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内部政治情势的演变进行了考察。

内容简介

作者指出,甲午战争中国之所以失败,其内政上之基因,在于此前30年间自强运动未能大规模积极进行。

战争以后,外患日张,国势日颓,中国政局遂失其稳定性。李鸿章既去,北洋军权渐归荣禄。袁世凯接统新军,渐露头角。而清流势力因康梁维新运动之大起又趋分化,上与宫廷矛盾相结,于是帝后党争愈烈,遂终爆发戊戌之变,大局从此益不可问。而革命势力则始于甲午,乙未间萌芽海外,逐渐滋长,遂终成倾覆满清帝国之先驱。

本书概述谨严宏阔,立论警辟深刻。作者辛勤探索之所得,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为我们了解民国学人如何看待晚清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例证。

目录

  • 版权信息
  • 当代学术 总序
  • 自序
  • 内容提要
  • 引言
  • 第1章 甲午以前政局概观
  • 第一节 洋务运动与守旧势力之冲突
  • 第二节 满清统治者对汉人新兴势力之猜防
  • 第三节 宫廷矛盾与朝臣党争
  • 第2章 自发端至宣战
  • 第一节 李鸿章之观点与措施
  • 第二节 主战派士大夫之观点
  • 第三节 中枢态度之演变
  • 第四节 北洋内情
  • 第3章 战争初期:一意作战时期
  • 第一节 主战派之政治攻势
  • 第二节 中枢之争议
  • 第三节 前敌人事摩擦之影响军事
  • 第4章 和战并进时期
  • 第一节 中枢人事之重要更动与主战派之作为
  • 第二节 和议之酝酿及其成熟
  • 第三节 李鸿章与淮军之失势
  • 第四节 军事上之难题与新式陆军之创始
  • 第五节 宫廷问题与政局之关系
  • 第5章 和议之成与主战派之挣扎
  • 第一节 议和时期
  • 第二节 和约之批准与互换
  • 第三节 和后余波
  • 第6章 战后政局新形势
  • 第一节 北洋局面
  • 第二节 中枢政况
  • 第三节 新兴势力之崛起
  • 结论
  • 参考书目
  • 再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1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打仗的人有不战的理由,明白其中的厉害。不战的人有开战的道理,却不知战的风险后果。谁有对错吗?虽然有政治斗争的影响,但总归是希望不要战败不要再退让,可世界大势一无所知,科技进步毫无用处,新式军事组织从未听闻。能战吗?两派明白现代战争是什么吗?甲午之败,一言以蔽之,就是一个强大的古代国家败给了一个不那么强大的现代国家。这不是力量程度的差异,而是有质的差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甲午战争之导火线为朝鲜东学党之乱,乱事早酝酿于一二年前,至本年三月(公历 4 月)间爆发。而中国政府于四月初四日(公历 5 月 8 日,以下诸注省 “公历” 二字)开始注意及之。是时李鸿章方会同东三省练兵大臣定安出海校阅北洋海陆军及沿海防务也。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