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80千字
字数
2022-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揭示养成习惯的底层逻辑。用神经语言程序学的知识,依靠思维的力量,改变自己。
内容简介
本书中,作者主要介绍了两个部分的内容。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讲述过去由于无法改变自身而烦恼不已的人是如何努力学习并亲身实践的;另一部分则是作者给想要改变自身的读者所提供的建议。在本书中,作者为想要改变自身却苦于无计可施的读者介绍了通俗易懂、简单便捷的诀窍。
为实现这一目标应该怎么做呢?答案就是养成好习惯。本书中,作者会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可以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的具体可行的方法,以帮助读者达到理想的状态。
书中所列举的事例大部分都取材于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另外,在论述过程中,书中较少使用大脑生理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术语,而是举出了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其目的就是让读者产生更为清晰深刻的印象。当遇到一些单纯依靠文字难以让大家理解到位的情况时,为了让大家充分理解,作者特意设计了一些生动的插图和图表。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所谓“改变”指的是“习惯的改变”
- 序 所谓“改变习惯”究竟指的是什么
- 第1章 “可以养成习惯的自己”和“无法养成习惯的自己”
- 开始改变习惯的第一步
- 我们的生活比想象中更顺从习惯的力量
- 习惯与我们的意识
- 所谓“有意识”和“无意识”指的是什么
- 所谓“无意识”其实是“意识”的“下属”
- “意识”承担的两大重要任务
- 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你就可以专心致志地做重要的事情
- “有意识”“无意识”与“养成习惯”之间的组织架构
- “意识”“无意识”与“大脑程序”之间的关系
- “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
- 所谓“意识”究竟指的是什么
- 人们很少能够自主地生活下去
- “大脑程序”通过思维、感情和身体来发挥作用
- “意识”指的并不是身体
- “意识”可以对身体做出的反应进行选择
- “有意识的自己”和“无意识的自己”
- 所谓“能够进行自主选择的你”指的是什么
- 当我们感到劳累时,更容易顺从“无意识”
- “思考”也不是“意识”
- 实际上的“你”可以运用“思维”“感情”和“身体”等要素
- 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差异
- 人类之所以能改变自我,是因为可以超越“喜欢/讨厌”的限制
- 第2章 重新找回“意识”的力量
- 在改变习惯之前必须要做的事情
- 习惯也是由“下属们(无意识)”创造出来的
- 计算机是无法改变计算机本身的
- 为了改变习惯而必须要做的事情
- “意识”居于“大脑程序”之上的水平
- “意识状态”会表现在你所说的“语言”之中
- 什么是最重要的“习惯”
- 努力做好两大任务
- 这两项任务会让“能够进行自主选择的意识”变得更强
- 杜绝“身体”“感情”和“思维”的“同一化”
- “明明知道但就是做不到”的理由
- “意识”是控制“感觉、感情、身体”的“指挥塔”
- 避免身体、感情和思维的“同一化”
- 如何将“悲观心态”转换为“乐观心态”
- 以去“同一化”来打破“不良习惯”
- 如何从纠缠不休的想法(思考)和强烈的情感体验当中脱离“同一化”的桎梏
- 去“同一化”的任务——切换两种状态
- “能够进行自主选择的自己”所具备的特征
- 如何才能克服不良习惯
- 第3章 与“无意识”融洽相处
- 确立一个“可以改变习惯的自己”
- 我们会成为自己想象中的人
- 单纯依靠意志的力量来改变不良习惯是远远不够的
- 瓦解“不良习惯”的简单方法
- 最重要的事情是要能够确立一个可以改变习惯的自己
- 掌握“引导意识”的方法
- “意识→思考”和“意识←思考”之间的区别
- “国王”的任务就是“对思考的内容进行选择”
- 替换脑海中的画面
- 转变思考的内容1
- “无意识”引导下的“自动运作”机制
- 转换“思考的内容(主题)”的步骤
- “思考的内容(主题)”和“无意识”的作用
- 体会思考的内容的转变所带来的变化
- 转变思考的内容2
- 思考的内容存在层次之差
- 生活方式的不同取决于所需“养分”的不同
- 如何改变“养分”的质量
- 改变思考内容水平的任务
- 我们要成为自己构想中的那个人
- 为了避免养成不好的习惯而必须注意的事情
- 避免错误的“习惯化”所带来的弊端
- “思维”“感情”和“身体”都在寻找“自我表现”的机会
- 顺其自然地与“无意识”共存
- 无论是积极的“无意识”,还是消极的“无意识”,都会不断发展
- 将否定的“养分”转变为肯定的“养分”
- 创造出能够顺其自然地与“无意识”共存的系统
- 第4章 “改写”大脑程序
- 所谓“大脑程序”,究竟指的是什么
- “大脑程序”的真实面目是“过去的记忆”
- “无数个记忆”和“代表性记忆”
- “大脑程序”=“代表性记忆”
- 修改“大脑程序”
- 体验“代表性记忆”
- 代表性记忆的真实面目就是脑海中的“五感信息”
- “良好印象”与“不良印象”的差异
- “代表性记忆”的替换=“面纱”的改变
- “代表性记忆”可以非常容易地被改变
- 所谓“记忆”就是“印象”
- “看电影”和“在脑海中观察‘印象’”之间的共同点
- 依赖并顺从于“无意识”的原因
- 让我们深陷痛苦的不过是“印象”而已
- 你可以对印象进行修正
- 改写“代表性记忆”(基本篇)
- 调节“代表性记忆”的亮度
- 完成任务9的诀窍——保持模糊的印象即可
- 如何控制“不愉悦体验”
- 调节“印象”的“大小”
- 增加“可调节项目”
- 改写“代表性记忆”(实践篇)
- 改写“代表性记忆”的步骤
- “意识”到“代表性记忆”:尝试对“代表性记忆”的“视觉信息”进行比较
- 调节“代表性记忆”:对“反应”的变化进行数值化处理
- 调节“代表性记忆”:尝试同时改变三个项目
- 改写“代表性记忆”(应用篇)
- 对无法实现“习惯化”的“印象”进行改写
- 第5章 “改变习惯”
- 改变习惯的具体方法
- 养成习惯的三大方针
- 方针1 养成习惯必须熟练地掌握增强意志的方法
- 方针2 为了养成新的习惯,必要时刻必须放弃不良习惯
- 方针3 为了放弃旧的习惯,我们必须掌握将矛盾最小化的技巧
- 减轻改变习惯时的“心理负担”
- 一天之内能够使用的“意志养分”是有限的
- 改变习惯时会感觉到巨大的“心理负担”
- 能够顺利持续的简单技巧
- “缩小目标”的魔法
- 目标一定越小越好吗?!
- 我们应该具备“我可以坚持下去”的“自我印象”
- 给“下属们(无意识)”的最大报酬就是“获得感”
- 请对“无意识”说声“谢谢”
- 每天完成一个小目标,感受成功带来的获得感
- 将更容易养成的习惯设定为目标
- 促使“习惯化”实现的“目标设定法”
- 将“目标”转化为“非常容易实现‘习惯化’的‘印象’”的方法
- 擅长应对恐惧心理的人所设定的目标
- 利用“印象”来增强“目标”
- 战略性地克服不良习惯
- 必须注意那些由不良习惯所引起的行为模式
- 关注五感信息的变化,就可以发现不良习惯的模式
- 避免不良习惯发挥作用的诀窍
- 按照“五感信息的流程”对“不良习惯”进行细致化分解的诀窍
- 矛盾可以转化为动力
- 对“放弃旧习惯时所感受到的阻力”进行最小化处理的技巧
- 在“保守的下属”中同样存在着“正面的动机”
- 将矛盾转化为力量的方法
- “国王”对两个对立“下属”进行调整的方法
- 认真地倾听“抵抗‘新习惯养成’的下属”所持有的积极动机的本质
- 使“采取抵抗态度的下属们”的行为得到升华
- 支持“下属(无意识)”
- 跨越“习惯化”的最后陷阱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是中国科协直属的出版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以编辑出版各学科不同层次的科普图书、科技专著和科普期刊为主要任务,是中国出版科普图书历史最长 、品种最多、规模大的出版社。旨在向读者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