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推荐阅读《中国法院2019年度案例系列》分册,精选典型案例,适合法律工作者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法院2019年度案例系列》(全23册)的一个分册。含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等。所选案例均是国家法官学院从各地2018年上报的典型案例中挑选出来的精品案例,全面涵盖该领域常见纠纷内容。案情凝练,并由主审法官精心撰写裁判要旨与法官后语,可读性、适用性强,能帮助读者节约查找和阅读案例的时间,获得真正有用的信息,为法官、检察官、执法人员、律师、法律顾问办理相关案件以及案件当事人处理纠纷必备参考书。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一、危害公共安全罪
  • 1放火罪中被告人主观故意的认定
  • 2放火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区分
  • 3在火灾现场向消防人员概括承认放火,其后供述反复推诿的,如何认定自首
  • 4起火点的确认以及被告人的点火行为是否与火灾的发生具有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
  • 5醉酒驾车冲撞加油站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 6农田私设电网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 7醉酒驾车连续撞击他人行为的司法认定
  • 8故意伤害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定
  • 9下载并传播暴恐音视频行为的认定
  • 10恐怖活动类案件主观故意的认定
  • 11非法持有枪支犯罪违法性认识的认定
  • 12非法持有枪支罪的量刑应综合评估社会危害性程度
  • 13改装射钉枪能否认定为制造枪支
  • 14行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一人死亡且负事故主要责任的,构成交通肇事罪
  • 15交通肇事“顶包案”中逃逸情节的认定
  • 16交通肇事后驾车离开现场,较短时间内返回事故现场投案,能否认定具有逃逸情节
  • 17逃逸可否作为定罪情节和加重情节重复评价
  • 18发生交通事故后离开现场又较快返回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的逃逸情节
  • 19交通肇事逃逸应作为入罪要件还是量刑加重情节的认定
  • 20交通肇事后不逃逸但未履行法定义务是否构成自首
  • 21第三方因素介入能否中断刑法因果关系
  • 22“隔时酒驾”不应作为认定非罪或罪轻情节
  • 23危险驾驶罪中定罪免刑的裁量
  • 24危险驾驶罪中无证驾驶等非犯罪构成行为的刑法评价
  • 25重大责任事故罪认定的要点
  • 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 (一)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 26销售假药罪犯罪未遂时能否认定销售金额
  • 27对超范围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定性及其构罪标准的认定
  • 28包子皮中添加含铝泡打粉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还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 29“地沟油”无须鉴定机构出具鉴定意见、查明有毒有害成分
  • 30在凉茶中添加非处方类西药并出售的行为定性
  • (二)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 31拒不交出会计账簿、会计凭证行为的定性
  • (三)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 32银行工作人员伙同他人骗取银行贷款如何定性
  • 33银行工作人员明知被告人提供虚假的贷款资料而予以贷款能否认定为骗取贷款罪
  • 34放弃无偿还能力保证人的担保责任不影响银行损失数额的认定
  • 35骗取贷款罪中被告人主观认识及客观骗取贷款行为的认定
  • 36向亲友吸收资金的行为也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 37刑事语境下的“生产经营活动”的认定
  • 38非法集资案件中主从犯及刑事责任的准确认定
  • 39集资诈骗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应如何认定
  • 40非法集资类案件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 4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的区分与认定
  • 40被告人自动到案在首次讯问中否认罪行后
  • (四)金融诈骗罪
  • 43非法设立网络融资平台用后投资者资金支付先投资者本息造成他人资金损失构成集资诈骗罪
  • 44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是区分集资诈骗罪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重要特征
  • 45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 46贷款诈骗罪的认定
  • 47贷款诈骗犯罪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
  • 48信用卡诈骗罪既遂的认定
  • 49侵犯公民财产信息并实施信用卡诈骗罪数的认定
  • (五)危害税收征管罪
  • 50接受公安机关调查取证后主动到案的是否可以认定为自首
  • (六)侵犯知识产权罪
  • 51价格认定意见书应当认定为书证
  • 52旧手机翻新行为的商标侵权属性及刑事责任认定
  • 53未遂状态下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销售金额的认定
  • 54购进含有假商标配件应认定为假冒注册商标未遂
  • 55卷烟接装纸上的品牌图样在涉商标犯罪中的评价问题
  • (七)扰乱市场秩序罪
  • 56民事欺诈与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的区分
  • 57虚构建筑工程合同诈骗的定罪量刑应区别于普通诈骗罪
  • 58根据口头协议多次交易后,仅对标的价款作出变更,视为履行此前合同的一次延续行为,在此过程中实施骗取对方货物后逃匿的,应如何定罪处罚
  • 59强迫交易罪中被告人强迫行为的认定
  • 60非法“众筹”行为的刑事司法认定
  • 61售卖伪劣卷烟与非法经营罪、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区分
  • 62私设支付平台为赌博网站提供资金支付结算行为的定性
  • 63非法经营罪(运输香烟)中既遂和未遂的认定
  • 64非法经营犯罪中从犯地位的认定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法治出版社

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治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