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8.6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67千字
字数
2020-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常空法师讲述《永嘉大师证道歌》的文字记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既能贯通禅、净、唯识诸宗,又能融会显密二教。
内容简介
《永嘉大师证道歌》一卷,唐永嘉玄觉撰。玄觉初修天台,后参六祖,蒙其印证,有“一宿觉”之称。作者自述禅境,披露禅理,将一生所学用诗歌的形式和盘托出,以启后学,是为《证道歌》。整首诗文辞晓畅,义理幽玄,证解圆融,法味纯正。从中得益者,代不乏人;为之疏解者,历世皆有。
常空法师,遍参诸方,深入经藏。所述《月映千江:永嘉大师证道歌讲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解黏去缚,直指心要。法师善用精妙的譬喻、生动的语言,开显深湛的法义,且能在宣讲过程中融会显密二教,贯通禅净诸宗。本书可谓体解《证道歌》心髓的津梁,契入禅佛教堂奥的指南。
目录
- 版权信息
- 《永嘉大师证道歌》原文
- 第一讲
- 缘起
- 禅宗的以心印心
- 佛教加持的真义
- 六祖的印证
- 自性本无生死
- 众生本来是佛
- “君”即主人公
- 最大的恩德
- “君不见”的深义
- 无为大神通
- 第二讲
- 众生心识本来无
- 无念法门
- 泥土人偶
- 临终六识解体
- 妄想坚固成障
- 修行不是去念头
- 无为法
- 一真法界
- 什么是识
- 心物各不相到
- “思想”不等于“妄想”
- 大梦谁先觉
- 唯识的大布袋
- 禅宗的解脱法
- 自性具足万法
- 众生本自涅槃
- 第三讲
- 和盘托出
- 识智同源
- 三平禅师偈
- 小涅槃与大涅槃
- 学佛要能当下受用
- 放下重担得自在
- 安住自性不着魔
- 慈悲喜舍真功夫
- 无为而无不为
- 世事如梦才美好
- 诸佛功德发愿即得
- 念佛与往生
- 修行的关键在自己
- 不要迷信他力救度
- 第四讲
- 心性法的微妙
- 佛教兴衰在信心
- 弥勒菩萨得佛受记
- 净土法门的秘诀
- 人间好时节
- 不除妄想的修法
- 斩断妄念的根
- 弥勒成佛的奥秘
- 转烦恼为功德
- 圆融无碍的佛法
- 凡夫立地成佛
- 第五讲
- 烦恼的本质是佛性
- 一见一切见
- 幻化的宇宙
- 无相最真实
- 自性能生万法
- 生西尚未圆满
- 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 心念的明分和动分
- 聪明反被聪明误
- 善用烦恼成功德
- 佛不断贪嗔痴
- 忍辱的智慧
- 第六讲
- 法缘殊胜的弥勒菩萨
- 接引第一的迦留陀夷
- 烦恼即菩提
- 佛者觉也
- 放下你的担子
- 体相用一如
- 无根树
- 佛魔不到处
- 投之以箭报之以花
- 真正的降魔
- 本来是佛
- 第七讲
- 五蕴如浮云
- 虹光身与意生身
- 禅宗怎样了生死
- 自性具有断德
- 如在灯影中行
- 业障本空
- 阿阇世王的罪障
- 世出世间因果
- 因果是妄想的规律
- 三世怨
- 怎样截断业力
- 见性必定解脱
- 第八讲
- 正法眼藏
- 莫做担板汉
- 修行要分别魔事
- 贡高我慢也是着魔
- 见性才到起跑点
- 圆满六度万行
- 渺小的大千世界
- 蚂蚁心态
- 事如春梦了无痕
- 空、无相、无愿法门
- 学佛不是为了教育别人
- 如来寂灭性
- 第九讲
- 两种“灵知了了”
- 繁兴大用
- 佛不是修成的
- 安心法门
- 解决自己的烦恼
- 红炉点雪
- 嬉笑怒骂无非妙用
- 学佛是活泼泼的
- 两种出神通的方法
- 不做肉体的奴仆
- 最美好的生活
- 第十讲
- 诸行无常
- 本来美好
- 高下不相慕
- 果地法门
- 百尺竿头须进步
- 虹光身的深义
- 梦幻三昧
- 证入虹光身的方法
- 禅宗的洒脱自在
- 第十一讲
- 权说与实说
- 眼见佛性
- 神通不能安心
- 学佛要清净快乐
- 六字大明咒的心法
- 身心的对应关系
- 摩尼宝珠
- 如来的宝藏
- 无相光
- 真实大神通
- 自性能显一切色
- 第十二讲
- 净化五眼
- 五根与五力
- 痴迷的猴子
- 自性非一非异
- 秋水为神玉为骨
- 千圣亦不识
- 云水生涯
- 第十三讲
- 永动机
- 善待问者如撞钟
- 爱护万物
- 恭敬一切佛法
- 禅宗的法报化
- 三种报身
- 八解脱和六神通
- 根深才能叶茂
- 咒语和佛经
- 与诸佛同一鼻孔出气
- 见性的两大障碍
- 打磨习气
- 第十四讲
- 虚空无挂碍
- 声不恼人人自恼
- 决斗梦中人
- 魔就是磨练
- 无辱可忍
- 宗通与说通
- 第十五讲
- 一切法中之王
- 心安就是功德
- 江湖参禅
- 莫错认定盘星
- 见相即见佛
- 自性无来去
- 悟后如何用功
- 犹如斩春风
- 达摩祖师遭下毒
- 戏梦人生
- 深山就清净吗
- 不着境是真出家
- 第十六讲
- 顿悟法门
- 善报也是债
- 无位真人
- 根深自然叶茂
- 满众生愿
- 解脱的境界
- 善护念
- 降龙伏虎,水火既济
- 真心与妄心
- 搬石压草的功夫
- 为什么必须明心见性
- 锡杖的作用
- 般若无知
- 心外无法
-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 万法唯识
- 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 第十七讲
- 距离是一种错觉
- 扪摸日月
- 《谭子化书》
- 持戒乃得见性
- 法尔如是
- 灵光独耀
- 豁达空
- 空有皆不住
- 认贼为子
- 第十八讲
- 慧剑斩情丝
- 心外求法皆是外道
- 成佛的关键
- 佛佛道同
- 心性法的殊胜
- 三乘教法
- 《红楼梦》的人物
- 观察十二因缘
- 五种根器
- 火宅三车喻
- 第十九讲
- 大力白牛
- 万变不离其宗
- 月映千江
- 无位真人
- 弹指一声
- 立地成佛
- 轮回之苦
- 真实超越思维
- 教外别传
- 毁誉不动
- 当处湛然
- 动静一如
- 第二十讲
- 逆行菩萨
- 你既无心我便休
- 真正的净土
- 果报主要看发心
- 大菩萨化现成魔
- 病僧的考验
- 传佛心印
- 中国文化的特点
- 禅宗法脉传承
- 黄庭坚的转世因缘
- 压良为贱
- 第二十一讲
- 妄想本空
- 荡虚舟
- 有无俱遣
- 无着即解脱
- 心法双忘
- 随物就方圆
- 学佛真正的利益
- 第二十二讲
- 共业相感
- 邪见之毒
- 十魔九难
- 清闲自在的生活
- 上帝与撒旦
- 尊重上帝的创造
- 如来顿教门
- 我慢也是着魔
- 第二十三讲
- 呵风骂雨
- 努力改变自己
- 无间地狱
- 狮子和栴檀林
- 万法本闲,唯人自闹
- 见性的功德
- 入法王子位
- 自性自悟
- 大疑大悟
- 诤即失道意
- 善星比丘
- 学问和修行
- 《红楼梦》的妙玉
- 聪明非智慧
- 第二十四讲
- 苦行非道
- 空拳诳儿
- 执法为实之咎
- 迷于根尘幻境
- 如来与观自在
- 行人莫与路为仇
- 须是自肯承当
- 好手犹如火里莲
- 勇施比丘
- 鼻揉多罗菩萨
- 众生轮回之因
- 修行的关键
- 如来智慧德相
-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 第二十五讲
- 如来有秘诀
- 小乘与大乘的忏悔
- 红炉焰上争容雪
- 大机大用
- 无尽的福报
- 根本上师的恩德
- 佛舍利与如意珠
- 一道清虚光明
- 如幻生灭不可得
- 定慧圆明终不失
- 真正的佛法没有末法
- 退步原来是向前
- 大悟不拘小节
- 秋日晴空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成立于1956年11月,其前身为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6月改组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78年1月改名为上海古籍出版社。设有七个编辑室、编审室、美编室、出版科、校对科、发行一、二科、宣传信息科及办公室、人事科、行政科、储运部等部门。该社以出版古典文学、历史、哲学、语言、科学技术、医学、军事、工具书、画册、大专教材等古籍的整理和学术研究著作为主,兼及普及传统文化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