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推进区域文化与文学的研究。

内容简介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区域文学委员会、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积十年之功打造的学术品牌,是全国致力于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学人共享之重要研究平台。

本辑收录文章:《桂林“研究巴金”风潮考察》《魏明伦剧作的悲剧特征》《甲骨文“巴方”解读与巴蜀文化关系献疑》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主编简介
  • 本刊学术委员会名单
  • 本刊编委会人员名单
  • 特稿
  • 现当代文学史料的“非文学期刊”问题
  • 巴蜀作家研究·巴金
  • 《团圆》的写作、修改及其他
  • 一 “我们八月号一定要有你的小说”
  • 二 “已编成集子,叫《李大海》”
  • 三 “觉得只有《李大海》和《团圆》两篇勉强可读。”
  • 四 “我这是小说,人物和情节都是创作的”
  • 五 “怀念我所敬爱的英雄朋友……”
  • 《寒夜》:“一本充满希望的书”?
  • 结语
  • 桂林“研究巴金”风潮考察
  • 一 桂林“研究巴金”风潮过程
  • 二 推动者:抗战文协桂林分会
  • 三 出于共同抗战目标的重新联合
  • 结语
  • 现代戏剧与川渝文化研究
  • 魏明伦剧作的悲剧特征
  • 一 反“大团圆”模式
  • 二 巧设“命运局”
  • 三 悲喜相混杂
  • 思辨与转变:陈瘦竹的剧人之路
  • 一 戏剧何为与身份确认
  • 二 戏剧何往与身份认同
  • 三 戏剧思辨与身份转变
  • 结语
  • 小说化的舞台提示
  • 一 以人带事:具有叙事功能的人物提示
  • 二 杂糅多变:具有多重功能的动作提示
  • 新见夏衍20世纪40年代戏剧评论佚文三则辑释
  • 一 危亡之际的民族大义:《建国与建剧》
  • 二 异乡旅人的关切挂碍:《不能相忘的纪念》
  • 三 技术艺术的不可偏废:《作剧的技术问题》
  • 四 佚文之文献史料价值探讨
  • 文献后边的风景
  • 区域文化与古代文学研究
  • 甲骨文“巴方”解读与巴蜀文化关系献疑
  • 稀见清代小说集《阴阳镜》叙论
  • 一 《阴阳镜》版本及作者
  • 二 《阴阳镜》与《随园戏墨》《怪异录》
  • 三 《阴阳镜》性质、内容及特点
  • 试论《红楼梦》对清代岭南小说创作的影响
  • 一 续书试图“复”红楼之梦
  • 二 借鉴《红楼梦》,书写粤商家庭兴衰
  • 三 借《红楼梦》人物,作“翻新小说”
  • 结语
  • 区域文化与抗战文艺研究
  • 现代新诗他律与自律的双重变奏
  • 抗战烽烟中的艺术之光
  • 一 林风眠在重庆的岁月及其创作
  • 二 徐悲鸿在重庆的岁月及其创作
  • 三 林风眠与徐悲鸿在抗战时期重庆的交集
  • 四 林风眠与徐悲鸿抗争时期艺术创作的影响
  • 布德反战小说中的“另类”日本士兵形象
  • 一 善良可怜的日本士兵形象
  • 二 兽性中闪烁着人性之光的日本士兵形象
  • 三 深受战争摧残的日本士兵形象
  • 四 觉悟的日本反战士兵形象
  • 五 “另类”日本士兵形象背后的作家观照
  • 区域文化与外国文学研究
  • 《樱桃园》“心象”与中国“本土化”误读
  • 一 《樱桃园》“心象”的诗意呈现
  • 二 《樱桃园》“心象”的抒情再现
  • 三 《樱桃园》“心象”的中国“本土化”改造
  • 民国时期对威廉·萨洛扬的译介
  • 一 作家介绍
  • 二 《人类的喜剧》
  • 三 短篇小说集《我叫阿拉木》
  • 四 长篇连载《杰克逊从军记》
  • 五 戏剧《人生一世》
  • 六 其余单篇作品
  • 善亦有道:易卜生戏剧中的伦理观照及其转向
  • 一 易卜生戏剧伦理观照的三重维度
  • 二 维度之间的参照关系与伦理映射
  • 三 易卜生戏剧伦理观照的两次转向
  • 巴渝学人掠影
  • 简历与著述辑要
  • 平凡的人与真正的学术研究
  • 敬真敬美 敏学敏行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