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无线宽带传输技术在移动互联网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从无线传输的信道数学模型和无线信号处理的数学工具出发,分别介绍了无线信号的检测技术、迭代处理技术、信道估计技术、无线资源管理与分配技术、阵列天线及阵列空分复用技术、MIMO天线及MIMO空分复用技术等最新无线宽带传输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

目录

  • 封面
  • 目录
  • 扉页
  • 版权
  • 内容提要
  • 前言
  • 第1章 绪论
  • 1.1 地基无线通信系统概述
  • 1.1.1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 1.1.2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 1.1.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 1.1.4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 1.1.5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
  • 1.2 空基协同传输系统概述
  • 1.3 天基协同传输系统概述
  • 1.3.1 天基协同传输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2 天基协同传输系统的基本原理
  • 1.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2章 多天线信号与系统概述
  • 2.1 空间信号组合与检测基础
  • 2.1.1 空间信号组合
  • 2.1.2 接收信号检测
  • 2.2 阵列天线方向图综合技术
  • 2.2.1 阵列天线排列方式
  • 2.2.2 阵列天线自由度
  • 2.2.3 阵列天线方向图综合
  • 2.3 MIMO系统概述
  • 2.3.1 分集技术
  • 2.3.2 SIMO系统
  • 2.3.3 MISO系统
  • 2.3.4 MIMO系统
  • 2.4 MIMO传统检测技术
  • 2.4.1 系统模型
  • 2.4.2 未编码MIMO信号检测
  • 2.4.3 仿真结果
  • 2.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3章 自适应天线阵列理论与技术
  • 3.1 自适应天线阵列的基本原理
  • 3.2 最佳滤波准则
  • 3.2.1 最小均方误差准则
  • 3.2.2 最大信干噪比准则
  • 3.2.3 最大似然准则
  • 3.2.4 最小方差准则
  • 3.3 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 3.3.1 最小均方算法
  • 3.3.2 采用矩阵求逆法
  • 3.3.3 递归最小二乘法
  • 3.3.4 共轭梯度算法
  • 3.3.5 恒模算法
  • 3.4 波达方向估计
  • 3.4.1 传统谱估计方法
  • 3.4.2 最大熵谱估计
  • 3.4.3 多重信号分类算法
  • 3.4.4 旋转不变子空间算法
  • 3.4.5 最大似然算法
  • 3.4.6 子空间拟合算法
  • 3.5 自适应天线阵列校正
  • 3.5.1 无线馈入参考信号法
  • 3.5.2 注入信号法
  • 3.5.3 盲信号校正法
  • 3.6 自适应天线系统硬件构架
  • 3.6.1 射频前端模块
  • 3.6.2 数据信号处理模块
  • 3.6.3 并行数字波束形成
  • 3.7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4章 MIMO多天线理论与技术
  • 4.1 MIMO信道模型
  • 4.2 MIMO信道容量
  • 4.2.1 确定性信道的容量
  • 4.2.2 随机MIMO信道的容量
  • 4.2.3 平均功率分配的MIMO信道容量比较
  • 4.3 MIMO空时编码技术
  • 4.3.1 空时编码及编码准则
  • 4.3.2 空时格形码
  • 4.3.3 空时分组码
  • 4.3.4 分层空时码
  • 4.3.5 其他的空时编码
  • 4.4 MIMO波束成形技术
  • 4.4.1 单用户波束成形技术
  • 4.4.2 多用户波束成形技术
  • 4.5 MIMO多天线技术
  • 4.5.1 多天线单元的互耦
  • 4.5.2 空域相关系数
  • 4.5.3 空域相关性与MIMO信道
  • 4.5.4 MIMO多天线去耦
  • 4.5.5 MIMO多天线选择
  • 4.6 大规模MIMO技术
  • 4.6.1 大规模MIMO系统应用前景
  • 4.6.2 大尺寸下信道的硬化
  • 4.6.3 大规模MIMO面临的技术挑战
  • 4.7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5章 空间多维信号接收与迭代处理
  • 5.1 基于格基理论的MIMO检测技术
  • 5.1.1 格基数学基础
  • 5.1.2 基于格基规约的MIMO检测
  • 5.1.3 仿真结果
  • 5.2 迭代检测译码基本原理及最优MAP检测
  • 5.2.1 BICM-ID系统
  • 5.2.2 MIMO迭代接收机—最优MAP检测
  • 5.3 基于随机采样的检测译码技术
  • 5.3.1 系统模型
  • 5.3.2 基于LR的采样列表生成方法
  • 5.3.3 复杂度分析
  • 5.3.4 仿真结果
  • 5.4 基于比特滤波的检测译码技术
  • 5.4.1 基于LR的IDD与比特级组合和列表生成
  • 5.4.2 复杂度分析
  • 5.4.3 仿真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6章 地基协同传输系统
  • 6.1 地基传输系统概述
  • 6.1.1 地基无线通信系统发展历程
  • 6.1.2 地基无线通信系统特点
  • 6.2 地基无线通信系统多维联合资源管理
  • 6.2.1 基于双层认知环路的无线资源管理模型
  • 6.2.2 智能无线资源管理模型
  • 6.2.3 面向服务的无线资源管理实现架构
  • 6.2.4 MIMO-OFDM系统无线资源调度
  • 6.3 多用户协作传输方法
  • 6.3.1 正交波束成形技术
  • 6.3.2 多用户中继系统的波束成形技术
  • 6.3.3 多用户选择策略
  • 6.4 多小区协同传输与抗干扰方法
  • 6.4.1 多小区协同传输
  • 6.4.2 多小区干扰系统几何建模
  • 6.4.3 多小区系统抗干扰技术
  • 6.4.4 多小区系统协同干扰抑制
  • 6.5 大规模MIMO系统
  • 6.5.1 大规模MIMO基本概念回顾
  • 6.5.2 单用户大规模MIMO
  • 6.5.3 多用户大规模MIMO
  • 6.5.4 多小区大规模MIMO
  • 6.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7章 空基协同传输系统
  • 7.1 空基传输技术概述
  • 7.1.1 高空平台通信系统简介
  • 7.1.2 Project Loon简介
  • 7.2 基于阵列的空基传输系统
  • 7.2.1 天线波束的数学模型
  • 7.2.2 预测同信道干扰的高效算法
  • 7.2.3 121小区结构的结果
  • 7.2.4 结论
  • 7.3 空基波束赋形技术
  • 7.3.1 二维空间插值波束赋形器(2-D SIB)
  • 7.3.2 二维空间插值滤波器设计示例
  • 7.4 高空平台小区规划
  • 7.4.1 高空平台的覆盖和小区划分
  • 7.4.2 结论
  • 7.5 高空平台传输机制
  • 7.5.1 相关技术介绍
  • 7.5.2 系统和信道模型
  • 7.5.3 基于奇异向量的训练方法
  • 7.5.4 基于导向向量的训练方法
  • 7.5.5 性能评估
  • 7.5.6 结论
  • 7.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8章 天基协同传输系统
  • 8.1 天基传输技术概述
  • 8.2 星群协同多波束传输技术
  • 8.3 星群协同MIMO系统建模
  • 8.3.1 单天线星群
  • 8.3.2 阵列天线星群
  • 8.4 星群协同MIMO系统容量
  • 8.4.1 容量推导
  • 8.4.2 单天线星群容量
  • 8.4.3 阵列天线星群容量
  • 8.5 星群协同MIMO系统容量影响因素分析
  • 8.5.1 单天线星群
  • 8.5.2 阵列天线星群
  • 8.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束语
  • 通用符号表
  • 中英对照表
  • 名词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