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6千字
字数
2018-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国内首份以评论为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集刊,由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本册是第3辑。
内容简介
本刊力图以评论的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本辑设置了“热点评论”“专题评论”“学术书评”“议题述评”“思想对谈”“佳作短评”等栏目,每个栏目有不同的定位,如“学术书评”栏目主要是对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著作所作的评论;“议题述评”栏目主要刊发对某个产生较大影响的议题进行评论,比如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历史进程中有影响的论争、人物或事件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文前辅文
- 编委会
- 编者手记
- 向以评论的方式贡献思想的作品和作者致敬
- 热点评论
- 关于“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几个理论问题
-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终结问题
- 二 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兴起及其演变
- 三 “意识形态终结”论持久影响的原因和理论困境
- 四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发展
- 自我所有权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柯亨与马克思在当代的相遇
- 一 柯亨对马克思平等理论的当代反思与重构
- 二 马克思是如何理解和看待自我所有权的?
- 三 自我所有权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剥削的核心依据吗?
- 四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是回归自我所有权吗?
- 政治经济学批判在何种意义上是哲学?
- 一 国际学术史图景中的国内研究
- 二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性质
- 三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方法
- 四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逻辑建构
- 五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归旨
- 专题评论
- 后现代空间的性别建构
- 一 其人与其书
- 二 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空间理论:性别歧视上的一丘之貉
- 三 苏贾:线性的偏执
- 四 哈维:男权主义的眼神
- 五 余论
- “空间转向”后的左翼地理学人宣言
- 一 空间的社会关系本质与劳动的空间分工
- 二 时空压缩与全球地方感
- 三 空间女性主义
- 四 结语
- 不平衡、地方感与空间的性别
- 一 劳动的空间分工与不平衡发展
- 二 “全球地方感”理论
- 三 性别与空间:女性主义的分析视野
- 四 结语
- 以“都市革命”来改变世界
- 一 何谓“都市”?
- 二 如何认识“都市”
- 三 资本主义如何进行“都市设计”
- 四 何谓“都市革命”以及“都市革命”何为
- 学术书评
- 《李达年谱》编撰的重大意义与学术创新
- 一 《李达年谱》编撰的重大意义
- 二 《李达年谱》的学术创新与特色
- 三 《李达年谱》的有待商榷之处
- 科学时代哲学何为?
- 面向虚无主义的“阵地战”
- 一 海德格尔与虚无的存在学
- 二 中国传统思想资源与虚无
- 三 虚无主义的思想史
- 四 虚无主义的诊疗学
- 五 尼采与海德格尔
- 理念与现实:两个世界的内在张力与历史理念的动力结构
- 一 两个世界裂缝的沟通:从观念到实践
- 二 三重维度中的资本概念:从现实到理论
- 三 从民族历史到世界历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空方位
- 四 余论
- 从“存在的象征”到“存在的超脱”:政治美学的前景
- 一
- 二
- 三
- 新时代语境中的意识形态研究
- 一
- 二
- 三
- 认识“虚构”的自己
- 一 对人类及其历史的认知解释
- 二 对认知的计算解释
- 三 对计算的数据(计算)主义解释
- 四 总结
- 思想对谈
- 《资本论》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 专题一 《资本论》的文本解读与思想阐释
- 专题二 《资本论》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
- 专题三 《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创新
- 专题四 唯物史观与政治经济学批判
- 博文锐评
- 马克思文本研究“新生代”的初次亮相
- 一
- 二
- 三
- 虚无主义的“中国性”建构
- 一 范式转化:中国虚无主义的概念缘起
- 二 理论旅行:虚无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路径
- 三 话语变迁:虚无主义在中国的当代表征
- 论早期马克思的“主谓颠倒”理论:“中介”的作用
- 一 为什么要研究“主谓颠倒”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三 整个博士论文的目的、方法与结构
- 佳作短评
- 《1+12:通向常识的道路》等书评5篇
- 短评一:《1+12:通向常识的道路》
- 短评二:《重思国家》
- 短评三:《何为正义》
- 短评四:《四种分叉》
- 短评五:《分裂分析德勒兹:先验经验论与建构主义》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