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了解传统吏治监察机制,挖掘中国古代治理智慧。

内容简介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许多吏治监察事迹,为了更好地学习、借鉴《资治通鉴》所载的吏治监察治理机制和经验做法,本书将《资治通鉴》中有关吏治监察事迹进行收集整理,从七个部分加以阐述,分别是治盛之世的吏治监察、衰亡之世的吏治监察、雄武之君时期的吏治监察、守文之君时期的吏治监察、吏治监察制度、关于吏治监察的言论和吏治清明的历史举措。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引言 十六朝吏治监察简述
  • 第一篇 《资治通鉴》所载治盛之世的吏治监察
  • 一、“文景之治”时期的吏治监察
  • 二、“昭宣中兴”时期的吏治监察
  • 三、“建武之治”时期的吏治监察
  • 四、“明章之治”时期的吏治监察
  • 五、“太康之治”时期的吏治监察
  • 六、“开皇之治”时期的吏治监察
  • 七、“贞观之治”时期的吏治监察
  • 八、“开元盛世”时期的吏治监察
  • 九、“大中之治”时期的吏治监察
  • 第二篇 《资治通鉴》所载衰亡之世的吏治监察
  • 一、西汉衰亡时期的吏治监察
  • 二、王莽、更始帝时期的吏治监察
  • 三、东汉衰亡时期的吏治监察
  • 四、西晋衰亡时期的吏治监察
  • 五、东晋衰亡时期的吏治监察
  • 六、南朝宋衰亡时期的吏治监察
  • 七、南朝齐衰亡时期的吏治监察
  • 八、南朝梁衰亡时期的吏治监察
  • 九、南朝陈衰亡时期的吏治监察
  • 十、北魏衰亡时期的吏治监察
  • 十一、北齐衰亡时期的吏治监察
  • 十二、隋朝衰亡时期的吏治监察
  • 十三、唐朝衰亡时期的吏治监察
  • 十四、五代衰亡时期的吏治监察
  • 十五、十国衰亡时期的吏治监察
  • 第三篇 《资治通鉴》所载雄武之君时期的吏治监察
  • 一、战国雄武之君时期的吏治
  • 二、两汉雄武之君时期的吏治监察
  • 三、魏晋雄武之君时期的吏治监察
  • 四、南北朝雄武之君时期的吏治监察
  • 五、隋唐雄武之君时期的吏治监察
  • 六、五代雄武之君时期的吏治监察
  • 第四篇 《资治通鉴》所载守文之君时期的吏治监察
  • 一、两汉守文之君时期的吏治监察
  • 二、魏晋守文之君时期的吏治监察
  • 三、南北朝守文之君时期的吏治监察
  • 四、隋唐守文之君时期的吏治监察
  • 五、五代守文之君时期的吏治监察
  • 第五篇 《资治通鉴》所载的吏治监察制度
  • 一、吏治方面的制度
  • 二、监察方面的制度
  • 第六篇 《资治通鉴》所载关于吏治监察的言论
  • 一、两汉时期关于吏治监察的言论
  • 二、魏晋南北朝时的吏治监察言论
  • 三、隋唐五代时期的吏治监察言论
  • 第七篇 吏治清明的历史举措
  • 一、任官惟贤才
  • 二、举荐者承担连带责任
  • 三、慎择中央高级官员及组织人事部门、政务机要部门、刑狱部门的官员
  • 四、极端重视地方长官的选拔
  • 五、选用少言质朴敦厚清廉者为官
  • 六、分不同科目选拔官员
  • 七、精简机构和冗余官员
  • 八、选任官员必须公平公正
  • 九、官员要有一定的任期
  • 十、考核官吏需要科学分类、评定等次
  • 十一、考核的重点是治民之官
  • 十二、考核必须综核名实
  • 十三、加强对地方长官(或部门主管)的巡视和各级官员的监察
  • 十四、奖励提拔廉洁能干的官吏
  • 十五、严厉惩处贪污受贿的官吏
  • 十六、实行高位尊贤、高薪养贤(含高薪养廉)制度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中国法治出版社

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治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