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6.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79千字
字数
2018-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填补日本战国史研究空白,详细展现石山本愿寺之战。
内容简介
战国史一直是日本史学界研究的一大热点,涌现了不少以武士大名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武士传记。但是,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将研究主体放到武士阶层以外的论著并不多见,而本书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白。
本书从本愿寺的角度出发,生动细致地展现了长达十年的石山本愿寺之战全貌,并将其纳入信长“天下布武”的战略视角予以考察,在日本战国史研究领域一石激起千层浪。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第一章 前哨战——石山本愿寺起兵的背景
- 令人惊讶的本愿寺起兵
- 寺内町的特权与中世的自由民
- 在石山本愿寺附近布阵的三好三人众
- 寺内町的信徒和“白犬众”
- 信长一方的布阵意图
- 石山寺内町的构成与行业
- 参加将军亲征的杂贺众
- 信长给本愿寺出的“难题”
- 堺和大坂共同的经济、贸易实力
- 本愿寺把御坊搬出石山
- 信长觊觎石山的战略意义
- 通往亚洲、西洋的海上交通线的据点
- 第二章 战线扩大——反信长包围圈的形成
- 本愿寺指挥的各地“一揆”
- 统治本愿寺的“女宗主”庆寿院
- 庆寿院与显如的妻子如春
- 浅井、朝仓同盟成立
- 轻视“长袖”本愿寺的信长失算了
- 将军足利义昭的任务是什么?
- 将军义昭策划的讲和方案
- 朝廷对于作为敕愿寺的本愿寺的态度
- 浅井、朝仓军对近江的进攻
- 全面撤退的信长军崩溃了
- “对于信长之恣意妄为,已难忍受”
- 显如扔向各地的“纸团”的威力
- 第三章 战线崩溃——伊势长岛、近江、越前的起兵
- 伊势长岛信徒的真实状况与武家的逻辑
- 信长陷入四面楚歌
- 本愿寺与武田信玄结盟的意图
- 被船连接起来的伊势长岛与纪州信徒
- 信长下令封锁大坂通道
- 对抗信长“武家逻辑”的民众
- 信长、信玄、显如战术议和之谜
- 赠给近江坚田的“黄金三十两”
- 信玄之死、义昭起兵与幕府的灭亡
- 朝仓义景的女儿成为教如的妻子
- 第二次进攻伊势长岛的失败
- 信长成功地控制了一个个寺内町
- 信长与本愿寺的暂时和议
- 第四章 长岛溃灭——信长的“斩草除根”作战的意图
- 信长的真言宗立川流与越前本愿寺信徒的动向
- 长岛被大量战船包围
- 信长下令对自由贸易民“斩草除根”
- 紧盯石山本愿寺的长岛进攻
- 被屠杀和幸免一死的信徒聚居地的区别所在
- 让显如不安的长岛“斩草除根”行动
- 骸骨如瓦片般铺开
- 第五章 天王寺之战——从正面交战到困守
- 动员了十万人的石山战役
- 石山本愿寺越发孤立
- 信长的宗教对策与越前信徒的末日
- 以信长背叛为前提的二次议和
- 忌惮本愿寺-毛利同盟的信长
- 天王寺之战:石山死守四年的开始
- 石山死守的布阵与定专坊的三千人
- 毛利水军取得木津川冲海战的胜利
- 第六章 杂贺众——本愿寺主力部队的真相
- 信长趁杂贺众分裂之机入侵
- 杂贺众的实际情况
- 信长撤军的失策
- 石山守军的分裂与“铁甲船”出现
- 索要一千支火绳枪的显如与反叛的荒木村重
- 天主教传教士所见的石山本愿寺兵力
- 信长从依赖朝廷议和到放弃
- 第七章 死守石山——信长与本愿寺讲和的真相
- 有冈城、尼崎城的本愿寺军
- 逃跑的毛利氏与女房奉书的意义
- 乞求兵员、军粮、火绳枪的本愿寺的悲鸣
- 信长的和谈条件
- 本愿寺内部的四个问题
- 显如无视寺内町的不安而接受和谈
- 本愿寺的转移目的地是安艺还是纪州杂贺?
- 主张退城的显如和如春
- 掌管本愿寺的“女宗主”如春
- 显如在书信中对“下间三家老”低头
- 反对“敕命讲和”的教如誓文的去向
- 第八章 本愿寺被焚——显如、教如父子对立与本愿寺分裂的背景
- 信长表示把亲儿子派作人质
- 支持信长“卑劣背叛”的诚仁亲王书信
- 支持死守派教如的杂贺众和寺内町
- 显如依据血脉发动“宗主权”
- 显如将“大坂退城”正当化的意图
- 显如奉圣像转移至纪州杂贺
- 显如、教如“父子密谋说”的背景
- 是信长死,还是坊主(教如)死?
- 本愿寺的首脑在信长的武家逻辑面前屈服
- 教如试图做最后的抵抗
- 教如得到信长对寺内町的保证
- 十年石山本愿寺之战的终结
- 石山本愿寺被焚的真正原因、教如断绝关系
- 年表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