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结合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系统地研究了生态文明法治建设韵法律体系、理念、原则、制度和法律实施。

内容简介

本书阐明了法律生态化的目的和指导思想、范围和内容,以及法律生态化的核心问题。重点研究了节能减排法律制度、生态区的法律制度、公众共用物的法律制度和政府环境责任法律制度的发展概况、理论基础和健全对策。联系我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实际,研究了环境公益诉讼和环境资源法庭发展的成就、经验、理论和进一步健全的对策。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意义
  •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
  • (二)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之途
  • (三)生态环境、生态安全及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决定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 (四)当代的生态危机,迫切需要建设生态文明
  • 三、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意义
  • (一)正确处理和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需要依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 (二)生态文明法律,能够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 (三)生态文明法律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法律保障
  • 第二章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内容概述
  • 一、生态文明法律体系
  • (一)生态文明法律规范体系
  • (二)生态文明法规体系
  • 二、生态文明法律理念
  • (一)生态文明法律理念是对环境资源法律基本理念的继承
  • (二)生态文明法律理念是对环境资源法律基本理念的发展
  • 三、生态文明法律原则
  • (一)生态文明法律原则是对环境资源法律基本原则的继承
  • (二)生态文明法律原则是对环境资源法律基本原则的发展
  • 四、生态文明法律制度
  • (一)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是对环境资源法律制度的继承
  • (二)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是对环境资源法律制度的发展
  • 五、生态文明建设法律的实施
  • (一)在法律实施方面的成绩和问题
  • (二)在法律实施方面的努力方向
  • 第三章法律生态化的指导思想、范围和重点
  • 一、法律生态化的目的和指导思想
  • (一)法律体系生态化的目的
  • (二)法律体系生态化的指导思想
  • 二、法律生态化的范围和内容
  • (一)宪法生态化是法律体系生态化的基础
  • (二)环境资源法律生态化是法律体系生态化的重点
  • (三)其他法律部门的生态化是法律生态化的支撑
  • 三、法律生态化的核心
  • (一)制定理念性、综合性的环境资源基本法律
  • (二)明确规定公众环境权,从根本上改变“没有诉讼的环境权利”和“没有权利的环境诉讼”的状态
  • 第四章健全节能减排法律制度
  • 一、节能减排的法律依据和政策基础
  • 1.目前我国大部分能源法律、污染防治法律、自然资源保护法律和其他相关法律都有关于节能减排的法律规定
  • 2.作为执政党和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文件,常有关于节能减排的内容
  • 3.有关国家规划和政策文件大都有节能减排的内容
  • 4.节能减排制度有一套专门的规范性文件
  • 二、节能减排制度的权威和效力
  • 1.节能减排指标是硬任务、硬指标、约束性指标
  • 2.节能减排工作由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负责,实行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
  • 3.节能减排制度强调严格执法和监督管理
  • 4.节能减排制度已有很好的效果
  • 三、节能减排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 1.节能减排制度的控制管理对象明确、重点突出
  • 2.对管理的事务、进行的工作、采取的措施,规定得全面而具体
  • 3.对考核管理对象的考核管理办法和措施,规定得具体而周到
  • 4.各管理部门分工明确,相互衔接较好
  • 5.节能减排制度是一项富于创新性的制度
  • 四、我国节能减排法制建设中的问题
  • 1.节能减排面临的主要问题
  • 2.节能减排政策和法律存在的问题
  • 五、加强节能减排的途径和措施
  • 1.贯彻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有关节能减排的规定
  • 2.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专门性法规和政策文件
  • 3.完善节能减排法律体系
  • 4.健全节能减排政策,推进节能减排经济政策法制化
  • 第五章加快生态区的法制建设
  • 一、国外生态区及其法制建设的概况
  • (一)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经济的法制保障
  • (二)社会生态化与生态社区的法律保障
  • 二、我国生态区及其法制建设的概况
  • (一)中央政府组织生态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 (二)地方政府组织生态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 三、生态区法制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 (一)加强生态区及其法制建设,是加快生态文明及其法制建设的基本途径
  • (二)加强生态区及其法制建设,是加快生态文明及其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
  • (三)加强生态区及其法制建设,是加快生态文明及其法制建设的探索与创新
  • 四、加快生态区法制建设的对策
  • (一)加快生态区建设立法的步伐
  • (二)明确生态区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 (三)加快生态区建设的政策和法律措施
  • (四)加快生态省及其法制建设
  • 第六章加快公众共用物的法制建设
  • 一、公众共用物存在的必要性和意义
  • (一)“公众共用物”的概念和含义
  • (二)公众共用物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基础
  • (三)公众共用物对法律和法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二、公众共用物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 (一)生态文明是正确认识和对待公众共用物的文明形态
  • (二)防治公众共用物悲剧、保障公众共用物供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
  • 三、公众共用物法制建设的理论问题
  • (一)防治公众共用物悲剧的调整机制
  • (二)公众共用物的法律含义和法律地位
  • (三)公众共用物使用权的法律含义和法律地位
  • 四、加快公众共用物法制建设的对策
  • (一)建立健全非排他性使用公众共用物的法律措施和法律制度
  • (二)建立健全防止公众共用物(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破坏和质量退化,不断提高公众共用物质量的法律措施和法律制度
  • (三)建立健全防止不当减少(小)现有公众共用物数量和规模,保障基本公众共用物供给的法律措施和法律制度
  • (四)建立健全增加和鼓励增加公众共用物的法律措施和法律制度
  • (五)建立健全有关公众共用物的管理体制、标准制度、规划制度、调查统计制度、动态监测观察制度、信息公开和查阅制度
  • (六)建立健全有关公众共用物的法律责任制度和救济制度
  • (七)建立健全公众共用物的法律调整机制
  • 第七章健全政府环境责任制度
  • 一、健全政府环境责任制度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 二、现行政府环境责任立法的缺陷及其后果
  • (一)重政府经济责任,轻政府环境责任
  • (二)重企业环境义务和追究企业环境责任,轻政府环境义务和追究政府环境责任
  • (三)重政府第一性环境责任,轻政府第二性环境责任
  • (四)重政府环境权力,轻政府环境义务
  • (五)重地方政府的环境责任,轻中央政府的环境责任
  • (六)重政府机关的环境责任,轻其他国家机关的环境责任
  • (七)重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责任,轻政府负责人的环境责任
  • (八)重政府环境责任中的行政调整机制,轻政府环境责任中的其他调整机制
  • (九)重全国统一的政府环境责任,轻不同区域的政府环境责任
  • 三、政府环境责任的健全
  • (一)健全政府环境责任的法理基础
  • (二)健全政府环境责任的法律和政策
  • (三)健全政府环境责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 (四)建立健全有利于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政府环境责任考核评价体系
  • (五)建立健全政府环境责任的体系和制度
  • (六)依法追究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将追究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纳入法治的轨道
  • 第八章加快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
  • 一、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 二、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规定
  • 三、识别环境公益诉讼的五项标准
  • 1.从原告提起诉讼的目的看
  • 2.从原告的诉讼请求看
  • 3.从法院受案范围分类看
  • 4.从法院判决的种类看
  • 5.从诉讼完成后的效果看
  • 四、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意义和作用
  • 1.大力促进环境公益诉讼是对国外和国际环境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成果的吸收和借鉴,是对我国环境法治建设经验和成果的继承、总结和提高
  • 2.环境公益诉讼具有许多优点和积极作用
  • 五、结合案例析环境公益诉讼
  • 六、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成就和经验
  • (一)推动了环境公益诉讼立法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制定
  • (二)促进了环境司法的专门化
  • (三)加快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形成
  • 第九章加快环境法院(庭)的建设
  • 一、建设环境法院(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一)日益增多的环境纠纷案件,迫切需要建立环境法院(庭)
  • (二)实现历史性环境保护转变,需要建立环境法院(庭)
  • (三)建立环境法院(庭)是深化审判制度改革的需要和内容
  • (四)设立专门的环境法院(庭)于法有据
  • 二、关于建设和发展环保法院(庭)的途径
  • (一)发挥现有专门法院在审理环境纠纷案件方面的作用
  • (二)在中级、高级人民法院以及最高人民法院设立环境庭
  • (三)在基层人民法院设立环境法庭、人民环境法庭和巡回法庭
  • (四)在审理环境案件时设立环境合议庭
  • 三、国内外环境法院(庭)的发展概况
  • 四、印度2010国家绿色法庭法评介
  • (一)背景
  • (二)《国家绿色法庭法》主要内容
  • (三)评价
  • (四)结语
  • 五、我国环境法院(庭)的工作成就和亮点
  • (一)建立健全环保执法协调机制,促进环境法治建设的发展
  • (二)建立环境民事、刑事、行政审判及执行工作“四合一”的审执模式,促进环境案件审判专业化
  • (三)开拓创新,全面加强环保法庭的建设
  • (四)认真受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积极推动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
  • 六、加强现有环境法院(庭)建设的意见
  • (一)明确和拓宽环境法庭的受案范围
  • (二)发挥环境法庭的司法能动作用
  • (三)加强环境法庭自身的建设
  • (四)加强环境法庭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沟通机制建设
  • 附件一印度2010年《国家绿色法庭法》中译本
  • 附件二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法制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制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