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4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88千字
字数
2019-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幕末英雄:坂本龙马的崛起和传奇
内容简介
坂本龙马是幕末维新史上家喻户晓的人物,但他的真面目仍隐藏在迷雾之中。是什么启发了坂本龙马的思想转变?作为偏远之地土佐藩的一名下级武士,他蓬勃的政治能量源自何处?而在江户幕府决意大政奉还之后,又是谁对他痛下杀手?真实的坂本龙马并不是超凡脱俗的思想先驱,而是充满烟火气的平民英雄,他在幕末政局中冒险闯荡靠的不只是武士的道德准则和胆识,还有商人的生意头脑与处世之道。坂本龙马个人的奋斗史,也是一部讲述幕末日本的商业精神与政治思潮打破封建身份秩序的历史。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文前辅文
- 前言
- 第一章亲笔书信中的龙马
- 不读书信,难以言龙马
- 因执行黑船警备任务而得意洋洋
- 毫无根据但就是自信满满
- 与昔日的女友进行比较
- 木户孝允的担心
- 龙马被袭击的原因
- 带插图的新婚旅行报告文学
- 超越其姐乙女的理解
- 对于“和平主义者”论调的疑问
- 龙马迷恋的男人
- 人生最后的两个月
- 第二章龙马的幕末人生
- 一 龙马不是一日就能成就的人物
- 坂本家的先祖
- 高知的顶级豪商
- 乡士与上士的对立
- 明治维新的支柱——既非武士又非农民的人
- 坂本家成为乡士的好处
- 成为富国强兵资金源的“物产流转”
- “物产流转”催生了龙马
- 二 龙马是如何成为龙马的
- 江户的土佐藩邸的情况
- 在江户切身体会到的身份制度
- 为何外出修行剑术?
- 剑术热潮的实况
- 与“异国”紧密相连的两条途径
- 就任江户警护的龙马
- 三 脱藩的战略准备
- 海运立国的思想
- 身份社会的封闭感与尊王攘夷的联系
- 提倡“一藩勤王”的武市半平太
- “清君侧”的幻想
- 与平井加尾的恋爱
- 四 “龙马的海军”是如何创建的
- 龙马真正的价值在于“坂本海军”的创建
- 船只打破的军事平衡
- 个人的海军
- 破灭之梦——神户海军操练所之后
- 跨越“武士壁垒”的男人
- 五 为何龙马可以跨越“武士壁垒”?
- 将政治现象变为个人事业的能力
- 逐步走向“开国”
- “全日本”的海军教育机构
- “龙马的海军”推动历史发展
- 龙马与后藤象二郎之间的和睦关系
- 六 龙马与英国支持倒幕的真正理由
- “伊吕波丸”的沉没
- 寻求生丝的英国
- 樱田门外之变打响了第一枪
- 预感到幕藩体制崩溃的萨道义
- 促成明治维新的武器革命
- 七 为何萨长不结盟就无法倒幕?
- 尊王攘夷运动中稳健派和激进派的对立
- 西乡隆盛推动的趋势
- 岩仓具视的政治构想
- 萨长同盟是不是时代的必然结果?
- 龙马的背书讲述的事实
- 寺田屋事件的真相浮出水面
- 八 不惜暗杀将军的龙马的思想
- 新时代的蓝图
- 《新政府纲领八策》先进性的特征
- 是倒幕还是大政奉还?
- 大政奉还的“廊桥”
- 激情龙马
- 第三章龙马暗杀事件没有谜团
- 一 新撰组黑幕说
- 作案动机充分
- 二 纪州藩黑幕说
- 龙马做过的“恶事”
- 倾尽一藩财力的赔偿金
- 被海援队误认为犯人
- 三 土佐藩黑幕说
- 深受龙马之死困扰的土佐
- 近江屋对面的土佐藩邸
- 岩崎弥太郎与龙马是刚认识的吗?
- 四 萨摩藩黑幕说
- 受到“他者意识”影响的萨摩
- 萨摩与会津的杰出能力
- 会津藩的人才活用
- 日本最初的管理教育
- 利用少年团培养人才的萨摩藩
- 暗杀机会要多少有多少
- 萨摩也在推进大政奉还
- 在越前举行的“倒幕”会谈
- “银两先生”三冈八郎
- 得到强化的幕府海军
- 发行金札的计划
- 天平的两端——战争与和平
- 荒唐无稽的阴谋论为何产生
- 五 幕府内的种种立场
- 彻底对抗倒幕派的会津和桑名
- 中庸派的将军庆喜
- 现实主义者永井玄蕃
- 六 龙马死前的行动
- 龙马“梅毒”说
- 与永井玄蕃的密谈是不是导火线?
- 会见“杀手”半次郎
- 居于永井玄蕃住处旁边的见回组
- 龙马惹恼佐幕派的行动
- 口无遮拦决定了龙马的命运
- 每晚拜访永井玄蕃
- 会津藩与龙马的交流
- 七 龙马的最后一天
- 福冈孝弟逃跑
- 听见龙马声音的密探
- 峰吉的证言
- 血染暗杀现场
- 八 袭击者的回忆
- 七位刺客
- 袭击龙马的第一人
- 多达三十四处伤痕
- 热闹纷乱的逃跑过程
- 九 龙马暗杀事件的幕后黑手
- 今井信郎托付给妻子的褒奖状
- 佐佐木只三郎与手代木直右卫门胜任
- 体弱多病的藩主松平容保
- 手代木胜任的遗言
- 龙马是不能放任自流的危险人物
- 十 尾声
- 手代木胜任的尊严
- 后记
- 坂本龙马年谱
- 解说
- 人名索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