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马克斯·韦伯经典著作合集。

内容简介

本套书包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第一卷)、经济与社会(第二卷)、罗雪尔与克尼斯:历史经济学的逻辑问题、批判施塔姆勒,共六部。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当代思想巨匠提序导读;综汇多版精要详注,完整收录德文原版、帕森斯英译本、卡尔贝格英译本研究精髓。名家译本,精善全面,韦伯专事译者阎克文精修译本,姊妹篇“新教教派与资本主义精神”,“最后的反批评”全新中译,臻准呈现。

《经济与社会》被评选为20世纪伟大的社会学专著。书中包括京特·罗特长篇导读,多位韦伯研究专家详细注释。玛丽安妮称《经济与社会》为韦伯毕生的主要工作,全书内容涵盖了政治社会学、经济社会学、宗教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是一部韦伯的“社会学大全”。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中,进行了世界历史层面的经验比较,再现各大文明演进路径,对我们理解现代世界的由来与可能发展方向有颇多启发。

《罗雪尔与克尼斯》韦伯第一部,也是最具雄心的原创性方法论要著,韦伯方法论之奠基。在学科危机中反思社会科学,解决方法论之争问题,分析社会科学的地位与基础。对经验研究具有重要影响,理解《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键文本。

《批判施塔姆勒》韦伯方法论工作的重要环节,诊断社会科学的“疾病”,分析社会科学所处困境之根源。一切社会科学的“超验前提”,确立社会文化科学的主题,为研究者在暮色中指明方向。与当代诸多方法论密切联系:常人方法学、现象学社会学、诠释社会学、日常生活社会学……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 版权信息
  • 中译者说明
  • 英译者序
  • 新版序言
  • 前言
  • 导言
  • 导读
  • 新教伦理的论题
  • 韦伯论题的源起
  • 韦伯论题的早期与晚期版本
  • 韦伯的后期理论
  • 批评和进一步的发展
  • 新教伦理与美国的社会学
  • 韦伯《新教伦理》的姊妹篇:《新教教派与资本主义精神》
  • 就如何解读《新教伦理》给师生们的实用性建议
  • 推荐阅读书目
  • 导论
  • 马克斯·韦伯其人及其核心关切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组织轴线与思想背景
  • 组织轴线
  • 思想背景:关于资本主义和工业主义起源的争论
  • 经验观察:转向宗教,以及《新教伦理》的目标
  • 新教伦理之源:韦伯的分析
  • 加尔文宗与清教主义
  • 禁欲主义新教徒是如何引导有组织的条理化生活的
  • 禁欲主义新教徒是如何把他们有组织的条理化生活引向天职中的劳动、财富和利润的
  • 三个核心方面
  • 从新教伦理到资本主义精神
  • 新教伦理、传统经济伦理以及现代资本主义的动力
  • 资本主义精神的宗教祖先
  • 韦伯社会学的典范——《新教伦理》
  • 心态
  • 个案研究
  • 文化的影响
  • 过去和现在的交相作用
  • 过去和现在的联系:社会载体和遗产
  • 动机的程式化与升华,意外结果的准则,解释性理解的目标
  • 《新教教派与资本主义精神》
  • 世界性诸宗教的经济伦理“序言”
  • 解读《新教伦理》:文本与脚注
  • 推荐阅读书目
  • 关于新教伦理命题
  • 关于马克斯·韦伯生平与著作
  • 参考文献
  • 专用词表
  • 《新教伦理——由来、根据和背景》绪论
  • 宗教社会学序言
  • 第一部分 问题
  • 第一章 宗教归属与社会分层
  • 第二章 资本主义精神
  • 第三章 路德的“天职”观——研究的任务
  • 第二部分 禁欲主义新教诸分支的实用伦理观
  • 第四章 入世禁欲主义的宗教基础
  • 第五章 禁欲主义与资本主义精神
  • 索引
  • 附录
  • 新教教派与资本主义精神
  • 关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反批评结束语
  • 经济与社会(第1卷)
  • 版权信息
  • 缩略语列表
  • 1978年再版前言
  • 前言
  • 导读
  • 1. 断语
  • 2. 社会学理论、比较研究和历史说明
  • 3. 中世纪贸易公司的法律形式
  • 4. 古代日耳曼历史上的经济权力与政治权力
  • 5. 罗马帝国与德意志帝国
  • 6. 古代的经济理论
  • 7. 古代的政治类型学
  • 8. 韦伯对未来的预见及其学院派政治学
  • 9. 《经济与社会》的计划
  • 10. 《经济与社会》的结构
  • 11. 韦伯的政治著述
  • 12. 关于《经济与社会》的编译
  • 13. 鸣谢
  • 第一部分 概念讲解
  • 第一章 社会学基本术语
  • 篇首提示
  • 一、社会学及社会行动的定义
  • 二、社会行动的类型
  • 三、社会关系的概念
  • 四、行动取向的类型:习惯、习俗、自我利益
  • 五、正当性秩序
  • 六、正当性秩序的类型:惯例与法律
  • 七、正当性的基础:传统、信仰、成文法规
  • 八、冲突、竞争、选择
  • 九、共同体关系与联合体关系
  • 十、开放的与封闭的关系
  • 十一、社会行动的归责:代表与相互负责
  • 十二、组织
  • 十三、组织的秩序:同意与强加
  • 十四、行政型秩序和调整型秩序
  • 十五、经营,正式组织,自愿与强制型联合体
  • 十六、权力与支配
  • 十七、政治组织与僧侣政治组织
  • 第二章 社会学的经济行动诸范畴
  • 篇首提示
  • 一、经济行动的概念
  • 二、效用的概念
  • 三、行动的经济取向模式
  • 四、理性经济行动的典型举措
  • 五、经济组织的类型
  • 六、交换媒介、支付手段、货币
  • 七、货币使用的主要结果以及信贷
  • 八、市场
  • 九、经济行动的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
  • 十、货币核算的合理性。管理和预算
  • 十一、营利的概念与类型。资本的作用
  • 十二、实物形式的计算
  • 十三、货币经济形式合理性的实质条件
  • 十四、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
  • 十五、劳动的经济分工类型
  • 十六、劳动的技术分工类型
  • 十七、劳动的技术分工类型(续)
  • 十八、劳动分工的社会表现
  • 十九、劳动分工的社会表现(续)
  • 二十、劳动分工的社会表现:对物质生产资料的占用
  • 二十一、劳动分工的社会表现:对管理功能的占用
  • 二十二、对劳动者生产资料的剥夺
  • 二十三、对劳动者生产资料的剥夺(续)
  • 二十四、职业概念与职业结构类型
  • 二十四a、占用及市场关系的主要形式
  • 二十五、劳动生产率的可计算性所依据的诸条件
  • 二十六、共产主义的若干形态
  • 二十七、资本货物与资本核算
  • 二十八、贸易的概念及其主要形式
  • 二十九、贸易概念以及贸易的主要形式(续)
  • 二十九a、贸易概念以及贸易的主要形式(续)
  • 三十、资本核算达到最高度形式合理性的若干条件
  • 三十一、资本主义营利取向的主要模式
  • 三十二、现代国家的币制以及不同的币种:通货
  • 三十三、限定货币
  • 三十四、纸钞
  • 三十五、货币的形式效力和实质效力
  • 三十六、货币政策的方法与目标
  • 三十六a、补论:《国家货币理论》评注
  • 三十七、政治实体对经济秩序的非货币意义
  • 三十八、政治实体的财政
  • 三十九、公共财政对私人经济活动的影响
  • 四十、经济因素对组织形成过程的影响
  • 四十一、经济活动的主要动力
  • 第三章 正当支配的类型
  • (一)正当性的基础
  • (二)辅之以官僚行政班子的合法权威
  • (三)传统型权威
  • (四)超凡魅力权威
  • (五)超凡魅力的程式化
  • (六)封建制
  • (七)超凡魅力沿着民主方向的变革
  • (八)团契与权力的划分
  • (九)政党
  • (十)直接民主与代议制行政
  • (十一)代表
  • 第四章 身份群体与阶级
  • 一、阶级状况与阶级的类型
  • 二、有产阶级
  • 三、商业阶级
  • 四、社会阶级
  • 五、身份与身份群体
  • 第二部分 经济以及规范性权力和实际权力的角斗场
  • 第一章 经济制度与社会规范
  • 一、法律秩序与经济秩序
  • 二、法律、惯例和习俗
  • 三、《答鲁道夫·施塔姆勒》补论
  • 四、法律与经济的最一般关系概述
  • 第二章 有组织群体的经济关系
  • 一、经济行动与经济能动性群体
  • 二、开放的与封闭的经济关系
  • 三、群体的结构与经济利益:垄断主义和扩张主义倾向
  • 四、经济能动性群体满足需求的五种类型
  • 五、满足需求以及税收对资本主义和重商主义的影响
  • 第三章 家族、邻里与亲属群体
  • 一、家族:家庭的、资本主义的、共产主义的休戚与共
  • 二、邻里:不带感情色彩的经济博爱
  • 三、家族中两性关系的调整
  • 四、亲属群体及其对家族的经济影响
  • 第四章 家族、经营与大庄园
  • 一、经济、军事及政治群体对共同财产法和家族继承权的影响
  • 二、家族的解体:计算精神的发展及现代资本主义经营的兴起
  • 三、另一种发展:大庄园
  • 第五章 种族群体
  • 一、“种族”成员
  • 二、对共同种族渊源的信仰:多种社会根源和理论歧义
  • 三、部落与政治共同体:“种族群体”概念的无效性
  • 四、民族性与文化声望
  • 第六章 宗教群体(宗教社会学)
  • (一)宗教的起源
  • (二)巫术与宗教
  • (三)先知
  • (四)先知与祭司之间的会众
  • (五)农民、贵族与中产阶级的宗教倾向
  • (六)非特权阶层的宗教
  • (七)理智主义、知识分子和救赎宗教
  • (八)神正论、救赎与再生
  • (九)通过信教者的努力而得救
  • (十)禁欲主义、神秘主义与得救
  • (十一)救世神学或外来的救赎
  • (十二)宗教伦理与尘世:经济
  • (十三)宗教伦理与尘世:政治
  • (十四)宗教伦理与尘世:性与艺术
  • (十五)各大宗教与尘世
  • 第七章 市场的非人格性及市场伦理(未竟稿)
  • 经济与社会(第2卷)
  • 版权信息
  • 上册
  • 缩略语列表
  • 第八章 经济与法律(法律社会学)1
  • (一)实体法诸领域
  • (二)权利的创设形式
  • (三)法律规范的出现与创设
  • (四)法律显贵及法律思想类型
  • (五)神权统治法律和世俗法律的形式理性化与实质理性化
  • (六)统治权与家产制君主的法律制定:法典编纂
  • (七)革命法律的形式特性——自然法
  • (八)现代法律的形式特性
  • 第九章 政治共同体
  • 第十章 支配与正当性
  • 第十一章 官僚制
  • 第十二章 家长制与家产制
  • 第十三章 封建制、等级制与家产制
  • 下册
  • 第十四章 超凡魅力及其变形
  • (一)超凡魅力的性质及作用
  • (二)超凡魅力权威的生成及变形
  • 第十五章 政治支配与僧侣支配
  • 第十六章 城市(非正当性支配)
  • (一)城市的概念与种类
  • (二)西方的城市
  • (三)中世纪和古代的贵族城市
  • (四)平民城市
  • (五)古代与中世纪的民主
  • 附录一 社会行动类型与群体类型
  • 附录二 德国重建后的议会与政府 (对官员和政党政治的政治评论)
  • 索引
  • 译后记
  • 中译本重印刍言
  • 罗雪尔与克尼斯:历史经济学的逻辑问题
  • 版权信息
  • 导论
  • 韦伯的文本
  • 韦伯的第一部元理论著作
  • 韦伯的问题域
  • 韦伯的意图
  • 韦伯对实证主义的攻击
  • 韦伯对直觉主义的攻击
  • 韦伯的论题
  • 引言
  • 罗雪尔的“历史方法”
  • 罗雪尔的科学分类
  • 罗雪尔的进化概念与实在的非理性
  • 罗雪尔的心理学及其与古典经济学的关系
  • 罗雪尔著作中的推论知识界限及有机论形上因果关系
  • 罗雪尔与实践规范、实践观念问题
  • 克尼斯与非理性问题 第一部分:行动的非理性
  • 克尼斯著作的特征
  • 克尼斯的“意志自由”概念与“自然必然性”概念及其与现代理论的关联
  • 冯特的“创造性综合”范畴
  • 具体行动的非理性与具体自然事件的非理性
  • “解释”“范畴”
  • 对“解释”“范畴”的认识论讨论
  • “自明性”与“有效性”
  • 历史学中的“启发性感觉”与“展示性”描述
  • “理性”解释
  • 因果关系范畴的双重含义及非理性与非决定论之间的关系
  • 克尼斯论具体个体概念:人类学流溢论
  • 参考文献
  • 索引
  • 批判施塔姆勒
  • 版权信息
  • 前言
  • 导论
  • 韦伯的文本
  • 韦伯的方法论问题意识
  • 理解主题与对施塔姆勒的批判
  • 参考文献
  • 施塔姆勒对唯物史观的“驳斥”
  • 绪论
  • 施塔姆勒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
  • 施塔姆勒的“知识论”
  • 对规则概念的分析:规律概念、规范概念与准则概念
  • 对规则概念的分析:“游戏规则”概念
  • 对规则概念的分析:法律规则概念
  • 对规则概念的分析:法律概念与经验概念
  • “施塔姆勒对唯物史观的‘驳斥’”补论
  • 施塔姆勒著作中的“因果关系与目的论”
  • 施塔姆勒的“社会生活”概念
  • 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出版方

世纪文景

2002年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分支出版机构世纪文景,全称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文景致力于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阅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