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四卷300万字,涵盖22种民族古文字,并附1000幅珍品图片。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全书分四卷,共约300万字,内含中国22种民族古文字撰写的古籍文献资料,有古籍珍品图片1000幅左右,包括书籍、文书、碑铭等类别。每一文种概略介绍这一民族的基本情况、文字的起源与演变、文字的类别和各种版本形式、整理研究状况等,各文种收古文字文献图片约50幅,简明介绍每一文献的基本情况和研究价值,并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古籍资料进行释读,包括原件影印、拉丁字母转写、字译、句译、全译、注释和评价。本书的编撰者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科研和教学机构专家,内容较真实、科学。

目录

  • 目录
  • 序言
  • 第一册
  • 藏文
  • 第一章 历史文化概况
  • 一 藏区和人口分布
  • 二 称谓
  • 三 服饰
  • 四 节日
  • 五 语言
  • 第二章 文字的起源与变迁
  • 一 藏文的发展
  • 二 藏文的构成
  • 三 厘定文字
  • 第三章 文字载体类别与版本形式
  • 一 刻铸载体
  • 二 书写载体
  • 三 印刷文献
  • 第四章 目录与分类
  • 一 古藏文目录学发展简况
  • 二 传统分类法
  • 第五章 古籍发掘、研究简况
  • 一 1950年前的状况
  • 二 1950—1979年整理、研究藏文古籍情况
  • 三 1980—2000年整理藏文古籍情况
  • 四 西方学者整理、研究藏学古籍情况
  • 五 对以往藏学古籍整理、研究的总体评价
  • 第六章 古籍珍品图片及说明
  • 第七章 古籍珍品释读
  • 一 《益西措杰传》
  • 二 《萨迦格言》
  • 三 《印藏史集》
  • 四 《星算幻化明鉴》
  • 结束语
  • 西夏文
  • 第一章 党项和西夏概况
  • 第二章 西夏文字
  • 第三章 文字载体类别与版本形式
  • 第四章 目录与分类
  • 第五章 文献发现与研究简况
  • 第六章 古籍珍品图片及说明
  • 第七章 古籍珍品释读
  • 一 德行集序(Preface to A Collection of Moral Conduct)
  • 二 十二国史(A History of the Twelve Kingdoms)
  • 三 六韬(Liu Tao)
  • 四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Samandabhadra, Avatamsaka)
  • 结束语
  • 彝文
  • 第一章 历史文化概况
  • 第二章 文字的起源与变迁
  • 第三章 文字载体类别与版本形式
  • 第四章 目录与分类
  • 第五章 历代古籍发掘、研究简况
  • 第六章 古籍珍品图片及说明
  • 第七章 古籍珍品释读
  • 结束语
  • 东巴文 哥巴文
  • 第一章 纳西族历史文化概况
  • 一 纳西族历史简况
  • 二 纳西族的生产生活特点
  • 三 纳西族与周边各民族关系
  • 第二章 纳西族的文字
  • 一 文字创制前的原始符号
  • 二 文字的起源
  • 三 文字的性质和类型
  • 四 文字的结构和构形特征
  • 五 方言文字及字体变迁
  • 第三章 文字载体类别与版本形式
  • 一 东巴文的载体与版本
  • 二 哥巴文的载体与版本
  • 第四章 编目与分类
  • 第五章 历代古籍发掘、研究情况
  • 一 20世纪上半叶的整理研究情况
  • 二 新中国成立后半个世纪整理研究情况
  • 三 西方学者对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整理研究情况
  • 第六章 纳西族古籍珍品图片及说明
  • 第七章 纳西族古籍珍品释读
  • 一 东巴经典《人类迁徙记》节译
  • 二 东巴经典《挽歌》译注
  • 结束语
  • 白文
  • 第一章 历史文化概况
  • 一 人口与分布
  • 二 族源与历史
  • 三 白族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
  • 四 白族语言文字
  • 第二章 文字的起源与变迁
  • 一 白文历史发展简述
  • 二 白文书写符号系统的构成
  • 第三章 文字载体类别与版本形式
  • 一 陶质载体文献
  • 二 纸质载体文献
  • 三 石质载体文献
  • 四 金属载体文献
  • 第四章 目录与类别
  • 一 白文史籍
  • 二 南诏字瓦
  • 三 南诏、大理国写本佛经
  • 四 白文碑铭
  • 五 近现代白文作品
  • 第五章 古籍发掘、研究简况
  • 一 20世纪上半叶白文古籍整理研究情况
  • 二 新中国成立后30年间白文古籍整理研究情况
  • 三 1980—2000年白文古籍整理研究情况
  • 四 对以往整理研究工作的评价
  • 第六章 古籍珍品图片及说明
  • 第七章 古籍珍品释读
  • 一 白文《山花碑》释读
  • 二 白文本子曲《黄氏女对金刚经》释读
  • 三 白文大本曲《柳荫记》释读
  • 四 《本祖祭文》释读
  • 结束语
  • 第二册
  • 方块壮字
  • 第一章 历史文化概况
  • 第二章 文字的起源与变迁
  • 第三章 文字载体类别与版本形式
  • 第四章 目录与分类
  • 第五章 古籍发掘、研究简况
  • 第六章 古籍珍品图片及说明
  • 第七章 古籍珍品释读
  • 一 壮族麽经《布洛陀》
  • 二 《壮族民歌古籍集成·嘹歌》
  • 三 《传扬歌·训诲》
  • 结束语
  • 傣文
  • 第一章 历史文化概况
  • 第二章 文字的起源与变迁
  • 一 文字创制前的原始符号及其他记事方式
  • 二 文字的起源
  • 三 文字的性质和类型
  • 四 文字的结构形式和造字法
  • 五 方言文字及字体变迁
  • 第三章 文字载体类别与版本形式
  • 第四章 目录与分类
  • 第五章 古籍发掘、研究简况
  • 一 20世纪上半叶傣文古籍整理研究概况
  • 二 新中国成立后30年间傣文古籍翻译整理情况
  • 三 1980年以来傣文古籍翻译和整理情况
  • 四 傣文文献研究情况概述
  • 五 西方学者对傣文古籍整理研究情况
  • 第六章 古籍珍品图片及说明
  • 第七章 古籍珍品释读
  • 一 十愿经(傣仂文)
  • 二 虎死虎睡(傣仂文)
  • 三 召树屯(第二章)节选(傣仂文)
  • 四 怨世甜蜜经节选(德宏傣文)
  • 五 贺党里坦经节选(第一行傣绷文)
  • 结束语
  • 水书
  • 第一章 历史文化概况
  • 第二章 文字的起源与变迁
  • 第三章 文字载体类别与版本形式
  • 一 水书载体的类别
  • 二 水书的书写工具
  • 三 水书的版本形式
  • 四 水书的版本
  • 第四章 目录与分类
  • 第五章 古籍的发现、研究简况
  • 一 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水书研究和发现
  • 二 20世纪50年代后的水书研究
  • 三 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的水书搜集翻译整理和研究
  • 第六章 古籍珍品图片及说明
  • 一 水书的收藏情况
  • 二 水书图片及说明
  • 第七章 古籍珍品释读
  • 结束语
  • 布依文
  • 第一章 历史文化概况
  • 第一节 人口分布、族称及族源
  • 第二节 文化概述
  • 第三节 宗教信仰
  • 第二章 文字的起源与变迁
  • 第一节 文字出现的社会背景
  • 第二节 布依族各种古籍文字的结构类型
  • 第三章 文字载体类别与版本形式
  • 第四章 目录与分类
  • 第五章 古籍发掘、研究简况
  • 第一节 古籍的发掘和翻译整理
  • 第二节 文献古籍的研究
  • 第六章 古籍珍品图片及说明
  • 第七章 古籍珍品释读
  • 一 安王与祖王
  • 二 马太福音(选译)
  • 三 穆考(头经)
  • 四 贵州省水城县锁蒿寨布依族“白摩书”节译
  • 结束语
  • 本书所用特殊字符表
  • 第三册
  • 佉卢字
  • 第一章 历史文化概况
  • 第二章 文字的起源与变迁
  • 第三章 文字载体类别与分类
  • 第四章 文献发掘及整理研究情况
  • 第五章 文献珍品图片及说明
  • 粟特文
  • 第一章 历史文化概况
  • 第二章 文字的起源与变迁
  • 第三章 文字的载体类别与分类
  • 第四章 文献的发现与研究简况
  • 第五章 文献珍品图片及说明
  • 于阗文
  • 第一章 历史文化概况
  • 第二章 文字的起源与变迁
  • 一 于阗文的得名
  • 二 于阗语文
  • 第三章 文字载体类别与版本形式
  • 第四章 目录与分类
  • 第五章 文献的发掘、研究简况
  • 第六章 文献珍品图片及说明
  • 第七章 文献珍品释读
  • 一 《赞巴斯塔书》第22章
  • 二 于阗文《修慈分》
  • 结束语
  • 焉耆—龟兹文
  • 第一章 历史文化概况
  • 第二章 文字的起源与变迁
  • 一 关于焉耆—龟兹语文的名称
  • 二 语言文字
  • 第三章 文字的载体类别和分类
  • 第四章 文献的发掘、研究简况
  • 第五章 文献珍品图片及说明
  • 第六章 文献珍品释读
  • 结束语
  • 突厥文
  • 第一章 历史文化概况
  • 第二章 文字的起源与变迁
  • 第三章 文字载体类别
  • 第四章 文献分类
  • 第五章 文献发掘及研究简况
  • 第六章 文献珍品图片及说明
  • 第七章 文献珍品释读
  • 一 《阙特勤碑》
  • 二 《暾欲谷碑》
  • 三 《铁尔痕碑》
  • 四 《铁兹碑》
  • 五 《占卜书》
  • 回鹘文
  • 第一章 历史文化概况
  • 一 漠北回鹘汗国(774—840年)
  • 二 漠南回鹘
  • 三 甘州回鹘王国(10—11世纪)
  • 四 高昌回鹘王国(9世纪中期—13世纪中期)
  • 五 喀喇汗王朝(9世纪末—13世纪初)
  • 第二章 文字的起源与变迁
  • 第三章 文字载体类别与版本形式
  • 一 回鹘文碑铭
  • 二 回鹘文纸质文献
  • 三 回鹘文题记、铭刻
  • 第四章 目录与分类
  • 第五章 文献发掘、研究简况
  • 一 佛教文献
  • 二 摩尼教文献
  • 三 景教文献
  • 四 伊斯兰教文献
  • 五 文学作品
  • 六 经济文书类
  • 七 语言文字类
  • 八 科学技术类
  • 第六章 文献珍品图片及说明
  • 第七章 文献珍品释读
  • 一 元回鹘文《重修文殊寺碑》
  • 二 哈密本《弥勒会见记》第二品“弥勒菩萨出家成道”
  • 三 社会经济文书
  • 维吾尔文
  • 第一章 民族、语言和文字概况
  • 一 维吾尔语概况
  • 二 乌兹别克(乌孜别克)语概况
  • 三 哈萨克语概况
  • 四 柯尔克孜(吉尔吉斯)语概况
  • 五 塔塔尔(鞑靼)语概况
  • 第二章 文字的起源与变迁
  • 一 老维吾尔文来源和性质
  • 二 老维吾尔文的形成
  • 三 文字的变化
  • 第三章 古籍文献中体现的语言特点
  • 一 哈喀尼亚文献语言的主要特点
  • 二 哈喀尼亚后期文献的主要语言特点
  • 三 中古哈萨克—柯尔克孜(克普恰克)文献语言的主要特点
  • 四 总结
  • 本部分所用的符号和缩写词
  • 第四章 维吾尔古籍研究概况
  • 一 国内研究概况
  • 二 国外研究概况
  • 第五章 维吾尔古籍珍品图片及说明
  • 第六章 哈喀尼亚时期维吾尔语古籍例释
  • 一 《福乐智慧》选段
  • 二 《真理入门》
  • 三 《泰杰力诗歌》选段
  • 第四册
  • 契丹文
  • 第一章 历史文化概况
  • 第二章 文字的起源与变迁
  • 第三章 文字载体类别与目录、分类
  • 第四章 文献的发现与研究简况
  • 第五章 文献珍品图片及说明
  • 第六章 石刻释读举例
  • 一 《宣懿皇后哀册》册盖与册文首行
  • 二 《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
  • 结束语
  • 女真文
  • 第一章 历史文化概况
  • 第二章 文字的起源与变迁
  • 一 女真文的创制和流传
  • 二 女真文的性质和特点
  • 三 女真文的结构形式
  • 第三章 文字载体类别与版本形式
  • 第四章 目录与分类
  • 第五章 碑铭文献的发掘和研究
  • 第六章 古籍珍品图版与说明
  • 第七章 蒙古国女真文“九峰石壁纪功碑”释读
  • 一 “九峰石壁纪功碑”的发现
  • 二 “九峰石壁纪功碑”的价值
  • 三 “九峰石壁纪功碑”的释读
  • 八思巴字
  • 第一章 八思巴字的创制、颁行
  • 第二章 八思巴字的性质、地位与用途
  • 第三章 八思巴字的字母表、体式与文字类型
  • 第四章 八思巴字的拼写法
  • 第五章 八思巴字文献珍品图片及说明
  • 回鹘蒙文
  • 第一章 历史文化概况
  • 一 历史简况
  • 二 居住环境与生产方式
  • 三 社会形态
  • 四 传统节日
  • 五 与周边民族的联系
  • 六 服饰
  • 七 人口与分布
  • 八 语言与文字
  • 第二章 文字的起源与变迁
  • 一 文字创制前的记事方式
  • 二 回鹘蒙文的产生
  • 三 文字的性质
  • 四 文字的构词法
  • 五 方言文字
  • 六 字体变迁
  • 第三章 文字载体类别与版本形式
  • 一 文字载体的类别
  • 二 文献古籍的版式
  • 三 古籍装帧
  • 四 书名与署名
  • 第四章 目录与分类
  • 一 文献古籍分类
  • 二 文献古籍编目
  • 第五章 古籍发掘研究简况
  • 一 20世纪上半叶文献古籍整理与研究
  • 二 新中国成立后30年文献古籍整理与研究
  • 三 1980—2000年文献古籍整理与研究
  • 四 西方学者对回鹘蒙文文献古籍的整理与研究
  • 第六章 古籍珍品图片及说明
  • 第七章 古籍珍品释读
  • 一 《成吉思汗石》释读
  • 二 《贵由汗玺》释读
  • 三 《彻辰汗令牌》释读
  • 四 《宽温仁圣皇帝信牌》释读
  • 结束语
  • 满文
  • 引言
  • 第一章 历史文化概况
  • 一 满族的历史与现状
  • 二 满族的生活与习俗
  • 第二章 文字的起源与变迁
  • 一 满文的创制与改进
  • 二 满文的书写与字体
  • 三 满文的兴盛与衰落
  • 第三章 文字载体类别与版本形式
  • 一 满文档案及其类别
  • 二 满文图书及其版本
  • 三 满文碑刻及其种类
  • 四 满文古籍的材质及其装帧
  • 第四章 目录与分类
  • 一 满文档案的编目与分类
  • 二 满文图书的编目与分类
  • 第五章 古籍发掘、研究简况
  • 一 满文古籍的发现
  • 二 满文古籍的研究
  • 三 满文古籍的出版
  • 第六章 古籍珍品图片及说明
  • 一 满文书籍图片及说明
  • 二 满文档案图片及说明
  • 三 满文碑刻图片及说明
  • 四 满文舆图图片及说明
  • 第七章 古籍珍品释读
  • 一 钦天监监正汤若望题请增加赴琉球国册封使随行人员钱粮本
  • 二 礼部尚书郎球等题报赉送敕封五世达赖喇嘛册印并照例筵宴本
  • 三 康熙帝为令山西巡抚勿庸在五台山多备物品人员迎接事朱谕
  • 四 大学士鄂尔泰等议奏吉尔吉斯人迁到齐齐哈尔安置事宜折
  • 五 盛京将军舍图肯等奏报锡伯官兵携眷起程移往伊犁等情折
  • 六 领侍卫内大臣和珅奏裁汰绥远城满洲官学改设满汉翻译官学折
  • 结束语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