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电气工程师常备案头工具书。

内容简介

在世界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本手册紧紧围绕着国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宏伟目标,坚持创新思维,立足于电气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使现代电气先进理论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着眼于未来科学与高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吸收国内国际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本手册内容在第3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修订,涉及的电气工程科技知识更新颖、更先进、更实用。

本手册主要内容包括:通用数据资料和数学公式,电气工程理论基础,电工电子功能材料和光电线缆与绝缘元件,电子元器件和电子电路,电力电子技术,电气工程信息化基础,可靠性技术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电气工程师手册》第4版 编委会
  • 第4版序
  • 第3版序
  • 第2版序
  • 第1版序
  • 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努力攀登世界电气工程科学技术新高峰
  • 第1篇 通用数据资料和数学公式
  • 第1章 计量单位和单位换算关系
  • 1.1 国际单位制和量纲
  • 1.2 常用的物理量和单位
  • 1.3 常用的物理化学和不同尺度物理学的物理量
  • 1.4 单位换算关系
  • 第2章 物理常量和常用材料物理性能
  • 2.1 物理常量数据
  • 2.2 常用材料的物理性能
  • 第3章 电工标准
  • 3.1 标准和标准化概述
  • 3.2 国际标准和中国国家标准简介
  • 第4章 数学公式
  • 4.1 阶乘、排列和组合、二项式定理和复数
  • 4.2 常用函数
  • 4.3 微积分
  • 4.4 矩阵和矢量
  • 4.5 概率和统计
  • 4.6 近似计算和数值计算
  • 参考文献
  • 第2篇 电气工程理论基础
  • 常用符号表
  • 第1章 电的一般物理概念
  • 1.1 原子和原子核
  • 1.2 金属的热电子发射
  • 1.3 物质的导电与能带理论
  • 1.4 几种电磁效应
  • 1.5 生物电现象
  • 第2章 电磁场
  • 2.1 表征电磁场特性的物理量
  • 2.2 电磁场的基本定律
  • 2.3 电容、电感、能量和力
  • 2.4 电磁场的传播、损耗和效应
  • 第3章 场的计算和强电场中的击穿效应
  • 3.1 静电场、恒定电场与磁场的边值问题
  • 3.2 静电场的数值计算与调整
  • 3.3 气体放电和电介质击穿现象
  • 第4章 电路
  • 4.1 电路与电路定律
  • 4.2 正弦电流电路
  • 4.3 三相正弦电流电路
  • 4.4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 4.5 功率与功率因数
  • 第5章 电网络分析
  • 5.1 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 5.2 线性动态电路
  • 5.3 电路图论
  • 5.4 二端口
  • 5.5 非线性电路
  • 第6章 磁路
  • 6.1 磁路与磁路定律
  • 6.2 恒定磁通磁路
  • 6.3 交变磁通磁路
  • 6.4 永久磁铁磁路
  • 参考文献
  • 第3篇 电工电子功能材料和光电线缆与绝缘元件
  • 常用符号表
  • 第1章 电气绝缘材料
  • 1.1 电气绝缘材料概论
  • 1.2 气体和液体电介质
  • 1.3 纳米电介质
  • 1.4 绝缘涂料和绝缘胶
  • 1.5 绝缘纸和薄膜
  • 1.6 复合柔软绝缘材料
  • 1.7 橡胶和塑料
  • 1.8 层压制品和硬质云母板
  • 1.9 无机绝缘材料
  • 1.10 电缆用绝缘材料
  • 1.11 电容器用绝缘材料
  • 1.12 变压器用绝缘材料
  • 1.13 电力电子器件用绝缘材料(主绝缘和封装)
  • 第2章 半导体材料
  • 2.1 半导体材料概述
  • 2.2 元素半导体
  • 2.3 化合物半导体
  • 2.4 固溶体半导体
  • 2.5 半导体超晶格和有机半导体材料
  • 第3章 磁性材料
  • 3.1 磁性材料的特性和分类
  • 3.2 软磁材料
  • 3.3 永磁材料
  • 3.4 磁记录和磁记忆材料
  • 3.5 特殊磁性材料
  • 第4章 特殊光、电功能材料
  • 4.1 基于光电效应的光电材料
  • 4.2 能把其他能量转变为光能的发光材料
  • 4.3 基于特殊的介质极化性能的液晶、高电容率材料和驻极体
  • 4.4 基于电-机械效应的压电材料和磁-机械效应的磁致伸缩材料
  • 4.5 基于电性(特别是电导率)对杂质或外界因素敏感性的敏感材料
  • 第5章 超导体和导体
  • 5.1 超导材料
  • 5.2 金属导电材料的一般性质
  • 5.3 电碳制品和其他导电材料
  • 第6章 电工合金和特殊电气功能金属材料
  • 6.1 电阻合金
  • 6.2 电热合金
  • 6.3 触头材料
  • 6.4 熔体材料
  • 6.5 热双金属材料
  • 6.6 热电材料和热电偶
  • 第7章 裸导线和绕组线(电磁线)
  • 7.1 单线和绞线
  • 7.2 架空导线的性能参数、选用和安装维护
  • 7.3 绕组线(电磁线)
  • 第8章 电力电缆和装备用电线电缆
  • 8.1 电力电缆的品种、结构和性能
  • 8.2 电力电缆附件及其安装
  • 8.3 电力电缆的敷设和安装维护
  • 8.4 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
  • 第9章 通信电缆和光纤光缆
  • 9.1 通信电缆结构和传输特性
  • 9.2 主要通信电缆品种
  • 9.3 通信电缆敷设和测试
  • 9.4 光纤光缆
  • 第10章 绝缘子
  • 10.1 绝缘子概述
  • 10.2 绝缘子的结构与特性
  • 参考文献
  • 第4篇 电子元器件和电子电路
  • 第1章 半导体器件
  • 1.1 PN结与半导体二极管
  • 1.2 双极型晶体管
  • 1.3 场效应晶体管(FET)
  • 1.4 半导体器件模型
  • 1.5 集成电路
  • 1.6 微波半导体器件
  • 1.7 新型半导体器件
  • 第2章 其他电子元器件
  • 2.1 传感元件
  • 2.2 光电子器件
  • 2.3 压电元件
  • 2.4 显示器件
  • 2.5 电真空器件
  • 第3章 放大电路与运算电路
  • 3.1 概述
  • 3.2 负反馈放大电路
  • 3.3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 3.4 信号检测中的放大器
  • 3.5 低频功率放大电路
  • 3.6 基本运算电路
  • 3.7 模拟乘法器及其组成的运算电路
  • 第4章 信号产生与处理电路
  • 4.1 正弦波振荡器
  • 4.2 非正弦波形发生器
  • 4.3 有源滤波器
  • 4.4 模拟电压比较器
  • 4.5 采样-保持和变换电路
  • 4.6 其他信号处理电路
  • 第5章 调制与解调电路
  • 5.1 调制和解调概述
  • 5.2 幅度调制和解调电路
  • 5.3 频率调制和解调电路
  • 5.4 相位调制和解调电路
  • 5.5 脉冲调制和解调电路
  • 第6章 数字电路
  • 6.1 数字电路基础
  • 6.2 组合逻辑电路
  • 6.3 触发器
  • 6.4 时序逻辑电路
  • 6.5 D/A和A/D电路
  • 6.6 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
  • 6.7 接口电路
  • 6.8 硬件描述语言(HDL)
  • 第7章 电源电路
  • 7.1 单相小功率整流、滤波电路
  • 7.2 直流线性稳压电路
  • 7.3 其他稳压电路
  • 附录 国内外半导体器件的型号及命名法
  • 参考文献
  • 第5篇 电力电子技术
  • 第1章 概述
  • 1 电力电子技术
  • 2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2章 电力电子器件
  • 2.1 电力电子器件基础
  • 2.2 电力二极管
  • 2.3 半控型器件
  • 2.4 全控型器件
  • 2.5 基于宽禁带材料的电力电子器件
  • 2.6 功率集成电路和智能功率模块
  • 2.7 冷却和散热器
  • 第3章 电力电子电路
  • 3.1 电力电子电路基础
  • 3.2 整流电路
  • 3.3 逆变电路
  • 3.4 直流-直流变换器
  • 3.5 交流电力控制电路
  • 3.6 周波变流电路和矩阵变换器
  • 3.7 多电平电路
  • 3.8 典型的组合电力电子电路
  • 3.9 电力电子电路的谐波、无功问题及对策
  • 第4章 电力电子控制技术
  • 4.1 电力电子控制系统的结构
  • 4.2 相位控制技术
  • 4.3 脉宽调制(PWM)技术
  • 4.4 脉冲频率调制(PFM)技术
  • 4.5 电压模式控制
  • 4.6 电流模式控制
  • 4.7 频率与相位跟踪技术
  • 第5章 电力电子器件的驱动与保护
  • 5.1 驱动电路
  • 5.2 过电压的产生及保护
  • 5.3 过载和短路保护
  • 5.4 缓冲电路
  • 5.5 器件串联与器件并联
  • 第6章 电力电子装置
  • 96 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领域
  • 6.1 典型直流电源
  • 6.2 电动机调速用变流器
  • 6.3 典型交流电源和交流电力控制装置
  • 6.4 电力电子节能装置
  • 6.5 电力系统用电力电子装置
  • 参考文献
  • 第6篇 电气工程信息化基础
  • 第1章 信息和信息技术
  • 1.1 信息和信息技术
  • 1.2 电气工程信息化
  • 第2章 计算机组织和结构
  • 2.1 计算机概述
  • 2.2 中央处理器(CPU)
  • 2.3 存储系统
  • 2.4 总线
  • 第3章 通用与专用计算机系统
  • 3.1 通用计算机系统
  • 3.2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
  • 3.3 可编程控制器
  • 3.4 云计算机系统
  • 第4章 软件基础
  • 4.1 程序设计语言
  • 4.2 数据结构
  • 4.3 操作系统
  • 4.4 软件工程基础
  • 4.5 计算机安全概述
  • 第5章 数据库技术
  • 5.1 数据库理论
  • 5.2 非关系数据库
  • 5.3 数据库管理系统
  • 第6章 信息处理与大数据
  • 6.1 大数据基本概念
  • 6.2 数据属性
  • 6.3 数据清理
  • 6.4 数据变换
  • 6.5 数据归约
  • 6.6 判别与回归
  • 6.7 数据挖掘
  • 第7章 人工智能
  • 7.1 人工智能系统
  • 7.2 知识表示
  • 7.3 搜索与群体智能
  • 7.4 机器学习
  • 7.5 计算机视觉
  • 7.6 自然语言处理
  • 7.7 语音处理
  • 7.8 多智能体
  • 7.9 机器人
  • 第8章 计算机网络及物联网
  • 8.1 概述
  • 8.2 网络标准化
  • 8.3 工业控制网络
  • 8.4 网络互联
  • 8.5 网络应用
  • 8.6 网络发展趋势
  • 8.7 无线传感器网络
  • 8.8 物联网概述
  • 8.9 物联网支撑技术
  • 8.10 物联网通信与网络技术
  • 参考文献
  • 第7篇 可靠性技术、环境技术和电磁兼容
  • 常用符号表
  • 第1章 可靠性技术
  • 1.1 可靠性技术概述
  • 1.2 可靠性指标
  • 1.3 可靠性分析与设计
  • 1.4 可靠性试验
  • 1.5 可靠性增长
  • 1.6 可靠性维修与可靠性管理
  • 第2章 环境技术
  • 2.1 环境因素与环境条件分级
  • 2.2 环境防护技术
  • 2.3 环境试验
  • 第3章 电磁兼容
  • 3.1 电磁兼容基本概念
  • 3.2 电磁干扰
  • 3.3 提高电磁兼容性能的基本措施
  • 3.4 电磁兼容试验与标准
  • 参考文献
  • 第8篇 电气测量和仪器仪表
  • 第1章 电气测量技术基础
  • 1.1 测量的概念
  • 1.2 计量的概念
  • 1.3 常用电磁学量具
  • 1.4 测量仪器的准确度评价方法
  • 第2章 电量的测量
  • 2.1 电压的测量
  • 2.2 电流的测量
  • 2.3 电路参数的测量
  • 第3章 磁参量的测量
  • 3.1 概述
  • 3.2 磁场的测量
  • 3.3 材料的静态磁特性的测量
  • 3.4 材料的动态磁特性的测量
  • 第4章 电气工程领域常见非电量的测量
  • 4.1 温度的测量
  • 4.2 力的测量
  • 4.3 振动的测量
  • 4.4 气体的测量
  • 4.5 噪声的测量
  • 4.6 MEMS传感器
  • 第5章 常用仪器仪表
  • 5.1 电压、电流表
  • 5.2 电测仪表附件
  • 5.3 电位差计与电桥
  • 5.4 信号发生器与标准源
  • 5.5 计数器与示波器
  • 5.6 常用功率表与电能表
  • 第6章 仪器仪表总线
  • 6.1 仪器仪表总线概述
  • 6.2 仪器仪表的标准化并行总线
  • 6.3 仪器仪表的串行总线
  • 6.4 仪器仪表的网络总线
  • 6.5 仪器仪表的通信规约
  • 参考文献
  • 第9篇 电机
  • 第1章 技术基础
  • 1.1 电机概述
  • 1.2 电机的工作制与定额
  • 1.3 电机的结构、安装型式与防护类型
  • 1.4 电机冷却方式代号
  • 1.5 线端标志
  • 1.6 绝缘与温升
  • 1.7 电机振动和噪声
  • 第2章 设计基本要点
  • 2.1 设计技术要求
  • 2.2 电机的主要尺寸
  • 2.3 电机绕组
  • 2.4 气隙磁场与磁路
  • 2.5 电感与电抗
  • 2.6 损耗
  • 2.7 结构设计
  • 第3章 电机试验、安装和维护
  • 3.1 电机试验概述
  • 3.2 绝缘性能试验
  • 3.3 绕组直流电阻的测量
  • 3.4 空载特性和短路特性的测定
  • 3.5 转速测量方法
  • 3.6 转矩测量方法
  • 3.7 效率的测量
  • 3.8 电机温升的测定
  • 3.9 三相同步电机电抗的测定
  • 3.10 电压波形的测定
  • 3.11 转动惯量J的测定
  • 3.12 振动的测定
  • 3.13 噪声的测量
  • 3.14 电机的无线电干扰的测量
  • 3.15 电机的安装
  • 3.16 电机的选择、运行节能和维护
  • 第4章 同步电机
  • 4.1 同步电机的类型与结构
  • 4.2 同步发电机工作原理
  • 4.3 电抗与时间常数
  • 4.4 突然短路
  • 4.5 励磁
  • 4.6 各类同步电机
  • 第5章 直流电机
  • 5.1 直流电机的结构及分类
  • 5.2 直流电机工作原理
  • 5.3 直流电机工作特性
  • 5.4 晶闸管整流器供电的直流电动机
  • 5.5 直流电机换向
  • 5.6 直流电机系列及专用直流电机
  • 第6章 异步电机
  • 6.1 异步电机分类及结构
  • 6.2 异步电动机的运行特性
  • 6.3 异步电动机的起动、制动、调速和节能
  • 6.4 一般用途及派生、专用异步电动机
  • 6.5 三相异步电机的特殊应用及特殊结构异步电机
  • 第7章 永磁电机
  • 7.1 永磁电机概述
  • 7.2 永磁电机磁路计算
  • 7.3 永磁直流电动机
  • 7.4 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机
  • 7.5 调速永磁同步电机
  • 7.6 永磁直流无刷电机
  • 7.7 轴向磁通永磁电机
  • 7.8 横向磁通永磁电机
  • 7.9 定子永磁型电机
  • 7.10 定转子双永磁型电机
  • 7.11 其他永磁电机
  • 7.12 永磁电机特有问题综述
  • 第8章 磁阻电机
  • 8.1 磁阻电机概述
  • 8.2 开关磁阻电机
  • 8.3 同步磁阻电机
  • 8.4 游标磁阻电机
  • 8.5 其他磁阻电机
  • 第9章 小功率电动机
  • 9.1 小功率电动机类型及特点
  • 9.2 小功率异步电动机
  • 9.3 小功率交流换向器电动机
  • 9.4 小功率电动机应用
  • 第10章 微特电机
  • 10.1 微特电机概述
  • 10.2 测速发电机
  • 10.3 伺服电动机
  • 10.4 步进电动机
  • 10.5 自整角机
  • 10.6 感应移相器
  • 10.7 其他微特电机
  • 第11章 电机系统及集成
  • 11.1 集成电机
  • 11.2 电机系统与负载的集成
  • 11.3 直驱式电机系统
  • 11.4 电机系统与电磁式调速机构的集成
  • 11.5 电机系统与驱动控制系统的集成
  • 11.6 特种电机系统
  • 第12章 电机常用材料及其进展
  • 12.1 导磁材料
  • 12.2 永磁材料
  • 12.3 导电材料
  • 12.4 绝缘材料
  • 参考文献
  • 第10篇 变压器、电抗器和电容器
  • 第1章 电力变压器
  • 1.1 概述
  • 1.2 特性与参数
  • 1.3 数据
  • 1.4 结构
  • 1.5 试验
  • 1.6 运输与安装
  • 1.7 运行与维护
  • 1.8 状态检测与诊断
  • 第2章 特高压交流变压器和换流变压器
  • 2.1 特高压交流变压器
  • 2.2 特高压换流变压器
  • 第3章 特种变压器
  • 3.1 特种变压器概述
  • 3.2 干式变压器
  • 3.3 矿用变压器
  • 3.4 试验变压器及其组合
  • 3.5 电炉变压器
  • 3.6 整流变压器(变流变压器)
  • 3.7 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
  • 3.8 T形联结变压器
  • 3.9 脉冲变压器
  • 3.10 电力电子变压器
  • 3.11 牵引变压器
  • 3.12 其他型式变压器
  • 第4章 互感器
  • 4.1 互感器概述
  • 4.2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 4.3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 4.4 电流互感器
  • 4.5 零序电流互感器
  • 4.6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 4.7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
  • 第5章 调压器
  • 5.1 调压器概述
  • 5.2 调压器原理、结构、主要技术数据、使用和维护
  • 第6章 电抗器
  • 6.1 电抗器概述
  • 6.2 电抗器原理、结构、使用和维护
  • 第7章 电力电容器
  • 7.1 电力电容器概述
  • 7.2 并联电容器及其成套装置
  • 7.3 串联电容器及其装置
  • 7.4 其他电容器
  • 参考文献
  • 第11篇 开关保护设备
  • 第1章 开关设备的一般问题
  • 1.1 绝缘与绝缘结构
  • 1.2 电路开断过程及电弧
  • 1.3 载流导体与电接触
  • 1.4 电磁系统与电磁力
  • 1.5 传动和力(或力矩)特性的配合
  • 1.6 开关设备的智能化
  • 第2章 高压开关及高压熔断器
  • 2.1 高压开关概述
  • 2.2 高压交流断路器
  • 2.3 高压交流隔离开关与接地开关
  • 2.4 高压交流负荷开关与高压接触器
  • 2.5 高压交流重合器与分段器
  • 2.6 高压交流熔断器
  • 2.7 高压开关操动机构
  • 2.8 高压开关试验
  • 第3章 低压开关保护设备
  • 3.1 低压电器概述
  • 3.2 低压断路器
  • 3.3 低压熔断器
  • 3.4 刀开关、隔离器、隔离开关及其组合电器
  • 3.5 低压接触器与起动器
  • 3.6 控制继电器
  • 3.7 低压电器试验
  • 第4章 保护继电器与继电保护装置
  • 4.1 继电保护概述
  • 4.2 主设备保护
  • 4.3 线路保护
  • 4.4 自动重合闸
  • 第5章 避雷器
  • 5.1 避雷器概述
  • 5.2 避雷器的主要电气性能与结构
  • 5.3 避雷器的机械性能
  • 5.4 避雷器的结构
  • 5.5 避雷器试验
  • 5.6 避雷器的选择、运行和维护
  • 第6章 成套开关设备
  • 6.1 成套开关设备概述
  • 6.2 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 6.3 防爆配电装置
  • 6.4 预装式变(配)电站
  • 6.5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 6.6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
  • 参考文献
  • 第12篇 自动控制
  • 第1章 概论
  • 1.1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 1.2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
  • 第2章 线性定常(LTI)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 2.1 控制系统模型的建立
  • 2.2 控制系统传递函数
  • 2.3 控制系统的频域模型
  • 2.4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
  • 第3章 线性连续控制系统分析概要
  • 3.1 控制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
  • 3.2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 3.3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
  • 3.4 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 3.5 根轨迹法
  • 第4章 线性连续控制系统设计概要
  • 4.1 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
  • 4.2 控制系统校正
  • 4.3 复合控制
  • 4.4 标准传递函数综合法
  • 4.5 状态反馈和状态观测器
  • 第5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
  • 5.1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 5.2 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5.3 相平面法
  • 5.4 描述函数法
  • 5.5 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
  • 5.6 非线性设计工具
  • 第6章 最优控制和自适应控制
  • 6.1 最优控制
  • 6.2 自适应控制
  • 6.3 预测控制
  • 6.4 H∞控制
  • 第7章 智能控制
  • 7.1 模糊控制
  • 7.2 基于人工神经元网络的非线性控制
  • 7.3 遗传算法
  • 7.4 人工免疫系统
  • 第8章 控制系统MATLAB仿真
  • 8.1 MATLAB概述
  • 8.2 MATLAB基础
  • 8.3 控制系统分析
  • 8.4 Simulink简介
  • 参考文献
  • 第13篇 电气传动
  • 第1章 电动机的选择
  • 1.1 电气传动概述
  • 1.2 电动机类型的选择
  • 1.3 电动机功率选择
  • 第2章 电动机的起动、制动与调速
  • 2.1 异步电动机起动方式
  • 2.2 电动机制动方式
  • 2.3 电动机的转速调节
  • 第3章 电气传动自动控制系统
  • 3.1 继电-接触器控制
  • 3.2 闭环控制
  • 第4章 直流调速系统
  • 4.1 多环调速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
  • 4.2 常用控制单元
  • 4.3 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
  • 4.4 直流斩波调速系统
  • 第5章 交流调速系统
  • 5.1 交流调速概述
  • 5.2 变压变频调速
  • 5.3 无换向器电动机调速系统
  • 5.4 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的串级调速
  • 第6章 位置伺服系统
  • 6.1 位置伺服系统概述
  • 6.2 伺服系统的控制
  • 第7章 典型机械的电气传动与控制
  • 7.1 机械加工设备
  • 7.2 冶金机械
  • 7.3 风机与水泵
  • 7.4 起重与运输机械
  • 7.5 电梯及自动扶梯
  • 7.6 电动车辆
  • 7.7 矿山机械
  • 7.8 其他机械
  • 第8章 电气传动控制设备
  • 8.1 电气传动控制设备的设计
  • 8.2 结构与防护
  • 8.3 可靠性与抗干扰
  • 8.4 电控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 参考文献
  • 第14篇 通信
  • 第1章 通信系统理论基础
  • 1.1 信源及其度量
  • 1.2 通信系统基本模型
  • 1.3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 1.4 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
  • 1.5 通信信道
  • 1.6 无线通信
  • 第2章 数据通信技术
  • 2.1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
  • 2.2 数据传输
  • 2.3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 2.4 调制技术
  • 2.5 信源编码
  • 2.6 信道编码
  • 2.7 信道复用技术
  • 2.8 同步技术
  • 第3章 电信交换技术
  • 3.1 电信业务网概述
  • 3.2 交换技术基础
  • 3.3 常用交换方式
  • 3.4 数字程控交换
  • 3.5 软交换
  • 第4章 通信网络
  • 4.1 数据通信概述
  • 4.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4.3 局域网技术
  • 4.4 广域网技术
  • 4.5 因特网
  • 第5章 数字微波中继通信与卫星通信技术
  • 5.1 数字微波通信概述
  • 5.2 微波传播技术
  • 5.3 数字微波中继通信系统
  • 5.4 卫星通信概述
  • 5.5 卫星运动轨道和通信卫星组成
  • 5.6 卫星通信地球站和VSAT
  • 5.7 卫星导航定位与北斗系统
  • 第6章 移动通信技术
  • 6.1 移动通信技术概述
  • 6.2 移动通信技术基础
  • 6.3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 6.4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 6.5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 6.6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
  • 第7章 光通信技术
  • 7.1 光传输概述
  • 7.2 光纤
  • 7.3 光纤通信系统
  • 7.4 WDM光纤通信系统
  • 7.5 全光通信网(AON)技术
  • 第8章 量子通信
  • 8.1 量子通信概念
  • 8.2 量子通信基础
  • 8.3 量子密钥分配协议
  • 8.4 量子无噪声信道编码
  • 8.5 量子信道
  • 8.6 量子通信网络
  • 第9章 信息安全
  • 9.1 信息网络安全基础
  • 9.2 密码技术
  • 9.3 认证技术
  • 9.4 信息安全技术
  • 参考文献
  • 第15篇 火力发电
  • 第1章 火力发电概述
  • 1.1 火电厂类型及系统
  • 第2章 热工原理
  • 2.1 热工参数
  • 2.2 热力循环
  • 2.3 热平衡计算
  • 第3章 锅炉设备
  • 3.1 燃料特性
  • 3.2 燃料储运
  • 3.3 锅炉选型
  • 3.4 燃烧系统
  • 3.5 除灰渣系统
  • 3.6 煤的洁净燃烧技术
  • 第4章 汽轮机组
  • 4.1 汽轮机选型
  • 4.2 热力系统及设备
  • 4.3 冷却系统
  • 4.4 管道系统
  • 4.5 水处理系统
  • 第5章 电气接线和电气设备
  • 5.1 电气主接线方式
  • 5.2 汽轮发电机及励磁系统
  • 5.3 发电机变压器
  • 5.4 厂用电接线和厂用电设备
  • 5.5 二次设备
  • 5.6 厂内通信
  • 第6章 火电厂自动化
  • 6.1 火电厂自动化系统
  • 6.2 仪表检测
  • 6.3 模拟量控制
  • 6.4 硬手操与顺序控制
  • 6.5 自动保护、联锁、报警
  • 6.6 分散控制系统(DCS)
  • 6.7 火电厂电气设备的控制与监测
  • 6.8 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和厂级管理信息系统(MIS)
  • 第7章 机组起动和运行
  • 7.1 机组的起动和停运
  • 7.2 机组运行方式
  • 第8章 环境保护
  • 8.1 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
  • 8.2 火电厂排放的污染物
  • 8.3 灰渣的处理和利用
  • 8.4 火电厂的废水处理
  • 8.5 火电厂噪声
  • 8.6 环境影响对策
  • 第9章 热电联产
  • 9.1 热电厂和供热式汽轮机
  • 9.2 供热机组的选择
  • 9.3 热经济指标
  • 第10章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
  • 10.1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类型和特点
  • 10.2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主要设备
  • 第11章 生物质发电和垃圾发电
  • 11.1 生物质发电
  • 11.2 垃圾发电
  • 第12章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
  • 12.1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特点及类型
  • 12.2 分布式能源装置
  • 参考文献
  • 第16篇 水力发电
  • 第1章 概述
  • 1.1 水能资源及利用
  • 1.2 水电站的构成
  • 第2章 水轮发电机组
  • 2.1 水轮机
  • 2.2 水轮发电机
  • 第3章 电气主接线和电气设备
  • 3.1 电气主接线
  • 3.2 主要电气设备
  • 第4章 自动控制与通信
  • 4.1 水电站控制方式
  • 4.2 水电站自动化
  • 4.3 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
  • 4.4 控制电源系统
  • 4.5 通信系统
  • 第5章 水电站运行
  • 5.1 水电站的运行
  • 5.2 水轮发电机组的运行
  • 第6章 抽水蓄能电站
  • 6.1 抽水蓄能电站的特点
  • 6.2 抽水蓄能电站运行方式
  • 参考文献
  • 第17篇 核能发电
  • 第1章 核能概述
  • 1.1 核能及其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 1.2 核电厂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结构
  • 第2章 核反应堆堆芯设计
  • 2.1 核反应堆物理
  • 2.2 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学
  • 第3章 核电厂的辐射防护
  • 33 辐射防护
  • 34 辐射防护标准
  • 35 辐射量和单位
  • 36 辐射监测
  • 第4章 核电厂安全设计
  • 37 核电厂安全目标
  • 38 安全功能及其实现途径
  • 39 核电厂安全控制保护系统设计准则
  • 40 核安全等级
  • 41 纵深防御原则
  • 42 核安全法规
  • 43 核安全文化
  • 44 能动安全与非能动安全
  • 第5章 压水堆核电厂主要系统和设备
  • 5.1 压水堆核电厂的主要系统
  • 5.2 压水堆核电厂的主要设备
  • 5.3 核反应堆材料概述
  • 第6章 核电厂的仪表与控制
  • 6.1 核电厂的仪表与控制概述
  • 6.2 核电厂监测
  • 6.3 核电厂控制
  • 6.4 核反应堆安全相关与安全系统
  • 6.5 核电厂控制室
  • 第7章 核电厂的运行
  • 7.1 核电厂的试验与调试起动
  • 7.2 核电厂的运行
  • 7.3 核电厂的维修
  • 第8章 核电厂安全
  • 84 核电厂运行工况分类
  • 85 核电厂事故分析方法
  • 86 核电厂厂址选择
  • 87 核电厂的应急措施
  • 88 核电厂的安全审批与管理
  • 89 核安全许可证制度
  • 90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
  • 91 核电厂退役
  • 第9章 核燃料与核燃料循环
  • 9.1 核燃料概述
  • 9.2 核燃料元件的制作和核燃料后处理
  • 参考文献
  • 第18篇 太阳能和风力发电
  • 第1章 太阳能光伏发电
  • 1.1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
  • 1.2 太阳电池的特性及影响因素
  • 1.3 光伏发电系统及其设计
  • 1.4 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变换及控制
  • 1.5 光伏电站的安装和验收
  • 1.6 光伏电站的运行和管理
  • 第2章 太阳能热发电
  • 2.1 太阳能热发电的工作原理
  • 2.2 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 2.3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 第3章 风能资源和风力参数
  • 3.1 风能资源和风能利用
  • 3.2 风力参数
  • 第4章 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和控制
  • 4.1 风力发电机组的分类
  • 4.2 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
  • 4.3 风力发电机组的选择
  • 4.4 风力发电机组的技术
  • 第5章 风力发电系统的联网和运行
  • 5.1 风力发电装置与常规电网的连接
  • 5.2 风力发电系统的功率变换与控制
  • 5.3 海上风力发电的控制、保护与并网
  • 5.4 风力发电系统的故障穿越
  • 5.5 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维护与管理
  • 参考文献
  • 第19篇 其他新能源发电及储能
  • 第1章 其他新能源发电技术
  • 1.1 海洋能发电
  • 1.2 地热发电
  • 1.3 生物质能发电
  • 1.4 纳米发电技术
  • 1.5 磁流体发电
  • 第2章 燃料电池
  • 2.1 燃料电池基础
  • 2.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 2.3 碱性燃料电池
  • 2.4 磷酸燃料电池
  • 2.5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
  • 2.6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 2.7 金属半燃料电池
  • 2.8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
  • 2.9 直接碳燃料电池
  • 2.10 直接硼氢化物燃料电池
  • 2.11 生物燃料电池
  • 第3章 电力储能技术
  • 3.1 电力储能技术概述
  • 3.2 电力储能技术分类
  • 3.3 机械储能
  • 3.4 电磁场储能
  • 3.5 电化学储能
  • 第4章 储氢及其发电技术
  • 4.1 氢能基本概念
  • 4.2 储氢技术
  • 4.3 氢能发电技术及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20篇 电力系统与智能电网
  • 第1章 概述
  • 1.1 电力系统
  • 1.2 电能质量
  • 1.3 电力系统规划与设计
  • 1.4 电力市场
  • 第2章 交流输电
  • 2.1 交流输电线路的输送能力
  • 2.2 无功补偿与电压调整
  • 2.3 电力系统的稳定与系统性事故
  • 2.4 电力系统短路
  • 2.5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
  • 2.6 灵活交流输电
  • 第3章 高压直流输电
  • 3.1 直流输电的构成
  • 3.2 直流输电和交流输电的比较
  • 3.3 直流输电系统运行控制和保护
  • 3.4 直流输电系统中的谐波
  • 3.5 直流输电系统中的无功补偿
  • 3.6 柔性直流输电
  • 第4章 电力系统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 4.1 电力系统中的作用电压
  • 4.2 雷电过电压及保护
  • 4.3 暂时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及限制
  • 4.4 绝缘配合
  • 第5章 交流与直流输电线路
  • 5.1 架空输电线路的主要元件
  • 5.2 架空输电线路力学计算
  • 5.3 架空输电线路的电气设计
  • 5.4 紧凑型输电线路
  • 5.5 接地极线路
  • 5.6 电缆输电线路
  • 第6章 变电站与换流站
  • 6.1 主接线
  • 6.2 主要电气设备和导体
  • 6.3 布置方式
  • 6.4 控制、保护及自动装置
  • 6.5 其他设施及要求
  • 6.6 电力物联网概念及实例
  • 第7章 配电
  • 7.1 配电方式
  • 7.2 配电站
  • 7.3 城乡低压配电网建设与改造
  • 7.4 架空配电线路
  • 7.5 电缆配电线路及其他
  • 7.6 智能配电网
  • 第8章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
  • 8.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 8.2 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
  • 第9章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和通信
  • 9.1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
  • 9.2 电力系统通信
  • 第10章 电力系统运行调度
  • 10.1 基础知识
  • 10.2 电力系统调度
  • 10.3 电力系统运行控制
  • 参考文献
  • 第21篇 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技术
  • 第1章 概论
  • 1.1 含义与特点
  • 1.2 现状与展望
  • 第2章 高功率脉冲产生与传输
  • 2.1 基于电容储能的脉冲产生
  • 2.2 基于电感和其他储能方式的脉冲产生
  • 2.3 脉冲传输
  • 2.4 脉冲压缩
  • 第3章 脉冲功率系统中的开关
  • 3.1 开关基本概念
  • 3.2 气体介质开关
  • 3.3 液体和固体介质开关
  • 第4章 脉冲功率系统的电磁测量
  • 4.1 电磁测量的一般要求
  • 4.2 接触式测量
  • 4.3 非接触测量
  • 第5章 脉冲功率驱动源
  • 5.1 大型脉冲源
  • 5.2 中型脉冲源
  • 5.3 小型及特种脉冲源
  • 第6章 脉冲功率源技术应用
  • 6.1 大功率脉冲电子束、离子束
  • 6.2 伽马射线源
  • 6.3 高功率气体激光泵浦源
  • 6.4 高功率微波驱动源
  • 6.5 高空电磁脉冲驱动源
  • 6.6 电磁发射驱动源
  • 第7章 等离子体理论基础
  • 7.1 等离子体基本概念
  • 7.2 等离子体描述方法
  • 第8章 放电等离子体产生与诊断技术
  • 8.1 放电等离子体产生
  • 8.2 等离子体诊断技术
  • 第9章 等离子体技术应用
  • 9.1 聚变等离子体
  • 9.2 金属丝电爆炸与Z箍缩
  • 9.3 等离子体与微电子工业
  • 9.4 等离子体与材料表面处理
  • 9.5 等离子体震源
  • 9.6 等离子体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 9.7 等离子体与生物、医学
  • 9.8 等离子体与环境保护、现代农业、资源利用
  • 参考文献
  • 第22篇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第1章 建筑电气标准及负荷计算
  • 1.1 概论
  • 1.2 负荷分类和计算
  • 第2章 电能节约与绿色建筑电气技术
  • 2.1 合理用电
  • 2.2 节约用电
  • 第3章 供电系统及变配电所
  • 3.1 负荷分级及其供电要求
  • 3.2 电气系统接线
  • 3.3 变配电所的分类及型式
  • 3.4 短路电流计算
  • 3.5 电气设备选择和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配置
  • 第4章 建筑电气导体选择和线路敷设
  • 4.1 导体的选择
  • 4.2 线路敷设
  • 第5章 电气安全
  • 5.1 系统及设备接地
  • 5.2 人身安全及防电击措施
  • 5.3 建筑物防雷
  • 第6章 电气照明基础
  • 6.1 基本术语
  • 6.2 电光源
  • 6.3 灯具
  • 第7章 照明设计概要
  • 7.1 照明设计基础
  • 7.2 照度标准和照明质量
  • 7.3 照度计算
  • 第8章 不同场所照明的特点和要求
  • 8.1 工厂照明
  • 8.2 民用建筑照明
  • 8.3 道路和露天场所照明
  • 8.4 应急照明
  • 第9章 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
  • 9.1 概述
  • 9.2 火灾报警系统
  • 9.3 消防联动控制
  • 第10章 建筑物的网络、通信、广播和电视
  • 10.1 建筑物的网络
  • 10.2 电话通信
  • 10.3 数据通信
  • 10.4 公共广播与厅堂扩声
  • 10.5 有线电视
  • 10.6 闭路监控与工业电视
  • 第11章 建筑智能化
  • 11.1 智能建筑
  • 11.2 安全防范
  • 11.3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 11.4 建筑物综合布线
  • 参考文献
  • 第23篇 电加工、电加热、电焊和静电技术应用
  • 第1章 电加工技术
  • 1.1 电加工概述
  • 1.2 电火花加工
  • 1.3 超声波和激光加工
  • 1.4 电子束、离子束和等离子体加工
  • 1.5 电化学加工
  • 第2章 电加热概述
  • 2.1 电加热原理
  • 2.2 电热设备的供电
  • 2.3 电加热常用材料
  • 2.4 温度的测量与控制
  • 2.5 电热设备的节能与环保技术
  • 第3章 电阻炉
  • 3.1 类型及结构形式
  • 3.2 功率计算
  • 3.3 炉衬
  • 3.4 加热元件
  • 3.5 控制气氛炉
  • 3.6 供电电路与炉温控制
  • 3.7 常用产品系列
  • 第4章 感应炉
  • 4.1 感应加热原理与感应炉
  • 4.2 无心感应熔炼炉(坩埚式炉)
  • 4.3 有心感应熔炼炉(沟槽式炉)
  • 4.4 感应透热设备
  • 4.5 感应热处理设备
  • 4.6 真空感应炉
  • 第5章 电弧炉
  • 5.1 电弧炉分类
  • 5.2 炼钢电弧炉
  • 5.3 炼钢电弧炉的节能技术
  • 5.4 埋弧炉
  • 第6章 特殊加热设备
  • 6.1 电红外加热设备
  • 6.2 电渣炉设备
  • 6.3 单晶炉与自限温电伴热带
  • 6.4 微波和高频介质加热设备
  • 6.5 电子束、激光和等离子体加热设备
  • 第7章 电弧焊技术
  • 7.1 电弧焊机类型和用途
  • 7.2 弧焊电源种类
  • 7.3 埋弧焊技术
  • 7.4 气体保护焊机技术
  • 第8章 电阻焊技术和其他焊接技术
  • 8.1 电阻焊技术
  • 8.2 其他焊接技术
  • 第9章 静电技术应用
  • 9.1 静电及静电技术
  • 9.2 静电技术在喷涂和纺织工业中的应用
  • 9.3 静电分离与分选
  • 9.4 静电成像
  • 9.5 静电生物效应及其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24篇 智能家居和智能车辆
  • 第1章 视像设备
  • 1.1 电视机
  • 1.2 激光视盘机
  • 1.3 多媒体视频播放器
  • 1.4 数字照相机与数字摄像机
  • 1.5 虚拟现实技术
  • 第2章 音响设备
  • 2.1 收音机
  • 2.2 数字播放器
  • 2.3 组合音响和音响组合
  • 第3章 日用电器
  • 3.1 日用电器
  • 3.2 智能家居电器
  • 第4章 民用电动车辆
  • 4.1 电力机车
  • 4.2 电动汽车
  • 4.3 电动自行车
  • 4.4 智能车辆
  • 参考文献
  • 第25篇 能源互联网
  • 第1章 概述
  • 1.1 能源互联网
  • 1.2 能源互联网与智能电网
  • 第2章 能源互联网精细化建模
  • 2.1 电力系统建模
  • 2.2 天然气系统建模
  • 2.3 热力系统建模
  • 2.4 耦合元件建模
  • 第3章 能源互联网的规划设计
  • 3.1 能源生产环节规划
  • 3.2 能源传输环节规划
  • 3.3 能源存储环节规划
  • 3.4 能源消费环节规划
  • 第4章 能源互联网的运行优化
  • 4.1 能源互联网潮流
  • 4.2 区域能源互联网优化调度
  • 4.3 城市能源互联网优化调度
  • 4.4 多区域能源互联网优化调度
  • 4.5 终端能源互联网优化调度
  • 第5章 能源互联网的市场交易
  • 5.1 能源互联网市场交易类型
  • 5.2 能源互联网市场体系设计
  • 5.3 能源互联网市场运行机制
  • 参考文献
  • 第26篇 项目工程经济分析
  • 第1章 工程经济分析概述
  • 1.1 工程经济学
  • 1.2 项目
  • 1.3 工程经济分析
  • 第2章 可行性研究
  • 2.1 可行性研究内容
  • 2.2 项目的必要性分析
  • 2.3 项目技术方案分析
  • 2.4 建厂条件分析与项目选址
  • 第3章 财务评价指标
  • 3.1 资金时间价值的内涵
  • 3.2 基本术语
  • 第4章 财务评价
  • 4.1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4.2 成本费用及税费估算
  • 4.3 营业收入及利润
  • 4.4 财务评价指标
  • 第5章 经济评价
  • 5.1 经济评价的效益与费用
  • 5.2 影子价格体系
  • 5.3 经济评价参数
  • 5.4 经济评价指标
  • 5.5 经济评价方法
  • 第6章 不确定性分析
  • 6.1 盈亏平衡分析
  • 6.2 敏感性分析
  • 6.3 风险分析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