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成为职业女性,你将面对同工不同酬和职场天花板;选择回归家庭?你将面对隐形剥削和不平等的家庭地位——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但对于女性来说,她们往往没有选择。

内容简介

她们曾经是律师、会计师、教师、设计师、记者、医生、出版商、学者……有着高额的薪水和远大的职业前景,终却有了一个共同的归宿:全职家庭主妇。

作者沙尼·奥加德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伦敦女性及其伴侣进行了深入采访,这些女性为了照顾孩子回归家庭,丈夫则继续从事高薪工作。媒体和政策鼓励职业女性维持工作和家庭的平衡、构建伙伴式的平等夫妻关系。女性们面对的现实情况却截然相反:不友好的职场文化、对家庭妇女的污名化和对育儿事务的贬低……她们牺牲了事业,结果发现家庭也不是真正的避风港。

沙尼向我们揭示了性别平等口号和女性遭受的不公正待遇间的巨大落差:自主选择的背后是结构性的不平等,幸福的表象之下则是深深的愤怒和失望。《回归家庭》希望能够倾听这些女性的心声,并以此为起点,帮助她们在家庭生活和工作中,获得迟来的、真正的平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特权阶级的全职妈妈与英国当代父权制的再建构
  • 前言与致谢
  • 引言
  • 亲身经历与文化再现的关联
  • 研究高学历全职妈妈的经历
  • 本书采访的女士和男士
  • 妇女经历与媒体和政策再现对比
  • 全书概览
  • 第一部分 回归家庭:被迫的选择
  • 第1章 选择与自信文化 vs. 有害的工作文化
  • 选择理念和自信文化
  • 有害的工作文化
  • 第2章 平衡型女人 vs. 不平等家庭
  • 迪希特的平衡型女人
  • 斯劳特的平衡型女人和政策话语中的工作生活平衡论
  • 不平等的家庭
  • 兜了一圈,回到迪希特的平衡型女人
  • 第二部分 回归家庭:选择的后果
  • 第3章 甜心妈咪 vs. 家庭CEO
  • 媒体和政策话语中的全职妈妈
  • 全职妈妈的亲身经历
  • 第4章 偏离常规的母亲 vs. 被禁锢的妻子
  • 母职的私人表述
  • 母职的公共表述
  • 妻职的私人表述
  • 掩饰策略:家庭迷思、遁词与计划
  • 无私忘我(Selfless)=失去自我(Self, Less)
  • 第三部分 回归何处?压抑的渴望
  • 第5章 妈妈企业家 vs. 模糊的渴望
  • 工作与自我,模糊的未来
  • 零工经济和妈妈企业家的新奥秘
  • 妇女与零工经济的选择性亲和
  • 模糊的渴望
  • 零工经济和妈妈企业家的假象
  • 第6章 自然的改变 vs. 无形的枷锁
  • 渴望改变却无能为力
  • 大众女性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赋权与赋能
  • 进入妇女的想象:新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吸引力
  • 另一条道路:愤怒与赋能
  • 结论 拒绝耐心等待
  • 复古型主妇?
  • 新自由主义女性幻想的残酷乐观
  • 跑个步,掐灭欲望
  • 为“讲清楚”创造制度性条件
  • 容许抱怨
  • 附录
  • 附录一 受访者的主要特征
  • 附录二 媒体和政策再现列表
  • 媒体再现
  • 政策再现
  • 附录三 研究方法
  • 招募受访者
  • 受访者样本
  • 采访的进行
  • 采访资料的分析
  • 媒体和政策再现样本
  • 媒体和政策再现的分析
  • 附录四 英国全职妈妈的特征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