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32千字
字数
2019-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学文学教育的新思路,以接受美学为主要理论。
内容简介
中学文学教育的重要地位,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已经凸显,但如何实施又成为语文教育界的一大难题。
本书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大纲》的观点,将接受美学这种先进的文学阅读理论引入中学文学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阅读能力,力求改变中学文学教育中一些不正确的说法、不合理的做法,突出阅读过程中师生的主体性、阅读结果的创造性,而又不忽视作者的本意、文本的规定性等。
本书以接受美学为主要理论,并参照其他阅读理论,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及作者的教学实践,对中学生文学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中学文学教学目标的设定、文学教材的选材编写、文学教学的过程模式、读法指导、媒体选用、师生关系、教学方式、评估和考查方式、文学类作品研究性学习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阐述,以证明其科学性。
在此基础上,本书给出了四种文学文体的教学设计,以证明其实用性;进行了初步的教学实验,评析了多篇经典文学作品和典型教学案例,以证明其有效性。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丛书总序
- 绪论
- 一 中学文学教育的地位 作用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二 三种阅读中心论影响下的文学教育的不同价值取向
- 三 文学教育与语文训练以及初中与高中文学教育的关系
- 四 中学文学教育的历史回顾
- 理论探索篇
- 第一章 从接受美学看中学生文学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
- 一 中学生文学阅读鉴赏能力的构成
- 二 中学生文学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
- 第二章 从接受美学看中学文学教学目标的设定
- 一 中学文学教学目标的分类及存在的问题
- 二 中学文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 第三章 从接受美学看中学文学教材的选材编写
- 一 中学文学教材的选材
- 二 中学文学教材的编写
- 第四章 从接受美学看中学文学教学过程模式
- 一 初级阅读
- 二 二级阅读
- 三 三级阅读
- 第五章 从接受美学看中学文学教学的读法指导及媒体选用
- 一 中学文学教学读法指导
- 二 中学文学教学媒体选用
- 第六章 从接受美学看中学文学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及教学方式
- 一 中学文学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 二 中学文学教学的教学方式
- 第七章 从接受美学看中学文学类作品的研究性学习
- 一 文学作品研究的一般方法
- 二 中学文学作品研究性学习
- 第八章 从接受美学看中学文学教育的考评方式
- 一 中学文学教育的评估方式
- 二 中学文学教育的考查方式
- 实证研究篇
- 第九章 接受美学指导下的中学文学教学设计
- 一 中学文学阅读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 二 中学文学教学四种文体教学设计示例
- 第十章 接受美学指导下的中学文学教育实验研究
- 一 实验目的
- 二 实验对象
- 三 实验设计
- 四 第一阶段实验
- 第十一章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文学作品研究鉴赏示例
- 一 卞之琳《断章》主题多义例说
- 二 咫尺 天涯:顾城的《远和近》赏析
- 三 悲秋还是赏秋:《故都的秋》主旨再探
- 四 平淡的绚丽:读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
- 五 没有娘家的祥林嫂:重读《祝福》
- 六 被扭曲 被误解的贾雨村
- 七 贾宝玉的男女平等意识
- 八 尴尬人逢尴尬事:《牡丹亭·闺塾》中的陈最良
- 九 试析孔子只责冉有
- 第十二章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文学教学案例评析
- 一 从接受美学看“无中生有式的创造性阅读”——兼论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
- 二 强制教学:现象与本质——韩军《背影》教学评议
- 三 从接受美学看阅读教学中“生平”“背景”介绍的时机
- 四 处理节选课文应顾及全篇 知人论世——从阿三上《我与地坛》说起
-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几个问题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再版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