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日本央行行长身份和全球视野,反思日本高速增长后的经济和货币政策。

内容简介

日本经济曾因其活力和增长而备受世界羡慕,但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泡沫崩溃后陷入长期低迷,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进一步下滑。白川方明自1972年入职日本央行,2008年到2013年担任行长,在这39年的央行生涯中,参与或近距离考察了日本高速增长结束后的重大经济和金融事件,包括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的泡沫经济、90年代初的泡沫经济崩溃、2008年金融海啸、2009年欧洲债务危机、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并引发福岛核电站核泄露事故,还有围绕日元升值和通货紧缩的种种问题。

在这本书中,白川方明带领我们回顾了那个动荡的时代,站在货币政策决策者角度,以全球视野反思日本经济和货币政策,包括如何管理危机,如何与通货紧缩、日元升值、经济低迷做斗争,如何与政府、政治家、产业界、媒体等的沟通交流,等等。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当前中国经济从容应对不确定性、避免重蹈覆辙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此外,作为一国央行行长,从更高视角对货币、财政政策进行解读,对于普通人读懂政策制定路径,理解大形势,捕捉新机遇,也具有重要启发。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者序
  • 中文版序
  • 序章 动荡的5年
  • 卸任行长第二天的趣事
  • 就任日本银行行长
  • 5年间的大事件
  • 政策制定的艰辛
  • 我的行为依据
  • 本书写作始末
  • 本书特色
  • 目标读者群
  • 本书的结构
  • 第一部分 日本银行职业生涯的形成期
  • 第1章 日本银行职业生涯的起步
  • 邂逅经济学
  • 入职日本银行
  • 中央银行的培育
  • 第2章 泡沫经济
  • 前所未有的泡沫规模
  • 泡沫形成的原因
  • 极端的乐观预期
  • 信贷的显著增加
  • 泡沫加速膨胀的原因
  • 泡沫膨胀的监控机制薄弱
  • 执笔并发表地价论文
  • 纠正宽松货币政策的必要性
  • 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
  • 为何迟迟未能升息
  • 货币宽松的政策理念
  • “广场协议”和“卢浮宫协议”
  • “前川报告”
  • 泡沫经济留下的教训
  • 第3章 泡沫经济崩溃与金融危机
  • 泡沫开始崩溃
  • 乐观的景气预测
  • 信贷机构局的成立
  • 破产金融机构处理原则的制定
  • 金融机构的现实破产
  • “武器”“弹药”的绝对短缺
  • 反对投入公共财政资金的主张
  • 不良债权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
  • 顺利处理金融机构破产问题所必需的制度框架
  • 说服大藏省银行局的工作
  • 金融危机的深化
  • 破产金融机构处理框架的形成
  • 日本银行的应对
  • 金融危机的终结
  • 处理不良债权问题“拖延”了吗
  • 政治家的领导力与专家群体的判断
  • 泡沫经济崩溃后的货币宽松政策
  • 海外专家对日本银行货币政策的批判
  •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的低速增长
  • 泡沫崩溃及金融危机的教训
  • 第4章 修订《日本银行法》
  • 《日本银行法》的历史
  • 《日本银行法》的修订背景
  • 日本银行的职能
  • 与《日本国宪法》第六十五条的关系
  • 货币政策决策中日本银行与政府的关系
  • 日本银行的独立性提高了吗
  • 问责制
  • 围绕货币政策的相关规定
  • 金融体系稳定
  • 外汇市场的干预权限
  • 新《日本银行法》生效
  • 第5章 零利率政策与量化宽松政策
  • 新《日本银行法》下货币政策决策机制
  • 货币政策决策委员会会议日程
  • 零利率政策的实施和解除
  • 关于物价稳定的讨论
  • 启动经济财政咨询会议
  • 政府的“通货紧缩宣言”
  • 学术界的观点
  • 实施量化宽松政策
  • 关于“数量”效果的判断
  • 实现政策效果的举措
  • 干预外汇市场
  • 基础货币与汇率的关系
  • 日元套利交易
  • 量化宽松政策后的经济金融形势
  • 量化宽松政策的解除
  • “中长期物价稳定的理解”
  • “两个支柱”的引入
  • 对解除量化宽松政策的反应
  • 量化宽松政策效果的评价
  • 宽松货币政策的收益与成本
  • 围绕独立性与问责制的争论
  • 第6章 “大稳健”幻象
  • 美国的通货紧缩忧虑
  • 美国房地产泡沫的形成
  • “大稳健”
  • 杰克逊霍尔会议
  • 全球金融危机前的主流宏观经济政策理念
  • 货币政策万能论盛行
  • 各种失衡因素的蓄积
  • 制造业回流国内
  • 首都圈房地产的“迷你泡沫”
  • 金融机构对证券化商品的投资
  • 哪里出了问题
  • 第二部分 行长时代
  • 第7章 就任日本银行行长
  • 就任政策委员会主席
  • 政策委员行为规范
  • 第一次货币政策决策会议
  • 下调经济增长预期
  • 景气下行,物价上扬——2008年夏季为止的经济形势
  • 出席国际会议
  • 出席国会听证会
  • 会客
  • 演讲
  • 到地方出差
  • 第8章 雷曼兄弟破产
  • 从房地产泡沫崩溃到次贷危机
  • 巴黎银行冲击
  • 美联储救济贝尔斯登
  • 雷曼兄弟破产前的周末
  • 雷曼兄弟破产后的全球金融市场
  • 华盛顿召开的G7会议
  • 日本银行的行动
  • 举措一,充足的流动性
  • 举措二,下调政策利率与引入活期存款付息制度
  • 赞成与反对票数相同的利率下调表决
  • 举措三,信贷宽松
  • 政府和中央银行的角色分工
  • 日元大幅快速升值
  • 政府的政策措施
  • 金融市场的相对稳定
  • 经济活动萎缩
  • 避免大萧条的再度发生
  • 雷曼兄弟破产时的美联储
  • 雷曼兄弟破产与山一证券破产的异同
  • 美国压力测试的成功
  • 努力改善支付清算系统的成果
  • 防止泡沫生成的重要性
  • 第9章 通货紧缩舆论的高涨
  • 虚幻的黎明
  • 国内经济的复苏态势
  • 民主党政权成立
  • “通货紧缩宣言”
  • 过去半个世纪日本物价的变动轨迹
  • 通货紧缩概念的模糊性
  • 通货紧缩和螺旋式通货紧缩的差异
  • 日本政府的“通货紧缩宣言”
  • 修订“中长期物价稳定的理解”
  • 日本为什么没有陷入螺旋式通货紧缩
  • 日本物价下降的原因
  • 通货紧缩是“货币现象”吗
  • 预期物价上涨率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 中央银行设定的物价上涨率目标能否成为“锚点”
  • “国民的物价观”
  • 为什么物价上涨率目标是“2%”
  • “2%”是绝对标准吗
  • 对日本通货紧缩讨论的思考
  • 第10章 日本经济面临的真正问题
  • 围绕日本经济的争论
  • “通货再膨胀派”与“预期派”
  • 通货紧缩问题的讨论
  • 快速少子老龄化的“逆风”
  • 贸易条件的恶化
  • 故事的威力
  • 作为经济政策目标的收入概念
  • 经济增长预期下降与物价上涨率低下之间的关系
  • 强化经济增长根基的融资支持
  • 经济增长力下降信息发布后的社会反响
  • 第11章 欧洲债务危机
  • 欧元诞生
  • 欧洲债务危机的演变
  • 危机的第一阶段,危机爆发直至第一次援助希腊
  • 危机的第二阶段,欧洲的银行自有资本不足
  • 危机的第三阶段,直接货币交易与银行同盟的形成
  • 欧元创始人的理念及欧元的现实运作
  • 欧洲债务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 日本银行的对策
  • 欧洲债务危机与日本金融危机的比较
  • 欧洲央行购买国债
  • “面向政府的最后贷款人”概念登场
  • 社会统合的重要性
  • 第12章 “全面宽松货币政策”
  • 日元升值的进展
  • 宽松货币政策的强化
  • 实施外汇市场干预
  • 推动稍长期的利率水平变化
  • 下调稍长期无风险利率措施
  • 设立“资产购买等的基金”
  • 全面宽松政策的反响
  • 学者与经济学家的反应
  • 担心难以“退出”全面宽松的言论
  • 民主社会中的中央银行
  • 中央银行有陷入资不抵债的可能性吗
  • 何谓中央银行的自有资本
  • 财务健全性与中央银行政策执行能力的关系
  • “合体政府”概念
  • 日本银行的对策
  • 第13章 东日本大地震
  • 东日本大地震爆发
  • 持续提供金融服务
  • 货币政策方面的措施
  • 核电站事故后的业务持续问题
  • 金融市场的反应
  • 要求日本银行认购国债的舆论高涨
  • 收集与发布准确信息
  • 经济增长断崖式下降
  • 努力恢复震后生产活动
  • 东电问题与公司债市场
  • 日本银行职员的震后表现
  • 来自海外同行的鼓励
  • 东日本大地震引发的课题
  • 社会防范尾部风险问题
  • 第14章 “六重苦”与“货币战争”
  • 何谓“六重苦”
  • 2000年之后的日元汇率变动
  • 作为“避险货币”的日元
  • 国内外利率差
  • “N-1问题”
  • 日元升值和通货紧缩的“两连击”
  • “空洞化”理论
  • 制造业经营者的不满
  • 与日元升值有关的社会“氛围”
  • “货币战争”
  • 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满
  • 发达国家的说辞
  • 瑞士中央银行的大胆实验
  • 国际政策协调
  • 汇率问题相关信息发布
  • 日本银行的政策应对
  • 多种诱导日元贬值提案
  • 第15章 财政的可持续性
  • 发达国家中最严峻的财政状况
  • 针对财政政策的观念变化
  • 如何改善财政收支不均衡
  • 税收与社会保障改革的必要性
  • 财政可持续性与货币稳定之间的关系
  • 日本国债的低利率
  •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交叉领域
  • 关于财政问题的信息发布
  • “社会保障和税收一体化改革”动向
  • 批评日本银行人士的财政政策观
  • “价格水平的财政理论”
  • 零利率约束理论与价格水平的财政理论的融合
  • “高桥财政”
  • 第16章 谋求金融体系的稳定
  • 何谓金融体系稳定
  • 日本银行的作用
  • “公共地悲剧”
  • 构筑高效安全的支付清算体系
  • 中央银行为何要参与金融监管
  • 制定金融监管制度的国际框架
  • 启动金融监管改革的国际性大讨论
  • 资本充足率规制
  • 利率风险监管
  • 流动性风险监管
  • 确保均衡的重要性
  • 宏观审慎监管政策
  • 货币政策运作与宏观审慎视角
  • 金融厅与日本银行的协作体制
  • 海外监管监督体制的改革动向
  • 日本金融体系中的中长期风险
  • 日本银行与金融机构经营者的意见交流
  • 第17章 政府·日本银行的共同声明
  • 共同声明的起草过程
  • “协议”论
  • 日本银行发布“中长期物价稳定目标”
  • “目标”还是“指标”
  • “情人节礼物”
  • 三重野老行长去世
  • 民主党政权下的“摆脱通货紧缩对策”
  • 众议院解散和总选举
  • 安倍政权成立
  • 融入“共同声明”的精神
  • 对共同声明的反应
  • 宽松货币政策措施
  • 共同声明发表后的状况
  • 共同声明发布时的经济和物价预期
  • 共同声明发表后的货币政策决策会议
  • 任期内发表辞职声明
  • 任期的最后一个月
  • 第三部分 中央银行的使命
  • 第18章 中央银行的作用
  • 宏观经济运行的成功与失败
  • 何谓货币政策的成功或失败
  • 弗里德曼关于货币政策作用的视角
  • 新凯恩斯主义关于货币政策作用的视角
  • “最优化策略”和“最小最大策略”
  • 货币政策当局的重大作用
  • 货币政策运作机制的转型
  • 中央银行承担的基本业务
  • 第19章 非传统货币政策
  • 为什么会出现意见对立
  • 传统货币政策与非传统货币政策
  • 非传统货币政策的日本实践
  • 研究对象的偏颇
  • 关于非传统货币政策的评价
  • 影响非传统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
  • “唯一玩家”
  • 零利率是“约束”吗
  • 第20章 国际货币制度
  • 全球经济稳定的重要性
  • 全球经济失衡
  • 资本流动的重要性
  • 威胁全球金融环境的因素
  • 新兴市场国家的国际收支危机
  • 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方向
  • 货币政策运行中是否存在“海外因素”
  • 国际会议的作用
  • BIS
  • IMF、G7和G20
  • EMEAP
  • 东京召开的IMF与世界银行年会
  • 各国中央银行行长的众生相
  • 支撑全球中央银行合作的人才
  • 寻求至臻至善的国际货币制度
  • 第21章 “失去的20年”与“日本的教训”
  • 泡沫崩溃后欧美国家与日本经济及社会的相似点
  • 泡沫崩溃后欧美国家与日本经济及社会的相异点
  • 各国对日本经济观念的转变
  • “经济模式”及“社会契约”的重要性
  • 国际标准论
  • 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
  • GDP与社会福利
  • 从“日本的教训”中应该汲取的教训
  • 如何学习他国的经验
  • 第22章 独立性与问责制
  • 中央银行与政府及政治家的关系
  • 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意见交流
  • 政府与中央银行的“一体化”讨论
  • 来自政治家的压力
  • 来自社会的压力
  • 金融市场带来的短期偏好
  • 中央银行的观察者
  • 主流宏观经济学带来的成见
  • 问责制“陷阱”
  • 社会“阶层分化”现象
  • 中央银行的沟通方式
  • 货币政策目标的设定权限
  • 通货紧缩时期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 金融体系稳定中政府与中央银行的责任分担
  • 第23章 中央银行组织
  • 中央银行家专家群
  • 组织论的视角
  • 中央银行的业务
  • 中央银行的委员会
  • 集体思维的弊端
  • 委员会成员应具备的条件
  • 政策委员会成员的任命
  • 主席提案
  • 副行长的作用
  • 委员会制度中行长的作用
  • 中央银行职员所发挥的作用
  • 条块分割文化的弊端
  • 提出疑问的重要性
  • 中央银行的基层部门
  • 对组织使命的忠诚与组织文化
  • 中央银行职员的积极主动性
  • 最终章 永不终结的挑战
  • 货币管理机制的探索
  • 引发变化的推动力
  • 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合法性
  • 中央银行永不终结的挑战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9
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字里行间透露的真诚、对历来经济事件的反思、对经济专业性的看法与思考、自身职责与对国民的责任践行、对不同经济观点的包容与谦逊,让人肃然起敬,像一位富有智慧的老人的谆谆教导,读来内心平静的同时也能收获许多。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世界就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学别人的长处,做最好的自己。

        在一国的经济政策运作中,国外的经验有多少值得借鉴?来自他国的各种建议或政策提案在多大程度上是有价值的?全球金融危机后,从危机中汲取教训的研究非常活跃。IMF 首席经济学家奥利维尔・布兰查德总结出了 5 个教训。这里介绍其中的 3 个:一是 “谦虚的重要性”;二是 “金融体系非常重要”;三是 “相互依存关系很重要”。谦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对于第二和第三个教训,我虽也有同感,但不同意将这两个问题作为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我认为这不是从全球金融危机中总结出来的教训,而是从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的一系列金融危机中总结出来的。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