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9.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2千字
字数
2019-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梁漱溟新儒学思想体系之理论基础。
内容简介
本书初版于1921年,是梁漱溟先生对东西方文化本质的探讨,以及对东西方文化融合可能性的反思。在东西方交流日益频繁的今日,书中的许多思想与见解仍有借鉴意义。作者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提出并且回答了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何谓东方化?何谓西方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特质为何?文化与生活有着何种关系?东西方文化能否融合,或者融合之道为何?世界未来之文化以及我们今日应持的态度为何?作者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对于西方文化及其带来的冲击,东方文化应该在保持自信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学习有利于提升生活品质的东西,而非盲目否定自我、全盘西化。作者的观点在当时的东西文化论战中引起了思想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被认为是现代新儒学的开山之作。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第三版自序
- 第八版自序
- 第一章 绪论
- 一般人对这问题的意思
- 以为这问题还远的不对
- 随便持调和论的不对
- 以为无从研究的不对
- 我研究这问题的经过
- 第二章 如何是东方化?如何是西方化?(上)
- 我们所要求的答案
- 西方化问题的答案一
- 西方化问题的答案二
- 西方化问题的答案三
- 西方化问题的答案四
- 我求答案的方法
- 我对于西方化问题的答案
- 答案讲明的第一步
- 西方化的科学色采
- 西方化的德谟克拉西精神
- 结果西方化的面目如此
- 第三章 如何是东方化?如何是西方化?(下)
- 答案讲明的第二步
- 客观说法的未是
- 生活的说明
- 人生三种问题
- 人生的三路向
- 中国文化问题印度文化问题之答案的提出
- 答案讲明的第三步
- 答案讲明的第四步
- 西方人精神的剖看
- 中国文化的略说
- 印度文化的略说
- 第四章 西洋中国印度三方哲学之比观
- 三方思想情势简表
- 现量比量直觉三作用之说明
- 西洋哲学之情势
- 罗素的意思
- 柏格森的意思
- 印度哲学的情势
- 佛教的形而上学方法
- 西洋印度两方哲学之动机不同
- 宗教问题之研究
- 宗教是否必要之研究
- 宗教之真必要所在
- 宗教是否可能之研究
- 宗教的真可能所在
- 印度文明之所由产生
- 中国哲学之情势
- 中国形而上学的大意
- 孔子对于生之赞美
- 孔子之不认定的态度
- 孔子之一任直觉
- 孔子所谓仁是什么?
- 孔家性善的理
- 孔子之不计较利害的态度
- 《礼运》大同说之可疑
- 孔子生活之乐
- 孔子之宗教
- 试说从来的中国人生活
- 西洋人生哲学
- 三方生活之真解
- 第五章 世界未来之文化与我们今日应持的态度
- 我们推论未来文化的态度
- 事实的变迁
- 经济改正之必要
- 因经济改正而致文化变迁
- 见解的变迁
- 态度的变迁
- 倭铿的态度
- 罗素的态度
- 社会主义之变迁
- 克鲁泡特金的态度
- 泰戈尔的态度
- 对世界未来文化的推测
- 就生活三方面推说未来文化
- 一般对未来文化的误看
- 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
- 我们现在应持的态度
- 我提出的态度
- 今日应再创讲学之风
- 世界的态度
- 补遗
- 著者告白一
- 著者告白二
- 1980年著者跋记
- 附录一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导言
- 附录二 《人心与人生》自序
- 附录三 我对人类心理认识前后转变不同
- 商务版编后
- 文景版编后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世纪文景
2002年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分支出版机构世纪文景,全称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文景致力于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阅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