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0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564千字
字数
2021-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介绍不同于西方哲学的中国哲学,揭示殷商、西周以及春秋时期的先秦哲学史。
内容简介
哲学在中国作为一个独立自觉的学科创立以来,已历百年,本书力图揭示中国哲学之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特点及其现代价值,反映学术界研究的最新成果。
本书讨论殷商时期的宗教与政治,西周的天命论与礼乐文明,春秋时期的哲学思想,孔子、老子、墨子、孙子、子思、孟子、庄子,名辩思潮与惠子、公孙龙子,后期墨家,《易经》与《易传》,管子与稷下学宫诸家,《礼记》、郭店与上博楚简及荀子代表的战国时期儒家,法家传统与商鞅、韩非子的哲学等,并探讨中国哲学的突破。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论
- 一、中国哲学的问题
- 二、中国哲学的分期
- 三、中国哲学的特质
- 四、研究中国哲学的方法论
- 第一章 殷商时期的宗教与政治
- 第一节 原始的自然观与宗教观
- 一、殷商时期的自然崇拜
- 二、图腾崇拜
- 第二节 殷商时期的宗教崇拜
- 一、商代的巫术
- 二、殷商时期的天、帝崇拜
- 三、殷商时期的祖先崇拜
- 第三节 殷商时期的政治与伦理
- 一、殷商时期的神权政治
- 二、殷商的权力继承问题
- 三、殷商时期的道德伦理观念
- 第二章 西周的王道政治哲学
- 第一节 唐虞三代时期王道政治背景下的义概念
- 第二节 西周时期的义与王道政治
- 一、谁应当统治?——义与王道政治之正当性
- 二、“不敢替厥义德”:义与王道政治之兴亡继绝
- 三、“‘六誓’可以观义”:义与邦国征伐
- 四、“义刑义罚”和“义嗣”:义与邦国刑罚及政治权力的承继
- 第三章 春秋时期的哲学
- 第一节 天鬼神人之际与理性人文主义的发展
- 一、天道与人事
- 二、天命与德力
- 三、民为神主
- 第二节 崇礼重德与政治伦理道德的奠基
- 一、尊礼
- 二、重信
- 三、孝忠义
- 四、智仁勇
- 五、和同之辨
- 第四章 孔子的哲学
- 第一节 孔子与儒家
- 一、创立儒家学派
- 二、七十子之徒
- 三、儒家学派的发展和影响
- 第二节 孔子天命观
- 一、天的内涵
- 二、终极关怀和价值信仰
- 三、赋天命以仁
- 第三节 仁学和礼学
- 一、“仁”的基本内涵
- 二、“仁”的道义原则和生命境界
- 三、“仁礼”体用不二
- 第四节 为政之道
- 一、德治思想
- 二、公私观和正义论
- 第五节 奠定中华民族精神和核心价值观
- 一、树立人格典范
- 二、奠定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
- 第五章 老子的哲学
- 第一节 老子与早期道家
- 一、老子其人
- 二、《老子》一书
- 三、老子与道家学派
- 第二节 道 论
- 一、“道”的观念溯源
- 二、万物存在的本根之道
- 三、自然的天道观
- 第三节 政治论
- 一、自然与自由
- 二、无为与规范
- 三、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 第四节 知识论
- 一、道与名
- 二、体“道”的工夫与境界
- 三、知识的价值
- 第五节 人生智慧
- 一、反者道之动
- 二、上善若水
- 三、有余以奉天下
- 第六节 老子哲学的历史影响
- 第六章 墨子的哲学
- 第一节 墨子与墨家
- 一、墨子其人
- 二、墨子思想的渊源
- 三、《墨子》其书
- 四、墨子与墨家
- 第二节 墨学的研究
- 一、墨学的衰微
- 二、墨学的兴起
- 第三节 墨子思想的核心
- 一、兼爱
- 二、非攻
- 三、尚贤尚同
- 四、节用节葬
- 五、非乐
- 第四节 墨子思想的矛盾
- 一、天志
- 二、明鬼
- 三、尚力非命
- 四、节葬
- 第五节 墨子的认识论
- 一、知识的起源
- 二、知识的性质
- 三、知识的分类
- 四、知识的标准
- 第六节 儒墨异同论
- 一、关于“孝”
- 二、关于“三年之丧”
- 三、关于“爱”
- 四、关于义利观
- 第七章 孙子的军事哲学
- 第一节 孙子与兵家
- 一、兵家与兵法
- 二、孙武其人其书
- 三、孙膑其人其书
- 第二节 兵制的演变与《孙子兵法》的时代
- 一、商周时期的军事形态及其演进
- 二、春秋战国时期军制改革趋势
- 三、时代变革中的《孙子兵法》
- 第三节 吴、齐《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
- 一、经之以五,较之以计
- 二、避实就虚,奇正相生
- 三、贵势重道,盈虚相变
- 第八章 孟子的哲学
- 第一节 仁义内在,性由心显
- 一、性善说
- 二、以四端之心论性
- 三、义内义外之辩
- 第二节 仁政学说与民本思想
- 一、仁政学说
- 二、民本思想
- 第三节 修养工夫与人格境界
- 一、存心养气的修养工夫
- 二、德性至上的人格境界
- 第四节 辟杨、墨、许行与孟子的地位
- 一、辟杨、墨、许行之说
- 二、孟子的地位
- 第九章 庄子的哲学
- 第一节 庄子与《庄子》
- 一、庄子及其时代
- 二、《庄子》及其考辨
- 第二节 庄学研究
- 一、关于《庄子》的文献学研究
- 二、庄子哲学思想研究
- 三、庄子研究的新趋势
- 第三节 庄子的道论、知论与人格
- 一、道论
- 二、知论
- 三、理想人格论
- 第四节 庄子的政治哲学
- 一、对战国之时现实政治的批判
- 二、无为与顺应物性的治国之道
- 三、《庄子》中的外王学倾向
- 第五节 庄子的超越之境
- 一、从“避害”到超越死生
- 二、“保性”与“养德”
- 第十章 名辩思潮与惠施、公孙龙
- 第一节 惠施的十大命题
- 第二节 公孙龙的白马论与坚白论
- 一、白马非马
- 二、离坚白
- 第三节 公孙龙的指物论与名实论
- 一、指物论
- 二、名实论
- 第十一章 后期墨家的哲学
- 第一节 后期墨家与《墨经》
- 第二节 《墨经》的研究
- 第三节 后期墨家的宇宙论
- 第四节 后期墨家的认识论
- 一、知识的形成
- 二、知识的种类
- 第五节 后期墨家的逻辑学
- 一、以名举实的概念论
- 二、以辞抒意的判断论
- 三、以说出故的推理论
- 四、逻辑规律及对逻辑谬误的批判
- 第十二章 《易经》与《易传》
- 第一节 《易经》与《易传》的基本内容与成书问题
- 第二节 《易经》的哲学
- 一、《易》本卜筮之书
- 二、卦爻画中的哲学思想
- 三、卦爻辞中的哲学思想
- 第三节 《易传》的宇宙论
- 一、自然的宇宙生成论
- 二、三才统一的宇宙结构论
- 三、《易传》宇宙论的思维方式
- 第四节 《易传》的生命哲学
- 一、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命的本原是天地
- 二、生生之谓易:生命的表现是变易
- 三、辅相天地之宜:生命的主体是人
- 第五节 《易传》的道德哲学
- 第十三章 《管子》与稷下学宫的学术
- 第一节 稷下之学
- 第二节 《管子》
- 一、《管子》“法治”思想之周详而深刻
- 二、旷世奇文“《管子》四篇”
- 三、“阴阳”与“五行”在《管子》书中合流的轨迹
- 第三节 《黄帝四经》
- 第十四章 《礼记》中的哲学思想
- 第一节 《礼记》中的终极信仰与天人关系
- 一、“礼”的宗教性与超越性
- 二、人道与天道相贯通
- 第二节 《礼记》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 一、天地生物
- 二、因时取物
- 三、取用有节
- 第三节 《礼记》中的社会政治学说
- 一、宗法制度
- 二、社会民生
- 三、德法并重
- 第四节 《礼记》中的礼乐文明论
- 一、《乐记》的成书问题
- 二、《乐记》的主旨和“乐”的涵义
- 三、“乐”的德性教化功能
- 四、“礼”与“乐”的关系
- 第五节 《礼记》中的道德修养论
- 一、《大学》的修己治人
- 二、《中庸》的成己成物
- 三、成德之教与道德之治
- 第十五章 郭店、上博楚简的思想
- 第一节 郭店楚简、上博楚简略说
- 一、简介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面向
- 第二节 郭店儒家简与孟子心性论
- 一、楚简之人性天命说
- 二、楚简与《孟子》的思想联系与区别
- 三、“情”与道德形上学
- 第三节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的心术观
- 一、以心志导情气
- 二、以礼乐之教养性培气
- 三、内外交修,心身互正
- 第四节 郭店楚简《五行》的身心观与道德论
- 一、五德形于内,德气流于外
- 二、仁之思,智之思,圣之思
- 三、“中心”与“外心”
- 四、心与形体的“一”与“独”
- 第五节 传世文献与竹书中的“五行”与“圣智”
- 一、汉代五行图式的启发
- 二、传世文献中的聪明圣智
- 三、圣智与德圣
- 第六节 上博楚简《恒先》——道法家形名思想的佚篇
- 一、“恒先”与“道”的形上、超越、绝对、无限性
- 二、“或”(域)范畴及“域”与“恒气”之自生自作
- 三、《恒先》之重心在于审合言事
- 第七节 上博楚简有关孔子师徒的对话与故事
- 一、孔子与颜回
- 二、孔子与子路、子贡等
- 三、与《韩诗外传》比较
- 第八节 上博楚简所见孔子为政思想及其与《论语》之比较
- 一、《季康子问于孔子》与《论语》
- 二、《仲弓》与《论语》
- 三、《从政》与《论语》
- 第十六章 荀子的哲学
- 第一节 天人关系论
- 一、对“天”概念的发展
- 二、天人相分思想
- 三、天人相合
- 第二节 认识论与方法论
- 一、认识论思想
- 二、方法论思想
- 第三节 逻辑思想
- 第四节 人性论
- 一、人性的内涵与特征
- 二、对人的本性欲求的正视与肯定
- 第五节 礼义论
- 一、礼的起源
- 二、礼义的实质
- 三、礼义的宗旨与功能
- 四、向“法”的演化
- 第六节 荀子哲学思想的历史影响与地位
- 一、荀子哲学思想的历史影响
- 二、荀子哲学思想地位
- 第十七章 法家商鞅、韩非的哲学
- 第一节 李悝、吴起、申不害、慎到及其思想
- 一、李悝
- 二、吴起
- 三、申不害
- 四、慎到
- 第二节 商鞅及其历史观与治世论
- 一、商鞅其人与其书
- 二、边利尽归于兵,市利尽归于农
- 三、重罚轻赏,居官守法
- 四、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 第三节 韩非以“法”为中心的思想
- 一、“法”、“术”、“势”的结合
- 二、以“法”为中心
- 第四节 韩非“世异则事异”的历史观
- 一、世异则事异
- 二、富国强兵,讲求实效
- 第五节 韩非的道、理观与参验论
- 一、“道”乃万理之所稽
- 二、事物的“定理”
- 三、“参验”论
- 第十八章 战国阴阳家的思想
- 第一节 阴阳五行学说
- 一、阴阳说
- 二、五行说
- 三、阴阳与五行的合流
- 第二节 邹衍的思想
- 一、大九州说
- 二、五德始终说
- 主要参考文献
- 一、古典文献
- 二、研究著作
- 三、论文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读客文化
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创立以来,读客文化是中国书业品牌影响力领先、营销模式领先、生产方式领先的专业出版机构。连续推出《藏地密码》《岛上书店》《大江大河》《丝绸之路》《银河帝国》《巨人的陨落》《漫长的告别》《局外人》《无声告白》《半小时漫画系列》等超级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