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6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46千字
字数
2021-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全球史里程碑式著作,阐释现代国际秩序的形成。
内容简介
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秩序陷入了危机,如何分配德国在非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奥斯曼帝国的中东诸省,协约国被迫接受国际联盟根据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原则创设的“委任统治制度”管理它们的新领地。协约国本想利用国际联盟捍卫帝国的权威,却被它们自己创设的国际监管机制削弱了。
本书以四大洲的研究和几十种档案为基础,再现了民族主义者、人道主义者、国际主义的官僚和帝国主义政治家构成的全球网络;而关于国际组织对现代世界秩序之形成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本书也提供了一系列全新的解释。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主要人物
- 导论 守护者们聚集在一起
- 第一部分 委任统治制度的形成
- 第1章 盟约与瓜分
- 战时的激烈争夺
- 委任统治计划的出现
- 威尔逊主义的消长
- 创造既成事实
- 第2章 游戏的规则
- 德拉蒙德、贝克与国联秘书处
- 塞西尔、南森和国联大会
- 拉帕德与委任统治部
- 常设委任统治委员会
- 委任统治委员会开始工作
- 第3章 整个世界都在讨论
- 为申诉制度而战
- 确定规则
- 申诉的范围
- 影响与意义
- 巴勒斯坦的竞争性国际共管
- 第二部分 放弃民族自决(1923~1930)
- 引子:盟友与对手
- 第4章 来自奥兰治河的新闻
- 殖民统治的延续与非洲人的不满
- 在国联受到审讯的移民殖民主义
- 四散的涟漪
- 第5章 轰炸大马士革
- 从人道主义抗议到合法性危机
- 运转中的委任统治委员会
- “文明”的回归
- 第6章 说“不”的太平洋人
- “马乌”运动的出现
- 日内瓦与合法化的工作
- 惩罚不服从的受监护者
- 第三部分 新时代、新规范(1927~1933)
- 引子:德国人加入国联
- 第7章 围绕主权的斗争
- 1925年8月21日的比利时法律
- 委任统治委员会的权力,1926年
- 西南非洲的港口和铁路,1926~1930年
- 坦噶尼喀与东非自治领的梦想,1927~1931年
- 第8章 市场经济或计划经济?
- “门户开放”的问题
- “自由劳动”的问题
- 在卢旺达和布隆迪建立“直接统治”
- 第9章 对帝国安全有利的独立
- 英国对伊拉克战略的演进
- 殖民地部和委任统治委员会对决
- 独立的条件一:分享战利品
- 独立的条件二:“少数族群保护”
- 第四部分 在帝国与国际主义之间(1933~1939)
- 引子:多国退出国联
- 第10章 合法性危机
- 新几内亚和人类学转向
- 迈克尔·莱希卓越的冒险
- 危机中的卢格德主义模式
- 尾声:西奥多利在奥万博兰,拉尔夫·邦奇在洛美
- 第11章 当帝国停止运转时
- 德国的修正主义和英国的国际主义:聋人的对话
- 提出他只能拒绝的条件
- 躲避暴风雨:领地的“国际共管”
- 第12章 当国际主义停止发挥作用
- 哭墙骚乱和委任统治委员会转向犹太复国主义者,1929~1931年
- 临界点:竞争性的国际共管和上议院建议的命运
- 叛乱与皮尔的分治方案,1936~1938年
- 英国反对国联:1939年《白皮书》
- 结语:形成中的法定国家地位
- 附录一 《国联盟约》第二十二条
- 附录二 委任统治地的主要行政长官和出席常设委任统治委员会会议的官员
- 甲类委任统治制度(1923年9月29日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生效,1924年9月27日在伊拉克生效)
- 乙类委任统治制度(1922年7月20日生效)
- 丙类委任统治制度(1920年12月17日生效)
- 出席委任统治委员会会议的高级官员
- 致谢
- 资料来源说明
- 政府档案
- 国联的记录
- 个人和组织档案
- 已出版的政府文件
- 部分期刊
- 缩略语
- 参考文献
- 插图授权
- 索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