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研究滇西傣族村社社会结构与经济生活的民族志。

内容简介

相较于田汝康和褚建芳在那目寨调研的20世纪中期和21世纪初期,如今那目寨的婚姻家庭、仪式节庆与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都已世易时移,发挥的社会团结功能减弱,双向联系的家庭网络和社龄组织成为村社集体延续的主要纽带。这是时代的推动,也是当地人历史传统与自主选择的结果。本书即通过描述和分析这些变化,揭示那目寨人如何去延续心中的“理想村社”。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探寻发现社会文化新知识的另一条路径
  • 序:近代滇西摆夷
  • 第一章 不均衡继嗣的婚姻家庭结构
  • 一、传统家庭结构及其变革
  • (一)那目寨傣族姓氏与命名
  • (二)那目寨家庭结构的变革
  • 二、婚姻关系稳固性缺失
  • (一)族外婚增多,离婚率增高
  • (二)入赘婚普遍
  • (三)男女比例失衡
  • (四)男女地位的延续与改变
  • 第二章 纵横的社群组织
  • 一、社龄组织
  • (一)“班”的组成
  • (二)“班”的社会约束性
  • 二、家庭间类家族组织
  • (一)对于同姓的态度与观念
  • (二)编纂家谱
  • (三)同姓家庭的共同活动
  • 第三章 日常生活中的集体维系
  • 一、人生礼仪
  • (一)婚礼
  • (二)上奘房
  • (三)上新房
  • 二、摆的现状
  • (一)风平赶摆
  • (二)那目寨的摆
  • 第四章 宗教的集体象征
  • 一、民间信仰
  • (一)家神崇拜
  • (二)寨神崇拜
  • 二、南传佛教与奘房
  • (一)没有佛爷的奘房
  • (二)奘房当下的用途
  • (三)奘房的新标志性意义
  • (四)世俗认识与传统观念
  • 第五章 经济变迁中的集体优势
  • 一、村寨现代化进程中的“合力”
  • (一)保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 (二)现代化农村工程
  • (三)不同于“班”的护村队
  • 二、产业的建设与发展
  • (一)产业分配
  • (二)米粮加工业
  • (三)餐饮和化肥行业
  • 三、消费技术与发展理念的革新
  • (一)微商在女性群体中兴起
  • (二)乡村振兴计划落地
  • (三)局部管理与地方特色的合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学术专著
  • 期刊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