同瓜塔里)
  • 3 关于《千高原》的访谈
  • Ⅱ. 电影
  • 4 关于戈达尔《2×6》的三个问题
  • 5 关于运动—影像
  • 6 关于时间—影像
  • 7 关于想象界的疑问
  • 8 致塞尔日·达内的信:乐观主义、悲观主义和旅行
  • Ⅲ. 米歇尔·福柯
  • 9 劈开事物,劈开字词
  • 10 生命作为艺术品
  • Ⅰ.
  • Ⅱ.
  • Ⅲ.
  • Ⅳ.
  • Ⅴ.
  • Ⅵ.
  • Ⅶ.
  • Ⅷ.
  • 11 福柯的肖像
  • IV. 哲学
  • 12 代言者
  • 哲学家不是反思者,而是创造者
  • 面包师的揉面加工
  • 左派需要代言者
  • 仿造者的阴谋
  • 夫妻式的喋喋不休
  • 殖民地的俄狄浦斯
  • 文学如果死亡,那将是被谋杀的
  • 网球场上的无产者
  • 艾滋病与世界战略
  • 13 关于哲学
  • 14 关于莱布尼茨
  • 15 致里达·本·斯马依亚的信:关于斯宾诺莎
  • V. 政治
  • 16 控制与生成
  • 附言: 论控制社会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2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在皎洁的月光下

    惊叹于吉尔・德勒兹哲思的敏锐之时,更加向往米歇尔・福柯的《性经验史》。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在皎洁的月光下,喝多酒的我诚恳的在电话这头对朋友絮叨着一起去拜师!过了几天朋友酒桌上问起我,我说 “那晚我喝多了!” 没有了缘由。不惑之年,遗憾自己没有老师,亦庆幸自己没有老师。这或许是一种无奈吧!德勒兹说 ,“在一个伟大作者的著作中,风格永远是一个生命的风格,不是某种人格的东西,而是一种生命可能性的创造,一种生存方式的创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何读哲学著作?

      精读。选择最重要的著作,如有能力,中文英文日文等不同语言的版本集中通读。中译本的翻译质量参差不齐,选择时一定要慎重。广泛阅读。哲学家的访谈录,相关研究文献,尤其要留意哲学家对哲学家的解读。牢记时间线。即哲学家的生命线,以及著作的创作线。著作的前后关系,也会形成解读的关键。跳读。对于自己好不熟悉的领域,直接略过,记下几个概念就好。不必求全!掌握了以上方法,也未必读得懂哲学家的著作,毕竟哲学是艰涩的。大多数一本书就写尽哲学史的书都不可靠!如我这般愚笨之人,唯有坚持不懈了。漆黑的天空中一道电闪雷鸣,思想被炸雷击中的惶恐与通透,这就是我读哲学的体悟。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全国著名综合出版社之一,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